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版《学前教育原理》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928297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A版《学前教育原理》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7A版《学前教育原理》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7A版《学前教育原理》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7A版《学前教育原理》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7A版《学前教育原理》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A版《学前教育原理》模拟试题.docx

《7A版《学前教育原理》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版《学前教育原理》模拟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A版《学前教育原理》模拟试题.docx

7A版《学前教育原理》模拟试题

《学前教育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学前教青的构成要素是学前教育者、学前受教育者和(B)。

A.教育手段B.学前教育措施C.保育设备D.教育内容

2.为进步主义学前教青理论流派的形成提供思想指导的是(A)。

A.杜威B.福禄培尔c.蒙台梭利D.欧文

3.学前教育学是以(B)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

A.幼儿园B.学前教育现象C.学前教育目的D.学前教育规律

4.学前教育的历史性是指学前教育有随(C)的演变而产生、发展的特性。

A.托儿所B.政府c.社会D.幼儿园

5.近现代中国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典型代表人物是(C)。

A.陶行知B.张宗麟c.陈鹤琴D.张雪门

6.良好的师幼关系应该体现的是(A)。

A.互主体性B.主客关系C.双主体性D.主体一主导关系

7.英国教青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把儿童看作是(B)。

A.天真的B.白板c.有罪的D.无罪的

8.(B)是兼容"学习性"与"游戏性",以"个别化"和"小组学习"为主要特点的学习方式。

A.集体活动B.区角活动c.游戏活动D.小组活动

9.积木、拼板、穿珠等材料应投放在(A)。

A.操作区B.木工区c.科学区D.语言区

10.当今,学前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最有影响力的实施形式是(A)。

A.家庭学前教育B.幼儿园c.社区幼儿教育D.托幼机构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1.学前教育学:

是以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青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目的在于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阐述学前教育的原则、方法。

12.幼儿园环境:

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保育和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

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部环境,包括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13.教育衔接:

是指各个教育阶段与其相邻的横向或者纵向教育阶段、教育范围之间,在内容、方法、过程及组织形式等方面形成的连接、沟通和融合的教育关系。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4.什么是儿童观?

儿童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儿童现是有关儿童的看法、观点和主张等的总称。

它主要涉及两个问题:

一是儿童在人类社会中应享有的地位与权利;二是儿童期的意义、特点,以及儿童成长发展的形式与原因等。

(2)儿童观的科学内涵:

首先,儿童是人。

第二,儿童是发展中的人。

第三,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

15.制约儿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请举例说明。

(1)遗传与环境:

遗传决定论认为先天生物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环境决定论主张后天教育等环境因素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2)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

(3)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是指儿童对外界影响的选择、吸收和融化的主动反映能力。

四、论述题(15分}

16.如何理解学前教育的基础性?

要点:

学前教育的基础性是指学前教青所具有的奠基性的特征。

学前教育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开端,而且是整个教育链条的起点。

(1)学龄前期是个人发展的基础阶段。

学前教育的基础性首先是由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

学前教育主要是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教育,这一阶段是个人发展的基础阶段、开端时期。

(2)学前教育的内容具有基础性。

学前教育则强调保青、教育一体,在做好对婴幼儿看护、照料的基础上,通过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前儿童获得行为习惯、探索环境等方面的初步经验,体现基础性。

(3)学前教育是国民教青制度的基础。

学前教育位于教育链条的起点,是国民教育制度的基础。

结合实际:

(5分)

五、案例分析(20分}(字数不得少于300字)

17.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一所好的大学决定了今后的就业情况,这加剧了我国高中升大学原本就激烈的升学竞争。

而这种竞争也逐渐蔓延到学前教育阶段,部分幼儿园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中,一些家长和幼教机构不明就里,采取了极其短视的教育做法,如当前社会上风行的"种子计划"、"零岁方案"、"神童方案",三岁幼儿学习生物、化学,甚至是大学的课程,这些方案的倡导者一--所谓的"专家"自诩这些方案是天才教育,鼓吹只要采用这些方案就能量化催生一批天才儿童,还表现为灌输大量远超幼儿阶段的超纲知识、并有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

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也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如围棋班、珠算班。

请你用儿童发展观和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相关知识来综合分析以上幼儿教育现象。

要求:

(1)结合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

(2)有明确的观点,观点、材料统一,语言通畅。

(3)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要点:

(一)从儿童发展的角度看:

(1)儿童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儿童的发展需要经过不同的连续发展阶段,只有经过了低阶段的积累,才能适应下一阶段的发展。

文中忽视儿童所处的发展阶段,对儿童大肆灌输高年龄阶段知识,完全违背了儿童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这一特点。

(2)儿童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在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与整体相比较,每个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上述材料中列举的"天才教育"可能适用于极个别的超常儿童,但对于普通儿童来说是不造宜的。

(二〉从学前教育目的看:

(1)依据教青目的,并结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幼儿园教青的性质和特点,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青,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这是确定幼儿园教育任务、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各类幼教开展幼儿教青必须符合幼儿教育目标的要求。

(2)幼儿园教育目标要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要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教学内容应该同儿童的经验、兴趣相统一;必须考虑儿童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水平,太难或太易的内容都不能造时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材料中的家长和幼教机构热衷于天才教育,甚至大学课程引人幼儿园阶段,让幼儿参加各种培训班,都违背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忽视了儿童的兴趣,易造成幼儿畏难情绪。

(3)体、智、德、美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承担着相对独立的任务,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同时它们又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统一的整体,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偏废。

文中一些家长和幼教机构片面重视儿童的智力发展,而忽视了儿童人格、品德方面的培养,这同全面发展是相背离的。

总之,一昧地追求某个方面发展,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可能严重损伤儿童生长发青的自然进程,损伤儿童潜能发育,造成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体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气质发展迟缓、压抑和伤害。

《学前教育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教育不仅要培养能造应社会的人,还要培养能促进社会与完善社会的人,因此(A)是儿童社会化的核心与关键。

A.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B.掌握基本的语言交往能力

C.具备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D.具备初步的审美能力

2.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决定于学前教育的(D)性质。

A.准公共产品B.私人产品C.公共产品D.社会产品

3.广义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D)。

A.教育B.训练C.保青D.保育和教育

4.(D)是指学前儿童能按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通过模仿和想象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A.表演游戏B.规则游戏C.结构游戏D.角色游戏

5.当今,学前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最有影响力的实施形式是(A)。

A.家庭学前教育B.幼儿固C.社区幼儿教育D.托幼机构

6.提出替代强化的是(A)。

A.班杜拉B.埃里克森C.铁钦纳D.华生

7.在幼小衔接的内容上,要把儿童(D)的发展和衔接作为重点。

A.知识B.身体健康C.创造力D.能力

8.学前教育的基础性是指学前教青具有(B)的特征。

A.教育性B.奠基性C.保育性D.终点性

9.良好的师幼关系应该体现的是(C)。

A.互主体性B.主客关系C.双主体性D.主体一主导关系

10.一日生活活动的组织中要求教师要在了解幼儿特点与需要的基础土,为幼儿的生活经验的积累与能力培养提供环境条件及经验的支持,同时,又要给孩子提供主动练习的机会。

这一要求体现了一日生活活动组织的(D)。

A.保教结合原则B.连续性与一致性相结合的原则

C.全面管理与个别照顾相结合的原则D.支持性与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卦,共15分}

11.家庭学前教育:

是由父母或家庭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于女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12.学前教育目的:

是指一定社会根据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制定的有关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质量规格的总要求。

13.幼儿园的精神环境:

主要是指幼儿交往、活动所需要的软质环境,即幼儿生活于其中的幼儿园的心理氛围。

它因园长的管理方式、人际关系、大众心理、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幼儿与物质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是一种重要的潜在课程。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4.当代学前教青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1)保障儿童权利、促进教育民主是学前教青发展的指导思想。

(2)加大政府干预学前教育的力度。

(3)学前教青现代化水平得到提高。

15.如何正确理解师幼关系的内涵?

(1)教师与幼儿在教青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称为师幼关系。

(2)幼儿可以从与教师的互动中得到关爱;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树立榜样作用;师幼关系是教育过程的基本体现,也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要素。

四、论述题(15分)

16.你如何认识幼小衔接中的"小学化倾向"和"幼升小考试"?

