第五章灌溉渠道系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第五章灌溉渠道系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灌溉渠道系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排水建筑物:
排水闸、涵、站等
(4)排水容泄区:
河流、湖泊、大江、大湖、大海等
(二)灌排渠系的布置原则
1、干渠布置在高处,以控制较大面积。
对于局部高低存在的情况,可以考虑采用其他灌水方法解决。
2、布置使得工程量和工程费用最低。
渠道顺直、减少建筑物数量和规模。
渠道填方和挖方量尽可能接近。
大部分需要进行方案比较才能确定。
3、考虑行政区划,尽可能用水单位和渠道独立。
4、斗渠、农渠满足机械化耕作要求;
各级渠道相互垂直,间距适宜。
5、考虑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发电、养殖、工业和城镇供水等。
6、灌溉渠系布置必须和排水系统布置相结合。
尽量利用原有的水系。
尽量避免沟、渠交叉,减少交叉建筑物。
7、和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
渠道布置考虑道路、林带、居民点位置,减少拆迁费用。
二、丘陵山区灌排渠系的规划布置
水利特点是:
排水比较通畅,但干旱问题比较突出。
山丘灌溉渠道布置的关键是布置干渠。
(一)干渠的两种布置形式
(1)干渠沿等高线布置
(2)干渠垂直于等高线布置
支、斗、农渠布置
支渠垂直于干渠,其间距由地形条件决定。
斗渠间距一般为:
400~800m;
农渠间距一般为:
100~200m
两种布置形式:
(1)灌排相邻适用于单一坡向地形
(2)灌排相间适用于平坦,或有微起伏
山丘区渠道可采用“长藤结瓜”式布置。
多水源,充分利用蓄水能力(小塘坝)和当地径流。
提高灌溉工程的利用效率。
提前补水到沟塘,可减少泵站规模(淳东灌区)
多水源供水,减少渠道规模
(二)平原区干支渠布置
干渠多大致沿等高线布置,处于较高位置;
并非严格平行等高线
支渠大体和等高线垂直
(三)、圩区
圩区特点:
地势低洼,在最高洪水位和最低于洪水位之间;
排水是主要问题;
一般中间低,四周高。
干、支渠布置:
干渠多沿圩堤布置;
灌溉系统级别较少。
三、斗渠和农渠规划
斗农渠规划要求:
适于管理和机械耕作要求
便于配水
有利于灌水和耕作措施地配合
土地平整工程量小
1、斗渠布置:
长度3-5Km,控制面积3000~5000亩
2、农渠布置
布置要求:
满足机耕要求
平原地区长度500-1000米,间距200-400米
有地下水控制地区,农渠间距取决与农沟间距。
3、渠道和排水沟配合
灌排相邻布置
相邻布置地适用条件:
单一坡度;
单向控制:
相间布置
适用条件:
平原地区
优点:
控制范围较大,沟渠数量少;
双向控制
四、渠系规划步骤
1、查勘
2、纸上定线
3、定线测量
五、渠系建筑物规划
渠系建筑物指与渠道或排水沟配套的水闸、涵洞、桥梁、渡槽、倒虹吸、跌水、陡坡等建筑物。
(一)、渠系建筑物选型与布置的原则
1.满足使用要求
如渠道切断了道路,那么该处需设涵洞或桥梁;
渠道水位不够则需建节制闸抬高水位。
2.尽量采用联合枢纽布置的形式
目的是为节省投资和管理方便。
如闸与桥常联合修建,分水闸与节制闸常联合修建。
如总渠枢纽和江都水利枢纽。
3.尽量采用定型设计和装配式建筑物
由于渠系建筑物数量很多,同一类建筑物工作条件常相近。
如斗农渠上的分水闸,因此采用定型设计和装配式结构,对简化设计,加速施工进度非常有利。
4.尽量考虑采用当地材修建
如在山丘区建渡槽、农桥可用砌石建筑(句容的北山水库石拱渡槽),在平原地区则宜用钢筋混凝土排架渡槽。
5.多作经济比较,选择最优方案
如渠道穿过河流时,有时可在技术上和满足使用要求上可采用渡槽,也可采用倒虹吸,这时就需要进行经济比较。
