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化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926594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8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化学.docx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化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化学.docx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化学

天一大联考2019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

(二)

化学

★祝你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

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

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本科目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依序排列上交。

7、本科目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自己保管好,以供相关教师讲评试卷时使用。

8、本科目考试结束后,任课教师要做好试卷讲评和质量分析。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Si28Cl35.5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6小题,毎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目前O3污染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对流层中由氮氧化物参与的臭氧循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3具有强还原性

B.O3是工业生产中直接排放的污染物

C.大气中O3的浓度通常冬季比夏季的大

D.控制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可有效治理臭氧污染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纤维素与淀粉均是多糖

B.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

C.酶催化的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一定越快

D.人造脂肪是植物油与氢气的加成产物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分馏可得到乙烯、丙烯

B.工业上可用CO还原CaO制备金属Ca

C.煤干馏可得到焦炉煤气、煤焦油和焦炭

D.煤气化生成水煤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4.硝基苯是密度比水大且不溶于水的液体,易溶于有机溶剂。

实验室制得的粗硝基苯中混有硫酸、硝酸、苯。

纯化硝基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不可能涉及的是

5.设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0g二氧化硅中含Si-O键数为2NA

B.22.4L(标准状况)单质溴中含溴原子数为2NA

C.342g蔗糖完全水解生成葡萄糖的分子数为2NA

D.1molFe与足量含HCl的FeCl3溶液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

6.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应用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7.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Al溶于NaOH溶液中:

Al+2OH-===AlO2—+H2↑

B.CaCO3溶于醋酸溶液中:

CaCO3+2H+==Ca2++CO2↑+H2O

C.MmO2中加人浓盐酸共热:

MnO2+4H++2Cl-

Mn2++Cl2↑+2H2O

D.NH4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澄清石灰水:

Ca2++HCO3—+OH—===CaCO3↓+H2O

8.从海水中提溴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设计步骤①→④的目的是富集溴

B.步骤①“酸化”是为了加快氧化Br—的速率

C.用热空气或热空气与水蒸气的混合气吹出Br2,是利用Br的易挥发性

D.步骤④用SO2吸收Br2,利用了SO2的还原性

9.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Z同主族,W、Y两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常见化合物与水反应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并得到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W的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Z的单质溶于水所得溶液充分光照或久置后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X的单质的沸点比Z的单质的高

B.W、Y两种元素的最高正价之和与乙元素的最高正价相等

C.W、Y两种元素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一定只含离子键

D.W、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具有强氧化性

10.HI分解的反应进程与能量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a、b表示分解反应中单质I2的不同状态(固态或气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中单质I2为气态

B.a、b都是放热反应

C.减小压强或降低温度均能加快HI的分解速率

D.密闭容器中充入0.2molHI充分分解,生成H2的分子数为6.02×1022个

1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排水法收集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得的NO2

B.向分别盛有乙醇和水的两烧杯中各加入一小块钠,比较羟基的活泼性

C.将CH4与Cl2等体积混合后充分光照,制取纯净的CH4Cl

D.将0.01molFeCl3固体溶于300mL0.1ml・L—热的NaOH溶液可得到Fe(OH)3胶体

12.镉镍电池具有容量大、寿命长、成本低等特点,广泛用于航天和家用电器等。

一种处理废镉镍电池(含Cd、Ni、Fe、NiOOH等)并回收其中金属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合理处理废镉镍电池可防止重金属污染并回收有用资源

B.从“镉镲电池”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Cd、Ni、Fe

C.“减压蒸馏”可回收其中的醋酸

D.上述流程中NaCO3可用NaCl代替

13.用如图所示装量进行下列实验:

将①中液体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14.化合物

的分子式均为C7H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e与苯互为同系物

B.e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e、m的一氯取代物均只有3种

D.e、m分子中碳碳双键数目之比为2:

3

15.Li—CO2电池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能量电池,该电池两个极分别是金属Li和CNTs(碳纳米管),采用聚四乙二醇二甲醚凝胶聚合物(GPE)作电解质溶液,放电时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装置工作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CNT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放电与充电时能量转化方式相同

C.放电时,CNTs极上每流过4mole,则有3molCO2被还原

D.CPE用水代替后仍为二次电池

16.由下列实验及现象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7.(10分)铜、铟(In)、線(Ca)、(Se)等在半导体材料等方面用途菲常广泛。

已知铟与铝同主族且比铝多2个电子层;镓、硒同周期,硒的最外层电子数是镓的两倍,硒的原子序数为34。

回答下列问题

(1)中子数为38的镓核素的原子符号为______;硒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周期____族。