要点:

所谓"小学化",即是家长和幼儿园在错误的舆论及观念指导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幼儿园敏育越来越学科化;

(2)幼儿园教育在不断地超前化;(3)幼儿园教青的去游戏化现象日益明显。

(4)幼儿常规管理上也照搬小学的标准。

幼小衔接中提前小学化和各种"幼升小考试"所导致的后果往往是严重的。

首先,会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

其次,这种顾首不顾尾的衔接也影响到幼儿人小学后的学习。

其三,也误导了社会民众对儿童教育的正确认识。

结合实际:

(5分)

五、案例分析(20分)〈字数不得少于300字〉

17.午睡时间,一名幼儿怎么也不睡,教师允许他到活动室区角自己活动,并告诉他:

轻轻的,不要影响别人午睡。

您赞同这位教师的做法么?

请用相关的教育原则分析教师的做法。

要求:

(1)结合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

(2)有明确的观点,观点、材料统一,语言通畅。

(3)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要点:

(l)“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是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

A.这条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关注受教育对象的同时,还应重视儿童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采取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

B.这名教师的做法就遵循了这一原则,首先她面向了儿童全体,尊重全体儿童的休息。

其次,她还照顾到个别幼儿的特殊情况,幼儿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实在无法人睡,教师在要求他不影响别人午睡的前提下进行了区角活动,这样就有效、合理地保证了儿童的基本发展。

(2)此外,教师的做法还体现了"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A.教师允许个别幼儿进行区角活动,而不是强制幼儿午睡,就体现出对幼儿发展和其人格的尊重。

B.教师要求幼儿"轻轻的,不要影响别人午睡"则体现出对其他儿童休息权的尊重。

《学前教育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学前教育学是以(B)和学前教青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

A.幼儿园B.学前教育现象C.学前教育目的D.学前教育规律

2.学前教育的构成要素是学前教育者、学前受教育者和(B)。

A.教育手段B.学前教育措施c.保育设备D.教育内容

3.我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于1903年建立在(A)。

A.武昌B.长沙c.汉口D.上海

4.学与做相结合的原则是(B)的基本原则。

A.幼儿体育B.幼儿智育C.幼儿德育D.幼儿美育

5.为进步主义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形成提供思想指导的是(A)。

A.杜威B.福禄培尔c.蒙台梭利D.欧文

6.学前教育理论可以分为学前教育的科学理论、哲学理论和(A)。

A.实践理论B.艺术理论C.学习理论D.保育理论

7.以下(D)不是幼儿园教师的主要专业素养?

A.儿童观B.观察幼儿的能力c.与家长交流的能力D.进行科研的能力

8.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善于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提高儿童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这一要求体现教学活动组织的(B)。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灵活性原则

9.容易对学前儿童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社会因素是(B)。

A.物质环境B.精神环境C.经济发展D.科技进步

10.木块、螺丝、工作台、砂纸等材料应投放在(B)。

A.语言区B.木工区C.科学区D.积木区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1.儿童观:

是有关儿童的看法、观点和主张的总称。

它主要涉及两个问题:

一是儿童在人类社会中所享有的地位和权利;二是儿童期的意义、特点以及儿童成长发展的形式和原因。

12.幼儿园环境:

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保育和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

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部环境,包括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13.幼儿心理适应:

幼儿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接受离开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以及家长,做好当一个小学生的心理准备。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4.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1)保障儿童权利、促进教育民主是学前教青发展的指导思想。

(2)加大政府干预学前教育的力度。

(3)学前教育现代化水平得到提高。

15.现代社会,幼儿教师必须承担多重角色,请分析有哪些角色需要幼儿教师扮演?

(1)教育者:

①班级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创设者;②幼儿的观察者和研究者;③幼儿的榜样和示范者刊的幼儿学习的引导者。

(注:

答出"教育者"即可得2分〉

(2)公共关系的协调者。

(3)幼儿游戏的伙伴。

(4)幼儿的第二任母亲,也是幼儿的知心朋友。

(5)既是学前教育实践者,也是学前教青理论的研究者和建构者。

四、论述题(15分}

16.如何正确理解儿童的权利?

