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备考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5诗歌鉴赏A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09462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备考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5诗歌鉴赏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备考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5诗歌鉴赏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备考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5诗歌鉴赏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备考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5诗歌鉴赏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备考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5诗歌鉴赏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备考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5诗歌鉴赏A卷.docx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备考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5诗歌鉴赏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备考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5诗歌鉴赏A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备考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5诗歌鉴赏A卷.docx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备考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5诗歌鉴赏A卷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5:

诗歌鉴赏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单选题(共3题;共6分)

1.(2分)为加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等闲识得东风面。

()

A.随意。

    B.等到闲时。

    

2.(2分)选择诗句

下面的诗句中,哪句诗描写了重阳节?

()

A.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3.(2分)“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两句词描写的是()

A.春天景色    

B.夏天景色    

C.秋天景色    

D.冬天景色    

二、诗歌鉴赏(共14题;共136分)

4.(15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媼?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的是________。

这首词中描写江南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最能表现童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下阕写的是________。

大儿子在________,二儿子在________,小儿子在________。

一个“________”字使用最妙,它把小儿子的天真、活泼、顽皮劲儿写得淋漓尽致。

5.(8分)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古诗讲究对仗。

诗句中“迟日”对“________”,“江山丽”对“________”,“泥融”对“________”,“________”对“鸳鸯”。

(2)选一选,填一填。

(填序号)

①这首诗的首句和第二句分别从________和________的角度来描写春天的清新秀美。

A.视觉    B.嗅觉    C.听觉

②这首诗的后两句通过燕子衔泥翩飞的________描写和鸳鸯相偎而眠的________描写,表现出春天的和谐宜人。

A.静态    B.动态

(3)根据诗中景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填空。

(填序号)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诗中依次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①江山  ②太阳  ③花草  ④鸳鸯  ⑤春泥  ⑥春风  ⑦燕子  ⑧沙滩

(4)根据意思找出相应的诗句,并写下来。

春天白天渐长,春天的到来使江山显得更加秀丽;春风送来了阵阵醉人的花草香气。

________,________。

6.(8分)古诗阅读

材料一:

忆江南(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材料二:

忆江南(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群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1)这两首词以一个“________“字为线索贯穿起来,形成了一个整体,真可谓是词短情长。

第一首是总写对________的回忆;第二首则是对________的忆念、向往.都表达了作者________。

(2)材料二中,描写的是江南________季的美景,可以从“________”中看出。

(3)这两首词都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你更喜欢哪一首?

为什么?

7.(4分)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灭胡曲

唐岑参

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

萧条虏尘净,突兀天山孤。

(1)对“萧条虏尘净,突兀天山孤”中的“净”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叙说敌人被消灭干净,边塞十分安宁。

    

B.叙说消灭敌人的场景。

    

C.饱含着对胜利的喜悦。

    

D.饱含着对艰苦征战的回味。

    

(2)“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的意思是:

________

(3)全诗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

(4)概括全诗主要内容。

8.(11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晨牧

晨雾浓,似云烟。

谁家的孩子,

打一________呼哨,

甩几________响鞭,

赶一________鸭子往河沿。

没入晨雾中,

人鸭皆不见,

只闻鸭欢呱呱叫,

伴一________牧歌,

轻悠悠,四面传。

(1)选择合适的量词填写在短文的横线上。

群   支   竿   声

①打一________呼哨,

②甩几________响鞭,

③赶一________鸭子往河沿。

④伴一________牧歌,

(2)照样子,写词语。

轻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歌描写了________的情景,从中可以体会到孩子________的心情。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晨雾浓,似云烟”的意思。

(5)读了这首诗歌,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

看到了什么画面?

