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03533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x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x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课题

1古诗二首

编号

1

授课时间

2.26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教学方法

提问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侧记

导入新课

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出示游戏题,自学理解诗的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

  

拓展性练习,运用上述的方法学习新诗。

谁来说说,你最快乐事情?

   今天,我们来看看,古时候小朋友在作什么?

他们快乐吗?

简介作者

(1)围绕“诗人杨万里在新市徐公店看到了什么”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2)宣布游戏规则:

讨论分两组进行,自愿组合。

一组经过讨论后使诗的内容“胖”(扩句)起来;一组讨论后使诗的内容“瘦”(缩句)下去。

   

   (3)开始计时,10分钟后,小组分别汇报讨论结果,同组成员可以补充。

     

   (“瘦”的结果:

篱疏径深,花落未阴。

儿童追蝶,入花无寻。

“胖”的结果:

农家菜园边有一道稀稀疏疏的竹篱笆,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

路边树上的花朵已经凋谢,但是树叶长得还不茂密。

只见小路上奔跑着一个小男孩,咦!

他在干什么呢?

原来他在追逐黄色的蝴蝶。

呀!

蝴蝶不见了,原来它飞入了黄色的菜花丛中。

)   

   (4)交换各自的学习体会,并将不同的理解摘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出示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说说自己最快乐的事。

了解作者。

分组讨论游戏题。

交换各自的学习体会,并将不同的理解摘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自学《清明》。

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自己的快乐与古时候的儿童作比较。

用“胖”、“瘦”不同形式的诗告诉学生文章的不同写法。

作业设计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板书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

儿童追春图

篱落----疏

花落---未成阴

儿童---追黄蝶--无处寻

教学反思

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正确,朗读有感情。

扩写后的诗与缩写后的诗练习少,准确率不高。

以后注意对诗的改写练习。

 

课题

1古诗二首

编号

2

授课时间

2.27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提问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侧记

我们继续来读《清平乐村居》。

理解诗意

如果你到农村去旅游,你看到有人在锄豆子,有人在织鸡笼,你会感到有诗意吗?

读古诗

这是怎样的村居呢?

你能看到怎样的图画呢?

自读两遍。

你看到什么样的图画?

       一条小溪两岸上长满了青草。

一对老夫妇坐在屋檐上,十分亲热,一边喝酒一边聊天。

《清平乐》宋辛弃疾这首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生活劳作的图景。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茅屋。

溪,小溪。

这句的意思是:

茅屋又小又低,小溪上长着绿油油的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醉,酒醉。

吴音,具有南方口音的话语。

媚,柔媚。

好,问好,闲谈。

这句的意思是:

酒醉中,有人用柔媚的南方话语相互问好、闲谈。

   “白发谁家翁媪?

”翁,老翁。

媪,老婆婆。

这是谁家的老翁、老婆婆呢?

   “大儿锄豆溪东”。

这句的意思是:

大儿子在小溪的东边锄豆子。

   “中儿正织鸡笼”。

这句的意思是:

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无赖,无聊,无所事事。

这句的意思是:

最可喜的是小儿子感到无聊,趴在小溪岸边剥着莲蓬。

   

我们从平淡琐碎的细节可以看出,是怀着平民的心态的去看,是因为心中有诗意,才能看到诗意,是对农民生活有美好的情感。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自读两遍。

按诗句想图画。

自读诗句。

理解诗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这样练习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读时发现学生

对词得了解是空白。

自己理解诗意,有助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培养。

作业设计

形近字

   1、赖()懒()2、蓬()篷()

   3、锄()助()4、蔬()疏()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茅——醉?

                相媚——翁媪?

                溪上、溪东、溪头。

                 最喜——无赖?

教学反思

学生喜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了解古代儿童的幸福生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需要提高。

课题

2、天窗

编号

3

授课时间

2.28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及10个词语,继续学习比喻句,能分清句子中的本体与喻体,并会用“像……似的”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

学习比喻句,能分清句子中的本体与喻体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方法

提问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件、幻灯片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侧记

一、引入新课。

二、初步阅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四、讲读课文第一段。

1、揭示课题。

出示投影片:

这是什么?

板书课题:

天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天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音。

2、请同学们查字典理解词语“慰藉”、“一瞥”、“神奇”、“威力”。

1、想一想,每节各讲什么?

可以合并成几段?

2、讨论交流

1、谁来读一读第1段,其他同学思考一下,城里的房子和乡下的房子有什么不同?

2、乡下人为什么要开天窗?

