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达人挑战赛试题简答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08981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达人挑战赛试题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学达人挑战赛试题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学达人挑战赛试题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国学达人挑战赛试题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国学达人挑战赛试题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学达人挑战赛试题简答题.docx

《国学达人挑战赛试题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达人挑战赛试题简答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学达人挑战赛试题简答题.docx

国学达人挑战赛试题简答题

2017年国学达人挑战赛试题【简答题】

  1.简述《桃花源记》的思想内容。

  文中虚构的“世外桃源”,既有儒家幻想的上古之世的淳朴,也有老子宣扬的“小国寡民”社会模式的影子,其中乡村景象的描绘,又用作者的田园诗意境相似。

可以说,它既是作者依据他的社会理想所作的美好想象,也代表了那个动乱时代广大民众对太平社会的向往。

  2.简述庾信前后期诗风的不同。

  庾信以出便西魏为界,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创作时期,特色明显不同:

  

(1)前期生活在南朝,多绮艳之作,辞藻华丽,善用对偶,代表作是《奉和山沲》。

  

(2)人北方后,因羁旅他乡,身处异国,时刻有一种故国之念、归家之思,情绪低沉、苍凉,代表作是《拟咏怀》。

  3.简述“永明体”(新体诗)的历史地位。

  

(1)新体诗(永明体)的出现是诗歌发展的必然,也是诗歌发展的必然要求。

魏晋以后,诗歌向美文发展,要求的辞采、用典等都业已具备,但需要音律的配合,永明体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2)永明声律说为齐梁诗歌的艺术形式提供了新的贡献。

因为规定诗歌语言的声韵声调,使诗歌具有谐美的音乐性,使诗人能有意识地掌握运用声律,增强艺术效果,具有非常积极的进步意义。

同时,它的出现也为唐代近代诗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创作上的基础。

  4.简述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1)格调明快、清新,不仅再现了江南的自然风光,同时也表现了南朝妇女的浪漫情怀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2)语言清新流畅,多用双关语和谐音,比较含蓄、婉转,耐人寻味。

  (3)形式上,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情长。

  5.简述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

  

(1)反映北国风光、塞外人情。

  

(2)反映北方的尚武精神和豪侠之气。

  (3)反映人民的痛苦生活。

  (4)反映婚姻与爱情。

  6、简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涵

  答:

此处的“罢黜”和“独尊”,不是指禁止其他学派的存在,而是在官学中只以儒家为尊。

此处的“儒术”,已经是根据汉帝国长治久安的需要,兼容了法家、名家、阴阳家等学派的合理成分的新儒学这是中国学术文化和政治文明一次成功的转型

  7、董仲舒学说和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答:

第一、以革除“秦敝”,重振王道,追求国家长治久安为目标。

  第二、在阐述其思想源泉和理论依据时,充分尊重孔子思想的原意,并从历史(纵向)和现实(横向)两个层面的对比分析中揭示汉朝健康发展所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并提出解决之道。

  第三、其学术、思想在理论和运用两个层面都深刻而系统。

但理想主义气息过重,所以使他曲高和寡。

  8、朱熹是如何论述“民富”与“君富”的关系的。

  答:

  

(1)“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独富。

有若(孔子弟子)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为人上者所宜深念也。

”民富具有逻辑上的优先性。

  

(2)“富其君者,夺民之财耳,而夫子尤恶之。

”批判鞭挞那些为了满足君主私欲而恣意搜刮百姓的官员。

  9、民本主义思想在朱熹的政治生涯和学术思想中有何鲜明体现

  答:

  

(1)朱熹的“天理”所欲去的“人欲”首先是针对以皇帝为代表的上层统治阶级而不是广大民众的。

  

(2)朱熹为官始终注重民生疾苦,注重社会财富的分配和司法活动的公正合理。

  (3)朱熹最痛恨和一有可能便予以制裁、约束、引导的都是那些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观念上对普通民众巧取豪夺、滥施淫威的社会阶层(贪官污吏和豪强、奸商)。

  (4)朱熹的教育活动全面体现孔子的“有教无类”原则。

  (5)朱熹的教育思想中的富人教育观十分珍贵。

这是实现他的民本主义愿望的一种内在要求

  (6)宋朝皇帝普遍滥用大赦,朱熹对此表示反对。

但其出发点主要是体恤贫弱民众的疾苦。

  (7)朱熹为官的风格是“亲民”和“爱民”。

当然民众也敬爱他。

  10、老子在《道德经》第22章中曰: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请你加以简要的解读?

