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ppt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0978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6.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pptx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ppt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pptx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李伟昌吉学院初等教育学院,2,“一个人不懂小孩儿的心理,小孩儿的问题、小孩儿的困难、小孩儿的愿望、小孩儿的脾气,如何能教小孩?

如何能知道小孩儿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

如何能让小孩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获得更好的发展?

”陶行知,3,学前教育研究的一篇文章指出,据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幼儿行为的检出率达12.97%;另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上海市3000名4-5岁幼儿的心理健康调查,有8.8%的幼儿有不良习惯;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5.8%的幼儿焦虑、紧张;20%的幼儿表现多动、坐立不安;25%的幼儿偏食;22%的孩子性情古怪。

由此可见,我国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

4,主要内容,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和行为,5,Loremipsumdolorsitamet,consecteturadipisicingelit.,LOREMIPSUMDOLOR,6,一、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1、动作发展总体符合常模,7,大多数儿童的某一种行为模式发生的时间,称为动作常模。

1,1、动作发展总体符合常模,动作的发展是婴儿心理发展的外在指标。

动作的发展对思维的发展幼儿重要,动作是思维的起点。

2,三翻六坐九爬爬,8,宝宝大动作发展顺序,9,一、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1、动作发展总体符合常模,2、语言的运用符合语境,10,3岁后,一个儿童说的话,通常总是与另一个对话者在内容上是有关的。

4岁儿童开始使自己的语言适应不同的听者。

语言的运用语言环境不相符合,需引起关注。

最极端的语境不合的情况表现在自闭症的患儿身上。

2、语言的运用符合语境,11,Contents,3、热爱游戏,善于游戏,一、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1、动作发展总体符合常模,2、语言的运用符合语境,12,Contents,4、情绪明朗、善于表达情感,一、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3、热爱游戏,善于游戏,1、动作发展总体符合常模,2、语言的运用符合语境,13,幼儿情绪反应要适度。

就是说引起情绪反应的刺激强度与情绪反应的强弱要呈正比关系。

引起情绪反应的刺激强度越大,情绪反应就越强烈;反之,情绪反应也就越弱。

如果微弱的刺激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则是情绪不健康的表现。

一定事物引起相应的情绪反应是情绪健康的标志之一。

但是无缘无故的喜、怒、哀、乐,莫名其妙的悲伤、恐惧,则是情绪不健康的表现。

4、情绪明朗、善于表达情感,14,Contents,5、年龄特征明显,一、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1、动作发展总体符合常模,2、语言的运用符合语境,3、热爱游戏,善于游戏,4、情绪明朗、善于表达情感,15,Contents,5、年龄特征明显,一、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1、动作发展总体符合常模,2、语言的运用符合语境,3、热爱游戏,善于游戏,4、情绪明朗、善于表达情感,6、很快适应环境的变化,16,二、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1、遗传与疾病,17,遗传因素是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许多心理行为受遗传的影响,如性格内向或外向,行为退缩或攻击,情绪焦虑或抑郁。

1,1、遗传与疾病,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症等精神病,遗传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母亲孕期的健康状况、营养状况、情绪状况也可能会对幼儿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3,18,一、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2、家庭因素,二、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1、遗传与疾病,19,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气氛、家庭生活条件等。

2、家庭因素,20,一、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2、家庭因素,二、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1、遗传与疾病,3、社会环境,21,社会生活环境:

单元房或高层住宅使城市儿童的生活环境优化,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休息,但幼儿的活动空间明显缩小了。

长期生活在单元楼房内的儿童,易形成孤僻、脆弱、暴躁等不良性格。

电视:

已成为儿童日常生活的重要伙伴。

儿童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缺少主动交流,容易产生孤独、沉默、退缩、自私等不良行为。

幼儿园:

师幼关系对幼儿行为的影响直接作用着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教育方法和个性特征。

3、社会生活环境,22,教师态度,23,一、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2、家庭因素,二、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1、遗传与疾病,3、社会环境,4、个体因素,24,打架骂人,1,三、幼儿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25,26,27,28,偷窃,2,三、幼儿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29,30,31,厌食,3,三、幼儿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32,33,34,口吃,4,三、幼儿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35,36,37,吃手指和咬指甲,5,三、幼儿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38,39,40,揪头发和吃头发,6,三、幼儿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41,42,残害小动物,7,三、幼儿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43,44,幼儿性心理及性行为问题,8,三、幼儿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45,性别认同障碍,8、幼儿性心理及性行为问题,手淫或习惯性阴部摩擦,46,性别认同障碍是指一个人对自我生理性别感觉异常,把自己看做是一个与周围异性一样的人,在打扮、表情、举止上努力模仿异性的现象。

“男孩女性化”在这一障碍中较为多见。

他们大多喜欢穿女性化的衣裙,喜欢洋娃娃,喜欢和女孩一起玩,姿势和动作也与女孩一样。

“女孩男性化”在这一障碍中较为少见一些,她们表现出男性化的气质与性格,喜欢“冲冲杀杀”之类的游戏,喜欢和男孩一起玩耍。

性别认同障碍,47,性别认同障碍直接的危害就是性角色的畸形,并导致儿童心理问题的出现,甚至影响到成人时期,主要产生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孩子性格产生不良的影响。

这些女性化男孩与男性化女孩常常受到小朋友的歧视和捉弄,或受到老师和邻居的压力,使他们企图隐蔽自己的异性行为,但又办不到,因而产生内向、孤独、胆小及忧郁的性格特点;二是可成为同性恋、异装癖及易性癖等性变态的心理根源。

国外研究指出,几乎所有要求手术变性的男性易性癖患者,其幼年均有女性行为;大约有三分之二的男性同性恋者,其幼年就有女性行为;大约有一半的异装癖者幼年时就喜欢着女装。

上述研究表明,成人的性变态与儿童的性角色畸形之间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

另外,有研究发现,男孩天生个性温和、不活泼,男孩长得漂亮被大人当女孩看待,家长对男孩女性化行为加以鼓励,男孩被父母打扮成女孩并当成女孩,过分和妈妈粘在一起,被过分保护而抑制了一些粗犷行为,在女性氛围中成长、缺乏年长的男性认同对象、很少有机会接触男性成人等,是男孩女性化的几个主要原因。

而女孩男性化也多可从个性、教育、环境等方面找到原因。

性别认同障碍,48,有些儿童爱用手抚弄自己的生殖器,部分女孩有时两腿交叉上下移擦,或将小物体塞进阴道,年龄稍大的儿童则靠在突出的家具角上或骑坐在某种物体上活动身体,摩擦阴部。

儿童在习惯性阴部摩擦时,常常面部发红,眼神凝视,表情紧张,有时还伴有出汗、气喘等。

这种不良行为习惯最早可发生在1岁左右,在学前期比较明显,男性儿童更为多见。

这种行为不伴有幻想,仅仅只是一种单纯的抚弄或摩擦性器官的行为。

这种行为习惯有时是由于局部的疾病,如湿疹、包茎、蛲虫病等引起的局部痒感而致,也可由于偶然机会而形成,一般十分顽固。

学前儿童抚弄生殖器原属无知,但如果成人给予过分的关注,甚至采用恐吓、打骂的方法对儿童施加压力,会使儿童对这种行为产生罪恶感和神秘感,有时反而会强化这种行为。

习惯性阴部摩擦,49,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