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综合考试真题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983118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中医综合考试真题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京中医综合考试真题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京中医综合考试真题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京中医综合考试真题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京中医综合考试真题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中医综合考试真题卷.docx

《北京中医综合考试真题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中医综合考试真题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中医综合考试真题卷.docx

北京中医综合考试真题卷

2022年北京中医综合考试真题卷

(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单位:

姓名:

考号:

题号

单选题

多项选择

判断题

综合题

总分

分值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治宜选用

A.川芎茶调散

B.黄连上清丸

C.羌活胜湿汤

D.芎芷石膏汤

E.黄连香薷饮

2.以下哪项不是胁痛的病因病机

A.瘀血停着

B.肝气郁结

C.肝胆湿热

D.肝阴不足

E.脾胃虚寒

3.症见呃声沉缓有力,膈间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得寒则甚,食纳少,舌苔白,脉迟缓者,证属

A.胃阴不足

B.胃火上逆

C.气机郁滞

D.胃中寒冷

E.脾胃阳虚

4.黄疽的辨证,当以何为纲

A.阴阳

B.虚实

C.寒热

D.表里

E.气血

5.胁痛口苦,胸闷纳呆,恶心呕吐,目赤或目黄,身黄,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滑数者,其治法为

A.祛瘀通络

B.疏肝理气

C.清热利湿

D.养阴柔肝

E.健脾运湿

6.诊断黄疸的主要依据是

A.舌苔黄

B.目黄

C.身黄

D.小便黄

E.汗液色黄

7.肾绞痛并血尿者治疗时应配

A.血海、合谷

B.血海、太冲

C.膈俞、三阴交

D.太溪、照海

E.太冲、内庭

8.留针可起到

A.行气作用

B.得气作用

C.催气作用

D.候气作用

E.补泻作用

9.有关血肿处理方法中错误的是

A.出血停止后,可在局部轻轻按揉

B.如局部血肿增长迅速,应立即予以热敷,促使消散

C.微量出血及针孔局部小块青紫,一般不必处理

D.出血初期可用冷敷

E.血止后可用热敷

10.募穴指的是

A.脏腑经气汇聚于头面部的腧穴

B.脏腑经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

C.脏腑经气汇聚于腰背部的腧穴

D.脏腑经气汇聚于下肢部的腧穴

E.脏腑经气汇聚于上肢部的腧穴

11.主症为腰痛酸软,绵绵不已,遇劳则甚,或四肢不温怕冷;舌淡脉细,或烦热不眠,舌红,脉弦细,属

A.湿热腰痛

B.寒湿腰痛

C.瘀血腰痛

D.肾虚腰痛

E.腰肌劳损

12.取期门、阳陵泉配支沟治疗胁痛的证型是

A.气滞血瘀

B.肝胆湿热

C.肝气郁结

D.肝阴不足

E.肝血虚

13.以下情况不可导致弯针的是

A.针下碰到坚硬组织

B.医者针刺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

C.患者体位不适,留针时改变了体位

D.针柄受外力碰击

E.精神紧张

14.具有调节肢体运动和眼睑开合功能的是

A.足太阳膀胱经

B.督脉

C.十二经筋

D.阴跷与阳跷脉

E.足少阳胆经

15.阴跷脉的郄穴是

A.交信

B.阴都

C.中都

D.地机

E.水泉

16.经过气街的经脉是

A.手少阳与足少阳

B.足少阴与足太阳

C.手阳明与足阳明

D.足厥阴与足太阳

E.足阳明与足少阳

17.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是

A.主蓄积渗灌气血

B.主束骨而利机关

C.主运行气血津液

D.主联络机体内外

E.主经气的感应传导

18.以下功能与肺主治节无关的是

A.调节全身气机

B.调节呼吸运动

C.调节血液运行

D.调节津液输布

E.调节脾胃升降

19.与疠气发生与流行关系不太密切的因素是

A.空气、水源、食物受到污染

B.久旱、酷热、湿雾瘴气

C.预防隔离工作没有及时做好

D.社会影响

E.情志因素

20.与津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脾、肝、肾、三焦的功能

B.脾、肾、小肠、三焦的功能

C.肺、肾、三焦、小肠的功能

D.肺、脾、肾、三焦的功能

E.心、肾、小肠、膀胱的功能

21.可用“离、合、出、入”来概括其循行特点的是

A.十二经筋

B.十二经别

C.十五别络