选择较经济合理的方案。
有时同一建筑物可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案,这时也可通过经济比较来选择较合理的施工方案。
(二)渠系建筑物的类型与布置
1、引水建筑物:
(1)渠首进水闸门,控制流量(自流沟渠)
(2)有坝引水:
拦水坝、进水闸、冲沙闸等。
(3)提水灌区之泵站
(4)水库
2、配水建筑物
主要包括节制闸和分水闸
(1)分水闸:
控制向下级渠道配水流量,包括支渠分水闸和斗门、农门。
(2)节制闸:
抬高上游水位或阻止水流下行。
节制闸使用条件:
A需要抬高水位时;
在上级渠水位不能保证下级渠正常引水时,需在上级渠建节制闸抬高水位,保证下级渠引水。
B需要轮灌时;
在轮灌组分界处需设节制闸。
C建筑物、渠段或城市需要保护时,配合退水闸使用。
3、交叉建筑物
渠道与河流、道路交叉时应布置交叉建筑物。
交叉建筑物主要的三种:
渡槽、倒虹吸、涵洞。
选择方法:
(1)不影响交通和航运;
(2)技术上可行;
(3)进行经济比较,选择最优的型式。
1〕隧洞:
遇到山岗或绕行费用过大时;
2〕渡槽:
渠道穿过沟道、道路时,若渠道底部高于沟道洪水位和满足交通要求时采用,若不满足,可利用倒虹吸。
3〕倒虹吸:
利用压力沟道代替渠道从沟或路下穿过。
渠道水位高于路面或沟、河水位,但渠道底部低于路面或沟、河洪水位时;
渠底高于路面,但是净空无法满足交通要求。
4〕涵洞:
渠道与道路交叉,渠水位低于路面,且流量较小时;
5)桥梁:
渠道与道路相交,渠道水位低于路面,流量较大时采用。
上述交叉建筑物可以根据具体地形结合使用。
4、衔接建筑物
渠道经过一陡坎或坡面时需建跌水或陡坡。
(1)跌水
水位落差小于3m时,宜建跌水。
(2)陡坡
水位落差大于3m时,宜建陡坡。
这时建跌水不安全。
5、泄水建筑物
作用:
防止下游渠道发生事故导致水位升高;
排除进入渠道其他水量
冲洗泥沙(多泥沙河流引水闸后),称冲沙闸
(1)退水闸
布置在较大的干支渠末端,以排泄渠中余水(防止滋生杂草和蚊虫)。
(2)泄水闸
与节制闸联合修建,保护重要建筑物和险工渠段。
6、量水建筑物
(1)利用闸、涵、渡槽等量水。
在干支渠上量水一般利用这些渠系建筑物量水。
(2)利用特设计量水备量水。
如三角堰、梯形堰、巴歇尔量水槽、量水仪表、喷嘴等。
一般斗、农渠上可采用特设量水设备。
量水堰是灌区计划用水和按方收费的基础。
5—2、田间工程规划
田间工程:
最末一级固定渠道和固定沟道中间的条田范围内的农田建设工程,临时渠道、排水小道、田间道路、小型建筑物(进、排水口)、土地平整等。
田间工程是合理灌溉、提高灌排效率、发挥工程效益的基础。
一、田间工程的规划(原则)要求
田间工程规划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有完善的田间灌排系统,做到灌排配套,消灭串灌串排,并能控制地下水位。
(2)田面平整,灌水时土壤湿润均匀,排水时田面不留积水。
(3)田块的形状和大小能适机械化需要,有利开提高土地利用率。
(4)田间工程规划是农田基本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必须在农业发展规划和水利建设规划基础上进行。
(5)田间工程规划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既要充分考虑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又要满足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规划,分期实施,当年增产。
(6)田间工程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要有严格的科学态度,注重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
