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中师与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917468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浅谈中师与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浅谈中师与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浅谈中师与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一浅谈中师与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一浅谈中师与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浅谈中师与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docx

《一浅谈中师与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浅谈中师与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浅谈中师与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docx

一浅谈中师与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

—一浅谈中师与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

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它是力求认识客观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

有兴趣的学习可使学生积极主动、全神贯注、甚至废寝忘食,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加迅速牢固。

反之,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搞好中师与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笔者对1991、1992、1993三年进入我校普师班的619名新生在初中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生理卫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不署名、不讨论、实事求是的调查,结果如下表(学生来自五县一市、两个矿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调查项目结果(人数)百分比(%)对生物是否感兴趣

是208

否411

33.60

66.40

生物是否难学

是388

否231

62.68

37.32

初中老师做实验次数

10次以上89

1-10次261

0269

14.38

42.16

43.46

自己做过实验吗

是58

否561

9.73

90.63

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吗

是511

否2

无所谓106

82.55

0.32

17.12

是否适应新教法

是217

否352

无所谓50

35.06

56.87

8.07

毕业后是否愿意去农村

是305

否273

无所谓41

49.27

44.10

6.63

从上表可以看出,进入中师的学生,学校换了,教师换了,再加上基础不一,教学的脱节和学习的不适应现象是很普遍的。

他们中有的对生物学习感到困难,有的对教师的教法不适应,有的在初中放弃了生物学习,甚至有的学校干脆取消了生物课,生物学知识基本上是空白,这给中师的生物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所以只有坚持启发性、趣味性,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中师生是未来的小学教师,应尽可能使他们在课堂上体味到知识、趣味与启发性的有机结合的教法,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

为此,笔者多年来始终坚持做到以下几点,效果较好。

一、精心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言

好的导言,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环节。

我查阅大量资料,尽可能采用激发兴趣的方式引入。

每章、每节乃至每节课,也尽量通过实验、模型、讲故事、讨论、设疑等方式引入。

如在学《生物与环境》前,补充了人口增长与粮食资源危机、人口普查、水法、土地法、矿产资源法等内容,介绍人类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并列出惊人的数字:

全世界每年增加6000万人,须增加粮食12×10[6]t,目前尚有8亿人处于饥饿之中,我国也有少部分地区仍未解决温饱问题。

我国1992年与1952年相比,人口增加一倍多,土地减少1/5,尽管奋斗了40年,人均占有粮食仅增加38kg。

全球每分钟有10公顷土地变为沙漠、20公顷森林消失;每小时有2个物种灭绝,有3×10[6]t土壤流失,每天生产垃圾27×10[6]t,向大气排放co[,2]15×10[6]t;有10万人死于污染造成的传染病和癌症;中国每年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860亿元,相当于8个唐山大地震造成的损失。

通过这些数字提高了趣味性。

二、加强生动多样的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可使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理解知识。

对于动植物的形态、结构来说,语言叙述不如实物、标本直接作用于感官所产生的感知那样鲜明、具体、完整。

多年来,本人坚持贯彻直观性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模型、实验、录像、图表等形式辅助教学。

如在讲鲫鱼时,就将鱼放在玻璃缸中,先让学生观察其颜色、形状,再剪掉一条鱼的尾鳍和腹鳍,放回水中,观察其运动情况,并与其它鱼对比,了解鳍的功能。

再破坏另一条鱼的侧线,用木棍搅水,让学生观察思考:

鱼游的方向与水流方向如何,以掌握侧线的功能。

讲昆虫的呼吸系统时,把两只蝗虫同时浸入水中,其中一只身体浸入水中,头部露出水面;另一只头部浸入水中,身体露出水面,观察哪只先死,了解气门的功能。

在讲《松杉柏》时,把学生带到校园,分别观察松杉柏的树干、树枝、树叶,找出异同点。

在讲较难掌握的《细胞的分裂》时,设计制作了有丝分裂演示仪,配合挂图,演示出各期变化的特点,归纳总结并填写“有丝分裂简明表”,编写顺口溜,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加深了印象,增强了记忆。

三、建立兴趣小组,做好实验

中师新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各校条件差异较大,有的农村学生基本上没动手做过实验,因此教师要对中师新生的实验水平摸底,检查每个学生的基本操作,了解存在问题,有计划地纠正与补足。

要努力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

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各种实验现象广泛观察,使之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概括、推理,发展思维能力;也应通过自制简易教具、标本,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动手能力;通过提问、讨论、讲故事等培养训练表达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和有关书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学能力。

