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治东阿 》教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04524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晏子治东阿 》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晏子治东阿 》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晏子治东阿 》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晏子治东阿 》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晏子治东阿 》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晏子治东阿 》教学案.docx

《《晏子治东阿 》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晏子治东阿 》教学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晏子治东阿 》教学案.docx

《晏子治东阿》教学案

《晏子治东阿》教学案

  《晏子治东阿》教学案

  【教学目的】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及虚词。

  2.筛选信息,准确翻译文言语句。

  【教学重点及难点】

  筛选信息,准确翻译文言语句。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要点】

  一、

  通读课文,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及解释:

  A、景公召而数之曰。

数:

责备

  B、而君反以罪臣。

罪:

责怪

  c、仓库少内。

内:

交纳

  D、便事左右。

便:

能言善变。

  E、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死:

为动用法。

F、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属:

同“嘱”

  G、并曾赋敛。

曾:

同“增”。

  H、寡人无复与焉。

与:

参与,干预。

  二、

  结合课后练习一、二,理解文中所表达的中心。

  三、

  结合课后练习四,辨析“而”的用法。

  、用作连词。

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

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如: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

  2、用作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3 1、对下列四句中加点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景公召而数之曰。

数:

屡次B、而君反以罪臣。

罪:

责怪

   c、仓库少内。

内:

交纳D、便事左右。

便:

随机应变地,随意地。

   3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臣请改道易行。

改道易行:

更改行事的方法。

   B、子退而自察。

自察:

亲自考察。

   c、货赂不至。

货赂:

钱财礼物。

   D、再拜,便僻。

再拜:

拜两拜。

  

(1)

  重点词语。

  数之:

责备。

  大诛于子:

责罚。

  属托:

走后门。

  货赂:

钱财。

  权家:

在朝中掌权的人家。

  

(2)

  通假字。

  曾通“增”增加。

  仓库少内:

内通纳,纳税。

  辟:

通“避,退避。

  (3)

  词类活用。

  臣请死之:

为动用法,为……而死。

  以利贫民:

使动用法,使……受利。

  (4)

  人物形象:

智慧多谋,能言善辩。

  

  (5)结构:

晏子治东阿三年——召而数之——请改道易行——迎而贺之——晏子论道——景公席而谢之

  翻译:

晏子治理东阿三年,齐景公召他来并责备他说:

“我认为你还可以,才让你去治理东阿;如今却被你治理得混乱不堪。

你退下去自已仔细反省吧,我要对你进行大大地责罚。

”晏子回答说:

“臣子我请求改变方针和办法来治理东,如果三年后还治理不好,就让我为此事而死。

  景公答应了他。

这样,到了第二年年终朝廷考核地方官政绩时,景公迎上来祝贺晏子说:

“您治理东阿很好啊!

”晏子回答说:

“臣子我从前治理东阿,不向你身边的人讨好说情,不送钱财;水泽池塘的鱼,全用来使贫苦百姓受利。

在这个时候,百姓没有挨饿的,可是国君您反倒怪罪我。

如今我治理东阿,首先讨好你身边的人,给他们送钱财,加倍征收赋税,少上交给国库,(用来)逢迎讨好你左右的大臣,水泽池塘的鱼,交给权贵人家。

在这时候,挨饿的百姓已超过半数了,国君您反倒迎接我、祝贺我。

臣我很愚蠢,不能再去治理东阿了,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给有才能的人让路。

”晏子说罢,拜了两拜,景公于是离开座位向晏子道歉说:

“您还是勉强坚持去治理东阿吧。

东阿,是您的东阿,我不再干预你的政务了。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

“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

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晏子对曰:

“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景公许之。

于是明年上计(年终考核地方官的治绩),景公迎而贺之曰:

“子之治东阿也!

甚善矣,”晏子对曰:

“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塘)波之鱼,以利贫民。

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

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会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波之鱼,入于权家。

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

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

”再拜,便僻。

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

“子强复治东阿。

东阿者,子之东阿也。

寡人无复与焉。

  3 1、对下列四句中加点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景公召而数之曰。

数:

屡次B、而君反以罪臣。

罪:

责怪

   c、仓库少内。

内:

交纳D、便事左右。

便:

随机应变地,随意地。

   3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臣请改道易行。

改道易行:

更改行事的方法。

   B、子退而自察。

自察:

亲自考察。

   c、货赂不至。

货赂:

钱财礼物。

   D、再拜,便僻。

再拜:

拜两拜。

   33、下列句子正确的解释是(2分)

   

