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江苏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化学考试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94278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江苏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化学考试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历年江苏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化学考试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历年江苏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化学考试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历年江苏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化学考试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历年江苏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化学考试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年江苏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化学考试及答案.docx

《历年江苏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化学考试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江苏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化学考试及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年江苏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化学考试及答案.docx

历年江苏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化学考试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分)CO2是自然界碳循环中的重要物质。

下列过程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的是()

A.光合作用

B.自然降雨

C.化石燃料的燃烧

D.碳酸盐的沉积

解析:

A.光合作用是叶绿素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氧气,过程中不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故A错误;

B.自然降雨过程中,空气中二氧化碳部分溶于水,过程中不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故B错误;

C.化石燃料为煤、石油、天然气等,都含碳元素,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中都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过程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故C正确;

D.碳酸盐的沉积是碳元素减少的过程,过程中不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故D错误;

答案:

C

2.(2分)用化学用语表示NH3+HCl═NH4Cl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

N

B.HCl的电子式:

C.NH3的结构式:

D.Cl﹣的结构示意图:

解析:

A.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的质量数=8+7=15,噶原子正确的表示方法为:

157N,故A错误;

B.HCl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中不能标出电荷,其正确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

C.氨气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含有3个N﹣H键,NH3的结构式,故C正确;

D.为氯原子结构示意图,氯离子的最外层含有8个电子,其正确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D错误。

答案:

C

3.(2分)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B.SiO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

C.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D.CaO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解析:

A.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可用作胃酸中和剂,与NaHCO3的稳定性无关,故A错误;

B.SiO2可用于制光导纤维,利用的是二氧化硅的导光性,与其熔点无关,故B错误;

C.由于Al2O3具有较高熔点,可用作耐高温材料,与Al2O3是两性氧化物无关,故C错误;

D.由于CaO与水发生反应,且无毒,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故D正确。

答案:

D

4.(2分)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0.1mol•L﹣1KI溶液:

Na+、K+、ClO﹣、OH﹣

B.0.1mol•L﹣1Fe2(SO4)3溶液:

Cu2+、NH4+、NO3﹣、SO42﹣

C.0.1mol•L﹣1HCl溶液:

Ba2+、K+、CH3COO﹣、NO3﹣

D.0.1mol•L﹣1NaOH溶液:

Mg2+、Na+、SO42﹣、HCO3﹣

解析:

A.ClO﹣能够氧化KI,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Cu2+、NH4+、NO3﹣、SO42﹣之间不反应,都不与Fe2(SO4)3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B正确;

C.CH3COO﹣与HCl反应生成弱电解质CH3COOH,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Mg2+、HCO3﹣与NaOH溶液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答案:

B

5.(2分)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解析:

A.需要在坩埚中灼烧海带,不能用烧杯灼烧,故A错误;

B.装置乙中装置及操作均合理,可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故B正确;

C.装置丙中缺少加热装置,无法获得氯气,故C错误;

D.氯气难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应该为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故D错误。

答案:

B

6.(2分)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一定不正确的是()

A.向FeCl2溶液中滴加NH4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B.KAl(SO4)2•12H2O溶于水可形成Al(OH)3胶体

C.NH4Cl与Ca(OH)2混合加热可生成NH3

D.Cu与FeCl3溶液反应可生成CuCl2

解析:

A.铁离子与NH4SCN溶液反应,溶液变红色,而亚铁离子不与NH4SCN反应,故A错误;

B.KAl(SO4)2•12H2O溶于水电离出铝离子,铝离子水解可形成Al(OH)3胶体,故B正确;

C.实验室中通常利用加热NH4Cl、Ca(OH)2固体混合物制取NH3,故C正确;

D.Cu与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Cl2和CuCl2,故D正确。

答案:

A

7.(2分)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饱和Na2CO3溶液与CaSO4固体反应:

CO32﹣+CaSO4⇌CaCO3+SO42﹣

B.酸化NaIO3和NaI的混合溶液:

I﹣+IO3﹣+6H+═I2+3H2O

C.KClO碱性溶液与Fe(OH)3反应:

3ClO﹣+2Fe(OH)3═2FeO42﹣+3Cl﹣+4H++H2O

D.电解饱和食盐水:

2Cl﹣+2H+Cl2↑+H2↑

解析:

A.饱和Na2CO3溶液与CaSO4固体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硫酸钠,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O32﹣+CaSO4⇌CaCO3+SO42﹣,故A正确;

B.酸化NaIO3和Na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5I﹣+IO3﹣+6H+═3I2+3H2O,故B错误;

