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配药机机械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97649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2.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输液配药机机械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输液配药机机械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输液配药机机械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输液配药机机械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输液配药机机械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输液配药机机械设计.docx

《输液配药机机械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液配药机机械设计.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输液配药机机械设计.docx

输液配药机机械设计

成都工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

输液配药机机械设计

 

系部名称:

机电工程系

专业:

数控技术专业

班级:

09423

学生姓名:

郑蛟友

学号:

11号

指导教师:

李华志老师

 

二O一二年五月

摘要

目前国内输液配药多用人工配药的方式。

由人工实现,在集中配液时人工强度大,反复抽吸易污染,多此穿刺输液瓶口会使不溶性微粒数量增加,并且配药过程中无记录和核对程序,潜在的出错几率大,容易造成医患纠纷。

智能化临床输液配药机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本次设计的题目为输液配药机机械设计。

由于智能化临床输液配药机才刚刚起步,本次设计也只是一种尝试,设计过程中没有很多的参考资料,输液配药机的功能也不是很完善,设计过程中没有进行强度的校核。

本次设计的内容包括方案的比较确定,各个零件的设计装配,如轴类零件的设计、壳体的设计、标准件的选用、各种简单的计算、公差的确定、配合类型的选择等等。

关键词:

机械配药零件设计标准选用公差输液

 

Abstract

At present domestic infusion medicine dispensing with artificial dispensing mode. By artificial realization, in concentrated liquid of artificial intensity, repeated aspiration of easy pollution, the puncture infusion bottle can make the quantity of insoluble particles increases, and the dispensing process without recording and checking program, potential error probability is big, easy to cause the dispute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Intelligent clinical transfusion medicine dispensing machine can solve these problems very well.This design topic for transfusion medicine dispensing machine design. As a result of intelligent clinical transfusion medicine dispensing machine has just started, the design is a kind of attempt, the design process is not a lot of reference, transfusion medicine dispensing machine function is not very perfect, the design process is not strength check. This design includes plan comparison to determine the various parts of the design, assembly, such as shaft parts design, housing design, standard parts of the selection, a variety of simple calculation, determination of tolerance, with the type of choice and so on.Key words:

 mechanical part design standards for selection of tolerance of dispensing infusion.

第1章总论

1.1输液配药的现状

临床静脉输液前配制药液时,有如下三种操作方式:

1、操作方式一

将安瓿用器物将顶部打掉,然后左持安瓿和针筒,右手持活塞进行抽吸药物,此动作视抽吸药物的程度可重复几次,待抽吸药物完成后将针筒中的药物注入输液袋中,本过程结束。

2、操作方式二

将装有粉剂的药瓶用带有药液的针筒刺入后注入液体进行稀释溶解,然后由针筒将溶解的液体抽出后再注入输液袋中,本过程完成。

3、操作方式三

将装有水剂的密封药瓶用针筒抽出后再注入输液袋中,本过程完成。

1.2存在的问题

1.2.1改革的必然性

以上三种方式均由人工实现,在集中配液时人工强度大,反复抽吸易污染,多此穿刺输液瓶口会使不溶性微粒数量增加,并且配药过程中无记录和核对程序,潜在的出错几率大,容易造成医患纠纷。

多年来,护理人员一直使用手工操作加药方法来完成配制静脉输液药物的工作,耗时,费力,且不可避免有细菌和多种微粒进入配制的液体内,给临床安全用药带来负面影响。

为解决上述问题,各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和一些研究人员对配药器具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及研制,通过改革加药器具

1.2.2输液配药变革在弦

1、改革目的

不管是哪种模式,提高输液质量,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改变以前静脉用药配置模式,是一场必然到来的变革。

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药事管理研究部吴永佩主任心里一直在挂念一件事,那就是凝聚着众多药事、医疗专家心血的《静脉用药混合调配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送审稿何时能得到国家卫生部批复。

搞了几十年药事工作的吴主任深知这个批复的重要意义。

其实,早在2002年1月21日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就规定:

各医院要根据临床需要逐步建立全肠道外营养和肿瘤化疗药物等静脉液体配置中心,实行集中配置和供应。

这一规定已经打响了我国输液配药“革命”的第一枪,只不过这一规定只是针对特殊或有毒药物的配制模式和方法。

此次《规范》送审稿则对医疗机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的机构与人员、环境、设施与设备、药品和物料、卫生与消毒、静脉用药调配质量管理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

结合我国医疗机构输液配药的现状来看,一旦该《规范》得到批复,上升为国家“意志”,获准在全国实施,我国静脉用药调配工作从此将有完善的理论和法规依据,一场医疗行业输液配药的“变革”亦将大规模展开。