要点:

(1)儿童权利:

儿童权利是指儿童作为权利主体,享有与成人彼此平等的利益、价值、尊严、自由等。

(2)儿童权利的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生存的权利,二是受教育权和自主发展的权利,三是参与权,四是受保护权。

(3)《儿童权利公约》是国际社会第一部富有法律效力的儿童权利的法律文书,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GG年——20GG年)》等政策法规也规定了儿童应享有的权利。

(结合实际略)

五、案例分析(20分,字数不得少于300字)

17.春天,万物复苏,两位老师带着两组幼儿同时到郊外写生。

刚到目的地,孩子们还来不及喘口气,更没有来得及顾暇周围宜人的环境,只听第一组教师说"开始作画吧,你们看到什么就画什么。

"幼儿不知如何去观察,有的目光散乱无焦点,有的则"埋头苦作"偏不看。

十分钟过去,第一组幼儿的作品大多成形。

而第二组的老师并没有一开始就叫幼儿画,而是让幼儿去仔细观察他们喜欢的花和树,先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孩子们三三两两地四处观察,有在柳树下观察抚摸、叽叽喳喳的,有弯着腰嗅花香的,有正在争论那些树的造型是人工还是自然生成的,老师也蹲在孩子们中间一起观察讨论。

又是十分钟过去,当第一组已结束了绘画活动时,第二组幼儿才开始作画,他们不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而是迫不急待地想用画画来表现自己此时的心情。

请根据学前教育的相关理论分析教师两种不同的指导方式给幼儿带来的学习体验有何差异?

要求:

(1)结合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

(2)有明确的观点,观点、材料统一,语言通畅;(3)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要点:

(1)儿童的学习是其好奇心的表现,是积极、主动、持续的过程,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

第一,操作:

这是儿童学习的重要形式;第二,游戏:

这是儿童学习的主要形式;第三,模仿:

这是儿童学习的基本形式;第四,交往:

这是儿童学习的积极形式,教师对幼儿的指导应该基于儿童学习的方式。

(2)教师的指导对儿童学习很重要,因为教师是开启儿童智力之窗的建筑师。

首先,体现在教师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丰富幼儿的知识概念;再次,体现在教师培养幼儿的技能技巧;最后,体现在教师提高幼儿的智力智能上。

而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第一组的教师对儿童的指导较少,而且不考虑儿童学习的特点和方式;第二组教师先让儿童观察花和树,让儿童与花和树木充分接触,感受花和树木的特点,并通过让儿童自己讨论、和教师讨论等方式促进儿童的学习,充分考虑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习的方式,为儿童提供了积极的体验。

(3)这两种学习方式给儿童带来了不同的学习体验:

第一组儿童的学习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儿童在这样的活动中没有感受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第二组儿童通过充分与环境相互作用,不仅了解和掌握了花和树的外形和特征,而且整个学习过程是非常快乐的,最后画画也是为了表达内心的这种体验与感受,这组进行的学习才是儿童真正的学习。

《学前教育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广义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D)。

A.教育B.训练C.保育D.保育和教育

2.学前教育的基础性是指学前教育具有的(B)的特征。

A.教育性B.奠基性C.保育性D.终点性

3.从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只是培养能适应社会的人,还要培养能促进社会与完善社会的人来看,(A)是儿童社会化的核心与关键。

A.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B.掌握基本的语言交往能力

C.具备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D.具备初步的审美能力

4.我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于1903年建立在(A)。

A.武昌B.长沙C.汉口D.上海

5.蒙台梭利教育法中最重要也最具特色的部分是(C)。

A.肌肉训练B.实际生活训练C.感官训练D.初步知识教育

6.提出替代强化的是(A)。

A.班杜拉B.埃里克森C.铁钦纳D.华生

7.以下哪一种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模式是以行动研究为主的?

(B)

A.科学研究B.园本教研C.研究生课程班D.参加学术会议

8.一日生活活动的组织中要求教师要在了解幼儿特点与需要的基础上,为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与能力的培养提供环境条件及经验的支持,同时,又要给孩子提供主动练习的机会。

这一要求体现了一日生活活动组织的(D)。

A.保教结合原则B.连续性与一致性相结合的原则

C.全面管理与个别照顾相结合的原则D.支持性与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9.教师在布置活动区域时,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这是活动区之间的(B)。

A.界限性B.相容性C.转换性D.规则性

10.当今,学前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最有影响力的实施形式是(A)。

A.家庭学前教青B.幼儿园c.社区幼儿教育D.托幼机构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1.学前教育: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学前教育是对3岁到6岁或7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广义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12.学前教育目的:

一定社会根据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制定的有关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质量规格的总要求。

学前教育目的需要表述社会对于幼儿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和要求,指明学前教育要达到的规范性结果。

学前教育目的是学前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学前教育活动的目标、确定学前教育内容、选择学前教育方法、评价学前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13.环境创设:

建构良好的环境、改善不良的环境,以期充分利用环境中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要素,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的教育。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4.简述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

陈鹤琴的活教育是针对拘泥于书本的旧教育提出的,"什么是‘活教育'?

