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方程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0478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方程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方程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方程教学反思.docx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方程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方程教学反思.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方程教学反思.docx

《方程》教学反思

“方程的意义”是代数起始性知识,也是学生从用算术思维转向用代数思维分析数量关系的重要载体。

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模型。

本节课是一块崭新的知识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愿学乐学,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方程打下基础。

数学应该服务于生活,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首先应结合具体问题,教给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基本方法、步骤和建模过程,建模思想。

因此我设计了三环节。

1、借助天平,逐步构建方程的数学模型

借助天平体会等式的含义,天平两平衡,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边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

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等式是方程的生长点,学生在前几册教材里对等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有利于方程概念的建立,我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体会等式的含义。

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实现了从等式到方程的链接。

这样新的数学知识能够得以生长。

2、教学探寻方程的意义,突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通过例题的简洁数学式子表达,让小组合作,给一系列式子分类,找出他们的共同特点,并用集合图表示,渗透数学思想,从而归纳出方程的意义。

“含有未知数”与“等式”是方程意义的两点最重要的内涵。

“含有未知数”也是方程区别于其他等式的关键特征。

于是我接着安排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并通过“练一练”让学生直接找出方程,理解等式与方程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即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都是方程。

紧接着我让同学们根据直观图象感知,做列方程的题目,用方程表示直观情境里的相等关系后,他们在写方程时会更加关注方程的本质属性,从而巩固方程的概念。

3、生活应用

数学应该服务于生活,因此我设计了这个环节。

我认为人类的最为普遍的日

常生活中其实也蕴藏着许多关于平衡的等量关系,所以我设计了关于衣食住行这四大类方面的问题和习题,并且层层递进。

为了让学生参与活动更有趣,我设计了让学生们选择这四方面题目的环节,其实为了递进的需要,也将会要给出自己的建议,使得课堂更加有效。

本节课是一节小学阶段很重要和有价值的方程课,学生习惯用算术思维考虑问题,这是学生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算术思维是逆向思维,还要难一些,而且这个逆向思维肯定是由顺向的思维过渡过去的,涉及的基础知识也比较多,内容容量比较大,尽管学生年龄层次比较低,但是仍希望想在本节对学生从正确构建到运用都恰倒好处进行引导,预设将可能产生的问题和探求解决方法,尽量在一节课内完成,形成一个有价值和完整有效的教学链。

让他们初步感知,算术方法和代数法都是很重要的数学的思维方式.结合我正在研究的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的研究目标。

在每一个环节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如,第一个环节中通过唤醒生活经验,了解天平的有关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通过直观展示,获取等量关系应具备的相关信息,再次感悟天平平衡时与等量关系式的联系。

通过观察思考,获取不等式的相关信息,从而意识到搜集信息方法的多样性。

从情境图中获取信息,并利用所得信息,进一步感悟等量关系,建构方程模型。

通过对信息的分类,比较,整合,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揭示方程的概念。

第二个环节教学中,通过辨析运用,链接新旧信息,培养信息信息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第三个环节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回归生活,巩固新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