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002460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25 大小:17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学基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护理学基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护理学基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护理学基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护理学基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理学基础教案.docx

《护理学基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学基础教案.docx(1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护理学基础教案.docx

护理学基础教案

 

江苏省无锡金城职业学校

理论课程教案本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

授课教师陈晏琼

授课班级13级护理班

课题序号

12-1

授课时间

第一周9月1日(星期一)

授课班级

13级护理

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

新授

授课章节名称

第十二章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第一节体温和评估及异常时的护理

使用教具

 教科书

教学目的

 

1、解释:

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

2、准确说出体温的正常值及异常值;

3、掌握为病人实施体温测量的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

1、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的概念。

2、体温、的正常值及异常值,高热病人的护理。

教学难点

1、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的概念。

更改、补充、删节内容

根据教材内容上课,无更新补充删节内容 

课外作业

1、体温的正常范围是?

2、有哪几种热型?

各型的特点是什么?

课堂教学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及双边活动

一、导入

 

二、揭题

 

三、揭标

 

四、新授

1.举例阐述生命体征的概念及生命体征评估的意义。

第十二章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第一节体温和评估及异常时的护理

1、解释:

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

2、准确说出体温的正常值及异常值;

3、掌握为病人实施体温测量的操作方法

一、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

(一)体温的形成

(二)产热与散热

1、产热过程

2、散热过程

辐射(radiatbo)安静状态下较低环境温度中的主要散热方式。

传导(conduction)和对流(convection)

蒸发(evaporatio)当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时,是主要的散热方式。

(三)体温调节。

1、温度感受器

2、体温调节中枢

(四)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波动

1.正常体温的范围为:

口温37℃(36.3~37.0℃)

肛温37.5℃(36.5~37.5℃)

腋温36.5℃(36.0~37.0℃)

(1)昼夜差异

(2)年龄差异(3)性别差异(4)肌肉活动(5)药物影响

二、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体温过高又称发热(fever,pyrexia)。

重点讲不同发热程度的范围

1.发热的判断以口腔温度为例,发热可划分为:

低热:

37.3~38℃

中等热:

38.10~39.0℃

高热:

39.1~41.0℃

超高热:

41℃以上

2.发热过程及症状一般发热包括三期:

重点阐述发热的过程特点

(1)体温上升期;此期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

体温上升可有两种方式:

骤升和渐升。

骤升是:

体温突然升高,在数小时内升至高峰,见于肺炎球菌肺炎、疟疾等。

渐升是;体温逐渐上升,见于伤寒等。

此期主要表现有:

皮肤苍白、畏寒、寒战、皮肤干燥。

(2)高热持续期;此期特点是产热和散热趋于平衡。

体温维持在较高水平。

主要表现有:

皮肤潮红、灼热;口唇、皮肤干燥;呼吸深而快;心率加快;头痛、头晕、食欲振、全身不适、软弱无力。

(3)退热期;此期特点是散热大于产热,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

退热方式可有骤退、渐退两种。

骤退时病人由于大量出汗,体液大量丧失,易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肢厥冷等虚脱或休克现象。

护理中应加强观察。

退热期主要表现有:

皮肤潮湿、大量出汗。

3.热型

重点阐述各种热型的特征

(1)稽留热:

体温持续在39~40℃,达数天或数月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2)弛张热:

体温持续在39℃以上,24小时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等。

(3)间歇热:

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

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等。

(4)不规则热:

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

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等。

 

板书

提问

看书

讨论

讨论回答问题

课堂教学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及双边活动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4、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

1.降低体温

2.加强病情观察

3.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流质饮食多饮水,最好是糖盐水。

4.使病人舒适

(1)休息

(2)口腔护理(3)皮肤护理(4)安全护理(5)心理护理

简要讲解体温过低的内容

(二)体温过低(hpopothermia)体温低于正常称为体温过低。

1.原因

2.分期

轻度:

32~35℃中度:

30~32℃

重度:

<30℃致死温度:

