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先危险性分析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053402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先危险性分析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预先危险性分析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预先危险性分析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预先危险性分析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预先危险性分析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先危险性分析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预先危险性分析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先危险性分析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预先危险性分析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1.贮罐、槽、塔、器、管线阀门、法兰等破损、泄漏;

2.罐、槽、塔、器、管、阀、表等连接处泄漏,泵破裂或转动设备密封处泄漏;

3.罐、槽、塔、管、阀等因加工、材质、焊接等质量不好或安装不当而泄漏;

4.罐、槽、塔、器、阀门、泵、管道、流量计、仪表连接处泄漏;

5.撞击或人为损坏造成容器、管道泄漏,以及贮罐、槽等超装溢出;

6.由自然灾害(如雷击、台风、地震)造成设备破裂泄漏。

二、运行泄漏

1.超温、超压造成破裂、泄漏;

2.安全阀、防爆膜等安全附件失灵、损坏或操作不当;

3.进出料配比、料量、速度不当造成反应失控导致容器、管道等破裂、泄漏;

4.物料在容器、管道或其它贮存体中自聚、破裂、泄漏;

5.热交换不充分而造成能量过量积聚,导致罐、槽、塔、器等破裂、泄漏;

6.垫片撕裂造成泄漏,以及骤冷、急热造成罐、槽、塔、器等破裂、泄漏;

7.承压容器未按有关规定及操作规程操作;

8.转动部件不洁而摩擦产生高温及高温物件遇易燃物品。

1.易燃易爆物蒸汽压达爆炸极限;

2.易燃易爆物料泄漏;

3.易燃物质遇明火;

4.存在点火源、静点、高温物体等引发能量。

一、明火

1.火星飞溅;

2.违章动火;

3.外来人员带入火种;

4.物质过热引发;

5.点火吸烟;

6.他处火灾蔓延;

7.其它火源。

二、火花

1.金属撞击(带钉皮鞋、工具碰撞等);

2.电气火花;

3.线路老化或受到损坏,引燃绝缘层;

4.短路电弧;

5.静电;

6.雷击;

7.进入车辆未戴阻火器等(一般要禁止驶入);

8.手机、BP机火花,焊、割、打磨产生火花等。

物料跑损、人员伤亡、停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IV级

一、控制与消除火源

1.严禁吸烟、火种和穿带钉皮鞋、不带阻火器车辆进入易燃易爆区;

2.严格执行动火证制度,并加强防范措施;

3.易燃易爆场所一律使用防爆性电气设备;

4.严禁钢性工具敲击、抛掷,不使用发火工具;

5.按标准装置避雷设施,并定期检查;

6.严格执行防静电措施;

7.加强门卫,严禁机动车辆进入火灾、爆炸危险区;

8.运送物料的机动车辆必须配戴完好的阻火器,正确行驶,不能发生任何故障和车祸;

9.转动设备部位要保持清洁,防止因摩擦引起杂物等燃烧;

10.周围居民点在一定范围内不能燃放烟花爆竹。

二、严格控制设备及其安装质量

1.罐、槽、塔、器、泵、阀、压机、冷机、管线质量;

2.压力容器、管道及其仪表要定期检验、检测、试压;

3.对设备、管线、泵、阀、报警器监测仪表定期检、保、修;

4.设备及电气按规范和标准安装,定期检修,保证完好状态;

5.易燃易爆物挥发、散落场所的高温部件须隔热、密闭措施;

三、加强管理、严格工艺,防止易燃、易爆物料的跑、冒、滴、漏

1.区内根据"

170号公约"

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张贴作业场所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

2.杜绝"

三违"

(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纪),严守工艺规定,防止工艺参数发生变化;

3.坚持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液位报警器、呼吸阀、压力表、氮封、安全阀、防护墙、管线防冻、防腐、联锁仪表、消防及救护设施是否完好?

液位报警器是否正常?

罐、槽、塔、器、管、进出料阀(包括截止阀、自动调节阀)等有否泄漏?

