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913567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12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尔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哈尔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哈尔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哈尔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哈尔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哈尔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docx

《哈尔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尔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哈尔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docx

哈尔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哈尔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一)建设项目概况

1、相关背景及建设地点

近年来,随着黑龙江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再生资源数量在大幅增加的同时,品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转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拓展了再生资源回收空间,带动回收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截止2008年底,全省共有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15000家,回收网点20000个,从业人员15万人,年回收再生资源近500万吨。

回收行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市委、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推进全市回收站点的规范建设工作,确立了由哈尔滨市再生资源管理办公室监督管理,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区政府依据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哈尔滨市通用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等单位实施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建设工作,逐步构建以覆盖全市回收网络为基础的具有哈尔滨市特色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本项目建设地点为:

哈尔滨市区范围内

2、建设项目概况

本项目工程组成一览表见表1。

表1项目基本情况一览表

项目名称

哈尔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回收站点建设

备注

建设单位

哈尔滨市通用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建设地址

哈尔滨市区范围内

项目性质

新建

总投资

275万元

处理规模

年收集废品量为160000t

按550个废品回收站计算

使用面积

平房50-80m2,回收亭20m2,

楼房20-50m2,车库18-30m2

主体工程

哈尔滨市区范围内规范建设550个废品回收站

其中90%为规范改造现有的回收站,10%为新建废品回收站,初步确定选址的164家,386家未确定选址

公用工程

供电系统

由回收站所在区域变电所供给

供暖系统

只有楼房类型的回收站因为租用的生产场所本身带有供暖系统,采暖由所在区域集中供热或小区的锅炉房解决,其余回收站不设供暖系统

给排水系统

在164家回收站大多没有给排水系统,只有河源、地北、兴东、建国和宝军五家回收站设有给排水系统,与市政管网联网,其余回收站不设有给排水系统及水冲式厕所

3、项目与政策及规划符合性

本项目为废品回收站规范建设工程,其建设内容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0号文《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的鼓励类项目(三十八、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15.三废综合利用与治理工程)。

(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评价结果表明,朱顺屯、阿什河口下、呼兰河口下断面氨氮超标,PH值、COD和高锰酸盐指数指标均能满足相应规划水质类别要求。

大顶子山断面各项指标均满足相应规划水质类别要求。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综上,哈尔滨市区冬季PM10、SO2和NO2浓度占标率均较大,其中PM10污染较严重,原因为冬季采暖燃煤所致。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现状监测数据表明,哈尔滨城区中各点均未出现超标,表明区域的声环境质量良好。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地表水环境

本工程纳污水体为松花江,评价范围从朱顺屯断面到大顶子山断面

,约68km长的河段。

声环境

本工程厂界外200m内。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1、主要污染物类型及排放情况

本项目是一项废品回收站建设工程,运营时不产生恶臭、无生产废水,只产生噪声、固废、少量生活污水和废气。

营运期的主要污染源有:

(1)废水:

废品不产生渗滤液,废品运输车辆为分检中心的车辆,不属于本项目的建设内容,因此,本项目建成后,不涉及洗车废水,无生产废水产生,只产生少量生活污水。

(2)废气:

废品分类整齐摆放,废品做到“日进日清”,清运及时,废品中不含有机物,运营过程中不产生恶臭气体,只有废品运输过程中产生少量扬尘。

只有楼房类型的回收站采暖由所在区域集中供热或小区的锅炉房提供,其余方式的回收站不设有取暖设备,新建回收亭或原有回收站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立电暖器等采暖设备。

(3)噪声:

本项目主要噪声源是金属(钢铁等)废物搬运过程中的噪声以及废品运输过程产生的交通噪声。

(4)固废: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废品中携带的尘土和少量职工生活垃圾。

1.1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1)废水

本项目产生的污水主要是少量的生活污水。

五个设有给排水系统的回收站共有人员15人,按每人每天用水量60L/d,排污系数为0.8计算,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为0.72m3/d。

