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抢救技术PPT资料.ppt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072232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5.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抢救技术PPT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抢救技术PPT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抢救技术PPT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抢救技术PPT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抢救技术PPT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抢救技术PPT资料.ppt

《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抢救技术PPT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抢救技术PPT资料.ppt(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抢救技术PPT资料.ppt

柏油样便常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

.,10,

(二)生命体征,脉搏,呼吸,血压,.,11,.,12,1.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

病人处于持续的睡眠状态,能被语言或轻刺激所唤醒,醒后能正确、简单而缓慢地回答问题,但反应迟钝,刺激去除后又很快入睡。

.,13,2.意识模糊,其程度较嗜睡重。

表现为思维、语言不连贯,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全部或部分障碍,可有错觉、幻觉、谵妄或精神错乱。

.,14,3.昏睡,病人处于熟睡状态,不易被唤醒,强刺激可唤醒,醒后答非所问,停止刺激后又进入熟睡状态。

.,15,4.昏迷,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

按其程度又可分为浅昏迷和深昏迷。

(1)浅昏迷:

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

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存在。

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可有大小便失禁或潴留。

(2)深昏迷:

意识完全丧失,对各种刺激无反应。

全身肌肉松弛,四肢瘫软,深浅反射均消失,偶有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出现,机体仅能维持呼吸、循环,但生命体征不稳定,大小便失禁或潴留。

.,16,.,17,1.形状、大小和对称性,正常人瞳孔双侧等大,呈圆形居中,边缘整齐,在自然光线下直径约为25mm。

瞳孔散大(直径5mm),常见于颠茄类药物反应、颅内压增高及濒死期病人;

瞳孔缩小(直径2mm),常见于有机磷农药、巴比妥及吗啡类药物中毒等;

一侧瞳孔散大常见于脑疝、脑肿瘤、脑出血压迫一侧动眼神经等。

.,18,2.对光反应,正常人瞳孔对光反应灵敏,若瞳孔大小不随光线刺激而变化,称瞳孔对光反应消失,常见于深度昏迷或濒死期病人。

.,19,(五)心理反应,对病人心理状态的观察应从病人对健康的理解,对疾病的认识,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疾病和住院的反应、价值观、信念等方面来观察其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思维能力、认知能力、情绪状态、感知情况等是否处于正常。

危重病人常会产生恐惧、焦虑、绝望、抑郁、猜疑等心理反应。

.,20,5,二、危重病人支持性护理,提供心理护理,加强临床护理,.,21,

(一)病情观察与记录,及时观察、准确判断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环节。

要注意病人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准确及时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如病人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等危急情况,要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应急处理。

.,22,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病人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误吸;

舌后坠者,用舌钳拉出,保持功能位;

人工气道者应及时雾化、吸痰;

如病情允许,及时为病人翻身、叩背,促进病人咳嗽、排痰,改善通气,预防继发感染。

.,23,(三)确保病人安全,对意识丧失、谵妄或昏迷的病人要保证其安全,必要时可使用保护具。

对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压舌板裹上数层纱布,放于上下臼齿之间,以免咬伤舌。

室内光线宜柔和,工作人员动作要轻稳,避免引起病人抽搐。

及时、准确执行医嘱,确保医疗安全。

.,24,.,25,(五)提供心理护理,注意观察清醒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时满足病人的需求,尊重病人的权利,保护病人的自尊。

及时鼓励、安慰、疏导病人,解释说明各种抢救措施的目的,关心理解病人,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

.,26,危重病人的抢救技术,

(一)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

(二)抢救室管理,二、常用抢救技术,一、抢救工作管理,

(一)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

(二)氧气吸入法(三)吸入法(四)洗胃法(五)人工呼吸使用,.,27,1.指定抢救负责人,组成抢救小组。

2.立刻制定抢救护理方案。

3.配合医生抢救并做好查对和记录。

4.安排专人参与会诊、病例讨论分析。

5.抢救小组人员要分工明确、听从指挥。

6.抢救时,人员及器械位置要合理。

7.抢救结束要及时整理核对抢救记录及医嘱,补足物品、药品。

(一)抢救工作组织管理,.,28,二、常用抢救技术,(五)人工呼吸器使用法,

(二)氧气吸入法,(三)吸痰法,(四)洗胃法,

(一)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29,考点一: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又称为现场急救,是心肺复苏术的初始急救技术,是指专业或非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徒手抢救,包括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即ABC三个步骤。

目的,准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30,目的,1.恢复猝死病人的呼吸、循环功能。

2.用人工的方法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氧供应。

.,31,准备,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2.病人准备意识不清,无需特殊准备。

3.用物准备有条件可备治疗盘,盘内放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简易呼吸器、纱布数块。

必要时准备胸外按压木板、脚踏凳、屏风等。

4.环境准备就地抢救,不宜搬动。

尽力创设宽敞、安静、光线适宜的环境条件。

注意遮挡,尊重病人,避免影响其他病人。

.,32,判断病情,B人工呼吸,求助呼救,A开放气道,效果判断,C心脏按压,安置体位,整理记录,操作步骤,.,33,判断病情,迅速判断10s突然意识丧失:

轻摇、轻拍、呼喊病人无反应呼吸停止:

通过看(胸廓)、听(呼吸音)、感觉(气流)三个步骤来完成颈动脉搏动消失(触摸喉结旁开12,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34,安置体位,迅速去枕平卧于硬板床或地面。

若病人卧于软床上,肩背下须垫胸外心脏按压木板,头后仰,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35,开放气道,松解衣领、腰带、暴露操作部位,清除口鼻分泌物、呕吐物、异物等。

.,36,人工呼吸,首选口对口人工呼吸:

常采用仰面举颏法,抢救者一手置于病人前额,手掌用力向后压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指置于病人的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前抬起,用保持病人头后仰手的拇、示指捏住病人鼻孔,用纱布(或手帕)覆盖病人口唇,深吸一口气,双唇包住病人的口唇(不留空隙),用力吹气,见胸廓抬起即可,吹气毕,松开口鼻。

口对鼻人工呼吸:

用于婴幼儿、口腔严重损伤或牙关紧闭者。

.,37,心脏按压,抢救者站或跪于病人右侧,左腿与病人的肩在一条直线上,左手掌根部置于按压部位:

胸骨中、下1/3交界处(剑突以上2横指),手指伸开,右手掌压在左手背上,手掌根部与胸骨长轴方向一致,两手手指交叉并拢翘起,肘关节伸直,用身体的力量垂直下压,然后迅速放松,使胸廓充分回弹。

按压深度:

成人胸骨下陷35cm按压频率:

成人100次/min按压和放松时间比:

1:

1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比例:

成人为2:

30连续操作五个循环迅速观察判断一次,直至复苏为止。

.,38,.,39,效果判断,有效指标出现自主呼吸、可扪及大动脉搏动,收缩压在60mmHg以上,皮肤、黏膜色泽转为红润,散大的瞳孔缩小,昏迷变浅,神经反射出现。

复苏成功后撤去按压木板,头下垫枕。

.,40,整理记录,观察病情,实施进一步生命支持,用简易呼吸器或人工呼吸机维持呼吸,加强护理。

做好记录。

.,41,1.遇有头颈、脊椎外伤者不宜抬颈或搬动,以免脊髓损伤。

2.人工呼吸时要确保呼吸道通畅,吹气后,迅速将头转向病人胸的方向,避免吸入病人呼出的高浓度二氧化碳并观察病人呼吸情况。

3.胸外心脏按压时力度要适宜,位置、手法要正确,两手手指不能触及病人胸壁,按压至最深处要稍做停顿,抬手时不可离开胸壁,以免移位。

4.操作中途换人,不得使抢救中断时间超过57s,应在心脏按压、吹气间隙进行,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进行时,吹气应在放松按压的间歇进行,二人操作要配合默契。

在未恢复自主心律前不能中断按压。

5.实施复苏术中要准确评估病人情况,如意识状态、自主呼吸、皮肤黏膜温度及颜色变化、大动脉搏动、瞳孔变化等。

6.遇有肋骨骨折、血气胸、心包填塞、心脏外伤等,应立即配合医生进行胸内心脏挤压术。

注意事项,.,42,考点二:

氧气吸入法,2.氧气成份、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方法,3.氧气筒内氧气可供时数计算公式,5.吸氧法,氧气吸入法是常用的抢救措施之一,是指通过给氧提高病人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预防和纠正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状态。

1.缺氧程度的判断,4.供氧装置,.,43,1.缺氧程度判断,.,44,

(1)氧气成份与吸氧浓度:

氧气在空气中占20.93%。

给氧时,浓度低于25%无治疗价值;

在常压下吸入40%60%的氧是安全的;

高于60%的氧浓度,持续吸入时间超过12天,则会发生氧中毒,表现为眩晕、恶心、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进行性呼吸困难等。

对慢性呼吸衰竭,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存者,应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

因此类病人呼吸中枢兴奋性主要靠缺氧维持,对二氧化碳刺激已不敏感,若吸入高浓度氧,解除缺氧对呼吸中枢的刺激作用,可使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甚至呼吸停止。

(2)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方法,公式为:

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2.氧气成份、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方法,氧浓度与氧流量对照表,.,45,3.氧气筒内氧气可供时数计算公式,氧流量(L/min)60min一个大气压(kg/cm2),氧气筒容积(L)压力表所指压力(kg/cm2)应保留压力(5kg/cm2),.,46,4.供氧装置,

(1)中心管道供氧装置,(3)氧气枕供氧装置,

(2)氧气筒与氧气表装置,.,47,.,48,5.吸氧法,双侧鼻导管吸氧法,单侧鼻导管吸氧法,鼻塞法,面罩法,头罩法,氧气帐法,准备,目的,方法,注意事项,.,49,.,50,目的,

(1)提高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

(2)纠正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

.,51,准备,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2.病人准备了解吸氧的目的、注意事项、配合要点。

3.用物准备供氧装置、治疗盘内放棉签、鼻导管、玻璃接管、安全别针、蒸馏水或冷开水、橡胶管、弯盘、小药杯或治疗碗内盛冷开水、用氧记录单、笔,必要时备胶布。

4.环境准备温湿度适宜、安静整洁、禁止明火、避开热源。

.,52,双侧鼻导管吸氧法操作步骤,核对解释,停用氧气,整理记录,插管固定,调节流量,清洁鼻腔,装表连接,.,53,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即:

防震:

搬运时应避免倾倒、撞击,防止爆炸。

防火:

周围严禁烟火和易燃品,至少距火源5m。

防热:

氧气筒应放于阴凉处,距离暖气1m以上。

防油:

氧气表及螺旋口上勿涂油,避免引起燃烧。

2.为保证用氧安全,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而后应用。

停用氧气时应先拔出鼻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

中途改变流量时,先将氧气和鼻导管分离,调节好流量后再连接上,以免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损伤肺组织。

用氧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缺氧改善情况及用氧装置是否完好。

3.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表指针降至5kg/cm2,即不可再用,以防灰尘、杂质进入氧气筒内,再次充气时引起爆炸。

未用或已用空的氧气筒,应分别悬挂“满”或“空”的标志,分开存放,以便及时调换,并避免急用时搬错而影响抢救速度。

.,54,考点三:

吸痰法,吸痰法是用负压吸引的原理,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吸出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