消防通道、地沟是否畅通;

4.检修时做好隔离、清空、通风,在监护下进行动火等作业;

5.加强培训、教育、考核工作,经常性检查有否违章、违纪现象;

6.防止易燃、易爆物料的跑、冒、滴、漏;

7.严防车辆撞坏管线、管架桥等设施;

四、安全设施保持齐全、完好

1.安全设施(包括消防设施、遥控装置等)保持齐全完好;

2.贮罐安装高、低液位报警器,易燃易爆场所安装可燃气体监测报警装置。

中毒、窒息

1.有毒物料(如苯酚、丙酮、甲烷气体等)泄漏;

2.窒息性气体(如酸性气体等);

3.检修、抢修作业时接触有毒或窒息性物料

1.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有毒有害物料:

石油、汽油、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发生泄漏;

2.泄漏原因如"

火灾、爆炸"

触发事件中"

1.故障泄漏和2.运行泄漏"

等方面;

3.检修、维修、抢修时,罐、槽、塔、器、管、阀等中的有毒有害物料未彻底清洗干净;

4.窒息性或毒性气体的泄漏量较大,且有积聚;

5.在容器内作业时缺氧

1.有毒物料超过容许浓度;

2.毒物摄入体内;

3.缺氧

1.毒物及窒息性物质浓度超标;

2.通风不良;

3.缺乏泄漏物料的危险、有害特性及其应急预防方法的知识;

4.不清楚泄漏物料的种类,应急处理不当;

5.在有毒现场无相应的防毒过滤器、面具、空气呼吸器以及其它有关的防护用品;

6.因故未戴防护用品;

7.防护用品选型不当或使用不当;

8.救护不当;

9.在有毒或缺氧、窒息场所作业时无人监护

物料跑损、人员中毒窒息

III级

1.严格控制设备及其安装质量,消除泄漏的可能性与"

防范措施中"

2.严格控制设备及其安装质量;

3.防止易燃、易爆物料的跑、冒、滴、漏;

4.加强管理、严格工艺;

5.安全设施保持齐全、完好"

等各项相同;

2.严防车辆行驶时撞坏管线、管架桥、其它设备;

3.泄漏后应采取相应措施:

①查明泄漏源点,切断相关阀门,消除泄漏源,及时报告;

②如泄漏量大,应疏散有关人员至安全处。

4.定期检修、维护保养,保持设备完好;

检修时,彻底清洗干净并检测有毒有害物质浓度氧含量,合格后方可作业;

作业时,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有人监护并有抢救后备措施;

5.要有应急预案,抢救时勿忘正确使用防毒过滤器、氧气呼吸器及其它劳动防护用品;

6.组织管理措施

①加强检查、检测有毒有害物质有否跑、冒、滴、漏;

②教育、培训职工掌握有关毒物的毒性,预防中毒、窒息的方法及其急救法,建立毒物周知卡;

③要求职工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④设立危险、有毒、窒息性标志;

⑤设立急救点,配备相应的急救药品、器材;

⑥培训医务人员对中毒、窒息、灼烫等的急救处理能力。

灼伤

高温物(如高温导热油、高温双酚A、蒸气等)化学灼伤(如苯酚)

1.高温物料(如蒸汽)泄漏;

2.搬运、使用等作业时无意触及;

3.清洗罐、槽、阀、泵、管等设备时触及,或由于清洗不净而在检修时触及;

4.设备、管道、阀门、泵等连接处密封不良或腐蚀;

5.密封件损坏、紧固件松动;

6.罐、槽、管道等破损

高温物料等溅及人体

1.泄漏的高温和低温物料溅及人体;

2.工作时不小心触及酸碱物料;

3.工作时人体无意触及高温器体表面;

4.地坪及周围设备不防腐蚀;

5.人进入现场无个体防护措施。

导致人员灼烫伤、财产受损

II级

1.防止泄漏首先选用质量合格管线、容器等,并精心安装;

2.合理选用防腐材料,保证焊缝质量及连接密封性;

3.定期检查跑、冒、滴、漏,保持罐、槽、塔、器、管阀完好,保护保温层完好无缺;

4.涉及酸碱液、高温物料作业,必穿戴相应防护用品如防碱服、手套、靴及防护眼镜等;

5.检查、检修设备,必须先清洗干净并作隔离,且检测合格;

6.加强对有关化学品和高温物料灼烫伤预防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法的培训和教育;

7.在贮罐周围设置防护堤,地坪及堤应能耐腐蚀;

8.设地下排污池,排污池应能耐腐蚀,一旦液碱漏出应用水冲洗至废水系统;

9.在液碱可能泄漏的法兰、泵、阀门等处装防喷射设施;

10.设立救护点,并配备器材和物品,如洗眼器等;