(1)寡人将大诛于子

(2)陂波之鱼,以利贫民。

   A、

(1)我要大大地追究您的责任

(2)水泽池塘的鱼,用来使贫民受利。

   B、

(1)我要大大地追究您的责任。

(2)水泽池塘的鱼,用来给贫民谋利。

   c、

(1)我要对你大大地责罚。

(2)水泽池塘的鱼,用来给贫民谋利。

   D、

(1)我要对你大大地责罚。

(2)水泽池塘的鱼,用来使贫民受利。

   34、以下六句话,全都与晏子治理东阿正确做法有关的一组是(2分)

   ①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②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③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④并会赋敛,仓库少内。

   ⑤当此之时,民无饥者。

⑥陂池之鱼,以利贫民。

   A、①③⑥B、②③④c、③⑥D、②⑤

   35、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自律,一心为民受到景公赞扬,后改道易行,却受到景公责怪。

晏子对景公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看法,要求辞职。

景公醒悟。

   B、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自律,一心为民,受到景公责怪,后改道易行,却受到景公赞扬。

晏子对景公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看法,要求辞职。

景公醒悟。

   c、晏子先前治理东阿无方,受到景公责怪,后改道易行,受到景公赞扬。

晏子愿为景公终身效力。

   D、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自律,一心为民却受到景公责怪,后改道易行,受到景公赞扬,晏子愿为景公终身效力。

  〔31、A,(考察实词用法,数:

动词,责备。

  32、B,(考察文言文词义的古今意义,\'自察\'有自省之义。

  33、D,(考察翻译能力,\'诛\'是\'责罚\'意,\'利\'为使动)

  34、c,(考察对全文的理解能力。

要注意题干中\'正确做法\'四个字,

(1)不是晏子做法,而是请求。

(20是齐景公称赞晏子的话,(4)是错误的做法。

(5)是晏子的业绩。

))

  《晏子治东阿》教案2

  教学目的

  、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掌握特殊句式;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得能力。

  2、了解宴子得政治主张,学习晏子廉洁自律,一心为民的品质,认识晏子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掌握文中“数”“诛”“罪”“谢”“而”、“之”等词的含义和用法为重点;

  2、学习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和文言句式,一词多义等文言基础知识为难点。

  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前预习】

  、对照注释或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的读音和含义,注意“数、诛、死、不行、利、罪、便、再拜”在文中的意思和“而”的用法。

  2、弄清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理清教学设计>脉络。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简介《晏子使楚》的故事

  二、了解情节:

  春秋时期,齐国名臣晏子受命治理东阿。

上任伊始,晏子便实地调查,了解民情,制定方案,亲自指挥修筑道路,开垦荒地,维护社会治安,净化民俗民风,惩治懒人恶人,处事不卑不亢……。

经过三年的精心治理,东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百姓乐业,一派兴旺景象。

而此时,许多“佞人”四处告状,诉晏子治理不力,没有政绩,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齐景公召见说:

“我以为你有才能才派你去治理东阿,可你越治越乱,实在令我失望,只能免了你的职务。

”晏子没有强辩,而是请求齐景公再给他一次机会。

此后三年,晏子不修路,不理事,不惩治懒人恶人,决狱断案,袒护豪强,甚至营私舞弊、欺上瞒下,但赞誉之声却传遍了全国,齐景公亦欲奖赏他。

最终,晏子以自身的行为,告诫齐景公“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则天下治平,百姓和集”。

也就是说,判断一个人是否忠诚、贤能,不能凭个人好恶,道听途说,而应客观公正、准确评价,才能慧眼识才、知人善任。

  三、

  通读课文,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及解释:

  A、景公召而数之曰。

数:

责备

  B、而君反以罪臣。

罪:

责怪

  c、仓库少内。

内:

交纳

  D、便事左右。

便:

能言善变。

  E、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死:

为动用法。

F、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属:

同“嘱”

  G、并曾赋敛。

曾:

同“增”。

  H、寡人无复与焉。

与:

参与,干预。

  四、结合课后练习四,辨析“而”的用法。

  、用作连词。

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

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如: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

  2、用作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五、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结构:

晏子治东阿三年——召而数之——请改道易行——迎而贺之——晏子论道——景公席而谢之

  宴子治东阿

  前:

民无饥者――好,被责备

  后:

饥者过半――差,受恭贺

  人物形象:

智慧多谋,能言善辩。

  七、拓展思考:

  :

景公为什么对晏子的评价会出现偏差呢?

  明确:

齐景公只听信近臣对晏子的评价,导致他在评价晏子时出现了失误,告诫齐景公也启发后人——评价人要客观公正,不能偏听偏信,不作实际调查研究就轻下结论。

  2:

你认为晏子的这种进谏方式好不好?

  明确:

晏子的此次劝谏是以东阿百姓的幸福、国家的安危、甚至是践踏国家的法律为代价的,实在是难以恭维。

事实上他是很能言善辩的,为何不用己之所长去劝谏景公呢?

  知能提升

  一、基础知识

  .对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