2、传统配药模式的弊端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医院的静脉输液配药模式都是这样的:

医师下完医嘱,护士负责配制并完成对患者的输液操作。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护士配药通常都是在开放的、空气净化装置不完善的治疗室进行。

仔细研究这种工作模式,你会发现,其每一环节都存在诸多弊端。

首先是流程问题。

由于新药层出不穷,药物之间的配伍越来越复杂,同时医生相对缺乏药学知识,这使得医生在有些情况下很难确保用药方案的合理性。

负责配药的护士往往又无药学背景,她们对多种药物混合时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认识有限,往往只看表面,凭经验配制。

在这种流程中,具有一定药学知识的药师没能才尽其用。

其次是环境问题。

护士在开放的治疗室里配药,由于这些地方空气中的微粒、热原和活性微生物等普遍存在,极易造成药液配置污染,进而造成病人输液感染。

另外,在开放的环境下配置肠外营养液或抗癌药物时,这些药液散发出来的有毒气体也会对医务人员以及患者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据北京朝阳医院药剂科主任王鹤尧介绍说,护士在开放环境中配置环磷酰胺等细胞毒性药物后,由于药物微粒、药液气溶胶等扩散到空气中,人体通过呼吸或皮肤吸附而吸收,在72小时后还能从配药护士的尿中检测出残留的环磷酰胺。

有毒药品的气体挥发,不仅会让护士站受到污染,而且护士站近旁的病房也会受到影响。

据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推算,我国每年因药品不良反应而住院的病人有250万人,在住院病人中,每年约有19.2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

在这些住院或死于药品不良反应的人中,输液环节发生问题的达10%。

广西南宁市医院曾对院内367例输液反应的残留药液进行检测,热源和细菌阳性率高达73.3%和81.2%,而未配药前同批次的药液检测却是合格的。

无论是流程,还是环境,传统的静脉用药配置工作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医疗行业的发展。

产生这一问题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我国长期以来不重视微生物感染问题。

据从事空气微生物研究多年的中华预防医学会空气微生物学会副主任委员于玺华教授介绍说:

“我国一直没有出台医疗环境空气净化的相关标准,现在许多医院也因为实际工作环境达不到要求而反对出台这样的标准,其实这是不正确的,站在国家利益和医疗科学的立场上,医疗环境空气净化的标准迟早要出台的。

不过,在整个医疗环境空气净化标准出台以前,要改变目前静脉用药调配工作的弊端,则只能寄希望于改善这个环节的小环境了。

改变输液配药这个环节的“环境”,这正是吴永佩主任等一班专家努力的目标。

如何改变输液配药环节的环境,在相关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看看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与做法。

3、国外:

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为规范临床静脉用药调配工作,提高输液质量,预防职业暴露,促进静脉用药的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国外医疗行业普遍采取了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做法。

1969年,世界上第一个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于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医院。

随后,美国及欧洲各国的医院纷纷建立了自己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这些中心建立后,随着无菌技术的发展,过去由于输液配置中失误或污染造成对患者的伤害,已从上个世纪70年代的20%降至如今的10%以下了。

迄今,美国93%的营利性医院、100%的非营利性医院都建有规模不等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欧洲、澳大利亚和日本的大型医院也都建有自己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见表1)。

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不但大型医院建有自己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而且,一些国家开始探索建立地区性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这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可以为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以及小型医院提供输液配药服务,如美国Carilion配置中心就可为该地区的3家医院和1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提供配药服务。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设不仅在国外的大医院非常普及,而且他们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工作环境做了详细的规定。

1992年,美国药典委员会(USP)提出了静脉无菌配制的指南草案。

这一草案经修订后被命名为USP<1206>,为全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配置自用灭菌药物制剂提供了操作标准和指南。

1993年,美国医院药师协会(AHSP)发表了药房无菌配置产品的质量保证技术帮助公告(TAB),规定了无菌制剂配置的质量等级和限度。

此外,美国药典委员会(USP)还颁布了USP第<797>章,这是第一个政府强制性的无菌配置规定,已经在2004年1月实行。

以上这些组织仍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他们希望找出更适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的相关法则和技术标准,以促进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更好的发展,为治疗人类疾病服务。

西方发达国家对静脉用药调配环境进行了“彻底的革命”,这给我国医疗工作者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带来了启示。

4、配药中心能否“燎原”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是西方发达国家解决静脉用药调配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

1999年,我国第一个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建立。

此后,上海、广东、山东、北京及其他省市的许多大型三甲医院开始相继建立自己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迄今为止,全国已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超过100家,这其中,山东济南齐鲁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安贞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等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设备、流程、管理、技术操作和配药品种数量等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国内虽然有100多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但这些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立还只是各个医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国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