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德育实践与体会.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91004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校德育实践与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职校德育实践与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职校德育实践与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职校德育实践与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校德育实践与体会.docx

《职校德育实践与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校德育实践与体会.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校德育实践与体会.docx

职校德育实践与体会

职校德育实践与体会

  从教育领域来说,职校生与其他学校学生差别明显,受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或学生自身的自卑感的影响等,使职校生们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按照社会学家柏林斯的分析,任何社会生活都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

适应、目标达到、整合,及潜在的模式。

职校生面临的这四个条件无论哪一个都要比其他学校更加复杂,而职校班主任工作首先选择“整合和潜在的模式”的常规教育来协调和维持互相之间关系,较好运用良好的德育教育模式使师生之间成为一个有机联系,最后才能谈论“适应”和“目标”。

较之于其他学校,这是对职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综合素质的挑战。

  一常规教育—于细微处入手、正确引导

  首先密切联系家长做好督促,建立学生校内外跟踪机制,了解职校生生源及家庭背景的问题。

学生个性的突出、张扬、不服管教、不善于倾听等问题。

家长、学校和教师要共同建立一致目标,齐心协力从细微处入手通过语言的魅力帮助问题学生改进。

  古人云: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古代有“孟母三迁”的典故。

现代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成长学习有个良好的环境不断更换住址。

如有些家长发现有些不良因素严重影响到孩子健康成长,便更换孩子学习环境,这类学生在职校往往都是很顽皮的问题学生,做好这方面学生的教育工作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发现。

例如,有个男同学一向自吹自擂,不愿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盛气凌人,自认为有个性,常让老师和同学难堪、恼怒。

这不仅影响了人际关系,还扰乱了课堂秩序。

每次谈话、沟通过后,虽然有所收敛,但同时也带来很多扯皮问题。

作为班主任不但要耐心正面引导学生,还要深层了解学生自身的问题原因所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学生进步。

因此,我将该母亲请到学校,了解到他们为了这孩子已经搬了三次家。

“班主任,您管我们的孩子要多费心了!

”听到来自家长的心声和期盼,事后,我特别留意该生的一言一行,从中去发现他的特性,其实该生也很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也想获得别人对他的肯定。

  这一天,我再次邀请该生母亲到学校,并让该生也在一旁,这时我用轻松自然的语气对他说:

“我和你母亲先聊聊,你能为我们买两瓶水来吗?

”他听后非常乐意地去做了。

这样的开场白非常好,容易使原本大家忐忑不安的心放松下来,后面的交流就容易多了,我把这段期间在学校观察他得到的信息给了许多很好的肯定。

在往后的学习中,我经常有意无意地分配他去帮助班级做事,为班主任跑上跑下,他感到很充实,人也慢慢自信起来。

环境造就人,但人与人之间的细微教育引导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

  艺术的语言和细腻情感的表达是现代班主任应具备的条件之一。

中职生从中学生转化过来要有一个适应阶段,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是学生心灵的导航员,要交给学生一把打开心灵之门、生活之门的金钥匙,这有利于学生实现人与人,人与环境的互动,班主任要帮助并激励学生努力实现自我角色转换,让学生不断得到善意的健康向上的引导,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个性的心理品质,这也有助于职业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并习惯个体的社会化进程,不再拒绝他人帮助。

有一种说法,培养的学生如果身体不好,是废品;如果智力不好,是次品;如果教育不好,可是危险品。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趁热打铁,常敲警钟,对学生细致观察,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对错。

只要一有改变、进步,及时向家长报喜,在于情于理中疏导学生。

如一次班会课上,我让同学回答“说说你最爱的人”。

一位男生很大声地抢答“爱女人”。

全班同学听了哄堂大笑,这位男生感到很得意,似乎他的意图得到了大家认可。

这时,我冷静而又语重心长地说:

“是的,这位同学说得对,但女人应包括:

母亲、姐妹、妻子、儿女,甚至还用母亲比喻着我们的祖国、大海、山川河流,同学们说对不对啊?