请同学们找一找句子来读一读。

师小结:

乡下人为了使关上木板窗的屋子里有光线,所以开了天窗,来,我们齐读课文第一段。

3、漆黑的屋子有了天窗,有了亮光,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天窗)

同学们查字典理解词语“慰藉”、“一瞥”、“神奇”、“威力”。

(第一段1-3节,天窗的来历;第二段4-7节,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第三段8-9节,天窗是神奇的。

(乡下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板窗)

学生找出句子,读出来。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段

熟读课文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词。

板书设计

2、天窗

第一段1-3节,天窗的来历。

第二段4-7节,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

第三段8-9节,天窗是神奇的。

教学反思

学生对分析文章的章节,锻炼少。

掌握不好。

生字的学习效果不好,还

需找时间补一补。

朗读课文兴趣高。

 

课题

2、天窗

编号

4

授课时间

2.29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语句“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学习课文,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语句“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教学方法

提问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件、幻灯片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侧记

一、引入新课。

二、学习第二段。

1、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课文第一大段,知道了乡下人为了采光而在屋面开了一个小方洞,装块玻璃,成了天窗。

这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出示板书:

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慰藉”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唯一”、“唯一的慰藉”呢?

3、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呢?

这节课,我们围绕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第二段。

1、读第二段。

(1)找一找“唯一的慰藉”在第二段中出现了几次?

(2)那么,我们可以把第二段分几层?

2、学习第一层4、5小节。

(1)(出示学法1)初读,想一想4、5小节主要讲什么?

小结:

我们通过初读,知道了夏天阵雨来时,天窗成了孩子们的唯一慰藉。

(2)再读课文,了蟹在夏天阵雨天时,为什么天窗会是孩子们

唯一的慰藉?

○1自由读课文,找找划划文中语句,用“因为……所以……”

句式回答。

○2理解词语“顶,偏就不,许”这些词语体现孩子心情不愉快。

(3)(出示学法2)精读,了解为什么“天窗成为孩子们唯一的

慰藉”?

(4)夏天阵雨来时,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

洞似的屋子里了。

(出示比喻句)

○1这是句什么句子?

○2读一读。

○3把什么比作什么?

○4这个比喻好不好,为什么?

(5)请同学在这两节中找找,有没有这样的好句子?

出示句子:

“透过……闪电一瞥。

(6)(出示学法3)细读,体会课文语言的精妙之处。

请同学们听着音乐,闭着眼睛,想象一下,当时的这风、这雨、这雪、这雷、这闪电是怎样扫荡这世界的?

板书:

无穷无尽

(7)总结:

我们学习了第4、5节,运用了初读、精读、细读“三读”课文的方法,知道夏天下雨时,天窗成为孩子们唯一慰藉的原因,体会了文中比喻句的精妙之处,展开了想象,深刻理解了天窗是孩子们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慰藉。

3、我们现在用这种方法自己来学第二层6、7节。

(1)初读。

课文讲什么?

(2)精读。

四人讨论:

“为什么是唯一慰藉?

(3)细读比喻句。

(4)现在孩子们在屋中除看见的事物外,又想到了什么?

(5)有感情地读6、7小节。

三、总结全文:

天窗给漆黑的屋子带来的仅有的光明,通过天窗看见了雨点、闪电、星星、云彩,这些都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另外,我们这堂课还学习运用了初读了解内容、精读解决问题、细读体会语言的“三读”读书方法。

安慰

只有这个

自由读第二段。

(二次)

(分两层)

自由读课文,找找划划文中语句,用“因为……所以……”句式回答出来。

(比喻句)

(把屋子比作地洞)

(写出了屋子的静和黑)

学生找出句子,读出来。

学生交流。

孩子们的想象要比真实的大十倍百倍,真是无穷无尽啊!

自学天窗成为孩子们唯一慰藉的原因,体会了文中比喻句的精妙之处,展开了想象。

(1)初读。

课文讲什么?

(2)

(2)精读。

四人讨论:

“为什么是唯一慰藉?

(3)(3)细读比喻句。

(4)(4)现在孩子们在屋中除看见的事物外,又想到了什么?

(5)(5)有感情地读6、7小节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这样对比喻句加深印象。

用自学的方法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5自然段。

2、找出文中比喻句,说出本体和喻体。

板书设计

2、天窗

第一段

(1)什么是天窗

第二段(2-5)天窗带给孩子们的慰藉。

第三段(6)作者的感受。

教学反思

让学生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在培养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