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 习作五.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8639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 习作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 习作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 习作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 习作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 习作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 习作五.docx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 习作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 习作五.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 习作五.docx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五

第五单元简析(请根据本单元教材、新课标提炼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有哪些,你将怎样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并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渗透):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

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4篇课文在这两个方面都比较突出,学生对这两个方面也较感兴趣,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其次要注意适度拓展,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感受名著的魅力。

配合本组专题,在课后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多项教学内容。

通过课本剧的演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历史人物的风采;“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本组教材无非是引子和例子,主要目的还是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课题

18、将相和

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注重情感熏陶、注重体验感悟是语文学科的特点。

本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人物的形象与品质并通过读把体验到的特点展现出来;以了解蔺相如为切入点,重点研读这个关键人物,正是教学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在读中悟,悟后读,“读”“悟”相辅相成,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读、悟中领略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隆重、胆怯、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

难点:

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一些历史故事。

2.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熠熠生辉的人物让今天的我们依然崇敬不已,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请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他所了解的历史人物,教师根据学生的谈话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学生进入高年级,已初步具有根据需要搜集资料的能力,课堂上的展示更能激发学生对远离我们现实生活的历史人物的兴趣。

]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3.板书课题。

4.同学们已预习过课文,“将”、“相”各是谁?

“和”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

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

(“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将”与“相”之间为什么和好,他们之间为什么曾经不和?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围绕廉颇和蔺相如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自然段)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自然段)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自然段)负荆请罪。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

3.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1)读准字音,“诸位”应读“zhū”“负荆请罪”读为”jīng”;多音字,着(zháo)急、上当(dàng)、答应(yìng)、为(wéi)难、便(pián)宜、上朝(cháo),据词定音。

   

(2)认清字形,比较形近字,璧(壁)、秦(奏)、归(旧)、克(刻)。

   (3)体会词语的意思,找出课文中带这些词的句子读一读。

攻无不克:

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

战无不胜:

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

负荆请罪:

负,背着。

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

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

这个成语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同心协力:

协,合。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三、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同学们通过阅读,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你能评价一下文中的某个人物吗?

(蔺相如临危不惧、机智勇敢,胸怀宽广;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秦王阴险狡诈……)

[通过阅读,学生已经对人物有了初步感悟,孩子乐于表达,但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仍旧是浅层的,概念化的,尚需进一步揣摩。

]

2、选读重点句段,自主感悟人物。

(1)同学们的感受真不少!

我发现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蔺相如,这个人物贯穿三个小故事的始终,我们先进一步了解他,好吗?

(2)请同学们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中找出描写蔺相如的有关语句,细细去读,感悟他的个性想法。

(学生读书、批注、讨论。

四、交流感悟,情境促读

课文中关于蔺相如的哪些细节描写,引发了你对他的进一步了解,请谈一谈。

学生讨论,交流:

1、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壁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①交流:

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壁,就上前一步,故意说璧上有瑕,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

②机智的蔺相如当时是以怎样的语气跟秦王说话才使得秦王把璧交给他的呢,请同学读一读。

2、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

“我看您并不想……这柱子上!

”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①交流:

“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

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于是抓住秦王喜欢璧的心理,威胁秦王,吓唬秦王。

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过人。

②蔺相如的勇敢无畏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吓坏了非常喜欢和氏璧的秦王,请同学们在读一读蔺相如的动作,语言感受他的无所畏惧。

3、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

“和氏璧已经送回……从来不讲信用的!

”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①探讨:

蔺相如非常聪明,派人把璧送回赵国,先发制人。

蔺相如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由被动变主动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中看出他机智勇敢、做事果断、不畏强暴的性格。

②板书:

机智勇敢,不畏强暴

4、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

”秦王拒绝了。

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说: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①蔺相如面对秦王对赵王的侮辱,奋起反抗,为了国家的尊严他不畏强暴,不畏牺牲。

  ②情境朗读,体会蔺相如的勇敢无畏。

假如你就是蔺相如你会怎样对秦王说这些话,指名读。

[以蔺相如为切入点重点研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去揣摩人物的个性品质,感受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

五、置留问题,激发研读兴趣

1、蔺相如的出色表现在课文中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在课下读一读有关于他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下来。

2.提出自己感兴趣或者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召集、商议、隆重、胆怯、能耐、诸位、和氏璧、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廉颇知错就改的大将风度以及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高贵品质。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再次零距离接触这些历史人物。

二、研读人物,体会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1.“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中蔺相如的卓越表现令赵王对他刮目相看,于是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这引发了廉颇的不满,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2.研读人物,体会表达

(一)分析蔺相如的语言、行动:

 行动:

“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语言: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从蔺相如的语言、行动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3.再读蔺相如的语言,感悟人物形象。

课件出示: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a.“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这句话说得对吗?

文中哪儿证明他说的话是对的?

  (渑池会见时,秦王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廉颇已经在边境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说明廉颇在保卫赵国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b.你怎样理解蔺相如的这段话?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的语言。

(二)分析廉颇的语言、行动:

 1、画出描写廉颇的语言、行动的句子,说说廉颇的性格特点。

  语言: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①在这里“嘴”指什么?

蔺相如真的只是靠他的“一张嘴”吗?

②从廉颇的话中,你发现廉颇有什么特点?

  (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

  行动:

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①出示幻灯片,观察第二幅插图,想象人物当时的言行,说说廉颇负荆请罪的情景。

[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各抒己见,只要合文章情理即可。

]

②从“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讨论、交流、点拨: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廉颇的语言、行动,深化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思维扩展,深化认识

  1.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你为赵王感到幸运吗?

为什么?

  (蔺相如具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而他们两人的共同特点是爱国,有这样两位大臣,赵王是非常幸运的。

2.讨论:

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

①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两次立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致使廉颇不服气才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

因此,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着什么关系?

(“负荆请罪”是果,前两件事均是因。

②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的爱国。

板书:

爱国

[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部联系是本课的难点,而通过整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的课文内容,再通过教师巧妙的引领,这个难点不攻自破。

]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课堂练习)(此处根据文本的需要制定

教学反思:

因学生基础较差,前两课时我以疏通文句,落实字词为主,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注释翻译、理解课文。

由于课文太长,串讲时不免挂一漏万,渐渐感到课堂气氛有些沉闷,缺乏生气,于是我想在最后一课时突破文言文疏通串讲的模式,采用互动式教学,突出课文的史鉴意义和教化功能,尽可能上得活泼些,有趣些。

我一开始便讲述了纪晓岚妙释“老头子”的故事,并相机导入课文:

“纪晓岚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口舌之辩使自己免遭杀身之祸,而蔺相如在力量悬殊的外交斗争中仅靠聪明机智行吗?

”学生随即就说:

“还要靠勇敢。

”在串讲“渑池之会”一段时,我让学生找出并朗读最能表现蔺相如思想性格的句子,让学生用成语概括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