D.十二经脉

E.奇经八脉

22.病人久病,咳喘无力,痰稀色白量多,畏寒肢冷,舌淡苔白滑,脉迟无力,属

A.肺阳虚证

B.痰湿阻肺

C.肺气虚证

D.风寒犯肺

E.肺阴虚证

23.雀啄脉的脉象表现是

A.脉在筋肉之下,如指弹石

B.脉在筋肉之间,连连数急,三五不调

C.脉在筋肉之间,乍疏乍密

D.脉在皮肤,如虾游水

E.脉在皮肤,头定而尾摇

24.冒湿的临床表现有

A.关节屈伸不利

B.首如裹

C.头胀而痛

D.发热体倦

E.小便清长

25.哪项符合肝郁脾虚证的大便的特点

A.时干时溏

B.秘结不通

C.完谷不化

D.先干后溏

E.五更泄泻

26.既能平肝潜阳,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为

A.决明子

B.石决明

C.刺蒺藜

D.夏枯草

E.羚羊角

27.既能养心安神,又能敛汗生津的药为

A.合欢皮

B.酸枣仁

C.柏子仁

D.远志

E.夜交藤

28.桑螵蛸和海螵蛸的共同功效为

A.益脾止泻

B.固表止汗

C.固精止遗

D.敛肺止咳

E.止血止带

29.性大寒,专泻肺中水饮及痰火而平喘咳的药物为

A.葶苈子

B.杏仁

C.桑白皮

D.前胡

E.竹沥

30.善治肺虚咳嗽、肾虚作喘、劳嗽痰血,还能治疗阳痿遗精、肾虚腰痛的药为

A.胡桃肉

B.冬虫夏草

C.蛤蚧

D.紫河车

E.桃仁

31.以下何药不是橘皮竹茹汤的组成药物

A.半夏

B.人参

C.甘草

D.生姜

E.大枣

32.桂枝茯苓丸主治证候

A.痰停中脘证

B.胸中瘀血证

C.产后瘀血腹痛

D.风湿阻络

E.瘀阻胞宫证

33.补中益气汤和参苓白术散两方中均含有的药味是

A.山药、刀嘛

B.白术、人参

C.当归、陈皮

D.茯苓、桔梗

E.黄芪、甘草

34.湿热相搏,外受风邪,遍身肢节烦疼,肩背沉重,舌苔白腻微黄,治宜选用

A.当归拈痛汤

B.独活寄生汤

C.四妙勇安汤

D.羌活胜湿汤

E.二妙散

35.以下除哪项外,均属半夏厚朴汤的主治证候

A.胸膈满闷

B.咽中如有物阻

C.恶心呕吐

D.舌苔白润

E.脉细数

36.身目俱黄,黄色晦暗,或如烟熏,纳少脘闷,或见腹胀,大便不实,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淡苔腻,脉濡缓,治宜选用

A.茵陈术附汤

B.大柴胡汤

C.茵陈五苓散

D.茵陈蒿汤

E.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37.胁肋刺痛,痛有定处,入夜更甚,胁肋下或见瘕块,舌质紫暗,脉象沉涩,治宜选用

A.龙胆泻肝汤

B.旋覆花汤

C.柴胡疏肝散

D.一贯煎

E.桃仁红花煎

38.病人哮证日久,反复发作,发时喉中痰鸣如鼾,声低,气短不足以息,咳痰清稀,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淡白,脉沉细者,治宜选用

A.苏子降气汤

B.七味都气丸

C.射干麻黄汤

D.金匮肾气丸

E.小青龙汤

39.中风阴闭的治法是

A.养阴熄风,通络开窍

B.益气回阳,开窍豁痰

C.化痰熄风,理气开窍

D.益气养阴,化痰熄风

E.豁痰熄风,辛温开窍

40.以下哪个症状是痰饮内阻型呕吐的见症

A.嗳腐吞酸

B.兼有表证

C.呕吐清水痰涎

D.胁肋胀闷

E.口燥咽干

41.胁痛的辨证,当以何者为主

A.虚实

B.气血

C.肝胆

D.表里

E.阴阳

42.女性,有萎缩性胃炎5年,现出现呕吐,时作干呕,口干咽燥,似饥不欲食,舌红少津。

脉细数。

治疗当选

A.理中丸

B.半夏厚朴汤

C.保和丸

D.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E.麦门冬汤

43.寒湿泄泻宜选用何方治疗

A.保和丸

B.葛根芩连汤

C.藿香正气散

D.参苓白术散

E.四神丸

44.“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出自下列哪个医家

A.李皋

B.朱丹溪

C.张子和

D.刘完素

E.张景岳

45.消渴病并发中风偏瘫的机理是

A.肾阴亏损,肝失濡养,肝肾精血不足,无以上承

B.燥热内结,营阴被灼,络脉瘀阻,蕴毒而成

C.阴虚燥热,肺失滋润

D.阴虚热炽,炼液成痰,痰阻经络,蒙蔽心窍

E.阴损及阳、脾肾衰败

46.病人男性,24岁,遍身浮肿而光亮,伴胸腹痞闷,烦热口渴,尿短赤,便干结,苔黄腻,脉沉数,宜选用何方

A.五皮饮合胃苓汤

B.疏凿饮子

C.五皮饮合五苓散

D.猪苓汤

E.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苓散

47.腰部疼痛,热天或雨天加重,活动后减轻,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治疗选

A.四妙丸

B.肾着汤

C.石苇散

D.妙香散

E.五皮散

48.手太阳小肠经井穴

A.少冲

B.中冲

C.少泽

D.少商

E.商阳

49.用皮肤针法治疗小儿疳积,首选穴组是

A.肝俞、脾俞、华佗夹脊穴(7~12椎)

B.脾俞、胃俞、华佗夹脊穴(7~12椎)

C.脾俞、肾俞、华佗夹脊穴(7~12椎)

D.脾俞、心俞、华佗夹脊穴(7~12椎)

E.脾俞、肺俞、华佗夹脊穴(7~12椎)

50.量取背部穴位,一般以肩胛骨下角作标志,与此处相平的脊椎是

A.6椎

B.5椎

C.7椎

D.8椎

E.9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