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三轮复习学案古文中的物理知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96541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9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三轮复习学案古文中的物理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物理三轮复习学案古文中的物理知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物理三轮复习学案古文中的物理知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考物理三轮复习学案古文中的物理知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考物理三轮复习学案古文中的物理知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三轮复习学案古文中的物理知识Word下载.docx

《中考物理三轮复习学案古文中的物理知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三轮复习学案古文中的物理知识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三轮复习学案古文中的物理知识Word下载.docx

也就是杆上各点都绕着旋转的点,是横木与左边竖木的交叉点,所以B错。

人踏脚的力是主动使杠杆转动的力,因而是动力,所以A错。

可大致简单地画出力臂的大小,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此杠杆是费力杠杆。

C对。

增大碓头的质量,即阻力大,相应的动力也要就大,所以D错。

 

2、如图2,四图节选自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图甲“没水采珠”中,水面下采珠人下潜的越深受到水的压力越小

    B.图乙“竹笆沉底”中,船上装载的竹笆越多,船受到的浮力保持不变

    C.图丙“河池山锡”中,水由高处流下,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图丁“六桨客船”中,划水的船桨属于省力杠杆

答案C

A,采珠人下潜的越深,由p=

gh可知,水的压强越大,再由F=pS可知,人受到水的压力也是越大。

所以,A错。

   B,船漂浮在水面上,浮力始终等于重力。

船上装载的竹笆越多,即船整体受到的重力越大,船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B错。

   C,重力势能与高度有关,动能与速度有关,水由高处流下,质量不变,高度就小而速度变大,即重力势能变小而动能变大,所以C对。

   D,船桨是费力杠杆

3、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下列对中国古代生产生活中的实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图:

曹冲称象主要采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是理想模型法

  B.乙图:

明代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中出现了,这是利用了杠杆原理

  C.丙图:

“炒蒸油料”时在同一灶台上同时炒和蒸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D.丁图:

三峡五级船闸与元朝郭守敬主持修建的通惠河上的船闸都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A

曹冲称象主要是利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再:

“划整为零”来称量。

4、图中的四幅图选自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弓定力”中弓的重力与秤砣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

赶稻及菽"

中牛拉犁的力大于犁拉牛的力

 C.“透火焙干”中把湿纸贴在热墙上可加快纸中水分升华  

 D.“炒蒸油料”中在同一灶台上同时炒和蒸可提高能源利用率

D

A,平衡力的受力物体必须是同一个,弓与秤砣显然是两个不同的物体。

另一个根据是平衡力的方向必须是相反的,两个都是重力。

显然不可能是平衡力。

所以A错。

  B,牛拉犁和犁拉牛,在这一对力中,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整好相反,是相互作用力。

所以B错。

  C,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是汽化。

C错

5、如图所示四幅图选自《天工开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挂上重物后弓发生形变,弓的弹性势能增加  

B.采珍珠人潜入水下越深所受水的压强越大,浮力也越大

 C.“透火焙干”应用了加热的方法提高温度,使纸面水分蒸发加快

 D.鸟铳发射弹丸时的能量转化,与内燃机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

答案:

B

由p=

gh,F浮=

gV排 可知,水下越深所受水的压强越大,而V排不变,浮力当然也不变。

上面这两个公式相似,极易混,通过推导来背诵,会好一些。

6、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下列涉及中国古代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图,曹冲称象主要采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是理想模型法

B.乙图,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出现了在井上汲水的桔槔,利用了杠杆原理

C.丙图,古代农民用盐水选种,因为不同种子的密度不同,盐水分开了良种与次种

D.丁图,三峡五级船闸与元朝郭守敬主持修建通惠河上的船闸都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答案A。

7、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成语“孤掌难鸣”说明一个物体一定不会产生力的作用

   B.《墨子》:

”以卵投石,尽天下之卵,不可毁也。

“说明只有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不受力

   C.力只能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   

  D.“风吹草低见牛羊”,风对草的力改变了草的运动状态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谈到力时,一定要同时出现两个物体,一个物体是不会有力的作用的。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概念中并没有提到是否要相互接触,象磁力、重力等并不需要接触即可产生作来

  D,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个是使物体形状改变,另一个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风使草变弯了,是形状发生了变化。

所以D错。

  8、如图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古代捣谷工具利用了杠杆原理   

B.光沿直线传播是日晷能够测量时间的条件之一

C.碾谷物的石磨选用厚重的石材,目的是为了减小石磨对谷物的压强

D.从两心壶的壶嘴能分别倒出两种不同的液体,这一功能的实现利用了大气压

答案 C

p=

石磨选用厚重的石材,重力大,压力大,压强大。

9、图甲是一把阴阳壶,壶把上开有两孔,可同时盛装两种液体,图乙为该壶的结构示意图,使用时,若捂住甲孔,则倒出的是______液体,这是由于______的作用.