23~25℃

3.症状发抖、血压降低、心跳、呼吸频率减慢、皮肤苍白冰冷、躁动不安、嗜睡、意识紊乱、晚期可能出现昏迷。

4.体温过低的护理

三、体温的测量

(一)测量体温

简要介绍体温测量用具、检测及消毒方法

1、体温计种类与构造

(1)水银体温计分口表、肛表、腋下表三种。

(2)电子体温计

(3)可弃式体温计

2、体温计检查法

3、体温测量

重点讲解并示教体温测量方法(教学方法:

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模拟操作;然后指出正确与错误之处;示教正确操作方法)

[实施]

(1)腋温法擦干汗液,体温计水银端放在腋窝处,紧贴皮肤,屈臂过胸夹紧。

10min后取出、擦净、读数。

洗澡或腋下冲洗后应待30min再测腋温。

(2)口温法将口表水银端放入舌下,嘱患者闭口用鼻呼吸,勿用牙咬体温计,3min后取出,擦净,读数,记录。

进食、饮水或面颊部冷热敷、吸烟等情况应间隔30min再测量口温。

(3)直肠温法暴露臀部,润滑肛表水银端,插入肛门3~4cm。

3min取出,擦净,读数。

坐浴、灌肠后应间隔30分钟方可测直肠温。

[注意事项]强调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及时间,汞中毒的急救措施

1、回顾本次课所讲内容,重申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2、掌握体温的正常值,异常变化。

3、掌握体温的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4、掌握高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1、简述体温的正常范围

2、有哪几种热型?

各型的特点是什么?

 

提问

演示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1.正常体温平均值及正常范围1.正常体温的范围为:

口温37℃(36.3~37.0℃)

肛温37.5℃(36.5~37.5℃)

腋温36.5℃(36.0~37.0℃)

2.生理性变化

(1)昼夜差异

(2)年龄差异(3)性别差异(4)肌肉活动(5)药物影响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1.发热的判断以口腔温度为例,发热可划分为:

低热:

37.3~38℃

中等热:

38.10~39.0℃

高热:

39.1~41.0℃

超高热:

41℃以上

2.发热过程及症状一般发热包括三期:

(1)体温上升期

(2)高热持续期;(3)退热期

3.热型重点阐述各种热型的特征

(1)稽留热

(2)弛张热

(3)间歇热

(4)不规则热

4、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

1.降低体温

2.加强病情观察

3.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流质饮食多饮水,最好是糖盐水。

4.使病人舒适

(1)休息

(2)口腔护理(3)皮肤护理(4)安全护理(5)心理护理

三、体温的测量

(1)腋温法

(2)口温法

(3)直肠温法

教学反思

按照计划实施,时间内容比较合理。

同学们态度比较认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课题序号

12-2-3

授课时间

第一周9月3日(星期三)

授课班级

13级护理

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

新授

授课章节名称

第十二章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第二节脉搏的评估及异常时的护理

第三节呼吸的评估及异常时的护理

使用教具

 教科书

教学目的

1、掌握脉搏的正常值及异常值;

2、掌握为病人实施脉搏测量的操作方法;

3、掌握间歇脉、脉搏短绌的概念。

4、掌握正常呼吸及生理性变化

5、掌握异常呼吸的评估及护理

6、掌握呼吸测量技术

教学重点

1、脉搏测量的操作方法

2、呼吸测量技术

教学难点

1、脉搏测量的操作方法

2、呼吸测量技术

更改、补充、删节内容

根据教材内容上课,无更新补充删节内容 

课外作业

1、

课堂教学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及双边活动

一、导入

 

三、揭题

 

四、揭标

 

四、新授

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那你知道呼吸是怎么产生的吗?

当呼吸不能正常进行的时候该如何护理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第十二章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第三节脉搏的评估及异常时的护理

第四节呼吸的评估及异常时的护理

1、掌握脉搏的正常值及异常值;

2、掌握为病人实施脉搏测量的操作方法;

3、掌握间歇脉、脉搏短绌的概念。

4、掌握正常呼吸及生理性变化

5、掌握异常呼吸的评估及护理

6、掌握呼吸测量技

一、正常脉搏的生理变化

复习脉搏的生理

(一)脉搏的形成

(二)正常脉搏及其生理变动

二、脉搏评估

重点阐述脉搏异常(板书)

(一)脉率异常

1、频率异常

(1)速脉成人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

见于发热、大出血等患者。

(2)缓脉成人脉率每分钟低于60次。

见于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等患者。

2、节律异常

(1)间歇脉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搏动,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代偿间隙。