  答:

老子告诫人们,委屈反而能保全,弯曲反而能伸直;低洼反而能充盈,陈旧反而能更新;少取反而有收获,贪多反而会迷惑。

其实这是老子希望人们牢记:

“物壮则老”、“否极泰来”、“物极必反”的道理,在生活中应当采取一种低姿态,切莫强势以对,“强两者不得其死”。

  11、老子在《道德经》第42章中曰:

“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答:

老子这段话,是典型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是中国人最崇尚的人生哲学,即事物或因外部条件有所不足反而促其发展良好,事物或因外部条件很好反而成为其发展的束缚。

比如两棵树,一棵缺乏人照理,饱经风霜雨雪,反而有了更强的生存能力;一棵被人细心呵护,百般照料,反而变得娇弱,经受不起风浪。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因此,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而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

  12、老子在《道德经》第8章中曰: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迪?

  答:

老子赞赏“水”的性格、品德和行为。

指出水具有滋润万物,又不与万物相争的品格。

他认为人类要效法“水”的品德,做到如水般的胸怀,宽广无边、清湛悠然;学习流水的心态,择谷而据、谦虚卑下、不与人争;为人重信,如潮汐一般,起落守时。

当然,像水以一样甘居“柔弱”,并不是要人们虚弱、脆弱、懦弱,而是要柔韧,因为“柔韧”内含一种不断积蓄发展壮大的力量,势必将来会战胜强大。

  13、老子在《道德经》第19章中曰: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这句话对你为人处事有什么启发?

  答:

为人要行为单纯,内心淳朴;做事要减少私心,降低欲望。

在老子看来,人不能过于思想复杂、心计太深,而贪欲太多会带来无穷的痛苦合悲伤,如果能减少欲望,顺应自然而不强作妄为,身体和心灵就会安闲自在。

而且贪欲过多,不仅会导致痛苦,而且会导致罪恶。

正所谓“有求必苦,无欲则刚。

  14、老子在《道德经》第58章中曰: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请简述其中所蕴含的辩证思想。

  答:

在老子看来,福祸相因,福中潜伏着祸的种子,祸中常有福的因素,福祸是相依相生的。

人生中,总会有低潮与高潮。

在失落困顿中,我们不能只看到当下的艰难,被眼前的困境所威吓,而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那样就必定能摆脱困境;在春风得意时,也不能被一时的鲜花、掌声、赞美冲昏了头脑,而应该放下光环,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那些容易让人迷失自我的名誉、地位,一边再接再厉,获得更大的成就。

  15、庄子认为,做人当“外化而内不化”,即内直外曲,这对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有什么思考?

  答:

庄子主张的“外化而内不化”,实际上强调,外化只是手段,内化则是目的。

所谓“外化”就是为人处事要圆润,做到宽以待人、乐于助人、微笑示人、真诚动人;“内不化”就是要坚守原则,保持人格的独立,不媚俗附贵,不趋炎附势,以不偏不倚的态度保持内心的纯正。

  16、老子在《道德经》第49章中曰: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也。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对于善良的人和不善良的人,我们都要平等的对待他们。

尤其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们更不要鄙视他、抛弃他,而要诱导他、劝助他改邪归正,以促进人人向善,从而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17、你如何理解理解老子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的?