废水产生情况见表2。

表2废水产生情况

排放源

排放量(m3/d)

排放规律

主要污染物浓度(mg/L)

排放去向

COD

BOD5

NH3-N

市政管网

生活污水

0.72

连续

350

200

35

(2)废气

只有楼房(所在居民楼的一楼)类型的回收站因为租用的生产场所本身带有供暖系统,采暖由所在区域集中供热或小区的锅炉房解决。

经统计,供热面积共计1120m2,燃煤分担量为45t/a。

(3)噪声

本工程主要噪声源是金属等废物搬运过程中的噪声以及汽车运输的交通噪声。

金属装卸过程噪声:

70-75dB(A),车辆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70-75dB(A)。

(4)固体废物

本工程排放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废品中携带的尘土等和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按照每人每天0.4kg计算,本项目职工定员411人,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60t/a。

主要为废品收集过程产生的残土2t/a,属于一般废物,可由环卫部门统一回收,固体废物排放情况见表3。

表3固体废物排放情况

排放源

废物名称

废物量

排放去向

废品

尘土

2t/a

环卫部门处理

工作人员

生活垃圾

60t/a

可回收的自行解决,不能回收的由环卫部门解决

2、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2.1水污染防治措施

在164家回收站大多没有给排水系统,只有河源、地北、兴东、建国和宝军五家回收站设有给排水系统及水冲式厕所,给水由市政给水管网提供。

其中四家设置在道理区,一家设在香坊区,五家回收站产生少量的生活污水。

五家回收站设有给排水系统及水冲式厕所,其中四家设置在道理区,一家设在香坊区,所排生活污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排入市政管网,道理区回收站依托太平污水处理场处理,香坊区回收站经马家沟截流干管进入哈尔滨文昌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最终进入纳污水体松花江。

其余回收站不设有给排水系统及水冲式厕所,工作人员去周围旱厕或者到附近的租住点入厕。

2.2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不自建锅炉房采暖,楼房类型回收站采暖由所在区域的集中供热解决,烟尘和SO2为分担量,燃煤分担量45t/a,烟尘分担量0.027t/a,SO2分担量0.23t/a。

氮氧化物分担量0.132t/a。

其余方式的回收站不设有取暖设备,新建回收亭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立电暖器等采暖设备。

废品在运输过程也会产生扬尘污染,废品运输通过的主要居民区主要分布在哈尔滨市区内,城区范围内均为硬质路面,扬尘污染较小,因废品运输量不大,废品采用专用密闭厢式货车运输,可有效防止废品飘移扩散污染环境。

2.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550家回收站主要噪声源是废品装卸噪声以及运输车行驶噪声,针对回收站的运行特点,其噪声防治对策主要考虑从声源上降低噪声。

控制声源是降低噪声的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方法,其主要方法是通过减少或避免装卸过程中部件的冲击和碰撞;

(1)钢铁等金属废品轻拿轻放,减少装卸过程对周围环境的噪声影响。

(2)装卸过程选择白天进行,避免夜晚进行搬运活动,将搬运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影响降到最低。

(3)工作人员有序的进行搬运活动,避免大吵大嚷,避免搬运过程中人为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4运输污染防治措施

550家回收站收集的各种废品运输量比较大,采用封闭式箱式货车进行运输,为减小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需定期检修运输车辆,保持正常车况,严格控制运输过程中车辆车速,并且,运输路线尽量避开城市主要街道和城市中心商业区。

尽量避开当地上下班高峰时间运输时间,选择路途人群活动较少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减轻运输过程对沿线的噪声干扰。

废品运输过程中压实、绑紧,废品运输采用封闭厢式货车,避免运废品过程中产生二次扬尘。

因此,本项目应严格控制运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5新老站运行及措施对比

针对现有老回收站站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次回收站点将采用以下措施得以解决:

1.新站无切割等废物在加工过程,无噪声产生。

2.新站日产日清,无残留,无恶臭等气体产生。

3.新站门前无堆放废物,保证整洁的环境,对外环境无影响。

4.消防措施完备,管理完善,有效避免回收站的火灾发生。

3、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本评价区内无国家、省、市级自然保护区,但为了保护废品运输涉及的敏感保护人群,应贯彻污染源治理“达标排放”的原则,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方案,使本项目投产后所排各类污染物能够达标排放并满足总量控制的要求,以减轻对评价区环境及敏感保护人群的不良环境影响。

经现场踏查,本项目评价区环境敏感保护目标为评价区内声环境质量、纳污水体松花江水质,具体情况见表4。

表4本项目敏感保护目标情况一览表

环境

要素

敏感目标名称

方位

距离

环境敏感区域及受影响人数

保护等级

地表水

松花江

直接纳污水体

GB3838-2002

Ⅲ类、Ⅳ类

环境

空气

回收站周围居民

二级

运输道路

运输道路两侧

距路边界50m

回收站——分拣中心

声环境

回收站周围居民

厂界外200m

居住人口

声环境1类、2类、3类

运输道路

沿线居民

生态

回收站及周边

四周

生态环境

4、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

4.1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

原有回收站,只需对回收站门面整洁规范,室(院)内墙棚粉刷白色涂料,统一牌匾标识。

新建回收站,主要采取社区绿色回收亭的方式,采用彩钢板房的建筑方式,实行工厂化生产,现场装配完成。

由于工程量比较小,施工周期短,施工人员较少,施工产生的污水、废气、扬尘和噪声对环境影响很小。

4.2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

4.2.1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本项目正常运行时,五家回收站的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62.8m3/a,所排生活污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排入市政管网,道理区回收站依托太平污水处理场处理,香坊区回收站经马家沟截流干管进入哈尔滨文昌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最终进入纳污水体松花江,新增COD排放量为0.09t/a,氨氮排放量为0.009t/a,所增加的污染物量比较小,对松花江影响很小。

其余回收站不设有给排水系统及水冲式厕所,工作人员去周围旱厕或者到附近的租住点入厕。

4.2.2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及评价

运营期废品运输过程中产生少量的扬尘。

废品在运输过程也会产生扬尘污染,废品运输通过的主要居民区主要分布在哈尔滨市区内,城区为硬质路面,扬尘污染较小,因废品运输量不大,扬尘污染较小,废品采用专用密闭厢式货车运输,可有效防止废品飘移扩散污染环境,扬尘对居民的影响轻微。

4.2.3声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本项目投入使用后,主要噪声源废品装卸噪声以及运输车行驶噪声,主要影响运输线路沿线周围及回收站周围。

噪声预测时,源强主要是依据类比数据,具体见表5。

表5主要噪声设备情况

噪声源

噪声源强dB(A)

声源分类

废品装卸噪声

70~75

车辆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70~75

通过从声源上降低噪声,钢铁等金属废物轻拿轻放,减少装卸过程对周围环境的噪声影响,装卸过程选择白天进行,避免夜晚进行搬运活动,工作人员有序的进行搬运活动,避免大吵大嚷,将搬运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影响降到最低。

本项目投产后,噪声源强比较低,营运期的噪声在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后,对外环境影响很小,因此,本项目从噪声影响角度看,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4.2.4景观影响分析与评价

4.2.4.1回收站对周边的影响

回收站统一牌匾标识、工作人员统一着装、回收站门面整洁规范,室(院)内墙棚粉刷白色涂料,大门不能通透,场地平整,上不露天、下不露土,地面进行硬铺装。

回收站点的经营活动必须在站点内进行,严禁占道、占院经营,回收的物品要分类整齐存放,严禁室外放货及分解旧物,做到废品货满即清。

新建回收站主要采取社区绿色回收亭的方式,景观式设计,采用轻型彩钢板材料全封闭的建筑方式,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的原则,实行工厂化生产,现场装配完成,建筑主体材料为金属彩钢复合板材,工作间门窗为双层塑钢门窗,仓储室门为手动卷帘门。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回收站及废品运输过程中的景观影响,使回收站布设时对周边环境的景观影响减至最小。