常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2)脉搏短绌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

特点是心率快慢不一,强弱不等,心音极不规则。

常见于心房纤颤的患者。

3、强弱异常

(1)洪脉当心输出量增加,周围动脉阻力较小,动脉充盈度和脉压较大时,则脉搏强而大,称洪脉。

常见于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2)细脉当心输出量减少,动脉充盈度降低,则脉搏弱无力,称细脉。

常见于心功能不全、大出血、休克等。

(3)交替脉当心室的收缩强弱交替出现而引起的一种节律正常,强弱交替出现的脉搏,称交替脉。

为心肌损害的一种表现,常见于高血压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

(4)水冲脉当收缩压偏高,舒张压偏低使脉压增大,脉搏骤起骤降;急促而有力,称水冲脉。

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5)奇脉当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称为奇脉。

常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

是心包填塞的重要体征之一。

4、动脉壁异常动脉壁变硬,失去弹性,呈条索状,见于早期动脉硬化。

(二)、护理措施

三、脉搏的测量

(一)脉搏测量部位

(二)脉搏测量(以桡动脉为例)

重点讲解并示教脉搏测量方法(教学方法:

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模拟操作;然后指出正确与错误之处;示教正确操作方法)

1、操作步骤

(1)测桡动脉:

测量时患者手臂放于舒适位置,腕部伸展。

将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在桡动脉表面,压力大小以能清楚触到脉搏为宜,计数30s分钟,对心脏病患者应测1min,必要时听心率。

(2)如有脉搏短绌,应由两人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另一人测脉率,计数分钟,记录方式:

心率/脉率。

2、注意事项患者应处于安静状态,剧烈运动者应休息20min后再测脉搏。

勿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搏动较强,易与患者的脉搏相混淆。

如为偏瘫患者测脉搏,应选择健侧肢体

提问

 

看书

讨论

 

提问

 

示范

 

学生互相操作

课堂教学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及双边活动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一、呼吸的观察与护理

(一)、正常呼吸的生理变化

以提问形式复习并说明对呼吸评估的影响

1、呼吸过程

2、呼吸调节

3、正常呼吸及其生理变化

(1)正常呼吸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

(2)生理变化

(二)、呼吸评估

重点阐述各种呼吸情况(板书)

(1)频率异常

①呼吸过速成人呼吸呼吸频率超过每分钟24次称为呼吸过速,也称气促。

见于高热、缺氧等患者。

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呼吸频率大约增加3-4次/分。

②呼吸减慢成人呼吸频率低于每分钟10次,称为呼吸减慢。

见于颅内疾病、安眠药中毒等患者。

(2)深浅度异常

①深度呼吸又称库斯莫氏呼吸,是一种深而规则的大呼吸。

多见于代谢性酸中毒患者。

②浮浅性呼吸浅表不规则的呼吸,是一种呈叹息样的呼吸。

见于濒死患者。

(3)节律异常

①潮式呼吸又称陈—施呼吸,是一种周期性呼吸异常,呼吸由浅慢逐渐加快加深,达高潮后又逐渐变浅变慢,然后暂停数秒又出现上述状态的呼吸,如此周而复始,如潮水涨落,故称潮式呼吸。

潮式呼吸是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的表现,见于呼吸中枢衰竭的患者。

②间断呼吸又称毕奥氏呼吸,为呼吸和呼吸暂停交替出现。

间断呼吸是呼吸中枢兴奋性显著降低的表现,见于呼吸中枢衰竭的患者。

(4)呼吸音响的异常

①蝉鸣样呼吸吸气时有一种高音调的音响。

多见于喉头水肿、痉挛、喉头异物时。

②鼾声呼吸呼气时发出粗糙的鼾声,由于气管或支气管内有较多的分泌物蓄积所致。

见于昏迷患者。

(5)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均发生改变。

患者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并出现口唇和指(趾)甲发绀、鼻翼煽动。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

①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时间延长,出现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

