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总规文本(2007-2020)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030256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1.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总规文本(2007-2020)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苏州总规文本(2007-2020)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苏州总规文本(2007-2020)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苏州总规文本(2007-2020)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苏州总规文本(2007-2020)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总规文本(2007-2020)Word文档格式.doc

《苏州总规文本(2007-2020)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总规文本(2007-2020)Word文档格式.doc(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州总规文本(2007-2020)Word文档格式.doc

第五节 规划区村统筹策略 16

第六节 规划区道路交通规划统筹 17

第七节 规划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统筹 18

第八节 规划区风景名胜区、自然山体与水系保护 20

第五章 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 20

第一节 城市性质与职能 20

第二节 城市规模 21

第六章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 21

第一节 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21

第二节 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21

第三节 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 22

第四节 老城区保护与更新 22

第五节 中心城区用地构成 23

第七章 中心城区村庄建设 23

第八章 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24

第一节 公共服务中心等级与布局 24

第二节 行政办公用地规划 24

第三节 商业金融业用地规划 24

第四节 文化娱乐用地规划 25

第五节 体育用地规划 25

第六节 医疗卫生用地规划 26

第七节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规划 26

第九章 中心城区居住用地规划 26

第十章 中心城区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27

第一节 工业用地规划 27

第二节 仓储用地规划 28

第十一章 中心城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28

第一节 绿地系统规划 28

第二节 景观系统规划 29

第十二章 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29

第十三章 中心城区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34

第一节 给水工程规划 34

第二节 排水工程规划 35

第三节 电力工程规划 35

第四节 燃气工程规划 36

第五节 通信工程规划 36

第六节 环境卫生工程规划 37

第七节 市政基础设施黄线范围 37

第十四章 中心城区公共安全规划 37

第一节 防洪排涝规划 37

第二节 抗震减灾规划 38

第三节 消防规划 38

第四节 人防规划 39

第十五章 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39

第十六章 环境保护规划 40

第一节 市域环境保护策略 40

第二节 规划区环境保护策略 41

第三节 环境管理措施 42

第十七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42

第一节 保护目标与原则 42

第二节 保护范围和保护体系 43

第三节 总体保护内容和措施 43

第四节 古城格局与风貌保护 43

第五节 传统街区保护 45

第六节 文物古迹保护 47

第七节 古镇、古村保护 48

第八节 历史文化环境保护 49

第九节 历史文化遗产利用和展示 50

第十节 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50

第十八章 分期建设规划 51

第一节 近期建设规划 51

第二节 中期建设规划 54

第三节 远期建设规划 54

第四节 远景城市发展策略 54

第十九章 规划实施 54

第二十章 附则 55

附表1:

苏州市城市发展目标体系表 56

附表2:

苏州市域自然保护区 57

附表3:

苏州市域森林公园表 58

附表4:

苏州市域风景名胜区表 58

附表5:

苏州市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一览表 58

附表6:

市域生态保护区一览表 59

附表7:

市域生态廊道一览表 59

附表8:

市域湿地公园 59

附表9:

苏州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表 59

附表10:

苏州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表 60

附表11:

“四区”划定依据一览表 61

附表12:

规划区与中心城区四区划定面积 62

附表13:

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62

附表14:

中心城区公共图书馆布点一览表 63

附表15:

中心城区文化馆布点一览表 64

附表16:

中心城区综合运动场馆布点一览表 65

附表17:

中心城区医院布点一览表 66

附表18:

中心城区居住片区一览表 67

附表19:

中心城区公园布点一览表 68

附表20:

中心城区绿线控制一览表 69

附表21:

规划区蓝线控制一览表 70

附表22:

中心城区主、次干道一览表 71

附表23: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地段一览表 79

附表24: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一城二线三片范围) 80

附表25:

苏州规划区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一城二线三片范围外) 81

附录1:

建规函[2003]115号《关于同意修编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

附录2:

苏建函规[2003]302号《关于同意修编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

附录3:

关于《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4-2020)》咨询会会议纪要

附录4:

建规城函[2007]013号《关于反馈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审查意见的函》

附录5: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纲要》省政府工作组发言意见汇总

附录6:

江苏省建设厅《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成果论证意见

-82-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目的

为协调城市快速发展和不可再生资源保护间的矛盾、适应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应对行政区划调整对规划管理的新要求,苏州市人民政府提出对1996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根据2003年建设部对苏州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请示的批复,特编制《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第2条指导思想