同学们在初三时面对升学的压力,被大量的练习题、复习题、模拟题搞得自顾不暇,根本谈不上课外活动。

而中师生的未来职业要求他们必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包括独立设计一些小实验。

所以应较多地开展能发挥学生特长爱好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建立兴趣小组,将会使他们耳目一新,兴趣陡增,从而训练和培养从事小学教育工作所需的各种技能和能力。

为避免课外活动流于形式,应定教师、定学生、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指导学生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制作一些简易教具和代用品,设计与小学自然课教学内容有关的生物小实验以及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发展商品经济有关的小实验。

如显微镜的结构、性能、使用方法;栽培蘑菇、草莓;饲养金鱼、蝌蚪、牛蛙;制作动物标本、给校园的花草树木挂牌标明科属种及生活习性等。

但活动一定要有科学性和趣味性,否则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就会减少,课外活动的优越性就难以发挥。

四、教给科学的记忆方法,“授之以渔”

生物学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名词和概念繁多、知识零碎、要记忆的东西多,“记不住”是普遍问题,但只要指导得法,仍可使课本上的文字变活,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

教师首先要根据大纲,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记忆要求,提高记忆的自觉性、积极性;其次教给科学的记忆方法,学会“点金术”,使之事半功倍。

在教学中笔者常采用理解、对比、口诀、分类、联想等记忆方法。

尤其是理解记忆,易记且保持时间长。

如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遗传的三大规律等具有相反、相近以及有联系的内容,列成表格,比较分析,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理解越透彻而记忆越牢固。

如将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制作过程总结为八个字:

解离、漂洗、染色、压片;减数第一次分裂突出六个字;联会、分离、减数;而基因分离规律强调三个分离;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杂合体后代性状分离。

又如将生物的基本特征编成迷语,使其生动形象、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比如,“身体圆筒状,把口当作肛,口旁多只手,反应不定向(水螅)”;“没有腿、眼、牙,耕地胜犁耙,脱衣产幼仔,钓翁喜欢它(蚯蚓)”;“有尾无腿水中生,有腿无尾陆上登,又能游泳又善跳,见到害虫吞口中(青蛙)”;“两个大瓦片,盖个小房间,有个胖娃娃,静静睡里边(河蚌)”等,大大提高了记忆效果。

此外,还要抓住心理变化,因势利导,教书育人。

帮助新生克服进入师范后“松一口气”的消极思想,要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差距,严格要求自己,尽快适应中师学生的新环境、新要求、新教法,指导他们把远大理想同求实精神结合起来,奋发向上,刻苦学习。

可通过举办生物知识大奖赛,班级对抗赛,系列讲座等,走出课堂,面向大自然,从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突出师范性、地方性、农村性、教育性,陶冶他们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献身教育事业的品德和情操,为他们将来在较艰苦条件下从事小学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业务根底。

总之,搞好中师与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是多因素的,不是通过一节或几节课就能完成的。

必须把起始教育与教学抓紧,重点抓好思想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能力培养方面的衔接,创造良好的环境,有层次地提出问题,使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性、创造性在一开始就得到很好的发挥,才能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到中师的过渡,有利于中师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让中学生物课丰满起来

教育改革的主题是:

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全面的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的发展,“素质”的内涵在不断的改变,外延也在不断地向外延伸。

这就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拓出了一条没有止境的路。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投影机、显微投影机、多媒体电脑等等作为新的教学仪器陆续进入了课堂,甚至于Internet网也被运用到了教学。

这些教学媒体的应用,不但充实和沟通了各学科知识的传送和相互渗透,实现了学科知识的内涵丰富与外延的扩展,而且在促进和提高了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探索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正逐渐为教师们所采用,并为学生们所喜闻乐见。

多媒体教法,其特点是教师和学生中出现了多种“媒体”:

标本、实物、电脑等,这些教学媒体,不仅准确,丰富地“携带”了许多教学信息,而且把这些知识内容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声,像相结合的活动“语言”。

借助媒体的传送,生物学中一些枯燥,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了。

学生借助媒体的帮助,对所学知识看得见,摸得着,更加激发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理解和分析问题能力。

下面,就我个人近年来的实践,谈谈对多媒体教学的探索:

一、恰当地运用媒体,激发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

很多中学生对生物课感兴趣是因为生物课讲述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或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理过程,但在当今视讯高度发展的时代,中学生们早已不再满足于老师口中念念有词的“生物”了,而是希望老师能够带领他们遨游在生物学的海洋中。

实物投影仪的出现,使老师可以轻而易举地把一只小小的昆虫慢慢在学生面前解剖,如:

在讲述初一《生物》“节肢动物门”这一节时,抓一只蝗虫,置于实物投影仪的展示板上,对照实物在讲解的时候,就显得那么充实。

然后,你可以亲自将蝗虫的头、胸、腹部指出,并数一数蝗虫有多少对足,甚至可以把每一对足拔下来,比较一下这些足有什么特点,特别能突出一对发达的后足,从而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蝗虫那么能跳……

恰当地运用好各种媒体,把实物再现在学生的面前,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

有专家说:

注意是心灵的门户,意识中的一切都是要经过它才能进行的;注意是保证学习的必要条件。

二、用多媒体电脑,增大课堂教学容量。

中学的生物教学只要求掌握一些基本的生物知识,任课老师有很大的自主性,必竟“生物学“与我们自己息息相关,就象我们今天面临的人口、环境、粮食、资源等世界性问题,无不与生物学有关,因此我们可以教给学生更多书本以外的生物学知识。

如何更好地利用课堂的四十五分钟,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呢?

计算机的应用、Internet网的出现,让世界变小了,也使人的知识面变大了,一方面,老师们可以通过这些高科技手段获得大量新知识,另一面,可以把它应用于课堂教学,使小课堂变大。

举个例子:

多媒体电脑在教学中的应用。

学校电教室里配备了多媒体电脑、大屏幕投影,购置了许多与教学有关的VCD、光盘,生物科是得益最多的,因为“自然、生物”是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没有国界的、语言的障碍,就象“动物世界”这个众所周知的节目,我把它搬进了课堂,讲生物的多样性,我可以把介绍非洲草原的片段放出来:

讲生物的适应性,我可以放上一段“地球的南极”,让学生了解南极,理解生物是如何适应自然的,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论”为什么会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同。

有了Internet网以后,网上浩瀚的知识为我的学习与教学带来非常多的便利,就说“节肢动物门”的教学吧,讲完了书本的蝗虫以后,我们可以就这个动物界最大纲“昆虫纲”作进一步的介绍,象“广东蝴蝶”网站,集中介绍了广东的蝴蝶资源及有关蝴蝶的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单只是丰富课堂,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一种获得知识的方法。

声、色俱全,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我的学生对自然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这比我讲上一百遍说“大自然如何丰富多彩”来得真实、印象深刻。

三、展现多媒体电脑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人的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多媒体的出现,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其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逐步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虽然实验无法用其它形式代替的,但根据中国的国情,在可以开出实验的学校往往都是人满为患,学生无法一一动手做实验,而且生物科的许多实践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做完的,因此,模拟实验变得很实用了,我们可以在多媒体电脑上展现植物的生根发芽过程,展示生物的生理过程,模拟解剖动物、人体……

就像“细胞的有丝分裂”一节,我在电脑上给学生演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变化过程,使课本上一个个平面图变成一个连续进行的生理过程,然后由学生自己概括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再加以总结。

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变得容易、有趣。

还有在“植物的水分代谢”这一节,我也是借助于多媒体电脑,把半透膜两边水分子的运动演示出来。

一边是升高了的液面,一边是半透膜两边水分子的运动状况,看完之后,学生们自己就可以得出:

半透膜两边的水分子都在运动,只是单位时间内从高浓度一边向低浓度一边运动的水分子多,所以漏斗内的液面会上升,这是一个动态的平衡。

充分展现多媒体教学的魅力,不但可以变枯燥的理论分析为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丰富多媒体教学素材库。

多媒体教学以独特的魅力正越受到老师们的注意,也越来越为学生所接受,但我们目前还是面临一个教学素材缺乏的问题,很多学校是有设备、无内容运行,或是学校组织老师自己开发,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电脑与网络的发展,更要求集体的智慧,也使得不同地区共同工作变为可能,就象我们学校:

一方面购买大量的教学素材,包括已经制作好的教学、复习课件;另一方面,也从网上寻找大量的有用素材,如“中国园丁网”的多媒体课堂提供了各科免费的课件,还有是国内刚刚兴起的老师的个人网站也可收集到一部分的教学素材。

这些东西虽然零乱,一经整理就变得非常有用,而且是一人一次整理,可以用几年,有些可以稍为修改更贴近教学,这都比自己一点一滴做来得容易,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是对这些课件的修改。

我经过两年来的努力,已经把中学生物学的教学素材基本上整理了一整套,基本能够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这当中有自己的制作,有网上的下载,也有购买的光盘。

对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不仅使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更新与提高,更为我的教学增色不少。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科学观念的改变,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教育。