(2)原子半径:

In___Ca(填“>"或“<”);S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

(3)CICS是第三代太阳能电池材料,其化学式为CuIn1-xGaxSe2,Cu的化合价为______。

(4)用铜精矿(如黄铜矿)及熔剂冶铜时,在反射炉(约800℃)中CurS2转化为冰铜(Cu2S和FeS熔合物等)及炉渣。

冰铜在转炉中鼓入空气进行吹炼(1100~1300℃),Cu2S部分氧化为Cu2O,Cu2O再与剩余的Cu2S反应生成粗铜,由冰铜制取粗铜的两步反应方程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0分)某校同学设计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并验证反应产物,部分实验装置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C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弹簧夹通气一段时间后,再将管式炉通电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电一段时间后,再关闭弹簧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后对瓷舟中固体的成分进行分析

①取少许兩体产物溶于足量水,发现有少量固体不溶物,该不溶物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

②若取①中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产物中有_____。

(5)若用下列装置检验CO2的还原产物中是否有CO:

①正确的连接顺序是(部分装置可重复使用)F→______________→I

②能说明还原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1分)铁及其化合物在材料、能源等方面用途非常广泛。

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Fe3O4/FeO的热化学循环(如下图)可制取CO和H2

①在2300K时步聚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整个循环过程中能的转化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3FeO(s)+H2O(g)

Fe3O4(s)+H2(g),能说明该条件下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B.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C.v逆(H2O)=v正(H2)

D.单位时间内断裂H-O键数是断裂H—H键数的2倍

③利用得到的合成气在乙酸菌催化下可生产丁酸(C3H7C0OH)等。

与了酸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酯类化合物有_______种

(2)(CH3COO)2Fe可用于制药、印染、饲料等。

它可由铁片与醋酸反应制得,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除升高反应温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2点)。

(3)水基Fe3O4磁液体在生物和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可采用下列方法制备:

将聚乙二醇(可包裹粒子以防止其氧化)溶解在蒸馏水中,然后加到三颈烧瓶中(如图)通入N2,然后加入30mL

0.179ml·L—1FeCl2溶液和10mL0.007%H2O2溶液,在不断搅拌下滴入3.0mol·L-1NaOH溶液到溶液pH=13,在50℃下反应4h。

①反应中生成Fe3O4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证明最后得到的棕黑色液体为磁液体的简单方法是______。

20.(10分)以乙婦等物质为原料合成涤纶和PS塑料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B与F中含有一种相同的官能团;C中含环状结构。

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E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由A制取C的一种绿色方法是:

在250℃、Ag催化下用空气直接氧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⑦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21.(11分)亚氯酸钠(NaClO2)广泛用于各种纤维的漂白、水处理及脱硫脱硝等。

回答下列问题

(1)Rapson教授发明的制取NaClO2(R1法)的实验流程如下:

①已知:

反应I中发生的反应为3NaClO3+4SO2+3H2O==2ClO2+Na2SO4+3H2SO4+NaCl,则反应I中每生成1molCl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②反应Ⅱ吸收ClO2(CO2沸点为11℃)生成亚氯酸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③测定产品中NaClO2的纯度步骤如下:

准确称取产品

g溶于水,加入过量的KI溶液及稀硫酸(ClO2—+4I++4H+==2H2O+2I2+Cl—)至反应充分;所得溶液与cmol·L—1Na2S2O3溶液vmL恰好完全反应(I2+2S2O32-==2I—+S4O62—),则产品中NaCl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列出计算表达式)。

(2)用亚氯酸钠处理含氰废水时,CN—首先被氧化为CNO—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前废水的pH需调到10~11,防止生成剧毒的

HCN和ClCN(氯氰),写出氯氰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

(3)NaClO2和NaClO的复合液是优良的脱硫脱硝剂(最终将NO2和SO2转化为NO3—和

SO42—),实验初始时NaClO的浓度为4mmol・L—1、NaClO2的浓度为2mmol・L—1,pH=5.5,初始时SO2的浓度为2000mgm-3,初始时NO的浓度为500mg・m-3,以及一定的液气比和烟气流量。

其温度与脱除效率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相同时间内SO2的脱除速率比NO的小

B.在脱硫脱硝过程中复合液的pH始终不变

C.0-50℃时随温度升高SO2和NO的脱除效率增加与反应速率增大密切相关

D.高于50℃时,SO2、NO在吸收液中溶解度减小是导致脱除效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