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009507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7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

2012年3月

内容摘要

依据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提出一种新型电动执行机构的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该执行机构各功能元件的选型与设计、阀位及速度控制原理以及各种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

该执行机构将阀门、伺服电机、控制器合为一体,采用8031单片机、变频技术实现了阀门的动作速度和位置控制,解决了阀门的精确定位、阀门柔性开关、极限位置判断、电机保护及模拟信号隔离等技术问题。

现场运行情况表明,该电动执行机构具有动作快、保护完善以及便于和计算机通讯等优点,充分利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带来的方便快捷。

关键词:

电动机阀门继电器保护机电一体化技术总结

28

目 录

内容摘要 2

插图索引 4

引言 5

第1章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及其趋向 6

1.1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 6

1.2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向 6

第2章机电一体化中电动执行机构的硬件设计及工作原理 10

2.1系统工作原理 11

第3章机电一体化中阀位及速度控制原理 15

第4章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 17

第5章机电一体化中继电器保护的现状与发展 19

5.1继电保护发展现状 19

5.2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 21

5.2.1计算机化 22

5.2.2网络化 23

5.2.3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25

5.2.4智能化 26

结束语 27

参考文献 28

插图索引

图2-1电动执行机构控制系统框图„„„„„„„„„„„„„„ 11

图2-2IPM输出电流、电压检测 „„„„„„„„„„„„„„ 14

图2-3程序出格自恢复电路 „„„„„„„„„„„„„„ 15

图3-2阀位及速度控制原理框图 „„„„„„„„„„„„„„ 15

图3-3执行机构的典型运行速度图„„„„„„„„„„„„„ 16

图4-1线性隔离放大器„„„„„„„„„„„„„„„„„„ 19

引言

在现代化生产过程控制中,执行机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自动控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现有的国产大流量电动执行机构存在着控制手段落后、机械传动机构多、结构复杂、定位精度低、可靠性差等问题。

而且执行机构的全程运行速度取决于其电机的输出轴转速和其内部减速齿轮的减速比,一旦出厂,这一速度固定不可调整,其通用性较弱。

整个机构缺乏完善的保护和故障诊断措施以及必要的通信手段,系统的安全性较差,不便与计算机联网。

鉴于以上原因,采用传统的大流量电动执行机构的控制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较差。

随着计算机网络、现场总线等技术在工业过程中的应用,这种执行机构已远远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

笔者设计的大流量电动执行机构,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将阀门、伺服电机、控制器合为一体,利用异步电动机直接驱动阀门的开与关。

通过内置变频器,采用模糊神经网络,实现阀门的动作速度、精确定位、柔性开关以及电机转矩等控制。

该电动执行机构省去了用于控制电机正、反转的接触器和可控硅换向开关模件、机械传动装置和复杂、昂贵的控制柜和配电柜,具有动作快、保护较完善、便于和计算机联网等优点。

实际运行表明,该执行机构工作稳定,性能可靠。

自电子技术一问世,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的结合就开始了,只是出现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尤其是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代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后,"

机电一体化"

技术之后有了明显进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重.

第1章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及其趋向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微电子、控制、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其主要发展方向有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人性化、微型化、集成化、带源化和绿色化。

1.1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

1.数控机床的问世,写下了"

历史的第一页;

2.微电子技术为"

机电一体化'

'

带来勃勃生气;

3.可编程序控制器、"

电力电子"

等的发展为"

提供了坚强基础;

4.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使"

跃上新台阶.

1.2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向

1数字化

微控制器及其发展奠定了机电产品数字化的基础,如不断发展的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崛起,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铺平了道路,如虚拟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等。

数字化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软件具有高可靠性、易操作性、可维护性、自诊断能力以及友好人机界面。

数字化的实现将便于远程操作、诊断和修复。

2智能化

即要求机电产品有一定的智能,使它具有类似人的逻辑思考、判断推理、自主决策等能力。

例如在CNC数控机床上增加人机对话功能,设置智能I/O接口和智能工艺数据库,会给使用、操作和维护带来极大的方便。

随着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灰色理论、小波理论、混沌与分岔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3模块化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模块是一项复杂而有前途的工作。

如研制具有集减速、变频调速电机一体的动力驱动单元;

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电机一体控制单元等。

这样,在产品开发设计时,可以利用这些标准模块化单元迅速开发出新的产品。

4网络化

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

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使家用电器网络化成为可能,利用家庭网络把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用电器系统,使人们在家里可充分享受各种高技术带来的好处,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应朝网络化方向发展。

