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考核大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956651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24 大小:15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化学考核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4页
有机化学考核大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4页
有机化学考核大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4页
有机化学考核大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4页
有机化学考核大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机化学考核大纲Word格式.docx

《有机化学考核大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化学考核大纲Word格式.docx(2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机化学考核大纲Word格式.docx

23.《内科学》考核大纲……………………………………………………………93

24.《外科学》考核大纲……………………………………………………………101

25.《妇产科学》考核大纲…………………………………………………………108

26.《儿科学》考核大纲……………………………………………………………114

27.《传染病学》考核大纲…………………………………………………………120

28.《神经病学》考核大纲…………………………………………………………125

29.《精神病学》考核大纲…………………………………………………………129

30.《眼科学》考核大纲…………………………………………………………132

31.《耳鼻喉科学》考核大纲……………………………………………………136

32.《口腔科学》考核大纲…………………………………………………………141

33.《皮肤性病学》考核大纲……………………………………………………143

34.《中医学》考核大纲…………………………………………………………147

35.《全科医学概论》考核大纲…………………………………………………150

36.《急救医学》考核大纲………………………………………………………156

37.《康复医学》考核大纲………………………………………………………159

38.《中医食疗与保健》考核大纲…………………………………………………163

39.《循证医学》考核大纲…………………………………………………………165

《医用化学》考核大纲

课程编号:

09018011

课程类别:

基础必修课

开课学期:

第1学期

总学时数:

48学时(理论32,实验16)

学分:

3学分

一、考核要求

1.掌握有效数字概念及其处理规则。

2.掌握溶液的组成标度,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3.掌握强电解质理论、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理论、酸碱理论和溶液pH值计算。

4.掌握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理论。

5.掌握缓冲溶液的原理和配制。

6.掌握溶胶的性质、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性质、表面活性剂和乳状液的知识。

7.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电极电位和原电池知识、Nernst方程式及其应用;

8.掌握配位化合物概念、配位平衡及其稳定常数。

二、考核内容

第一章绪论

化学与医学的关系;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量纲分析;

分散系统及其分类;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

摩尔分数;

质量摩尔浓度;

质量浓度;

溶液浓度的换算。

第二章稀薄溶液的依数性

蒸气压的概念;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Raoult定律。

沸点的概念,溶液的沸点升高及其计算;

凝固点的概念,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及其计算。

渗透作用,渗透压力,范特荷夫定律及其计算;

渗透浓度;

等渗、高渗、低渗的概念;

晶体渗透压力与胶体渗透压力。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解离度;

离子相互作用理论;

离子强度、离子的活度和活度因子。

弱电解质解离平衡;

酸碱解离常数;

酸碱平衡移动;

同离子效应;

盐效应。

酸碱质子理论概念;

酸碱反应的实质;

共轭酸碱对及其Ka与Kb的关系。

溶液pH的概念;

水的离子积;

一元弱酸或弱碱溶液pH计算;

多元酸碱溶液pH计算;

两性物质溶液pH计算。

酸碱电子理论;

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溶度积常数;

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

溶度积规则;

沉淀平衡的移动。

第四章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缓冲作用、缓冲对的概念;

缓冲溶液的组成;

缓冲作用原理。

亨-哈方程式;

缓冲溶液pH计算;

亨-哈方程式的校正。

缓冲容量,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

缓冲范围。

缓冲溶液的配制原则和步骤;

标准缓冲溶液;

血液中的缓冲系及其缓冲原理。

第五章胶体

分散系概念及分类。

溶胶性质:

表面能;

光学性质、动力学性质及沉降平衡、电学性质(电泳、电渗)。

胶体带电的原因,胶体的双电层结构。

溶胶的稳定因素,溶胶的聚沉现象,Shulze-Hardy规则。

气溶胶。

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聚电解质溶液及其等电点;

高分子溶液稳定性的破坏,高分子溶液的渗透压力和Donnan平衡;

凝胶的概念;

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和乳状液。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

氧化值;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原电池概念,原电池组成式,电极类型,电极电位,标准电极电位及其应用。

电池电动势,电池标准电动势和平衡常数的关系。

电极电位和Nernst方程式,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

参比电极(甘汞电极);

指示电极(玻璃电极);

电位法测溶液的pH值。

第七章配位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基本概念;

配合物的组成;

配合物的命名。

配位平衡;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影响配位平衡的移动因素(酸度,沉淀,氧化还原,配位平衡竞争)。