4.2.4.2运输车辆的景观影响

运输车辆对生态的影响主要发生在运输道路沿线,可能发生的影响包括运输垃圾的撒落、汽车尾气、地面扬尘等对道路沿线敏感点及植被的影响,实施过程中要通过加强对运输车辆的管理、道路的维修及两侧的绿化等来尽量减轻运输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5、本项目执行标准

根据拟选厂址所处地理位置和项目生产特点,本次评价采用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见表4。

5.1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

(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2类、3类标准

5.2污染物排放标准

(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三级标准

(2)《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1类、2类、3类标准

(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6、建设项目经济损益分析

6.1社会效益

(1)全国各大中型城市的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势必不断加快,相应地也会带来一系列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压力,而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不仅有利于改善城乡环境面貌,也就是提高城市形象,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更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助推发展方式转变。

(2)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是增加就业的需要。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据统计,再生资源每增加100亿元产值,可以安排就业5-10万人。

6.2经济效益

本项目总投资275万元,作为环保工程项目,其本身的环保投资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为100%。

6.3环境效益

(1)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是促进我市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的需要。

再生资源回收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将废弃商品有效、及时地回收,才能形成“资源—产品—废弃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真正实现资源的有效循环。

(2)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在资源越来越紧张、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的今天,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尤为重要,这对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6.4分析结论

哈尔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回收站点建设是公益性环保事业,工程的最大效益是社会效益,环保投资大,环境效益好,对哈尔滨市循环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好的作用。

因此,不论从哪个角度分析,该项目建设都是可行的。

7、建设单位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

7.1环境管理

实施环境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使本工程投产后达到所期望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生产目标与环境效益相统一,应通过必要的污染防治及相应的管理手段,严格控制本工程的建设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并使其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本工程属新建,项目建设期应由建设单位的项目指挥部具体负责,指定专人负责建设期的环境管理。

项目建成后,由企业应环境管理机构负责环境管理,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负责本厂的环境监测工作。

7.1.1本工程的环境管理

回收站的环境管理是生产运作管理的最重要部分,实际上也是本项目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在省市环境管理领导下,体系内应设以主管领导为首的环保机构,并设专职人员3-5人,由热爱环保事业、了解回收过程和环保管理职责的人员担任。

配合回收站所在的社区委员会和城管部门,做好回收站的管理,设置环境监测机构。

7.1.2环境管理机构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和技术基础,要做好环境监测必须要在整个回收体系内建立监测机构,对回收站产生的噪声、管理运行情况,回收站门前的环境状况进行监测和管理。

7.1.3环境管理职责

1.本工程的建设在环境管理上应严格执行防治污染与主体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

在项目正式投产前,必须向负责审批的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提交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报告,说明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的情况,治理的效果,达到的标准,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生产。

2.建设期的环境保护管理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城管局负责对施工单位实行监督,并对其提出具体要求,让其明确责任。

督促施工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地面扬尘、噪声和运输车辆机械尾气和噪声对环境的污染;定期检查、督促施工单位按要求收集处理生活垃圾。

为了确保项目建设满足“环评报告书”和环境管理部门提出的环保要求,认真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和环保管理的有关规定。

3.运行期管理要求

定期监测厂界噪声,规范回收站的运行,加强运输过程的管理。

7.2监测计划

7.2.1监测内容

(1)噪声监测:

对厂界噪声进行定期监测。

(2)环境监测应采用国家规定的监测方法,定期监测所排的各项污染物是否符合本报告所提的排放标准,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本单位的环境污染情况报表。

7.2.2监测方式与方法

根据本项目状况及厂址周围环境特点,需要定期进行环境监测的项目、监测点等具体见表6。

表6运行期环境监测计划

监测内容

监测点位

监测项目

监测频次

噪声

厂界

厂界噪声

厂界2次/月

(四)公众参与

1目的和作用

让公众了解本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建设意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及将达到的环境效果等情况。