见于喉头水肿、喉头异物时。

②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时间延长。

多见于哮喘等患者。

③混合性呼吸困难吸气和呼气均感费力,呼吸快而表浅。

多见于重症肺炎等。

(三)、呼吸的测量

重点讲解测量方法

操作步骤

(1)患者应处于安静状态,为转移其注意力,护士在测脉搏后手不离开诊脉部位,观察患者胸或腹部的起伏,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并注意节律及深度变化。

一般患者计数30s,对呼吸不规则的患者及婴儿,要计数lmin。

(2)呼吸微弱不易观察时,可用少许棉花置于患者鼻孔前,观察棉花被吹动次数,计数lmin。

这次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脉搏、呼吸的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是我们必须掌握的,而且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的地方很多。

这节课的内容较多,重点是正常脉搏、呼吸的范围以及异常脉搏呼吸的知识、护理,难点、重点是测量,希望大家课后多练习。

1.临床上常用测脉搏的部位是?

测量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如何对异常呼吸进行护理?

 

提问

 

讨论

 

示范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一、正常脉搏的生理变化

复习脉搏的生理

(一)脉搏的形成

(二)正常脉搏及其生理变动

二、脉搏评估

重点阐述脉搏异常(板书)

(一)脉率异常

1、频率异常

(1)速脉成人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

见于发热、大出血等患者。

(2)缓脉成人脉率每分钟低于60次。

见于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等患者。

2、节律异常

(1)间歇脉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搏动,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代偿间隙。

常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2)脉搏短绌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

特点是心率快慢不一,强弱不等,心音极不规则。

常见于心房纤颤的患者。

3、强弱异常

(1)洪脉

(2)细脉(3)交替脉(4)水冲脉(5)奇脉

4、动脉壁异常动脉壁变硬,失去弹性,呈条索状,见于早期动脉硬化

二)、护理措施

三、脉搏的测量

(一)脉搏测量部位(以桡动脉为例)

1、操作步骤

2、注意事项

一、呼吸的观察与护理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

二、重点阐述各种呼吸情况

(1)频率异常①呼吸过速②呼吸减慢

(2)深浅度异常①深度呼吸②浮浅性呼吸

(3)节律异常①潮式呼吸②间断呼吸。

(4)呼吸音响的异常①蝉鸣样呼吸②鼾声呼吸

(5)呼吸困难①吸气性呼吸困难②呼气性呼吸困难③混合性呼吸困难

三、呼吸的测量操作步骤

(1)患者应处于安静状态,为转移其注意力,护士在测脉搏后手不离开诊脉部位,观察患者胸或腹部的起伏,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并注意节律及深度变化。

一般患者计数30s,对呼吸不规则的患者及婴儿,要计数lmin。

(2)呼吸微弱不易观察时,可用少许棉花置于患者鼻孔前,观察棉花被吹动次数,计数lmin。

教学反思

课题序号

12-4

授课时间

第二周9月8日(星期一)

授课班级

13级护理

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

新授

授课章节名称

第十二章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第四节血压的评估及异常时的护理

使用教具

 教科书

教学目的

1、掌握正常血压及生理性变化

2、掌握异常血压呼吸的评估及护理

3、掌握血压测量技术

教学重点

1血压测量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1血压测量的操作方法

更改、补充、删节内容

根据教材内容上课,无更新补充删节内容 

课外作业

1.血压的正常值和高血压、低血压的范围各是多少?

2.课后练习血压的测量技术。

课堂教学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及双边活动

一、导入

 

四、揭题

 

五、揭标

 

四、新授

回顾体温、脉搏、呼吸的相关知识,引入血压的知识,它们有何相关性?

第十二章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第四节血压的评估及异常时的护理

1、掌握正常血压及生理性变化

2、掌握异常血压呼吸的评估及护理

3、掌握血压测量技术

一、正常血压的生理变化

(一)血压的形成

(二)影响血压的因素。

(三)正常值及其生理变化

重点复习正常血压

1.正常血压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的血压范围为

收缩压90~139mmHg,

舒张压60~89mmHg,

脉压30~40mmHg

2.生理变化

说明生理变化应作为评估时考虑的因素

(1)年龄

(2)性别.(3)昼夜和睡眠(4)环境

(5)体位(7)身体不同部位

二、血压评估

重点讲解高血压的诊断依据(高血压值)

