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94011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doc

《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doc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现代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概述

1、管理的概念:

管理―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既定措施,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的历史发展:

管理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而不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

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3)简单的管理机构;4)人格化的管理权利;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3、前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特点:

1)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2)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3)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4)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任占主导地位。

4、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特征:

1)科学管理;2)分权管理;3)法制管理;4)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5、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

1)系统化管理;2)民主化管理;3)科学化管理;4)法治化管理;5)以人为本;6)追求效率。

6、现代管理的划分:

1)公共管理:

指各类公共组织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2)私人管理:

指社会成员对个人事务,私人领域的自主性,自治性管理。

7、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第二节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

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是研究生产力方面的问题;2)是研究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3)是研究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

2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2)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3)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4)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5)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3简述现代管理学及其特征:

1)现代管理学是在总结管理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2)与传统管理学相比,现代管理学具有变革性,开放性,严密性,实用性等特点。

4、简述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1)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2)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3)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与方法

1、简述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

1)以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2)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3)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4)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

2、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1)比较研究法;2)定量分析法;3)历史研究法;4)案例研究法;5)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前管理学时期的管理思想

一、中外古代管理思想

1原始社会是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

2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1)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2)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3)中国古代的经济管理思想。

3世界其他民族古代的管理思想:

1)行政管理思想;2)生产管理思想;3)教会管理思想。

二、古代管理思想的局限性:

1、具有直观性:

1)孤立,零散,缺乏理论的系统性;2)肤浅,简单,缺乏理论的深刻性。

2、具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

1)有许多反科学的方面。

比如借助迷信,神力天道来管理;2)有反人道的一面,个人利益和个人精神不被重视;3)包涵着强烈的等级观念,强调自上而下严密控制和自下而上的服从关系。

三近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先驱者:

1.小詹姆斯·瓦特和马修·博尔顿(计划方面和成本核算);

2.亚当·斯密:

劳动分工之所以能提高生产效率,亚当·斯密认为有三个原因:

1)技巧;2)工作转到另一工作而损失的时间;3)机械的发明。

3.罗伯特·欧文:

首次提出了关心人的哲学,他被誉为人事管理的先驱者、“人际关系之父”。

4.查尔斯·巴贝奇:

科学管理的先驱者。

5.安德鲁·尤尔:

管理教育的先驱者。

6.丹尼尔·麦卡勒姆和亨利·普尔:

麦卡勒姆实行明确的分工负责制。

(组织图)

亨利·普尔

(1)亨利·普尔从麦卡勒姆的制度和措施中归纳出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的三条基本原则,即组织原则、沟通原则和信息原则。

(2)普尔在泰罗之前就提出了建立严格管理制度的思想,在法约尔之前就提出了几总指挥的问题,在梅奥之前提出了人的因素问题,而在阿吉里斯前就提出了消除正式组织刻板性问题。

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

1、古典管理理论:

指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以法约尔为赌注一般管理理论和以韦伯为赌注科层组织理论。

2、科学管理理论(泰勒):

1911年发表其代表著作《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实现标准化;4)在制定标准定额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5)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6)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7)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理革命”。

3、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

1916年出版的代表作《工业管理与管理》。

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区分了经营与管理的概念并论述了人员能力的相对重要性;2)概括并分析了管理的五项职能:

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3)阐述了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4)提出了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十四项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合理的报酬、适当的集权和分权、秩序、公平、保持人员稳定、首分晓精神、人员的团结、跳板原则)。

第三节行为科学理论

一、行为科学含义:

是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从人的工作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探索影响劳动生产率因素的科学。

早期行为科学又称人际关系论,1949年正式将人际关系论定义为行为科学。

二、早期行为科学理论(梅奥):

早期行为科学的代表人物是梅奥,1927年在哈佛大学开始了管理史上有名的霍桑实验。

早期行为科学理论的内容:

1)企业职工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2)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其人际关系状况;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三、后期行为科学理论的内容:

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行为方面的理论;2、有关人的特性方面的理论;3、有关领导行为方面的理论。

第四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与管理理论的丛林

一、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原主生与基本内容:

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

1、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模式、原则和规律,并对其功能进行描述的一站学科;2、控制论是研究种类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自动控制、电子技术、无线电通信、生物学、数理逻辑等多种学科的技术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学科;3、信息论是揭示信息的本质,并运用数学方法研究信息的计量、变换和存储的一门学科。

