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共七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011021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共七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共七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共七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共七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共七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共七篇)文档格式.docx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共七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共七篇)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共七篇)文档格式.docx

可是基本上一线老师天天都会为追缴作业、批改作业、订正作业而大伤脑筋。

笔者以作业设计改革为切口开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通过创新作业设计让数学变活起来。

一、作业变活动,让知识动起来

每一项新内容的教学前,笔者都会布置前置渗透作业,把常规作业变成一项项可以参与的实践活动或小研究活动,内容包括与新知学习相关的资料收集、小调查、小制作、小研究等,充分发挥前置渗透环节的作用。

通过前置渗透作业分析,笔者可以探明学生的已有经验,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有助于准确把握教学的真实起点,实施有效教学。

1.前置渗透,活动积累经验。

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前置经验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差异性很大。

为了帮助学生积累必要的学习活动经验,笔者会在前置渗透环节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活动。

比如,学习100以内数学的组成后,开展数豆豆活动,活动要求是:

先数出68颗豆豆(瓜子、花生、落叶等也可),按10个分一堆,能分成()堆;

按5个分一堆,能分成()堆;

按()个分一堆,能分成()堆。

这项活动要求从约定到开放,一方面可以巩固100以内数组成的知识,解决数数中的数学问题,另一方面会为后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

在教学《百以内数的认识》前,笔者布置学生回家开展数米粒活动培养学生数感。

活动要求先抓一小撮米粒,先估再数,然后在课堂上分享数的体会。

学生估的结果和数的结果相差很大,有学生说“我估计的是34,结果数出320,320好多啊!

”有学生说“我怕数错,数了三遍,才数清楚。

”从学生幼稚的话语中可以知道学生估数能力有待训练,拐弯数是难点,教学的重难点就好确定了。

2.动手操作,让学生做中练

儿童与生俱来的学习方式是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因此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摆小棒、搭积木、玩七巧板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

小棒是一年级学生操作最多的学具,通过摆小棒练习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练习数的计算,让学生明白算理,巩固算法。

积木也是小学生很好的学习材料。

在学习《立体图形》后,笔者设计的活动是回家搭积木,看谁搭得又高又稳,目的是让学生在搭积木的过程中感知不同的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当天晚上,家长们上传了200多张学生搭积木的照片,笔者在家里通过网络群相册欣赏学生的作品并及时做出激励评价。

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学生自己的作品又成为了新的学习素材,供分享,供分析。

学习《平面图形》期间,玩七巧板是主要的活动。

按规定拼、自主拼、创意拼,学生在各种拼凑的过程中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联系。

但凡此类教学内容,其实都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来让学生更轻松地获取知识,巩固知识,也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能力,形成数学技能,积累活动经验。

3.前置渗透,自主建构新知

数学家弗赖登塔尔在《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一书中指出:

“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创造出来。

”当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根据自己已有经验,按照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自主建构知识时,说明学生已经真理解、真明白了。

笔者会让学生在学后设计一些自主性的作业,自选作业方法,自编作业内容,自编试卷测试等,把作业设计的权限下放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素材更广泛,成为学习小主人。

在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前一天,笔者布置的作业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按照一定的规律整理所学的算式卡片,并在第二天课堂上展示学生在家整理的图片,让学生自己汇报整理的不同思路,排列的不同规律,允许学生互相质疑答疑,互动补充,教师只需相机点拨,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真正做到把学生推向前台,真正做到让学。

二、作业变游戏,让学生乐起来

美国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平均学习保持率差距会很大,其中采用“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采用“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则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由此可见,让孩子在操作活动、在实践中学习是一种很效的学习方式,练习巩固也如此。

因此笔者在作业设计与布置时尽量自主设计作业,创新作业形式,设计一些可操作、活动性强、游戏成分多的作业,让学生喜欢并期待这类作业。

1.互动游戏,让学生玩中练

只要是游戏,学生都很乐意参与,因此笔者会把作业有意设计成一些简单有趣的活动。

扑克牌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很好的素材。

在一年级上学期,玩扑克牌游戏成了整个学习阶段使用最多的游戏活动。

根据内容巩固的需要,扑克牌也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要求。

在学习数的组成时,让孩子们玩“选两张”,比如在扑克牌中选出可以组成9的两张牌,练习9的组成;

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计算时,让孩子们玩“选三张”,任意选出三张,组成不同的加减法算式,训练看到三个相关的数说出四个算式;

在学习20以内数后,让学生两人对玩,同时出牌,或比较大小,或加或减,谁先说出答案两张牌就归谁,游戏结束牌多者胜。

学生在和同学玩、和家长玩的过程乐此不疲,还创造了一些新鲜玩法。

玩扑克牌将单纯机械的计算活动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随时可玩、随处可

玩,学生也在玩耍活动中夯实了20以内的计算基础,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

网络上有很多适合低年级孩子的小游戏,笔者会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向学生和家长进行推荐。

2.长短结合,把研究带进来

每个儿童都是天生的学习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基于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笔者会有意向学生早期渗透研究意识,适时教一些研究方法,利用学生相对充足的课外时间,设计布置一些数学小研究活动,引导学生在研究中主动获得数学知识,体会数学思维的乐趣,培养数学学习能力。

(1)短作业,课前小研究,主动学习

学生走进教室时从来都不是空着脑袋来的,他一定有自己的经验和认知基础。

怎样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开展有效教学呢?