简单说,就是‘不是死的教育'。

书本主义的教育就是死的教育。

"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

①活教育的目的论。

他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的中国人";他后来进一步提出要"做世界人"。

②活教育的课程论。

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

"③活教育的方法论。

陈鹤琴主张"活教法是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是其长期教青实践、教育研究的结晶,也是其学前教育理论的进一步升华与凝练。

对现代中国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而持久的影响。

15.简述影响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制定的因素。

幼儿年龄特点是影响日常生活制度制定的主要因素;影响一日生活制度制定的因素还有季节和地域的特点;不同文化背景与教育理念也会影响一日生活制度制定。

四、论述题(15分}

16.现代社会,幼儿教师必须承担多重角色,请讨论一下有哪些角色需要幼儿教师扮演?

评分标准:

(1)要点部分10分,结合实际部分5分,一题满分15分。

(2)仅回答要点,且所答内容完善者,一题最高能得10分。

(3)结合实际密切、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有独到见解者,结合实际部分最高可得10分。

但一题的总分不得超过15分。

要点:

(1)教育者:

①班级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创设者;②幼儿的观察者和研究者;③幼儿学习的引导者;④幼儿的榜样和示范者。

(2)公共关系的协调者。

(3)幼儿游戏的伙伴。

(4)幼儿的第二任母亲,也是幼儿的知心朋友。

(5)既是学前教育实践者,也是学前教育理论的研究者和建构者。

结合实际:

(5分)

五、案例分析(20分}

17.(字数不得少于300字)

春天,万物复苏,两位老师带着两组幼儿同时到郊外写生。

刚到目的地,孩子们还来不及喘口气,更没有来得及顾暇周围宜人的环境,就听第一组的教师说"开始作画吧,你们看到什么就画什么。

"幼儿不知如何去观察,有的目光散乱无焦点,有的则"埋头苦作"偏不看,十分钟过去了,第一组幼儿的作品大多成形。

而第二组的老师并没有一开始就叫幼儿画,而是让幼儿去仔细观察他们喜欢的花和树,先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孩子们三三两两的四处观察,有的在柳树下观察抚摸,叽叽喳喳的,有的弯着腰嗅花香,有的正在争论那些树的造型是人工还是自然生成的,老师也蹲在孩子们中间一起观察讨论。

又是十分钟过去,当第一组幼儿已结束了绘画活动时,第二组才开始作画,他们不是在教师的要求下去画,而是迫不急待地想用画面来表现自己此时的心情。

请分析这两位老师在指导幼儿美术活动时违背或是遵循了什么方法和原则?

这两种不同的指导方式给幼儿带来的学习体验有何差异?

评分标准:

(1)能运用所提供的实例内容,观点明确,有论证,文字在300字以上,酌情给分;

(2)不能运用所提供的实例内容,但观点明确,有论证,文字在300字以上,扣6-10分;(3)不足300字,在可得分数中扣5分。

要点:

第一位教师违背了幼儿美育教育中的情感体验原则。

审美是一种情感活动,而不是技能的锻炼,因此教青者要特别注意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

这些审美体验源于对美的事物的接触,以及幼儿丰富的审美艺术创作活动。

第一位教师还违背了美育教育中的环境熏陶的方法。

大自然中茂盛的森林、广阔的草原、千姿百态的鸟兽鱼虫、山山水水,天气的冷暖交替、四季变更等等令人心旷神怡,给人以美的享受。

幼儿教师可以利用户外活动,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散步、参观、郊游,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使幼儿身心受到美好事物的熏陶。

第二位教师则遵循了这些原则和方法。

在第一位教师的指导下,儿童的审美活动变成了单调的、乏味的机械活动,失去了审美活动本来的目的。

而在第二位教师指导下,幼儿体验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和春天的气息,然后通过自己的绘画活动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