二、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1、管理过程学派(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2、经验主义学派(彼得·德鲁克);3、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4、决策理论学派(西蒙);5、系统管理学派(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6、权变理论学派(伍德沃德和菲德勒)。

第五节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一、Z理论(威廉·大内)

1、Z理论的前提问题:

怎样使人们的努力彼此协调起来产生最高的效率

2、A型(美国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

1)短期雇佣制;2)迅速地评价和升级;3)职业发展途径的高度专业化;4)明确的、形式化的控制方式;5)个人决策与个人负责;6)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局部关系。

3、J型(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

1)终身雇佣制;2)缓慢地评价与晋升;3)职业发展途径的非专业化;4)微妙、含蓄、内在的控制方式;5)集体决策与集体负责;6)雇员这间、雇主与雇员之间是一种整体关系。

4、Z型管理模式的特点:

1)长期雇佣制;2)建立缓慢的评价与提升制度;3)拓宽职业发展路径;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自我指挥取代等级指挥,实现雇员的内在控制;5)集体决策,个人负责;6)建立整体关系。

二、企业再造理论(哈默和钱皮)

1、企业再造的特点:

1)企业再造的目标:

实现企业性能和绩效的飞跃;2)企业再造的任务:

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性反省和彻底性再设计;3)企业再造的动力:

市场或顾客和需求是企业再造的驱动力;4)企业再造的条件:

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组织管理是企业再造的条件,它们之间有机结合,相互协调是顺利实现企业再造的关键;5)企业再造的对象:

是企业过程,即为完成某一目标任务而设计实施的一系列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逻辑相关活动的集合。

2、企业再造的程序与要求:

1)设计企业再造管理团队;2)明确企业再造的原则;3)对企业流程进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4)制定企业再造方案;5)组织实施与持续改善。

三、竞争战略理论(波特)

1、波特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主要内容:

1)假设条件;2)竞争力的分析模型;3)企业的基本战略(成本领先、差异化、专一化)

四、蓝海战备理论(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

1、红海战略与蓝海战略;2、实施蓝海战略的原则:

1)重建市场边界;2)注重全局而非数字;3)超越现有的需求;4)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5)克服关键组织障碍;6)寓执行战略。

第二编管理职能

第三章决策

第一节决策概述

一、决策的含义与类型

1、决策的含义: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

决策是指管理者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一定的管理行为确定管理目标,制定并选择管理方案的过程。

2、决策的类型:

1)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根据决策目标所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程度不同);2)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根据决策内容的具体情况不同);3)平时决策与危机决策(根据决策所处的时期不同);4)初始决策追踪决策(根据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5)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码睡可靠程度不同)。

二、决策与预测的关系

预测和决策的联系:

1)预测是为决策服务的;2)预测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

预测和决策的区别:

1)预策侧重于对客观事物的科学分析,决策侧重于对有利时机和目标的科学选择;2)预测强调客观分析,决策则突出了领导艺术;3)预测是决策科学化前提,决策是预测的服务对象和实现机会。

第二节决策理论与决策模式

一、决策理论学派(赫伯物·西蒙和詹姆士·马奇)

1、决策理论学派的主生:

是由社会系统学派发展而来的。

2、决策理论学派的观点:

1)强调了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2)分析了组织在决策中的作用;3)阐述了决策过程;4)提出了决策的准则;5)归纳了决策的类型;6)研究了信息对决策的影响。

二、决策模式:

指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有规律的或反复出现的决策活动形式。

1、理性决策模式(科学决策模式)其内容如下:

1)提出了“最优决策准则”;2)设计了严格的决策程序(发现问题、提出目标、设计方案、预测后果、分析比较、选择最优方案);3)要求决策运用科学方法(决策分析方法的数学化和模型化);4)把决策过程看成是一个理性分析的过程。

2、渐进决策模式(查尔斯·林德布洛姆)其内容如下:

1)决策过程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2)决策方案是在原有决策的基础上所做的修改。

3、集团决策模式(戴维·杜鲁门和厄尔·莱瑟姆)内容:

1)集团的互动是公共决策的核心内容;2)决策方案是各个集团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结果;3)各个集团占有的资源不同,对决策的影响力不同。

4、精英决策模式(杰出人物决策模式)圣西门内容:

1)社会分化为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2)少数的统治者与杰出人物不是被统治的公众的代表,精英人物主要来自社会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阶层;3)非精英人物向精英人物的转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4)在社会制度的基本价值观和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