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喷管流动特性的测定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031212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三:喷管流动特性的测定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实验三:喷管流动特性的测定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实验三:喷管流动特性的测定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实验三:喷管流动特性的测定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实验三:喷管流动特性的测定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三:喷管流动特性的测定Word文档格式.doc

《实验三:喷管流动特性的测定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三:喷管流动特性的测定Word文档格式.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三:喷管流动特性的测定Word文档格式.doc

(3)通过电测装置,在X-Y记录仪上绘制出qm-pb曲线和p-X曲线。

二、实验原理

1.在稳定流动中,任何界面上质量流量都相等,且不随时间变化,流量大小可由下式确定:

(1)

式中:

k—比热比(绝热指数,k=cp/cv)

A2—出口截面积(m2)

v—气体比容(m3/kg)

p—压力(Pa)

角注号:

1指喷管入口,2指喷管出口。

若降低背压,使缩放喷管的喉部压力p降至临界压力时,喷管中的流量达最大值:

(2)

临界压力pcr的大小为:

(3)

喷管中的流量qm一旦到达最大值,再降低背压pb,流量qm保持不变,流量qm随背压pb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缩放喷管与渐缩喷管的不同点是,流量达到最大值时的最高背压pb不再是pcr,而应是某一压力pf。

2.沿喷管轴线X各截面的压力p,在喷管形状和工质的初态及背压一定时,可根据连续性方程和状态方程计算而得,也可用实验方法测得如图2所示的图形。

图2所示的一组曲线表示在不同的背压pb下,缩放喷管内各截面上压力p的变化情况。

当pb<pd,气流在管内膨胀不足,只能在管外继续膨胀。

当pb=pd,气流在管内得到完全膨胀,出口压力与背压pb一致,称为设计工况。

相应地,称pb<pd为超设计工况,pb>pd为亚设计工况,亚设计工况又可分为几种工况,当pd<pb≤pe,气流在管内膨胀过度,出口压力仍为pd,但随即在出口产生斜激波(pb<pe=或正激波(pb=pe),使压力由pd升高至pb,当pe<pb≤pf,正激波由管口移到了管内,pb越高,越往前移。

通过正激波压力跃升,气流由超音速变为亚音速,然后沿扩大段扩压减速流至出口,压力等于背压pb,对于上述pb≤pf诸工况,喉部始终保持临界状态。

当pb>pf,整个喷管内都是亚音速气流。

喉部不再是临界状态,缩放喷管成为文丘利管(渐缩管)。

注:

pf、pd、pe请看图2。

图1缩放喷管流量曲线(p1=0.1MPa,t1=20℃)

图2缩放喷管压力曲线

三、实验装置

图3实验装置图

实验装置由实验台本体、真空泵、电测仪器三大部分组成。

实验台本体结构如图3所示,空气自吸气口2进入气管1,流过孔扳流量计3,流量的大小可以从U型管压差计4读出,该管5用有机玻璃制成,缩放形式如图4所示,根据实验要求,可松开夹持法兰上的螺栓,向左推开进气管的三轮支架6,变换所需的喷管。

喷管各截面上的压力是由插入喷管内的测压探针7连至可移动标准真空表8测得,它们的移动通过手轮螺杆机构9实现。

在喷管后的排气管上还装有背压真空表10、真空罐12,起稳定背压的作用,罐内的真空度通过背压调节阀11来调节,为减少振动,真空罐与真空泵之间用软管连接。

真空泵是1401型,排气量为3200升/分。

图4缩放喷管

电测仪器包括:

负压传感器,压差传感器,位移电位器,直流稳压电源,函数记录仪等。

负压传感器、压差传感器、位移电位器分别将可移真空表、U型管压差计、测压探针在该管内不同截面上的压力转换为电讯号输入记录仪,真接绘出实验曲线,以上电测仪器均由直流稳压电源供电。

四、实验步骤

1.装好喷管。

2.对真空泵作开车前检查(检查传动系统、油路、水路)。

检查无问题后打开背压调节阀,用手转动真空泵飞轮一周,去掉气缸中过量的油,开启电动机,当达到正常转速后可开始实验。

3.将测压探针上的测压孔移至喷管出口之外一段距离之后保持不动,此时p2=pb,改变调节阀开度,调节背压pb自p1开始逐渐降低,记录在不同pb下的孔板压差△p值,以备计算流量及绘制qm-pb曲线,实验时注意记下△p开始达到最大值的pb,以求得pcr及pf值。

4.调节不同的pb,摇动手轮,使X自喷管进口逐步移至出口外一段距离,记录不同X值下的p值,以测定不同工况下的p-X曲线。

5.接通电测仪器,分别记录qm-pb曲线和p-X曲线。

6.停车。

7.认真做好原始记录。

(1)设备数据记录:

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等。

(2)常规数据记录:

当地大气压力、室温、实验环境状况。

(3)技术数据及绘制的图形等记入附表内。

五、实验数据整理

1.因进气管中气流速度很低,在最大流量时,其数量级是1m/s所以可以近似认为初压p1和初温t1即是气流的总压和总温。

初温t1等于大气温度ta,初压p1略低于大气压pa,可按下式计算

2.孔板流量计流量的计算公式为:

(kg/s)

式中△p——U型压差计读数(mmH2O)

ε——流速膨胀系数

β——气态修正系数

γ——几何修正系数(需标定,本试验条件下γ=1)

pa—大气压力(Pa)

ta—大气温度(℃)

图5为孔板流量计的关系曲线。

六、实验报告

1.简述实验原理与过程。

2.各种数据的原理记录。

3.实验结果整理后的数据,包括最大流量qm,max、临界压力pcr,以及qm-pb曲线、p-X曲线,分析实验值与计算值,分析测定曲线与函数记录仪绘制曲线异同点及其产生原因。

表1、2中的曲线用方格纸绘制,记录仪绘制曲线另附页。

图5孔板流量计—Δp关系曲线

喷管实验记录

(一)

室温t=当时当地气压p=表1

喷管型式

主要参数

喷管入口压力p1

喷管背压pb

喷管流量

真空度

(Pa)

绝对压力(Pa)

喷管压差

△p(mmH2O)

m

(kg/s)

线

p2/p

kg/s

临界压力pc

计算值

最大流量mmax(kg/s)

实验值

喷管实验记录

(二)

表2

喷管截面至入口距离X(mm)

截面压力(Pa)

pb<pc

pb=pc

pb>

pc

入口0

5

10

15

20

25

30

出口35

40

45

p

(105Pa)

X(mm)

实验情况分析: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