螯合物;

螯合剂;

螯合效应。

三、考核方式

1.考试类别:

卷卷、笔试

2.记分方式:

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3.考试时量:

120分钟

4.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命题的指导思想:

全面检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考核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的原则:

题目数量多,份量小,范围广;

基本原理知识占55%左右,稍灵活一点的简答题占15%,计算题和综合题占30%左右。

5.题目类型

(2)单选题(30分)

(1)填空题(15分)

(3)判断题(10分)

(4)简答题(15分)

(5)计算题和综合题(30分)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魏祖期,刘德育.基础化学(第7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参考书目:

[1]谢吉民,张华杰.医用化学(第5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吕以仙,李昌荣.医用基础化学(第2版).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许善锦,姜凤超.无机化学(第4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有机化学》考核大纲

09018021

必修

56学时(理论36,实验20)

3.5学分

一、考核要求

(1)准确掌握有机化学基本理论与概念;

熟练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及重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重要化合物的鉴别。

(2)各类重要有机化合物的应用。

(3)利用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掌握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的定义、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特点、化学键类型、共价键特点、碳原子的杂化类型、共价键的键参数、分子间的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共价键断裂方式和有机反应的类型。

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了解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以及有机化学与相关科学的关系。

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

掌握烷烃的结构、SP3杂化特点、。

烷烃的通式;

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掌握烷烃的化学性质。

熟悉同系列的概念、σ键的特点、同分异构现象;

了解构象的概念、烷烃的物理性质。

掌握环烷烃的结构及命名方法。

掌握单脂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

掌握烯烃、炔烃的结构特征;

烯烃、炔烃的系统命名法;

烯烃的顺反法和Z/E命名法;

烯烃、炔烃的主要化学性质;

马氏规则。

熟悉碳的SP2.SP杂化的特点;

碳碳双键、叁键的形成;

共轭二烯烃的结构特点。

了解亲电加成反应的特点;

了解共轭效应。

第四章芳香烃

掌握芳香烃的结构及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掌握苯及其同系物的主要化学性质,特别是亲电取代反应。

熟悉苯的结构特征及其大π键的形成过程。

熟悉苯环取代定位规律及其应用。

了解萘的结构。

第五章立体化学基础:

手性分子

掌握分子的手性与旋光性的关系;

掌握旋光异构体的D/L构型标记法。

熟悉费歇尔投影式、偏振光、旋光性物质、旋光度、比旋光度等概念。

了解异构体的分类、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外消旋体、内消旋体等基本概念。

第六章卤代烃(自学)

第七章醇、硫醇、酚

掌握醇、酚的结构和命名;

掌握醇、酚的主要化学性质。

了解醇、酚的重要代表物。

第八章醚和环氧化合物

掌握醚的命名;

掌握醚的主要化学性质。

熟悉醚的结构。

了解醚的重要代表物。

第九章醛和酮

掌握醛、酮的结构和命名;

掌握醛、酮的主要化学性质。

了解醛酮的重要代表物。

第十章羧酸和取代羧酸

掌握羧酸的结构和命名,羧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掌握取代羧酸的系统命名法和化学性质。

熟悉羧酸的结构对酸性的影响,熟悉常见取代羧酸的俗名。

了解羧酸的物理性质;

了解常见羧酸、取代羧酸及用途。

第十一章羧酸衍生物(自学)

第十二章胺和生物碱

掌握胺的结构、命名和它们的主要化学性质;

熟悉胺的分类;

了解胺的物理性质;

了解几种常见的胺类化合物。

第十三章有机波谱基础(自学)

第十四章杂环化合物和维生素(自学)

第十五章糖类

掌握单糖的化学性质;

熟悉单糖构型;

熟悉葡萄糖、果糖的开链式结构和环状结构;

了解糖类(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了解单糖、二糖和多糖的性质及用途。

第十六章脂类(自学)

第十七章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自学)

第十八章核酸(自学)

第十九章代谢途径中的辅酶(自学)

1.考核方式:

考试

2.考核形式:

闭卷

3.记分方式:

百分制,满分为100分,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共占30%。

4.考试时量:

5.试题总数:

约含四大题型。

6.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检查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全面掌握情况,并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7.题目类型:

全卷共包含四类题型,第一类题型为:

选择题,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第二类题型为:

命名与写结构式,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内容的熟悉程度;

第三类题型为:

完成方程式,主要考察学生对物质变化规律的理解与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