11.设立警示标志。

触电

漏电、绝缘损坏、安全距离不够、雷击

1.设备漏电;

2.安全距离不够(如架空线路、室内线路、变配电设备、用电设备及检修的安全距离);

3.绝缘损坏、老化;

4.保护接地、接零不当;

5.手持电动工具类别选择不当,疏于管理;

6.建筑结构未做到"

五防一通"

(即防火防水、防漏、防雨雪、防小动物和通风良好);

7.防护用品和工具质量缺陷或使用不当;

8.雷击

1.人体接触带电体;

2.安全距离不够,引起电击穿;

3.通过人体的电流时间超过50mA/S;

4.设备外壳带电

1.手及人体其它部位、随身金属物品触及带电体,或因空气潮湿,安全距离不够,造成电击穿;

2.电气设备漏电、绝缘损坏,如电焊机无良好保护措施,外壳漏电、接线端子裸露、更换电焊条时人触及焊钳或焊接变压器一次、二次绕组损坏,利用金属结构、管线或其它金属物作焊接回路等;

3.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地不良;

4.防护用品、电动工具验收、检验、更新程序有缺陷;

5.防护用品、电动工具使用方法不当;

6.电工违章作业或非电工违章操作;

7.雷电(直接雷、感应雷、雷电侵入波)

人员伤亡、引发二次事故

1.电气绝缘等级要与使用电压、环境动作条件相符,并定期检查、检测、维护、维修、保持完好状态;

2.采用遮拦、护罩、箱匣等防护措施,防止人体接触带电体;

3.架空、室内线、所有漏电设备及其检修作业要有安全距离;

4.严格按标准要求对电气设备做好保护接地和三相接零;

5.金属容器或有除空间内作业,宜用12伏电设备,并有监护;

6.电焊机绝缘完好、接线不裸露,定期检测漏电,电焊作业者穿戴防护用品,注意夏季防触电,有监护和应急措施;

7.根据作业场所特点正确选择Ⅰ、Ⅱ、Ⅲ类手持电动工具,确保安全可靠,并根据要求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8.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电气安全规章制度和电气操作规程;

9.坚持对员工的电气安全操作和急救方法的培训、教育;

10.定期进行电气安全检查,严禁"

11.对防雷措施进行定期检查、检测,保持完好、可靠状态;

12.制定并执行电气设备使用、保管、检验、维修、更新程序;

13.特种气设备执行培训、持证上岗,专人使用制度;

14.按制度对强电线路加强管理、巡查、检修。

物体打击和起重伤害

物体坠落;

物体弹击;

坍塌撞击;

挤压等

1.高处有未被固定的物体被碰撞或风吹等坠落;

2.工具、器具等上下抛掷;

3.起重吊装作业,因捆扎不牢或有浮物,或吊具强度不够或斜吊斜拉致命物体倾斜;

4.设施倒塌;

5.爆炸碎片抛掷、飞散;

6.物体弹击或挤压;

7.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等

坠落物体击中人体

1.未戴安全帽;

2.在起重或高处作业区域内行进、停留;

3.在高处有浮物或设施不牢,即将倒塌的地方行进或停留;

4.吊具缺陷严重(如因吊具磨损而强度不够、吊索选用不当等);

5.违反"

十不吊"

规定;

6.堆垛不稳而倒塌,或铲车堆垛袋装成品发生倒落;

7.燃爆事故波及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1.起重设备按规定进行检查、检测、保持完好状态;

2.起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严格遵守"

3.高处作业要严格遵守"

十不登高"

4.避免起重、高处作业区和其它有规范危险区域行进和停留;

5.高处需要的物件必须合理摆放并固定牢靠;

6.及时清除、加固可能倒塌的设施;

7.堆垛要齐、稳、牢,常检查铲车,不能故障运行;

8.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杜绝"

9.加强防止物体打击的检查和安全管理工作;

10.作业人员、进入现场的其他人员都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特别是安全帽

机械伤害(泵、机)

绞、割、碾、碰、挤、戳,伤及人体

1.在生产检查、维修设备时,不注意而被碰、割、戳、碾、挤等;

2.衣物等被绞入转动设备;

3.旋转、往复、滑动物体撞击伤人;

4.切割刀具、突出的机械部分、毛坯及工具设备边缘毛刺或锋利处碰划伤

人体碰到转动、移动等运动物体

1.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

2.劳动防护用品未正确穿戴;

3.违章作业

人体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