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池池壁渗漏治理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915638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池池壁渗漏治理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水池池壁渗漏治理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水池池壁渗漏治理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水池池壁渗漏治理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水池池壁渗漏治理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池池壁渗漏治理方案.docx

《水池池壁渗漏治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池池壁渗漏治理方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池池壁渗漏治理方案.docx

水池池壁渗漏治理方案

神华新疆68万吨/年煤基新材料项目

池壁渗漏治理专项施工方案

 

施工技术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三建设有限公司

2014年07月22日

1编制说明

1.1目的和范围

本方案仅适用于神华新疆68万吨/年煤基新材料项目的净水场装置清水池和吸水池池壁渗漏治理,为现场池壁渗漏封堵施工提供较完整的技术指导文件。

1.2编制依据

1.2.1吸水池和吸水池等施工图纸。

1.2.2《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1.1.3红信牌单液型(亲水性)聚氨酯灌浆液使用说明书。

2工程概况

2.1工程概述

本工程为神华新疆68万吨/年煤基新材料项目—净水场。

项目地址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内。

清水池分为A/B两个水池,清水池东侧为吸水池。

本方案为清水池和吸水池等池壁渗漏治理专项施工方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红信牌单液型(亲水性)聚氨酯灌浆液,采用一台单液型电动高压注浆机为施工机具。

2.2施工范围和内容

主要施工范围为清水池及吸水池等池壁渗漏治理专项施工。

3工程主要实物量

4施工组织

4.1施工组织机构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人员联系电话:

项目经理:

杜杰联系电话:

施工经理:

杨跃辉联系电话:

技术负责人:

高文翰联系电话:

安全经理:

梁铁城联系电话:

质量经理:

贺东亮联系电话:

费控经理:

郑超联系电话:

设材部主任:

王凯联系电话:

工程部主任:

赵宇峰联系电话:

4.2施工劳动力计划

劳动力需用计划

序号

职责

人数

工种

人数

1

施工队长

1

专业堵漏工

2

2

技术员

1

3

质检员

1

4

安全员

1

5

材料员

1

合计

7人

4.3教育、培训与持证上岗管理

对所有参加施工人员进行技术知识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并进行身体检查。

施工前需对各类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岗位资质审查。

在施工过程中,每天早上施工前针对当天施工人员进行班前安全交底。

每周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与技术培训。

另外不定期对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岗位考核与安全知识考核,对不合格者采取再培训及惩罚措施。

5主要施工机具计划

序号

名称

数量

1

电动高压注浆机

1

6主要施工周转材料计划

7施工平面布置

8施工方法和工艺措施

8.1工程施工、验收应遵循的法规和标准、规范、规程

本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需符合下列规定:

8.1.1吸水池和清水池等施工图纸。

8.1.2《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8.1.3红信牌单液型(亲水性)聚氨酯灌浆液使用说明书。

8.2工程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文件

8.2.1施工方法

8.2.1.1设置注浆孔→埋设注浆嘴→封闭漏水部位→试注→安装与检查→注浆→效果观察

8.2.2注浆堵漏施工

8.2.2.1注浆孔的设置

根据池壁的漏水缝隙的分布、特点及其强度、注浆压力、浆液扩散范围等确定注浆孔的位置、数量及其埋深,以获得良好堵水效果,池壁漏水缝隙注浆孔的布置按如下原则:

a注浆孔位置的选择应使注浆孔的底部与漏水缝隙相交,选在漏水量最大的部位,以达到导水性好(出水量大,几乎引出全部漏水)。

水平裂缝宜沿缝下向上造斜孔;垂直裂缝宜正对缝隙造直孔。

b注浆孔的深度不应穿透结构物,留10~20cm长度为安全距离。

c注浆孔的孔距应视漏水压力、缝隙大小、漏水量多少及浆液的扩散半径而定,一般为100mm~150mm。

d对于渗水处要密集钻孔,便于后期多量注浆,从而达到止漏效果。

e遇到不规则的龟裂体打孔时需于破裂面交叉钻孔方便后面注射才有更好的效果。

8.2.2.2埋设注浆嘴

a.使用与孔眼吻合的止水针体,并埋设拧紧。

埋设的注浆嘴不少于两个,即设一嘴为排水(气)嘴,另一嘴为注浆嘴。

如单孔漏水则采用造一孔,埋一个注浆嘴。

b.注浆嘴的埋设处,应事先用钻子剔成孔洞,孔洞直径要比注浆嘴的直径略大3~4cm。

将孔洞内清洗干净,用快凝胶浆把注浆嘴稳固于孔洞内,其埋深应不小于5cm(图1)。

图1埋入式注浆嘴的埋设

8.2.2.3封闭漏水部位

注浆嘴埋设后,除注浆嘴内漏水外,其他凡有漏水现象或有可能漏水的部位要采取封闭措施,以免出现漏浆、跑浆现象。

8.2.2.4试注

漏水处封闭和埋设注浆嘴后并具有一定的强度时进行。

试注时采用颜色水代替浆液,以计算注浆量、注浆时间,为注浆压力等提供参考。

同时观察封堵情况和各孔连通情况,以保证注浆正常进行。

8.2.2.5安装与检查

安装并检查注浆机具,以确保在注浆施工中的安全使用。

8.2.2.6注浆

选择其中一孔注浆(选择在较低处及漏水量较大的注浆嘴),待多孔见浆后,立即关闭各孔,仍持续压浆,注浆压力应大于渗漏水压力,使浆液沿着漏水通道逆向推进。

注到不再进浆时,停止压浆,立即关闭注浆嘴(为防止浆液回流,堵塞注浆管道,应先关闭注浆嘴的阀门,再停止压浆)。

注浆结束后,应将注浆孔及检查孔封填密实;注浆后,应立即清洗灌浆机具,便于下次再用。

8.2.2.7效果观察

待浆液凝固后,剔除注浆嘴,观察注浆堵漏效果,必要时可重复注浆。

8.3特殊施工技术要求和措施

9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9.1注意事项

9.1.1所选用的输浆管(金属管或胶管)必须有足够的强度;浆液在管内要流动通畅;管件装配及拆卸方便。

9.1.2注浆系统的工作能力必须达到所需的注浆压力和流量。

9.1.3注浆施工力求一次注好,对于吃浆量大的部位,要采用可连续注浆的设备。

9.1.4注浆过程中要始终注意观察注浆压力和输浆量的变化。

当泵压骤增,注浆量减少,多为管路堵塞或被注物内不畅,当泵压升不上去,进浆量较大时,要综合考虑被注结构的厚度,分析其走向,调整浆液粘度和凝固时间,或掺入惰性材料。

9.1.5注浆施工中出现跑浆、冒浆现象多属于封闭不严所致,当遇有此种情况应停止注浆,重做封闭工作。

9.1.6注浆过程中往往由于局部通路被暂时堵塞而引起的假压,随着由于在高压下充塞物被冲开,压力复而下降,这是注浆中正常现象。

10施工HSE保证措施

10.1注浆施工前应严格检查机具、管路及接头处的牢靠程度,以防压力爆破伤人。

10.2有机化工材料均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腐蚀性。

操作人员在配制浆液和注浆时,应戴眼镜、口罩、手套等劳保用品,以防浆液误入口中或溅到皮肤上。

10.3聚氨酯浆液溅到皮肤上,先用丙酮或酒精清洗,再用稀氨水或肥皂水洗净,涂上油脂膏。

溅到眼睛里,要立即请医生处理。

10.4在通风不良的地方进行灌浆施工时,应有通风设备或排气设备。

10.5聚氨酯浆液具有可燃性,故施工现场要远离火源和禁止吸烟,并设置消项目安全防器材,注意防火。

管理机构图如下:

 

项目经理:

杜杰

HSE管理领导小组

安全经理:

梁铁城

技术负责人:

高文翰

安全管理部:

梁铁城

施工队班组兼职安全检查人员

施工队长、安全工程师

施工队专职安全检查人员

 

项目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人员联系电话:

项目经理:

杜杰联系电话:

施工经理:

杨跃辉联系电话:

安全经理:

梁铁城联系电话:

工程部主任:

赵宇峰联系电话:

质量经理:

贺东亮联系电话:

经营部主任:

郑超联系电话:

设材部主任:

王凯联系电话:

11施工进度计划

12施工过程技术资料和工程竣工技术资料管理

施工过程技术资料和工程竣工技术资料需依照SH/T3503-2007《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交工技术文件规定》、SH/T3543-2007《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技术文件规定》与神华表单程序进行整理。

施工过程资料需在每项工序施工完毕后及时进行资料整理与会签,确保施工资料与施工进度同步,并在工程结束后及时对施工技术资料进行整理,确保工程竣工资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13有害和危险性因素的辨识与应急措施(见下表)

13.1有害和危险性因素辨识表

附表一危险源辨识评价表(LEC)

序号

作业活动

危害因素

(人、物、环境)

可能导致的事故

作业条件危险评价

危险级别

现有控制措施

备注

L

E

C

D

1

劳动保护

进入现场不戴安全帽

各种人身伤害

6

3

5

90

三级

教育培训现场检查把关,立即整改。

进入现场不穿防护鞋

各种人身伤害

6

6

1

36

五级

必须配齐进场。

不采取防护措施,操作具有腐蚀和有毒性的化学品

中毒及腐蚀伤害

6

6

1

36

五级

带面罩等劳保用品通风设施,带防护面具等防护用品。

2

临时用电

开关箱无漏电保护器或漏电保护器失灵

触电

6

3

5

90

三级

架设漏电保护器

在高压架空输电线下方或上方作业无保护措施

触电

6

3

5

90

三级

按JGJ46-2005规定布置,在高压架空输电线下方或上方作业设置保护措施

未达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

触电

1

6

5

30

五级

必须达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

未采用TN-S系统,未使用五芯电缆

触电

1

6

5

30

五级

必须采用TN-S系统,必须使用五芯电缆

保护接地、保护接零混乱或共存

触电

3

2

15

90

三级

保护接地、保护接零条理清晰

保护零线装设开关或熔断器,零线有拧缠式接头

触电

1

2

5

10

五级

保护零线按标准执行

保护零线未单独敷设,并作它用

触电

1

2

5

10

五级

保护零线必须单独敷设,

保护零线未按规定在配电线路做重复接地

触电

1

2

5

10

五级

保护零线必须按规定在配电线路做重复接地

在使用同一供电系统时,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地(除电梯、塔吊设备外)