乙  大气压

大气压比较抽象,若捂住甲孔,当液体往外倒时,会使壶内的气压小于外面的大气压,从面使空气的压力差向内,从而不能倒出液体。

10、下列汉语成语中,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是(  )

A.海市蜃楼B.井底之蛙C.镜花水月D.五光十色

A折射,B直线传播,D光的色散。

11.民谚俗语常常包涵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并底之蛙,所见甚小B.以冰取火,前所未有

C.海市蜃楼,虚无缥渺D.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捞不到的是水中月

答案D

A光沿直线传播,B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是折射,C折射。

  1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关于诗中描绘

场景的物理解释正确的是(  )

    A.荷花在水中的像比荷花小一些B.水越深像就越远

    C.蜻蜓无法在水中成像D.水面相当于平面镜

13、诗词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青山为参照物的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根据音调来判别的

 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花气袭人”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D.“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人池塘”,“楼台倒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14、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折射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镜所成的像

答案B

15、唐代高骈的诗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中蕴含着一些物理知识:

看到“绿树”是树叶  “反射”、“折射”或“吸收”)绿光;

“倒影”是正立、  (“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像。

反射;

等大;

16、关于诗句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中“坐地日行"

是因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B.“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中“开坛十里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中的“月在手”是月亮通过手中的水面反射形成的像

D.“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中“疑水浅”是因为光从空气射向水面时发生了折射

“疑水浅”:

看到是水下的物体,是因为光从水底射向空气时发生了折射。

这个不太容易区分。

  17、我国很多的民间谚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谚语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A.小小秤砣压千斤﹣﹣等臂杠杆B.摘不到的镜中花﹣﹣光的折射

  C.墙内开花墙外香﹣﹣扩散现象D.下雪不冷化雪冷﹣﹣凝固放热

A,省力杠杆  B,镜花水月,是光的反射。

D化雪是熔化吸热。

18、下列俗语蕴含的物理知识错误的是(  )

A.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平面镜成像特点

B.四两拨千斤——省力杠杆

C.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D.隔墙有耳——固体可以传声

墙内开花墙外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9、下列古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的笛声是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花气袭人”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A,笛声是由笛管内的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B,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20、东湖公园的湖边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湖水清澈见底,从物理学角度看:

“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清澈见底”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

直线传播折射

21、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期间全国上下要燃放大量鞭炮,气氛甚是热烈!

据报道由此引发的大大小小火灾甚多,造成损失很大,国家提倡要改良。

今年小军同学放假回家,先到网上下载了别人录制好的鞭炮声mp3到U盘,到时插到身边听音乐用的随身听上播放,呵呵!

这电子鞭炮声效果妙极了!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保证了声音音色的逼真B.可随意调节声音响度到最合适

  C.轻松避免了火灾,不留垃圾,更加环保D.使声能转化成电能

D电能转化为声也是就是机械能。

22、泸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旅游城市,有着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文化旅游资源。

下列对各景点中涉及的物,说法正确的是(  )

 A.泸县龙脑桥的桥墩可视为柱形结构,当河中水位下降时桥墩受到的浮力变小

 B.叙永雪山关山顶的气压高于山脚的气压,山顶水的沸点高于山脚水的沸点

  C.在酒城乐园小孩蹦极时弹性绳被拉长的过程中,小孩的惯性逐渐减小

  D.汽车沿合江法王寺的盘山公路爬坡时,该车受到的支持力与重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A,桥墩的下表面没有水,也就是没有水对它向上的压力,自然也不有压力差,所以不受浮力。

A错

B,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越低,水的沸点也越低。

C.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是不变的。

也就是与其它的因素都无关。

  D,在斜面上,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而支持务垂直斜面向上,两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