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苏州现有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外延式、资源过度消耗型模式转变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式、技术提升型模式;

促进城镇空间布局由均质走向重点、由分散走向紧凑、由粗放走向集约,发挥自身优势,错位发展。

第3条规划原则

1.资源保护原则:

以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土地、水资源、能源、生态景观和历史人文资源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

2.文化传承原则:

继承和弘扬苏州地方文化。

3.区域协调原则:

明确区域定位,在生态、产业、交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与周边城市相协调。

4.城乡统筹原则。

划定城乡边界,确定镇和村庄的建设标准。

5.社会和谐原则。

以提高城乡居民物质、精神生活水平为最终目标,关注幸福指数,关注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平和公正。

6.事权明晰原则。

打破各区、镇行政区划限制统一规划,加强市级政府对各区、镇规划建设的统筹与调控。

第4条规划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3.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4.苏州市其它相关文件新一轮《苏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正在编制过程中,本规划已多次与市国土局和编制单位进行规划协调。

第5条规划期限为2007年-2020年,其中:

近期2007年-2010年,中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

规划远景为2020年以后。

第6条城市规划区范围

包括苏州市区(共辖7个区),昆山市巴城、张浦、锦溪、周庄镇,吴江市松陵、同里镇、横扇镇部分地区(仅包括原莞坪镇,下同)和常熟市辛庄镇部分地区(不包括原练塘镇,下同),总面积2597km²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根据这一规定,本版规划的城市规划区划定原则为:

(1)延续1996版苏州总体规划范围,打破市区行政边界限制,将周边需要进行统一规划控制的地区(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资源、水源地、生态敏感区等)划入城市规划区;

(2)为便于规划管理,以建制镇和街道行政管辖边界为划定依据;

(3)处于城市主要发展方向、未来重点建设的地区,以及与中心城区连片发展的地区应纳入城市规划区。

第7条规划层次

1.市域:

面积8488km²

,包括苏州市区和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5个县级市;

2.城市规划区;

面积2597km²

3.中心城区:

面积602km²

,包括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

工业园区部分地区(中新合作区、唯亭镇沪宁高速公路以南地区、胜浦镇、娄葑镇东方大道以北地区);

高新区·

虎丘区部分地区(枫桥街道、狮山街道、横塘街道、浒关新区、浒关镇通浒路以南地区);

吴中区部分地区(苏苑街道、龙西街道、长桥街道、郭巷街道苏嘉杭高速以西、绕城高速以北地区、越溪街道、木渎镇(不包括原藏书镇);

相城区部分地区(相城经济开发区、元和街道、黄桥街道、太平街道太阳路以南、苏嘉杭高速以西地区);

4.古城地区:

面积22.63km²

第8条文本条文中加下划线内容均为依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以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所确定的强制性条文,所有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9条城市发展总目标

构建以名城保护为基础、以和谐苏州为主题的“青山清水,新天堂”。

与苏州上版规划对当时现状“假山假水,城中园”和规划“真山真水,园中城”的空间形态描述相比,本次规划提出“青山清水,新天堂”的城市发展总目标强调了发展模式的转变,即从追求简单的经济增长转变为追求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实现“文化名城、高新基地、宜居城市、江南水乡”。

含义分别为:

文化名城――传统文化+现代文化;

高新基地――高端制造产业+现代服务产业;

宜居城市――宜居天堂+创业天堂;

江南水乡――传统水乡+现代绿都。

第10条城市发展分目标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保护5个方面,具体量化指标见附表1。

第11条社会发展策略

统筹城乡就业,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探索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

强化外来人口管理,为外来人口居住、创业创造良好条件;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大力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扶持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

第12条经济发展策略

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生产性和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

实现第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出效益;

保持第一产业的适度规模,发展精品农业。

第13条文化发展策略

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和自然山水景观,构建苏州现代文化;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和吸引高素质人才、创建学习型社会;

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第14条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产业适度集中;

明确沿江各岸段的环境准入标准;

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措施,依法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完善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收费制度;

提升应对重大环境突发事件能力;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水质监控,建立饮用水安全预警系统;

加强酸雨控制力度,改善空气环境质量;

强化噪声管理;

综合治理固体废弃物。

第15条资源利用与保护策略

1.制定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控制建设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