通过信息反馈,了解公众对该建设项目的接受程度及所关心的问题,充分考虑公众的看法和意见,确认环保措施的可行性,提高环境评价的有效性,并通过公众参与活动提高广大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2公众参与对象

公众参与对象必须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公众参与对象除在项目建设区域选择外,还应在可能受到项目影响的区域内选择。

按照环发[2006]28号文《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中的规定,公众参与的对象为人大代表、政府工作人员、评价区域内居民、企业职工等,其人员比例为:

当地政府部门代表占整个调查对象的30%,直接受影响人数占70%。

3公众参与方法

表7公众调查反式汇总表

编号

方式

时间

反馈结果

备注

1

网上公示两次

2012.11.20

2012.12.6

无反对

哈尔滨环保网

2

公众调查表

2012.12.20

无反对

每个点两份

3

报纸

无反对

晨报

4

告示

2012.12.20

无反对

每个点张贴、保留照片

哈尔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回收站点建设

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

哈尔滨市通用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委托哈尔滨工业大学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规定,为了便于公众了解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情况,现将有关信息公布如下:

1建设项目的名称及概要

1.1项目名称

哈尔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回收站点建设

1.2建设性质

新建

1.3建设地点

在哈尔滨市区范围内

1.4项目投资

工程总投资275万元人民币

1.5建设内容

在哈尔滨市区范围内拟改造规范建设550个废品回收站

2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

本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通过资料调研、环境现状监测、模式计算及统计分析等方法,坚持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充分论证本工程在拟改建规范的可行性。

所编制完成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报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和批准。

2.1评价内容

(1)对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监测和评价;

(2)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对工程的清洁生产工艺状况进行评述,提出工程投产后的污染防治措施,确保达标排放并满足地方总量控制要求,预测工程投产后所排污染物总量及对评价区环境质量产生影响的范围及程度;

(3)开展公众参与工作,广泛征求工程拟选改建规范回收站址所在地区及相关各阶层人士对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为工程的建设进行决策并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4)根据环境影响预测及公众参与等结果,综合分析评价本工程选址的环境可行性,给出评价结论。

2.2评价重点

根据本工程的排污特点及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本评价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拟以环境空气评价为重点,兼评声环境、地表水及和固体废物等。

3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主要征求公众对工程建设的意见,请在10日内与工程单位或环评单位进行联系。

4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公众可通过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工程建设单位或承担环评的单位进行联系。

5建设单位和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名称

哈尔滨市通用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哈尔滨工业大学

联系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崇德街17号

哈尔滨工业大学二校区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联系电话

0451-********

86282103(及传真)

联系人

梁宇

王工程师

电子邮箱

86257470@

Hit86282103@

建设单位:

哈尔滨市通用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二○一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哈尔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回收站点建设

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信息公示

哈尔滨市通用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在哈尔滨市区范围内拟改造规范建设550个废品回收站。

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委托哈尔滨工业大学承担。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规定,为了便于公众了解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相关情况,现将有关环评结论信息公布如下:

1、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本工程的建设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和运营期,以运营期为主。

主要问题是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及搬运钢材产生的噪声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固体废物处理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回收站建设对周围景观造成的影响。

2、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施工期:

主要是对现有的废品回收站进行改造,少量的门前环境的治理,统一牌匾标识、统一着装、统一车辆,工程量比较小,施工期比较短。

(2)运营期:

①运输过程污染防治措施:

定期检修运输车辆,保持正常车况,严格管制通行车辆车速,运输路线尽量避开主要街道和城市中心商业区,运输时间选择路途人群活动较少的时间。

②噪声控制措施:

钢铁等废物轻拿轻放,减少装卸过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③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经市政部门统一清理。

④景观影响防治措施:

统一牌匾标识、统一着装、统一车辆,门前禁止摆放废品。

回收站门面整洁规范,室(院)内墙棚粉刷白色涂料。

4、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

(1)项目建设与国家产业政策相符合。

(2)项目建设拟采取的各类污染防治措施技术和经济上合理可行,可保证各类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