  答:

人们顺从了自然大道,就会无灾无害,甚至会永恒不朽;违背了自然大道,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走向自已意愿的反面。

自然有其自身的规律,人为地去改变它反而只能带来恶果,要遵循自然,反对人为束缚。

  18、庄子在《至乐》篇里所说的“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

做人要学会宁静致远、淡泊名利、荣辱不惊;欲望过多、追求过度,必然导致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19、庄子认为,做人要“与时俱化”、“与物俱化”,请简要说明其中的内涵。

  答:

就是要求人们随时空的变化、事物的发展而变化发展,切莫固步自封、保守僵化,或逆潮流而动,不按规律办事。

  20、我国有哪些主要的地域文化?

  答:

历经几千年的积累与沉淀,在中华文化的大家庭内部逐渐成长起了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岭南文化、关东文化、齐鲁文化、秦晋文化、海派文化、京派文化、伊斯兰文化、藏传佛教文化以及巴蜀文化等成员

  21、巴蜀神话与远古传说中主要蕴含了哪些哲学、史学内容?

  A、对生命永恒的想象和具体实现办法的设计;

  B、对创造美好生活的记录;

  C、大蛇崇拜(蚩、禹、蚕、蜀、巴等,都与蛇形长“虫”有关)。

  22、什么是现代新儒学?

  答:

现代新儒学,是指五四以来,在强烈的民族危机刺激下,一部分以承续中国文化之慧命自任的知识分子,力图恢复儒家传统的本位和主导地位,在现时代新的生活方式之下对传统儒学进行重新诠释,并以此为基础来吸纳、融合、会通西学,建构起一种“继往开来”、“中体西用”式的思想体系,以谋求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现实出路。

  它主要是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同时也包含着社会政治的内容。

  23、现代新儒学思潮大致可以分为哪三种类型?

  答:

一种是狭义新儒家,以接续孔孟道统,复兴儒学为已任,以服膺宋明理学,特别是儒家心性之学为主要特征。

其中包括梁漱溟、熊十力、徐复观、唐君毅、牟宗三等人;另一种是广义新儒家,以冯友兰、贺麟、钱穆为代表;甚至一些不公然承认自己是新儒家,但其思想信仰已大部分认同儒家学说,力图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吸收、融合西方哲学,谋求中国社会和哲学文化现代化的,也可宽泛地归入其中。

再一种则是儒家解释学者,他们已放弃道统观念,从不同的视角诠释儒学的现代学术价值。

  24、儒学的发生、发展大致经历了哪六个时期?

  答:

  儒学大发生、发展大致经历了6个时期:

  先秦为儒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两汉为儒学经学化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为儒学的玄学化和儒释道三教融合的时期;

  宋明为儒学理学化的时期清代为儒学的综汇期

  五四以后为儒学的重构时期,亦即现代转型时期。

  25、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答:

1920—1949:

现代新儒学发展的第一阶段

  1950—1979:

现代新儒学发展的第二阶段

  1980—2004:

现代新儒学发展的第三阶段

  2004—至今:

现代新儒学发展的第四阶

  26、“复兴儒学”的含义是什么?

  答:

所谓“复兴儒学”,是指儒家思想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还代表了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发展的未来方向,因而通过弘扬、复兴儒学,不仅可以解救中国,甚至可以解救世界。

“复兴儒学”的主张奠定了现代新儒学的总基调和总方向。

  27、什么是“儒家资本主义”?

  答:

所谓“儒家资本主义”,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学概念,针对东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思想文化特征,是指中国传统儒学的家族主义对经济的影响。

其实是对与欧美资本主义相比具有种种不同特征的东亚地区工业文明体系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和地区的总称和概括。

  28.《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1)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

  

(2)“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雅又分为小雅、大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29.简述《诗经》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1)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

  

(2)以四言为基本句式。

  (3)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4)语言也很有特色。

一是词汇十分丰富,二是大量运用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不但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更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泼情状。

  30.简述《左传》及其作者。

  

(1)《左传》是编年史,所记史事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记事详赡,文采生动。

  

(2)《左传》的作者,传统说法是左丘明,疑点很多。

现在学术界大多认为《左传》的作者应当是战国初年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