C.碱性溶液中,反应产物不能存在氢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3ClO﹣+2Fe(OH)3+4OH¯=2FeO42﹣+3Cl﹣+5H2O,故C错误;

D.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同时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钠,水不能拆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2Cl﹣+2H2O2OH﹣+H2↑+Cl2↑,故D错误。

答案:

A

8.(2分)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Z位于元素周期表ⅢA族,W与X属于同一主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r(W)>r(Z)>r(Y)

B.由X、Y组成的化合物中均不含共价键

C.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弱

D.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解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O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且原子序数大于X,则Y为Na元素;Z位于元素周期表ⅢA族,且原子序数大于Y,则Z为Al元素;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且为短周期元素,则W为S元素,即X、Y、Z、W分别是O、Na、Al、S元素;

A.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所以原子半径r(Y)>r(Z)>r(W),故A错误;

B.由X、Y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Na2O也可能是Na2O2,Na2O只含离子键、Na2O2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B错误;

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Y>Z,则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强,故C错误;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X>W,所以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故D正确。

答案:

D

9.(2分)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NaHCO3(s)Na2CO3(s)NaOH(aq)

B.Al(s)NaAlO2(aq)Al(OH)3(s)

C.AgNO3(aq)[Ag(NH3)2]+(aq)Ag(s)

D.Fe2O3(s)Fe(s)FeCl3(aq)

解析:

A.NaHCO3(s)加热分解生成Na2CO3(s),碳酸钠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NaOH,该转化关系均能实现,故A正确;

B.NaAlO2(aq)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不会得到Al(OH)3(s),故B错误;

C.[Ag(NH3)2]+(aq)不与蔗糖反应,故C错误;

D.Fe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会得到FeCl3(aq),故D错误。

答案:

A

10.(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放电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B.反应4Fe(s)+3O2(g)═2Fe2O3(s)常温下可自发进行,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3molH2与1molN2混合反应生成NH3,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6×6.02×1023

D.在酶催化淀粉水解反应中,温度越高淀粉水解速率越快

解析:

A.原电池工作时,化学能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电能,部分转化为热能,故A错误;

B.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H﹣T△S<0,已知常温常压下反应4Fe(s)+3O2(g)=2Fe2O3(s)可以自发进行,△S<0,满足△H﹣T△S<0,△H<0,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B错误;

C.3molH2与1molN2混合反应生成NH3,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则生成氨气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转移电子小于6mol,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6×6.02×1023,故C正确;

D.在酶催化淀粉水解反应中,适宜温度淀粉水解速率加快,但温度过高可能导致酶的催化活性降低甚至消失,故D错误。

答案:

C

二、不定项选择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4分)化合物Y能用于高性能光学树脂的合成,可由化合物X与2﹣甲基丙烯酰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

下列有关化合物X、Y的说法正确的是()

A.X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B.Y与Br2的加成产物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

C.X、Y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X→Y的反应为取代反应

解析:

A.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共价单键可以旋转,所以O﹣H键可以旋转,导致﹣OH中的H原子与苯环不共平面,故A错误;

B.Y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后,连接甲基的碳原子上含有4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所以Y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后的产物中连接甲基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故B正确;

C.含有碳碳不饱和键、含有酚羟基的有机物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X中含有酚羟基、Y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X、Y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错误;

D.X中﹣OH上的H原子被取代,所以为取代反应,故D正确。

答案:

BD

12.(4分)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浊液变清

苯酚的酸性强于H2CO3的酸性

B

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l4,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

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C

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

Fe2+的氧化性强于Cu2+的氧化性

D

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Ksp(AgCl)>Ksp(AgI)

A.A

B.B

C.C

D.D

解析:

A.苯酚和Na2CO3反应生成NaHCO3和苯酚钠,导致浊液变澄清,根据强酸制取弱酸原理知,苯酚酸性大于HCO3﹣而不是碳酸,故A错误;

B.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l4,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说明碘被萃取到四氯化碳中,由此证明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故B正确;

C.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该反应为Cu2++Fe=Cu+Fe2+,

该反应中氧化剂是Cu2+、氧化产物是Fe2+,则氧化性:

Cu2+>Fe2+,故C错误;

D.离子浓度相同条件下,溶度积越小的越易先产生沉淀,因为c(Cl﹣)、c(I﹣)相对大小未知,导致无法判断溶度积大小,故D错误。

答案:

B

13.(4分)根据下列图示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图甲是CO(g)+H2O(g)=CO2(g)+H2(g)的平衡常数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说明该反应的△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