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育种学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035255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木育种学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林木育种学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林木育种学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林木育种学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林木育种学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林木育种学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林木育种学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木育种学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林木育种学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4.林木繁育:

主要途径有母树林、种子园和采穗圃,以及组织培养和体细胞胚胎发生等。

5.林木种质资源及其保护。

此外,针对特殊性状开展抗逆性育种、木材材性育种,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中应用反映现代育种新技术。

三、林木育种特点(注重理解)

1.多数树种达到性成熟和经济成熟需要时间长,即育种周期长,同时,树体大,占地多,试验设计难度大。

    

2.树木属多年生植物,持续开花结实周期长,选育材料可长期繁殖利用,因而可开展后向选择(backwardselection),提高选择效果。

3.多数树种分布地区广,变异丰富,自然界尚存在着大量未被发现和利用优良基因型,引种、选种潜力大,见效快。

4.多数树种行异花授粉,自花授粉或近亲繁殖会引起衰退,要采用异花授粉植物育种方式。

5.不少树种能无性繁殖,可进行无性系选育,有性及无性选育相结合,是有效林木育种方式。

6.多数树种生活周期长,栽培环境复杂多样,选育和繁殖遗传基础广泛系列林木品种,或使用混合品种是适宜。

题:

从树木育种特点进行分析某个树种?

1、育种资源丰富。

2、育种周期长

(1)早期预测根据树木幼年时期某些标志,来判断成年时期某些性状表现一种方法,它主要是根据幼年――成年某些性状间相关性来进行

(2)促进提早开花结实(3)采用多种育种途径相结合,不断为生产提供改良程度逐步提高繁殖材料。

3、木可供研究利用时间长,可以在遗传测定后进行再选择

4、优良性状可以通过无性繁殖方法得到保存和利用

5、多数为异花授粉树种,遗传基础广泛和稳定

6、在多数情况下,选育和繁殖遗传基础广泛林木品种或使用混合品种是适宜

第一章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及引种驯化

1、乡土树种:

当一个树种它在自然分布区内生长时称为乡土树种。

2、外来树种:

当一个树种栽种到其自然分布区以外时,称该树种为栽培外来树种。

3、引种:

把一个树种从原有分布范围引入新地区栽培称为引种。

4、驯化:

外来树种通过改变其遗传性以适应新环境过程,或者将动植物从野生状态改变为家养或栽培过程称为驯化。

 5、遗传资源,也称为基因资源:

指以种为单位群体内全部遗传物质,或种内基因组、基因型变异总和。

对于栽培植物又常称为种质资源。

6、育种资源:

是遗传资源组成部分,指在选育优良品种工作中直接利用繁殖材料,往往是根据品种选育目标调查、收集资源。

 7、生物多样性:

指地球上数以百万计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基因,以及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复杂生态系统总称。

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系统基本特征。

8、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由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及其生境非生命因子(光、空气、水、土壤等)所组成。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学过程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和生态过程变化多样性。

9、物种多样性是指某一区域内物种多样化程度。

10、基因库是指一个群体中所包含基因总和。

11、遗传多样性通常是指物种内不同群体(又称种群或居群)间,或同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遗传变异。

遗传多样性表示物种内基因丰富程度以及基因变异状况。

遗传多样性是由基因组控制,在众多基因协调作用下,生物表现出了不同形态特征和生理代谢特性。

12、遗传流失:

因自然因素或人为作用,使物种或种群遗传多样性减少现象。

二、遗传(种质)资源重要性(理解)

1、农作物和果树栽培育种历史证明,现有品种都起源于野生植物。

即遗传资源是创育新品种物质基础。

2、在集约经营和选育过程中,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少数经济性状上,从而使群体或个体遗传基础变窄。

3、随着经济条件发展、工艺过程改革、市场变化,对林木新品种要求也会发生改变。

4、现今复杂而丰富物种和遗传资源是生物经历6亿多年自然演化中形成,是生物适应繁杂、变化自然环境条件结果,是进化结果。

5、抢救濒临毁灭树种,已迫在眉睫。

三、种质资源保存(15-20)

方式:

1、原地保存,以自然保护区保存为主。

2、异地保存,如种源试验林、种子园、收集圃、无性系和子代测定林、树木园等都属异地保存,这些是应用较广保存方式。

3、室内(设备)保存:

用低温密封保存种子、花粉以及离体材料(植物组织及器官)。

保存策略:

主要采用原地保存理由如下:

1.种质资源是在一定生态系统和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及生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构成一个相互依存整体,原地保存能不断发掘遗传变异,适应未来变化,离开了长期适应系统,有时甚至难于存活;

2.非原地保存改变了原有群体结构和交配系统,难于保存原有基因组成;

3.随市场需要改变及自然环境条件变迁,收集保存什么样本很难预测,收集、评价样本标准更难掌握;

4.森林植物分布区多较广,原产地立地条件多样,生命周期长,异地保存在样本收集、栽植、保存技术等方面有诸多因素难掌握;

5.低温贮存种子和花粉能延长贮存时间,但保存材料仍需不断更新,维持,且运行设施需要大量经费投入。

四、引种前需考虑因素

1.外来树种在原产地表现

2.原产地及引入地区主要生态条件相似程度

3.树种历史生态条件分析

4.树种适应能力和种内遗传变异

 5个层次变异:

  A、种源(地理)变异B、立地变异

C、林分变异D、个体变异E、个体内变异

问题:

从林木变异5个层次分析为什么引种前考虑种质变异。

八、引种中值得注意几个问题

1、引种结合良种选育

(1)要重视种源、家系和无性系选择;

(2)结合杂交育种,开展引种工作;

(3)有条件可及分子育种相结合。

2、引种时注意引进配套技术

3、加强对引种成功树种繁育

4、注重外来树种基因资源保存

5、严防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6、引种程序要坚持先试验后推广原则,循序渐进,切忌急功近利

九、引种成功标准

1、能适应当地环境条件。

外来树种在常规造林栽培技术条件下,不需要特殊保护措施能正常生长发育,并无严重病虫害。

2、能生产上适用繁殖方式,并能保持其优良性状。

3、保持其原有经济性状。

4、无不良生态后果。

外来树种引入后,不会占据生境,排除乡土树种,并失去人为控制。

第二章选择育种原理及方法

1.种源:

一批种子或苗木等繁殖材料原产地。

2产地:

一批种子或苗木等繁殖材料生产地点(区)。

3种源试验:

将不同种源种植材料,在一定区域内按田间试验要求进行对比试验过程。

4种源选择:

通过种源试验为某一用种地区选择优良种源过程。

5个体选择:

即选择优良个体过程。

它分混合选择及基因型选择二种类型。

6芽变选择:

芽变是体细胞突变结果,利用芽变,从中选择出优良品种过程即为芽变选种。

7选择差:

入选树木平均值及林分平均值有一个差值(S)。

即:

S=Xs-Xp

8选择响应:

入选全个体子代均值(Xo)及同年龄亲本林分均值(Xp)差值(R)。

R=Xo-Xp

9遗传增益(G):

选择响应除以亲本群体平均值。

G=R/X×

100%

10选择强度(i):

选择差除以亲本群体标准差(σP)所得值。

即标准化选择差。

i=S/σP

11人工选择:

是根据人们需求,从混合群体中选择符合需要个体,或类型选择,是人类创造新品种重要手段。

12混合选择:

根据育种目标,从群体中按表现型挑选符合要求一批个体,或淘汰不符合要求一批个体,且对选择出来个体不分单株,混合采集种子或穗条,混合繁殖和造林。

 混合选择只依据表现型,不作遗传测定选择,属表型选择。

13单株选择:

是谱系清楚选择,是根据入选标准,从群体中挑选优良个体,分别采种或采条,单独繁殖,单独鉴定选择。

 因单株选择谱系清楚,可通过子代测定结果对亲本进行再选择,即可以进行所谓后向选择。

 单株选择是根据遗传测定林中子代或无性系表现进行选择,属遗传型选择。

14家系:

亲本通过有性繁殖所得到全部子代连同亲本统称为家系。

15半同胞家系:

指仅具有一个共同亲本家系子代总称。

16全同胞家系:

指具有共同双亲家系子代总称。

17无性系:

由同一植株通过营养繁殖所产生群体,称为一个无性系。

对繁殖成无性系最初植株,称为无性系原株,无性繁殖出来植株称为无性系分株。

18家系选择:

把家系作为一个单位,依据按家系平均值大小进行选择。

19家系内选择:

根据家系内个体表型值距该家系平均表型值离差大小选择个体。

20配合选择:

在优良家系中选择优良单株过程。

21前向选择:

从子代测定林中挑选优良家系内优良个体作为下一代选育亲本,这种选择方法称为前向选择。

22无性系选择:

通过无性系对比试验,评选出优良无性系过程。

无性系选择充分利用了植株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

无性系选择增益大,方法简单。

家系选择、家系内选择和配合选择以及无性系选择都属单株选择。

23连续选择法:

先对一个最重要性状进行选择,直到达到育种目标,再开始第二个性状选择。

24独立淘汰法:

对每个选择性状规定一个最低标准,如果候选个体各性状都符合标准,就可入选,否则不能入选。

25选择指数法:

一种综合选择指标。

即把选择每个性状都按其相对经济重要性和不同性状间表型相关及遗传相关,通过多元统计方法进行适当加权,形成线性关系组合。

26综合评分法:

是针对多性状选择时采用。

可以按不同性状重要性给一定分数,最后按分数进行选择。

27育种目标:

为改良现有品种或创造新品种所要求达到目及指标。

28抗逆性:

包括抗虫性、抗病性以及抗污染能力等

29适应性:

指适应于特定环境能力

30生长性状:

主要指植株生长量。

31其它性状:

如种实性状等

32林木遗传改良基本程序是:

通过种源试验,选择优良种源,再从优良种源中选择优良林分,从优良林分中选择优良单株,通过子代测定,选择优良家系及其优良单株,进行杂交,对子代再作选择,如此连续进行多代选择育种,使改良增益一代高于一代。

二、问题:

为什么说选择是品种改良中心?

分析:

1、植物变异层次分析和观赏植物品种改良现状

2、引种及驯化

3、选择育种

4、杂交育种

5、诱变育种及辐射育种

6、倍数性育种(多倍体及单倍体育种)

7、生物技术育种(分子育种)

不同育种方法同选择关系?

三、影响选择效果主要因素

R=Sh2=iph2(s为选择差,i为选择强度,P为标准差)

1、被选性状遗传力

遗传力是性状遗传传递能力,但它估值受环境影响,因此,选择需要在一致环境条件下进行(比较)。

2、被选群体大小及变异程度(幅度)

3、选择率大小

4、选择方法---采用多性状选择不是单性状独立选择。

第三章种源试验及优树选择

1.种源

2.地理种源

3.产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