(一)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的持续升高。

成人当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时,称为高血压。

根据血压增高的水平,可进一步分为高血压的第1,2,3级。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95%的患者为原因不明的原发性高血压;仅5%病例的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如肾小球肾炎、颅内压增高等,称继发性高血压。

提问

看书

提问

 

讨论

 

课堂教学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及双边活动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二)低血压

血压低于90/60mmHg且有明显的血容量不足的表现如脉搏细速、心悸、头晕等称为低血压。

常见于大量失血、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等。

(三)脉压差的变化

1、脉压增大

2、脉压减小

(四)护理措施

三、血压的测量

简要介绍血压计种类与构造

(一)血压计种类与构造

血压计的种类

血压计的构造

(二)血压测量

重点讲解并示教血压测量方法(教学方法:

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模拟操作;然后指出正确与错误之处;示教正确操作方法)

1、操作步骤

(1)协助患者取体位,使手臂位置与右心房同一水平。

坐位:

平第四肋;卧位:

平腋中线。

(2)卷袖,露臂,手掌向上,肘部伸直。

(3)打开血压计,放妥,开启水银槽开关。

(4)驱尽袖带内空气,平整地缠于上臂中部,下线距肘窝2~3cm,松紧以能插入一指为宜。

(5)听诊器置于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关气门,输气至肱动脉搏动消失后,水银柱再升高20~30mmHg。

(6)缓慢放气,速度为水银柱每秒下降4mmHg,注意水银柱刻度和肱动脉声音的变化;眼睛视线保持和水银面同一高度。

(7)当听诊器中出现第一声搏动声,此时水银柱所指的刻度,即为收缩压;随后搏动声逐渐增大,直到声音突然变弱或消失,此时水银柱所指的刻度即为舒张压。

(8)排尽袖带内余气。

放入盒,关紧压力活门,关闭水银槽开关。

(9)协助患者恢复体位。

记录血压值。

2.注意事项

(1)患者有运动、情绪变化等情况应休息15~30min再测量。

(2)需长期观察血压者为确保血压值的可靠性,应做到四定:

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3)正确选择测量肢体。

上肢偏瘫者,应选择健侧手臂或下肢测量。

一侧肢体正在输液或施行过手术,应选择对侧肢体测量。

避免因血液循环障碍影响血压测量值。

(4)发现血压听不清或异常,应重测。

重测时,应将水银柱降至“0”点,稍等片刻后再测量。

必要时,双侧对照。

(5)防止产生误差

护理人员对生命体征的观察,可以了解机体重要脏器的功能状态,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为预防、诊断、治疗的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因此,生命体征的观察是护士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之一。

1.血压的正常值和高血压、低血压的范围各是多少?

2.课后练习血压的测量技术。

实物展示

 

演示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一、正常血压的生理变化

(一)血压的形成

(二)影响血压的因素。

(三)正常值及其生理变化

二、正常血压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的血压范围为

收缩压90~139mmHg,

舒张压60~89mmHg,

脉压30~40mmHg

三、血压评估重点讲解高血压的诊断依据(高血压值)

(一)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的持续升高。

成人当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时,称为高血压。

(二)低血压

血压低于90/60mmHg且有明显的血容量不足的表现

(三)脉压差的变化

1、脉压增大

2、脉压减小

(四)护理措施

四、血压的测量

1、操作步骤

2.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

课题序号

13-1-2

授课时间

第三周9月17日(星期三)

授课班级

13级护理

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

新授

授课章节名称

第十三章饮食与营养的护理技术

第一节医院饮食

第二节一般饮食的护理

使用教具

 教科书

教学目的

1、熟悉基本饮食。

2、熟悉治疗饮食。

3、熟悉试验饮食。

4、熟悉影响饮食与营养的因素。

5、掌握病人的一般饮食的护理。

教学重点

1病人的一般饮食的护理

教学难点

 

更改、补充、删节内容

根据教材内容上课,无更新补充删节内容 

课外作业

1、高蛋白饮食适用于哪些病人?

病人每日的蛋白质摄入量为多少?

2、胆囊造影饮食的适用范围和方法包括哪些内容?

课堂教学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及双边活动

一、导入

 

二、揭题

 

三、揭标

 

四、新授

饮食是人的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