(7)田间工程规划要以治水改土为中心,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二、条田规划
条田:
末级固定灌溉渠道(农渠)和末级固定沟道(农沟)之间的田块。
综合考虑排涝、机械化耕作和田间用水管理方面要求,条田的一般规格为:
宽度100~200m,长度400~800m。
三、旱地田间渠系布置
田间渠系:
指条田内部的灌溉网,包括毛渠、输水垄沟和灌水沟、畦等。
有纵向布置与横向布置两种布置形式。
(一)影响条田设计的基本因素
1、灌溉对条田的要求
2、排水对条田设计的要求
3、农田防护林带与条田的关系
4、机耕对条田的要求
(二)条田内部的田间渠系布置
1、纵向布置
(1)水流流向
农渠→毛渠→输水垄沟→灌水沟、畦
(2)特点
毛渠∥灌水沟、畦(即毛渠方向与灌水沟方向一致)
(3)布置规格
1)纵向布置时,输水垄沟间距等于灌水沟、畦的长度,一般为30~50m。
2)输水垄沟的长主等于毛渠的间距,一般为50~70m。
3)毛渠的间渠等于输水垄沟的长度,若毛渠双向控制,则毛渠的间距是输水垄沟长度的两倍。
4)毛渠的长度与条田宽度相近。
2、横向布置
(1)水流
农渠→毛渠→灌水沟、畦
无输水垄沟;
毛渠⊥灌水沟、畦面垂直
1)灌水沟、畦长度一般为30~50m。
2)单向控制时,毛渠间距等于灌水沟、畦的长度,双向控制时,毛渠的间距是灌水沟、畦长度的两倍。
3)毛渠长度与条田宽度相近。
3、纵向布置与横向布置选择方法
(1)灌水沟、畦尽量垂直于等于等高线(便于灌水);
作物行向一般为南北方向(通风光照条件好),由此确定灌水沟、畦的方向。
(2)若灌水沟、畦垂直于农渠,采用纵向布置;
若灌水沟、畦平行于农渠,则采用横向布置。
四、水田格田
水田灌溉不需毛渠,灌溉水直接从农渠灌入水稻格田。
格田规划要点:
(1)水稻格田长度与宽度的确定应考虑到有利灌溉,以及有利于提高机耕、机收的效率,一般长约100~150m,宽约15~20m;
(2)在山丘区坡地上布置格田,一般格田长边方向与等高线平行(有利于减少修筑梯田的工程量),此时农渠垂直于等高线、顺坡布置;
(3)在平原地区,格田方向以南北向为好,利于作物通风采光;
(4)消灭串灌串排;
(5)田面平整,便于采用浅水勤灌或其它节水灌溉方法;
(6)与早作田块相邻时,应开设隔水沟。
五、田、林、路、居民点等的规划布置。
(一)道路和林园规划
1、道路规划
道路规划要使交通方便,少占土地,节约投资。
布置要与渠系及渠系上建筑物规划相结合
2、渠、沟、林、路相互关系的基本形式
(1)沟—路—渠
(2)路—沟—渠
(3)沟—渠—路
3、林带规划
(1)林带规划的原则:
1)既要经济利用土地又不降低防护效能
2)设计规格和树种配置上即要达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生物排水、美化,同时要根据具体条件配置经济树种,增加生产效益。
3)树种的选择上要适应性强,生长快,防风效能好,病虫害少。
4)要长远规划和近期规划相结合(成林树和幼苗树搭配开)。
(2)农田防护林的设计与标准
1)农田防护林的作用
防风、生物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改良土壤、改善田间小气候等。
2)防护林的宽度
3)树种的问题
4)林带布置形式和结构
(二)居民点的规划布置
1、居民点规划布置原则
(1)必须在农田基本建设统一规划基础上进行,使两者紧密结合,避免重复建设。
(2)必须与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相适应。
(3)旧村改建与新村建设结合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