9.(8分)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

10.(5分)课外阅读。

街 头

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

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

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

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1)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_的情景。

(2)孩子读的是《________》。

(3)第一句中“喧闹、声高”写出了________的外界环境,“听不见、哪管”写出了________。

11.(18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寒食

_______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____。

(1)补全诗句。

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

(2)《寒食》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3)诗中最能体现春天景物特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12.(7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下列对诗句中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碧玉:

碧绿色的玉    

B.妆成:

装饰,打扮    

C.绦:

用丝编成的绳带    

D.裁:

栽种    

(2)用“________”画出描写柳枝的诗句。

这句话采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下垂披拂的柳枝比作________,突出它的轻柔美。

(3)同学们,你知道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吗?

(4)仔细观察图片,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写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所描绘的画面。

(5)赞美春天美丽景色的古诗有很多,课外你还积累了哪些?

请默写出一首来。

13.(8分)赏析感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2)同“路转溪桥忽见”中“见”用法不同的是__________。

()

A.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B.风吹草低见牛羊。

    

C.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3)用自己的话解释词句的意思。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的是以动写静的写法,和我们学过的王维的《鸟鸣涧》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描写的意境和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极为相似。

(5)从词句中你能够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4.(10分)读一读。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这首诗主要写了()

A.李白十分喜爱夜晚圆圆的月亮,明亮的月亮。

    B.李白望着月亮,思念家乡。

    

(2)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节)夜晚的景色。

通过________可以看出。

(3)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

(4)看看夜晚的天空,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15.(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花和小草

小花,小花,你有伙伴吗?

小花挨着小草。

小草,小草,你有好朋友吗?

小草偎着小花。

小花和小草,在风雨中手牵手,从春到夏。

香飘大地,绿满天涯。

(1)小花的伙伴是________,小草的好朋友是________。

(2)小花和小草还会交哪些好朋友?

16.(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珠穆朗玛峰,举手能摩天。

南沙诸海岛,撒开________。

五岳________,江河扬征帆。

沿江而下,看________。

登上泰山,望________。

祖国呀,妈妈,

您的怀抱,这么________!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南沙诸海岛,撒开________。

五岳________,江河扬征帆。

沿江而下,看________。

登上泰山,望________。

祖国呀,妈妈,

您的怀抱,这么________!

(2)“摩天”的意思是________,突出了________。

(3)用“________”画出文中的夸张句。

(4)这节诗歌中写了哪些雄伟壮丽的景色?

(5)这节诗歌主要写的是________。

(6)仿照本课诗歌的形式,自己也来写一写。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________。

17.(12分)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1952年12月初,一大团冷空气把伦敦裹住,像一床冰冷的被子,就停在那里。

伦敦居民为了驱除寒意,在壁炉里铲入了大量的煤。

住家烟囱里冒出的浓烟,在大气中与工厂、燃煤发电厂释放出的废气混合后,不但不继续飘升、消散,反而让密度高的冷空气压下,滞留在地面附近。

伦敦本来就以烟雾出名,有“雾都”的名号。

可是那一次伦敦经历的,可是有史以来最严惩的空气污染,整整有五天之久。

浓雾从街上钻入家宅与办公室。

大众运输系统几乎瘫痪,到了夜里,能见度低到许多地方都走不动。

室内演奏会也必须取消,因为出席的观众连舞台都看不见。

然后烟雾消散,一切都恢复正常。

至少大家以为恢复正常了。

见兹医师当年刚到伦敦一家历史悠久的医院服务,他说:

“当时并没有发生什么耸人听闻的事。

直到三个星期后,内政部发表了统计数字,大家才恍然大悟,那是一场灾难。

原来在那五天里,有四千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大雾之后几个月,另外有八千人因此死亡。

死者大多数是年纪大或有病缠身的人。

那场大雾为什么杀伤力那么强?

有个研究团队重新检验了当年搜集的肺脏标本,研究报告刚刚发表。

那些标本中,空飘微粒的含量极高,例如煤灰,证实了当年伦敦卫生官员的判断:

燃煤是致死元凶。

但是,仔细分析那些微粒后,科学家发现,除了煤灰,其中还有十几种其他物质的微粒,包括金属,例如铅。

许多微粒源自柴油,直到今天,柴油仍是欧洲空气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