笔者从一年级学生开始,会在前置渗透环节设计一些研究性的小作业。

比如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前,布置学生回家研究“35+2和35+20,35+2和35+7怎么计算,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在研究中可以摆小棒、拨计数器、画图,也可以请教家长,提出自己在研究中的问题。

学生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会成为课堂上鲜活的学习素材,笔者也可以基于学生已有的研究基础和汇报展示情况,相机点拨即可,这样有效地缩短了教学时间,孩子们也更轻松。

(2)长作业,假期小研究,整合学习

寒暑假,学生有很多充足的时间,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呢?

笔者尝试设计了长作业。

每个假期笔者都为学生提供研究选题,设计研究任务单,鼓励学生在假期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引导综合学习。

在寒假,小学生有很多机会看到钱,用到钱,还有机会存一笔压岁钱。

于是笔者就给一年级学生设计了一项小课题《关于钱的研究》,给学生提供一张研究单,学生可以从中选择一项或几项活动,邀请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一起研究。

这样,在第二学期学习人民币的知识之前,学生就已经在父母的指导下,对钱的产生、发展历程、作用、世界货币、钱的文化、钱的兑换和换算等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开学第一周,笔者组织学生开展汇报活动,展示每个学生的研究成果。

学生共提出关于钱的15个问题,收到21份研究小报告,16份自制小报,14份电子幻灯片,布置了2块班级文化墙专栏,1块年级数学专栏。

也正是因为假期的小课题研究,学生对关于钱的知识充满了兴趣和期待,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这一单元时,采用单元整合学习方式,学生收获更全面,思考更深刻。

后来,学生还用这样的研究方法开展了《长度测量工具的研究》和《关于计算工具的研究》等小课题研究活动,成效非常显著,很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三、生活实践,把数学用起来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倡“即知即传”,学习了马上应用能有效促进学生内化吸收,真正把知识变成能力。

每学习一个新知识,笔者都会让学生反思,这个知识有什么用?

可以解决生活中哪些问题?

通过点点滴滴的影响,帮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意识,学会从小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语言描述世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学习人民币后,笔者设计了一系列活动任务:

在家玩兑换游戏,到超市商店参加购物体验,认识商品标签上的钱,真正做到放手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在实践中用数学。

学习数据收集与整理后,周末笔者为学生设计了调查实践活动,调查项目全部开放,交给孩子自己做主。

由于没有内容的限制,孩子们充分挖掘了生活中的材料与资源,就自己最关心,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话题进行了调查。

他们也学会选择不同的调查方式,有的当面询问,登门访问,也有打电话调查,通过网络调查,更有孩子走出家门,走上街头,走进公园,走进超市开展调查,并实时将调查活动照片传到班级QQ群。

我国数学家苏步青曾说过:

“如果你用一份力量备课,两份力量上课,你就用三份力量批改作业。

反之如果你用三份力量备课,两份力量上课,你就可以只用一份力量批改作业。

”创新作业设计需要老师对教材内容精

准把握,对学情充分了解,对家长教育观念适时引导,更需要家校坚持不

懈的密切配合。

实践证明,通过对作业设计与布置的改革,可以有效转变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在快乐的玩耍中学习数学、在生活实践中用数学,也能有效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素养得到持续发展。

内容摘要:

根据教育部门扎实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的工作精神,为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数学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整体设计课内外的学习活动;

要把课外作业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少而精的高质量作业取代简单、机械、重复性的大量作业,达到“减负增效"

目的;

要使作业真正为教学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使之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发展。

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作业。

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还是教师和家长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依据。

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变为学生一个包袱,成了一个枯燥而又不得不投入的一种负担,使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抑。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该如何看待作业,如何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使作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教学作业设计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作业内容童趣性,激活学生创新的火花。

教师设计作业时要摆脱单调乏味的重复、机械的练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与画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巧妙结合,把知识、技能的训练与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开发及活动巧妙联系,设计出趣味性强的数学作业。

趣味浓厚的作业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部需求,会让学生跃跃欲试,内在的需求,活跃的思维,常常会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进而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一、设计游戏型数学作业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学生在游戏中边学边玩,学中有玩,玩中有学。

游戏活动型作业将所学数学知识蕴涵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愉快而欢乐的气氛中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喜欢的数学作业。

例如教学完“乘法口诀”后,我设计了“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与老师玩,学生与学生玩,学生与家长玩。

再如教学《统计》这一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