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97639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清热化瘀;

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所谓的慢性盆腔炎发作,实际上可能是又一次新的盆腔炎的发作,通常将慢性盆腔炎称为急性盆腔炎的并发症或后遗症[1].临床表现为下腹部疼痛,痛连腰骶,可伴有低热起伏,易疲劳、劳累则复发,带下增多,月经失调,不孕等,近年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有研究报道妇女患病率为45.6%,实际患病率远高于这一数据[2-3].西医认为宫腔内手术后感染、产后感染、流产后感染、月经期卫生不良等可能是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发病原因[4].其起病缓慢,病情顽固,反复不愈,且复发率高,从而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及生殖健康。

随着目前不孕及异位妊娠等疾病发病率的升高,预防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发生及发作就成为日益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运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发作,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2014年9月~2017年1月确诊为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且妇科住院的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有性生活史。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35例,年龄23~53岁,病程5~33个月,病情程度积分中度21例、重度14例;

对照组33例,年龄21~51岁,病程6~36个月,病情程度积分中度22例、重度11例。

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积分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诊断及纳入、排除标准

  1.2.1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观察指导原则》、《中医妇科学》及《中华妇产科学(临床版)》教材制定诊断标准[5-7].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诊断标准:

多有急性盆腔炎发作史,伴患者主诉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可伴白带增多、月经增多不调,或有低热,疲乏,或不孕,常在性交、经期前后及劳累后发作,妇科检查子宫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或压痛,附件区触及索条样物或片状弥漫性增厚或触及包块,有压痛;

B超显示子宫直肠窝积液、输卵管积水、增粗或盆腔炎性包块;

血常规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清洁度III度或IV度。

至少具备2项:

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

一侧附件区压痛。

  湿热瘀结型主症:

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

腰骶胀痛。

次症:

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低热起伏;

神疲乏力;

经期腹痛加重;

月经量多或伴经期延长;

口腻或纳呆;

小便黄;

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燥;

舌质红或暗红,瘀斑或瘀点苔白腻或黄腻;

脉弦数或弦滑。

以上主症必备,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症状轻重分级:

下腹痛明显持续6分,腰骶痛难忍6分;

下腹痛明显且频繁发作4分,腰骶痛明显4分;

下腹痛轻微2分,腰骶痛轻微2分。

次症有1项即2分。

  体征轻重分级:

妇科检查子宫粘连固定,压痛明显3分;

子宫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压痛2分;

子宫活动轻度受限,稍有压痛1分;

附件触及包块3分,附件增厚2分;

附件压痛拒按3分,明显压痛2分,轻度压痛1分。

  病情程度评分:

重度,症状、体征积分和15分;

中度,症状、体征积分和7~14分;

轻度,症状、体征积分和7分。

  1.2.2纳入标准

  

(1)符合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湿热瘀结型患者;

(2)年龄18~50岁;

(3)有性生活史;

(4)症状、体征积分7分;

(5)知情同意。

  1.2.3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疾病患者;

(2)急性盆腔炎病情危重者;

(3)妊娠或计划妊娠者及哺乳期妇女;

(4)无法合作者,如合并神经、精神疾患,或不愿合作者;

(5)过敏体质;

(6)近1个月内采用过有关治疗,疗效无法判定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

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深圳致君制药)2.0g,溶于氯化钠注射液(华润双鹤)100ml中静脉滴注,注射用奥硝唑(武汉长联来福)0.5g,溶于氯化钠注射液(石家庄四药)250ml中静脉滴注,过敏者改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扬子江药业)100ml静脉滴注,2次/d,7d为1个疗程。

  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银蒲四逆散合四妙散合失笑散组方加减:

金银花10g,蒲公英15g,柴胡10g,枳壳10g,赤芍10g,苍术10g,生意米15g,川牛膝15g,黄柏10g,生蒲黄10g,五灵脂10g,延胡索10g,川楝子9g.加减:

若湿热明显加红藤15g,败酱草30g;

若低热明显加炒丹皮10g;

若腹胀矢气、大便溏泄加炒白术15g,砂仁(后下)6g,木香9g;

若腰酸痛明显,小便较频加川断10g,杜仲10g;

若带下量多加山药10g,炒芡实10g,车前子15g;

兼有盆腔包块或输卵管积水,卵巢囊肿,盆腔粘连加三棱10g,莪术10g,土鳖虫9g.由本院制剂室制成水煎剂(密封袋装),150ml/袋,每次1袋,早晚各温服1次。

同时配合中药穴位贴敷、红光照射:

自拟贴敷方(檀香2g,木香2g,黄连1g,肉桂2g)上药研成粉末状,黄酒将其调和,取其适量,置于神阙、关元穴位上,用红光照射其穴位15min结束后趁热用穴位贴外敷于穴位,无不适贴敷6h,1次/d,7d为1疗程。

  1.4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治疗前后(治愈或2个疗程结束)对下腹痛、腰骶痛等症状、局部体征分别评分,并观察B超的变化、6个月复发率。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郑筱萸主编《中药新药临床观察指导原则》制定[5].痊愈:

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酸胀疼痛等症状消失,白带、月经正常,妇科检查子宫附件未触及异常,复查B超检查未见异常;

证候、体征积分之和减少95%;

停药l月内未复发。

显效:

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酸胀疼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白带明显减少,月经明显好转,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明显改善;

证候、体征积分之和减少70%,95%.有效:

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酸胀疼痛等症状减轻,白带减少,月经好转,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有所改善;

证候、体征积分之和减少30%,70%.无效:

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酸胀疼痛等症状无减轻或加重,白带仍多,月经仍多或不调,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较治疗前无改善或加重;

症候、体征积分之和减少30%.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结果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经检验,在综合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2.2治疗后两组6个月复发率比较

  对照组复发5例,复发率为15.15%.治疗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5.71%.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两组肝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

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静脉注射部位局部不适,均自行缓解,治疗组因配合中药穴位贴敷、红光照射,部分患者局部皮肤轻微发红,无需处理自行缓解。

  *3讨论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约1/4是急性炎症缓解后遗留的病理改变,主要为组织破坏、广泛粘连、增生及瘢痕形成,导致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组织粘连。

  中医无盆腔炎病名,根据临床特征,盆腔炎应属于“痛经”、“妇人腹痛”、“症瘕”、“月经不调”、“带下病”、“无子”等范畴。

临床表现以下腹疼痛为主,“痛”为气血运行不畅的表现,且患者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或工作压力大,损伤脾气;

或感染外邪,再加上病情迁延反复发作,“肝郁化火”,湿热互结,久则生瘀,致湿热瘀结于胞中而发病。

本研究通过大量临床实践观察发现,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多见,多因邪热残留,热势不重,瘀滞与湿邪共存,治以清热利湿化瘀止痛,选用银蒲四逆散合四妙散合失笑散组方加减,其中四逆散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久病入络”、“久病必有瘀”.金银花性甘寒,入肺胃经,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金银花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元胡、川楝子止痛。

四妙散源于《成方便读》:

湿热盛于下焦,而成痿症者。

苍术辛苦且温,芳香且燥,燥湿健脾,《本草纲目》“苍术甘而辛烈,性温而燥”.黄柏苦寒下降入肝肾直清下焦之湿热,薏苡仁淡渗利湿,佐牛膝补肾气强筋骨止痛,二药引下焦而利湿浊,是治疗下焦之湿热的有效方药。

失效散源于《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诸药合用,清热化瘀,健脾疏肝,除湿止痛。

临床中运用清热化瘀法辨证加减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发作可发挥协同作用,同时中药内服可调整全身的气血,促进机体血液循环,进一步提高抗生素局部病灶的药物浓度,推陈出新,清除体内余邪,使湿热瘀得去,脉道通畅,气血调达,则诸症自解。

中药穴位贴敷配合红光照射更好地发挥了中医药的作用,增强疗效加强止痛作用。

  综上所述,治疗组利用综合疗法在抗感染的基础上,同时使用中药联合应用,镇痛镇静,改善血液微循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局部体征,提高患者免疫力,但仍需扩大样本量,延长中药服药时间,为今后临床研究工作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曹泽毅。

中华妇产科学[M].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369.

  [2]徐翠珠,汪红英,张苗苗。

盆腔脓肿术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发生率及易发因素探讨[J].中国医刊,2015,(9):

85-87.

  [3]梁旭东,张静,王建六,等。

康妇炎胶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4):

274-277.

  [4]史永梅,王亚荀。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212例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4):

50-51.

  [5]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观察指导原则[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

465-466.

  [6]张玉珍。

中医妇科学[M].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101.

  [7]曹泽毅。

中华妇产科学(临床版)[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54-355.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