5人性化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给机电一体化产品赋予人的智能、情感和人性显得愈来愈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完善的性能外,还要求在色彩、造型等方面与环境相协调,

使用这些产品,对人来说还是一种艺术享受,如家用机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

6微型化

微型化是精细加工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效率的需要。

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nicMechanicalSystems,简称MEMS)是指可批量制作的,集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直至接口、通信和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或系统。

自198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研制出第一个医用微探针,1988年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研制出第一个微电机以来,国内外在MEMS工艺、材料以及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开发出各种MEMS器件和系统,如各种微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微加速度计、微触觉传感器),各种微构件(微膜、微粱、微探针、微连杆、微齿轮、微轴承、微泵、微弹簧以及微机器人等)。

7集成化

集成化既包含各种技术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和各种产品不同结构的优化与复合,又包含在生产过程中同时处理加工、装配、检测、管理等多种工序。

为了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与高效率,应使系统具有更广泛的柔性。

首先可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层次,使系统功能分散,并使各部分协调而又安全地运转,然后再通过软、硬件将各个层次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其性能最优、功能最强。

8带源化

是指机电一体化产品自身带有能源,如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和大容量电池。

由于在许多场合无法使用电能,因而对于运动

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自带动力源具有独特的好处。

带源化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发展方向之一。

9绿色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在物质丰富的同时也带来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的后果。

所以,人们呼唤保护环境,回归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中应运而生。

绿色产品是指低能耗、低材耗、低污染、舒适、协调而可再生利用的产品。

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时应符合环保和人类健康的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在其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产品寿命结束时,产品可分解和再生利用。

10.光机电一体化.

一般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传感系统、能源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机械结构等部件组成的.因此,引进光学技术,实现光学技术的先天优点是能有效地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传感系统、能源(动力)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光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向.11.自律分配系统化——柔性化.

未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控制和执行系统有足够的“冗余度”,有较强的“柔性”,能较好地应付突发事件,被设计成“自律分配系统”。

在自律分配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是相互独立工作的,子系统为总系统服务,同时具有本身的“自律性”,可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作出不同反应。

其特征是子系统可产生本身的信息并附加所给信息,在总的前提下,具体“行动”是可以改变的。

这样,既明显地增加了系统的适应能力(柔性),又不因某一子系统的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

12.全息系统化——智能化。

今后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全息”特征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

这主要收益于模糊技术、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及芯片技术)的发展。

除此之外,其系统的层次结构,也变简单的“从上到下”的形势而为复杂的、有较多冗余度的双向联系。

13.“生物一软件”化—仿生物系统化。

今后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对信息的依靠性很大,并且往往在结构上是处于“静态”时不稳定,但在动态(工作)时却是稳定的。

这有点类似于活的生物摘要:

当控制系统(大脑)停止工作时,生物便“死亡”,而当控制系统(大脑)工作时,生物就很有活力。

仿生学探究领域中已发现的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机构可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新型机体,但如何使这些新型机体具有活的“生命”还有待于深入探究。

这一探究领域称为“生物——软件”或“生物系统”,而生物的特征是硬件(肌体)——软件(大脑)一体,不可分割。

看来,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有向生物系统化发展趋,但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

14.微型机电化——微型化。

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

当将这一成果用于实际产品时,就没有必要区分机械部分和控制器了。

届时机械和电子完全可以“融合”,机体、执行机构、传感器、CPU等可集成在一起,体积很小,并组成一种自律元件。

这种微型机械学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第2章机电一体化中电动执行机构的硬件设计及工

作原理

电动执行机构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如图2-1所示。

智能执行机构从结构上主要分为控制部分和执行驱动部分。

控制部分主要由单片机、PWM波发生器、IPM逆变器、A/D、D/A转换模块、整流模块、输入输出通道、故障检测和报警电路等组成。

执行驱动部分主要包括三相伺报电机和位置传感器。

2.1系统工作原理

霍尔电流、电压传感器及位置传感器检测到的逆变模块三相输出电流、电压及阀门的位置信号,经A/D转换后送入单片机。

单片机通过8255控制PWM波发生器,产生的PWM波经光电耦合作用于逆变模块IPM,实现电机的变频调速以及阀位控制。

逆变模块工作时所需要的直流电压信号由整流电路对380V电源进行全桥整流得到。

2.2控制系统各功能元件的选型与设计

1)单片机选用INT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