生物学作为新科技时代的热点学科,其基础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过重大变革来提高生物教学。

目前的生物教学体现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

现在有些生物教学仍然是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

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有效备课

1、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精确传统备课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动词描述的教学目标,学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标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三维目标”应达到怎样的“度”,需要准确了解。

备课时应尽量用知道、说出这样的动词。

2、有效备课要求对学生学情的把握,考虑学生的求知热情学生并不只是一张白纸。

现代社会中,孩子在信息渠道中已有了一定的积淀,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有效备课更要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

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

3、有效备课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

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

但传统备教材中,教师一般主要是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难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

而有效备课应更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

即对教材内容重新选择、组织和排序,也就是说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二.有效讲授

1、有效讲授要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讲授首先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

方法一是创设情境。

方法二是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一般不会将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而有效讲授要求教师告诉学生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因为学生只有知道自己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2、有效讲授要求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只有讲到重难点内容时,才会提醒一下。

但由于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可能会造成学生只关注形式的热闹和参与的开心,却抓不住核心内容,所以有必要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时,进行中和结束时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

3、有效讲授要求保持一定的节奏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

例如:

在讲授重点内容时,故意稍作停顿,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或使学生有时间进行思考,但教师必须尽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作长时间的停留,还要避免离题太远,与教学主题无关的叙述。

4、有效讲授要求控制教学过渡当教师在改变话题,活动时出现的教学过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极大地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

因此,教师应保证过渡有条理、简洁,并且要预先准备好与过渡有关的材料。

三.有效提问

1、有效提问要求问题保持大众性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共鸣,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要求回答,课堂气氛可立即活跃,提问要向全体学生发问,抽答面要广,这就必须要求所提问题必须具有大众性。

提问之后要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在适当的时候(如课堂气氛活跃时),可以适当增加提问的难度,但难度不可过高。

教师可以相应到引导。

2、有效提问要求问题有一定的价值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材中找出标准答案的问题是常见的。

有效提问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问题提有所用,有学习价值。

这些问题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有效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曾经的教学是“满堂灌”,新课程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我们的课堂又遭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

教师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低级问题充斥课堂,这种课堂气氛可能是活跃了,但学生收益不多,虽然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没变,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

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难点,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也限制了学生思维。

四.有效倾听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希望学生学会倾听,那么也必须从教师的耐心倾听开始。

教师在提问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在传统的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教师提问后马上就叫学生回答,而且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或错误时,教师马上打断,叫另一位学生回答或教师代为说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他要么没有机会说出完整的答案,要么就会意识到他的答案是错误的,以至于根本不值得听完。

也许这种做法教师不是有意的,但挫伤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仅仅满足于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在倾听时察言观色,了解学生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

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有回应,比如对对方说的问题点头示意或做出相应的反应。

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要善于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想法。

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展,这样会自然而然的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如小肠的结构是如何与功能相适应的这一问题,学生一般不能回答完整,这时教师可以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

此外,激励性反馈还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和成功体验,这也是生物教学加强“有效教学”的一种策略。

浅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论文关键词】激发 学生 学习动机 培养 学习兴趣

  【论文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激发更大的学习欲望与更强的学习动力。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以培养学习兴趣为核心,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即直接推动个体学习的内部动力。

它具有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指示学习方向的作用。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满足学生的缺失性需求。

  学习属于个体的成长需要,它必须在基本需要获得满足之后才能产生。

老师应当关心和爱护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是否满足,如是否吃饱、睡好,是否得到父母的爱、同学的友谊和集体的温暖等,采取各种方式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促进求知需要的产生。

  2、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

  教学实践证明,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小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趣味故事的叙述,利用教学内容本身所包含的矛盾事实等方式来设置问题情境。

  3、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竞赛活动中,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要求的需要更强烈,因而能激励斗志,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激发学习的热情。

  4、教师要对小学生的学法进行有效的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说明了方法的重要性。

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教给小学生一些常见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加以实践指导,使小学生学会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5、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中,主要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

“兴趣像柴,既可点燃,也可捣毁。

”如果教学方法得当。

学生对数学课的内容发生兴趣时,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反之,则把学习看成是精神负担,效果必然降低。

  我国着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

“学习的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歌德说:

“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而习惯的形成和交际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记忆。

因此,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无疑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然而在长期应试教育的驱使下,我们有些时候心里不免急功近利的片面认为,只要习题答案正确,学生记住,考试就没问题。

于是在课堂上,学生一旦回答出错,我们就很难沉得住气,不免训斥几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