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探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07424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探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探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探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探析.docx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探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探析.docx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探析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探析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姓名:

陈素玲  学号:

04101204

指导老师:

杨丽忠

摘要:

动词重叠是汉语中极富特色的语法形式,无论动词重叠的范围还是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一向都是语法研究的热点。

本文就动词重叠的形式和语义条件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分析了动词重叠式的各种语法意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

动词  动词重叠 语法形式语法意义

重叠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动词的重叠是汉语中特有的语言现象,具有丰富的表义作用、语法功能和表现形式,充分地表现了汉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对动词重叠这一语法现象的研究,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汉语的本质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动词重叠的研究起步比较早,至今涉及和专门论述它的论著和论文数以百计,可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50年代起一些学者在介绍动词重叠的同时开始涉及到重叠后所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

60年代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70年代末以来又相继发表了一系列专门探讨动词重叠的文章,专家们就动词重叠的范围、意义、语用功能等问题进行了充分深入的探讨。

90年代末以来对动词重叠的一种特殊形式——AABB式的关注,以及近来结合方言的研究都使动词重叠研究的脚步更加沉稳有力,使动词重叠的语法规律更趋明朗。

对动词重叠语法意义的研究,黎锦熙最早指出:

一种动作方开始与继续地进行,又表快完成之趋势,可用重叠法。

王力先生认为重叠是动作本身含有的某种性质,并概括为“短时貌”。

他把“短时”解释为“说话人所想象的时间”,这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吕叔湘承认动词重叠式是动词变化形式,并总结为“短时态(尝试态)”,这同王力的观点具有一致性。

俞敏较早指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属于“量”的范畴,朱德熙进一步将“量”分为动量和时量,认为动词重叠表示时量短或动量小。

邢福义则提出“短暂性摆动”的见解。

朱景松也同意这一观点,他强调“量”的心理因素,使“轻量说”的解释更为合理。

此外,还有“稍微 一下”(丁声树)、“少量”(范方莲)、“轻微体”(张静)、“量或尝试”(王还)、“加强、减弱、加繁动作”(何融)、“不定量”(李人鉴)、“强度体”(龙果夫)等看法。

本文将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对动词重叠的形式和影响动词重叠的语义条件进行总结和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分析动词重叠式的各种语法意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动词重叠的形式

关于动词重叠式,研究者们的看法存在着分歧。

有的研究者认为只有动词本身的重叠一种格式,即AA式。

多数研究者认为,动词重叠包括AA、A-A、A了A、A了-A四种形式。

还有的认为,除了这上种形式外,还包括A着A着、AAB、AABB式。

这主要是他们对动词重叠性质的认识不同、所依据的标准不同和汉语本身的原因所致。

至于哪种说法更合理我们不作探讨,只将学者们提出的各种形式举例如下:

1、A——AA式

  尝尝 玩玩 问问 想想 走走 看看 听听 坐坐 谈谈

2、A一A式

  写一写 歇一歇 看一看 听一听 坐一坐 想一想 

  玩一玩 搁一搁 评一评 劝一劝 找一找 转一转

3、A了A式

  看了看 坐了坐 歇了歇 揉了揉 想了想 算了算

  找了找 转了转 提了提 谈了谈 笑了笑 指了指

4、A了一A式、A了几A式

  摆了一摆 摸了一摸 侃了一侃 说了一说 挑了一挑

  哼了两哼 拜了两拜 摆了两摆

5、A他一A式、A了几A式

  笑他一笑 试他一试 赌他一赌 等他一等

6、A不A式

  看不看 赌不赌 试不试 留不留 走不走 抄不抄

7、A着A着式

  说着说着 想着想着 数着数着 看着看着 听着听着

8、A来A去式

  数来数去 说来说去 想来想去 看来看去 转来转去

9、ABAB式

  打听打听 解释解释 唠叨唠叨 照顾照顾 准备准备

  交待交待 整理整理 讨论讨论 比划比划 指点指点

10、AAB式

  帮帮忙 点点头 散散步 洗洗澡 下下棋 打打球

  算算帐 看看报 过过瘾 拉拉票 诉诉苦 串串门

11、A一AB式

  赶一赶面 记一记帐 通一通风 浇一浇水 干一干活

12、A了AB式

  下了下棋 点了点头 挤了挤眼 咬了咬牙 撇了撇嘴

  摇了摇头 理了理发 浇了浇水 散了散步 算了算帐

13、AABB式

  打打闹闹 说说笑笑 蹦蹦跳跳 比比画画 躲躲藏藏 摇摇摆摆

  拉拉扯扯 来来往往 走走停停 进进出出 哼哼唧唧 嘀嘀咕咕

 以上所列举的13种形式中,1到8属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9到13中有双音节单纯动词的重叠形式,如嘀嘀咕咕、吆吆喝喝、唠唠叨叨等;有合成词的重叠式,如摇摇晃晃、指指点点、研究研究、拉拢拉拢、粉饰粉饰、洗洗澡、散散步等;还有单音节动词重叠后的加合形式,如来来往往、走走停停、进进出出等。

 

影响和制约动词重叠的语义因素

动词重叠是一种表达方式,它能否重叠并获得新的表意效果,首先取决于其自身的语义条件,这里所说的语义是广义的,既包括理性意义,也包括附加意义甚至语法意义,通过比较分析,我们看出有的动词可以重叠,有的动词不可以重叠或重叠的能力很弱。

(一)从动作可否持续或反复来看:

表示动作是可持续或可反复进行的动词可重叠,如“说、哭、歇、拍、跳、研究、考虑、眨巴”等。

在一般情况下,那些表示非持续或一般不反复进行(一次性或不可逆性)的动作的动词,如“爆炸、发射、出生、去世、牺牲、结束、断送、生、死”等,一般不能重叠。

(二)从动作可控与不可控来看:

表示的动作是动作者主观上可以控制的,即自主动词,如“找、指、逗、挥”等,可以重叠。

有些动作是动作者主观上控制不了的,即非自主动词如“疯、死、活、飘、沉、哑、吃惊、发抖”等,不可重叠。

这是因为动词重叠可以表现人们实施行为,动作时的主观态度,而非自主动词不是人们主观上可实施的动作行为,因此非自主动词多不能重叠。

(三)从动词的动作性强弱来看:

动作性强的行为动词一般可以重叠,如“看、笑、调查、动作、讨论”等,而一些非行为动词或动作性不强的动词常不可重叠,如“消失、产生、成为、敢”等。

这是因为能重叠的行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有可持续性或可反复性的语义特点,即有阶段性可言,而非动作行为动词则不具备这样的性质,因而多不可重叠。

具体来说,这些不可重叠的非动作行为动词包括:

1助动词,如“要、能、肯、愿、会、能够、可以、应该”等,只表示可能,意愿或必要,而无动作义,故不能重叠。

2表判断的动词,如“是”

3表心理感知的动词,如“怪、爱、怨、担心、留恋、期望、钦佩、看见、发现、遇见、知道、认为”等。

它们所表示的活动要么是瞬间的,要么是持久的,都无阶段性可言,没有回复的余地,所以都不能重叠。

4表趋向的动词,趋向动词多数不止一个义项,该动词在句中呈趋向义时不能重叠;若呈动作行为义,多可重叠,如“上、下、起、起来、上来”等。

5存在、出现、变化、消失的动词,如“存在、具有、呈现、位于、出现、发生、显现、成为、变成、消失、消亡、熄灭、停止、丢、在、有、成”等,这些动词或表示持久,或表示情况突变,稍纵即逝,均不具备可持续性或反复性,因此多不可重叠。

(四)从动词表示的感情色彩来看:

表示积极意义的动词一般都可以重叠。

所谓积极意义,一般指的是那些表肯定、正面的意义,跟“消极意义”相对。

如“夸、表扬、帮助、鼓励、解放、爱护”等,这些动词都表一定积极的意义,是人们希望发生的动作行为,因而经常被人们重叠使用以强调或强化某种事物。

表示消极意义的动词,一般不常重叠。

如“患、垮、把持、叛变、犯罪、包庇、挑衅、摧残、篡改、破坏、捏造、坑害”等。

这是因为:

第一,它们都表示否定的、反面的,阻碍事物发展之类的意义,不是人们所希望发生的。

第二,如重叠使用这些词,常可减弱这些词的贬义程度,因而达不到说话人所要的表达效果。

试比较:

(1)敌人一直想陷害他,而苦于找不到借口。

(2)敌人一直想陷害陷害他,可苦于找不到借口。

显然这里用“陷害”比“陷害陷害”更合适。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表消极意义的动词也可重叠,如:

(3)你要讨好讨好你的上司。

这里“讨好”本为贬义,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重叠使用只是偶然行为,只有用来指称自身或同伴的行为时,才为降低其中的贬义性而重叠使用以示无所谓。

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因为任何人都不愿加贬性于自身或同伴。

(五)从肯定与否定的角度来看:

表肯定的动词的重叠能力强于表否定的动词。

表否定性的动词一般不可重叠(指含否定语素“不”的动词),如“不许、不利、不客”等。

能重叠的动词不表示否定意义。

(六)从动词的风格色彩来看:

表庄重典雅风格及文言色彩很浓的动词一般也不能重叠。

如“谒见、会晤、禀告、缔结、颁布、呈、赠”等,这些词常用于较庄重、正式的场合,因而不宜重叠。

(七)从动词的语义状态来看:

动词能否重叠还取决于其自身的语义状态。

词的语义状态有两种:

一种是开放式的,一种是封闭式的。

所谓开放式状态,就是语义具有伸缩性和可塑性,即词的涵义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借助某种方式(如重叠)使自身的语义得到强化和弱化。

前面所说的可持续性或可反复性的动词之所以能重叠正是因为这一点。

此外一些动作不是很强的动词,如“加强、判断、巩固、体会、充实”等,也可以重叠,也是因为其语义是处于开放式状态的。

例如:

(4)你们应该再加强加强实力。

(5)我们来商量商量那件事。

这里的“加强”和“商量”可以重叠,是因为“加强”是使某种事物再“强”一些,并未达到极限;“商量”也是留有余地的,并非“商定”。

相反,封闭式语义状态的动词一般不能重叠,如“充满、生成、养成、满足、断定、确定、决定、遍布、看透”等。

原因是这些动词处于一种封闭自守的状态,其涵义是固定的,不可改变的,甚至已达到了某种极限,因而在使用上不像其他动词那样自由。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到底表示什么,历来争议最大。

本文将对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进行回顾分析。

由于动词重叠的范围各家所指不完全一样,只有在AA式上,语法学者们达成了共识。

为便于讨论,本文只讨论AA式,即现代汉语中典型的动词重叠式。

(一)表短暂

朱德熙认为:

“重叠式动词表示动作的时量短或动量小。

”范方莲认为:

“所谓动词重叠,实际上只是动量组合的一种形式,不是另外一种语法格式。

”并将这种组合的意义分为两种:

其一表示定量,即“一次”;其二表示不定的少量,即不止“一次”;就其意义来说,这与表“轻微”“少量”的说法仍是一致的。

张静把动词重叠式看作动词的“轻微体”。

所谓短时,是指动作发生的时间相对较短,动作所表示的量是不定的少量。

以往,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动词重叠表时间的短暂,兼有认为表示“定量或不定的少量”的。

对此,我们均表赞同,同时认为二者是统一的,故归结为“短暂”这一概念。

确实有很多动词重叠式的例子给我们时间短,次数少的感觉,可是下面这些例子都不能用时间短,次数少来解释。

(6)你妈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你应该去看看她。

(7)你明晚有空,上我这儿来坐坐,聊聊天吧。

例(6)建议人家去看望妈妈,当然不能建议时间短,次数少,相反,句意则渗透出应该多去看看之意。

例(7)说话人在发出邀请时,一开始就想让听话人明了,坐的时间不能太长,聊的不能太久,这大概说不过去吧。

(二)表尝试

动词重叠表“尝试”意义,学术界众说纷纭。

赵元任、朱德熙、王力等人认为动词重叠可以表“尝试”义。

但是,也有许多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李人鉴认为有些尝试义是由所在句子或者是与重叠式同现的“看”、“试试”表现出来的。

朱景松、邵敬敏等持同样的观点。

不过,动词重叠具有尝试义是可以的,但必须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来具体分析,如“病”、“哭”、“生”等动词一般是不能重叠的,但在以下情况下重叠是可以的。

(8)你病病,就知道病的滋味了。

(9)你哭哭,她就不走了。

(10)你生生孩子,就知道什么是痛苦了。

动词重叠式在上述句中都表达一种比较强烈的“尝试”义,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动词重叠实际上表示一种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