触电

1

6

5

30

五级

在使用同一供电系统时,保护接零和保护接地要按规定实行

配电箱的箱门内无系统图和开关电器未标明用途,未设专人负责

触电

3

2

1

6

五级

配电箱的箱门内设系统图和开关电器并且标明用途,设专人负责

电箱安装位置不当,周围杂物多,没有明显的安全标志

触电

3

2

5

30

五级

电箱安装位置合适,周围不得有杂物多,要有明确的安全标志

电箱内的电器和导线有带电明露部分,相线使用端子板连接

触电

3

2

15

90

三级

电箱内的电器和导线不得有带电明露部分

电箱未设总分路隔离开关、引出配电箱的回路未用单独的分路开关控制

触电

3

2

15

90

三级

电箱必须设总分路隔离开关、引出配电箱的回路用单独的分路开关控制

电箱内多路配电无标记,引出线混乱

触电

3

2

5

30

五级

电箱内多路配电加设标记,引出线明确

电箱无门、无锁、无防雨措施

触电

1

2

5

10

五级

电箱无设门锁防雨措施

电箱内有杂物、不整齐、不清洁

触电

3

2

5

30

五级

电箱内清洁整齐

配电线路的电线老化,破皮未包扎

触电

3

3

15

90

三级

配电线路完好无缺

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大于10欧姆

触电

3

1

5

15

五级

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在规定范围内

塔式起重机(含外用电梯、高大架子)的防雷接地电阻值大于4欧姆

触电

3

1

5

15

五级

塔式起重机(含外用电梯、高大架子)的防雷接地电阻值符合规定

固定式设备未使用专用开关箱,未执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规定

触电、机械伤害

1

6

5

30

五级

固定式设备必须使用专用开关箱,执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规定

用铝导体、螺纹钢做接地体或垂直接地体

触电

3

2

5

30

五级

不得用铝导体、螺纹钢做接地体或垂直接地体

漏电保护器装置参数不匹配

触电

3

2

5

30

五级

漏电保护器装置参数要匹配

闸具、熔断器参数与设备容量不匹配,安装不符合要求

触电

3

2

5

30

五级

闸具、熔断器参数与设备容量必须匹配,安装符合要求

电缆过路无保护措施

触电

1

2

5

10

五级

电缆过路无保护措施

架空线路不符合要求

触电

3

3

5

45

四级

架空线路必须符合要求

电缆架设或埋地不符合要求

触电

1

2

5

10

五级

电缆架设或埋地必须符合要求

电缆绝缘破坏或不绝缘

触电

3

6

5

90

三级

电缆绝缘防护做好

接触带电导体或接触与带电体(含电源线)连通的金属物体

触电

6

1

15

90

三级

防止接触带电导体或接触与带电体(含电源线)连通的金属物体

电工不按规定程序送电

触电

3

1

15

45

四级

电工必须按规定程序送电

非电工操作

触电

1

1

15

15

五级

电工作业必须有电工操作

3

现场防火

灭火器材未按要求合理配置

火灾

1

0.5

1

0.5

五级

施工现场要按要求布设消防器材

安全通道不畅通

其它伤害

3

0.5

1

1.5

五级

通道上不许堆放杂物

危险品仓库距离建筑物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

火灾、爆炸人员伤亡、火灾、灼烫、中毒和窒息

1

0.5

40

20

五级

危险品仓库距离建筑物保持安全距离

4

13.2应急救援

13.2.1为做到安全施工,避免造成伤亡事故,一旦发生伤亡事故,事故发现者须立即逐级上报,并拨打施工现场24小时急救电话(),第一时间对伤员进行抢救。

为更好的响应应急救援机制,项目部成立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杜杰(电话:

副组长:

杜菊平(电话:

梁铁城(电话:

组员:

屈建勋、赵宇峰、高文翰、郑超、刘鹏、王媛媛

下设专业组:

通讯联络组组长:

屈建勋

技术支持组组长:

赵宇峰

保卫组组长:

高文翰

抢险抢修组组长:

郑超

医疗救护组组长:

刘鹏

后勤保障组组长:

王媛媛

13.2.2应急组织的职责及分工

13.2.2.1组长职责:

(1)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在不受事故影响的地方进行直接控制;

(2)复查和评估事故(事件)可能发展的方向,确定其可能的发展过程;

(3)指导设施的部分停工,并与领导小组成员的关键人员配合指挥现场人员撤离,并确保任何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4)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处理作出安排;

(5)在场(设施)内实行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

(6)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13.2.2.2副组长(即现场管理者)职责:

(1)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

(2)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务机构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活动;

(3)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员撤离到集中地带;

(4)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13.2.2.3通讯联络组职责:

(1)确保与最高管理者和外部联系畅通、内外信息反馈迅速;

(2)保持通讯设施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3)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对外联络。

13.2.2.4技术支持组职责:

(1)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

(2)指导抢险抢修组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

(3)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

(4)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

13.2.2.5保卫组职责:

(1)保护受害人财产。

(2)设置事故现场警戒线、岗,维持工地内抢险救护的正常运作。

(3)保持抢险救援通道的通畅,引导抢险救援人员及车辆的进入。

d)抢救救援结束后,封闭事故现场直到收到明确解除指令。

13.2.2.6抢险抢修组职责:

(1)实施抢险抢修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并不断加以改进。

(2)寻找受害者并转移至安全地带。

(3)在事故有可能扩大进行抢险抢修或救援时,高度注意避免意外伤害。

d)抢险抢修或救援结束后,直接报告最高管理者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

13.2.2.7医疗救治组职责:

(1)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

(2)使重度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

(3)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至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受害者。

13.2.2.8后勤保障组职责:

(1)保障系统内各组人员必须的防护、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质的供给。

(2)提供合格的抢险抢修或救援的物质及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