”“对!

”同学们齐声回答。

正确引导学生,塑造健康人格,用艺术的语言表达来启发感染学生。

这次班会的讨论发言后,学生在课堂上不再随意乱讲话了。

作为班主任要随时留意学生语言行为的不当,及时引导学生从认识自己到认知自己、最后到认可自己。

  往往受过多次批评,被严格教育的学生,教师对他的影响力是最大的,他们最爱说的一句话是:

“老师,我现在表现还可以吧?

是不是比以前进步很大?

”面对当今学生多样化心理,如果班主任缺乏耐心、不够细心 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道德行为的动机和效果相逆相背之事也是常有的。

  二常规教育——感化疏导、大爱的魅力

  在这个独生子女的时代,子女和父母之间一直存在着一场战争——过度教育与反教育的战争。

这场战争使双方的身心都受到折磨,后果则造成孩子逃学或离家出走。

这种行为可能给社会带来严重后果,也令老师和家长尤感棘手。

  一天晚上11点多钟,女生黄某的家长打来电话说孩子有几个晚上没回家了。

该生性格内向,在班上来往的同学又少。

笔者感到教师的责任不仅是在学校里教育学生,同时还得学会帮助学生及学生家庭,处理协调各种矛盾使之和谐,减少学生与家庭的冲突。

  第二天一早,我找来和黄某玩得较好的几位同学,打听她晚上的行踪,了解与哪些人接触较频繁,我扮演同学、老师或她的朋友,以此深入了解事由。

最后同学在网上找到了她,了解到她住在女友家里。

为了做好她的疏导劝说工作,我直接打电话给她的女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你是黄某的好朋友,谢谢你这段时间对她的照顾,我是她的班主任,想跟她说话,你能帮忙做到是吗?

你也很想这时有人来关心帮助她对吧?

”心与心的沟通是搭建双方情感的一座桥梁,形式问话和封闭式问话,是针对某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进行一种激励煽动的问话方式。

如形式问话,当知道黄某已接电话,我第一句是:

“你怎么样啦?

我是班主任,能告诉老师一些事吗?

”听得出来,对方一下哭了起来。

后面我采取封闭式问话起到了更好的递进效果,如“是或不是”“对或不对”“能或不能”等方式,主要目的是澄清事实或缩短谈话内容,直接解决问题。

最终黄某回到了家,回到了学校。

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家庭、社会、学校都得到肯定、尊重、温暖以及平等对待以后,他必然充满安全感。

  一些家长与孩子缺乏语言的平等交流和情感递进。

其实当事情来临的时候,双方只要做一些小小的情感投资,就能解决彼此之间的隔阂。

我的做法:

互赠一件小礼物,确立自己的想法。

家长及学生本人在情感或语言上互相扶持,同时向帮助她、关心她的同学和老师表示感谢,从而打开该生心结。

教会学生得到他人帮助时学会存有感恩之心。

常规教育是每个家庭、社会及学校必备的一种方式,而德育教育则是一门学问。

教师帮助学生的同时,其实也帮助营造了一个家庭和谐的气氛。

每当面对一个个性格迥异的孩子时,我常常会想到他们身后的每一个期待的家庭和每位爱意深长的家长。

俗话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教师的德育工作意味着更多的是要有高尚情操和艺术语言的修炼,它紧密连接着师生血脉。

  记得某学期班上一位有点内向的男生周某要办休学,原因是母亲出了车祸需要很多治疗费,家里一下跌入谷底。

他姐姐到学校来替他办理保留学籍手续,碰巧是我十年前的学生,他母亲没文化,是个渔民,一辈子劳动只想供子女读书,姐姐中专毕业已工作。

走之前,我留了电话号码给她说:

“今后有什么需要帮助就打电话给老师。

”偶尔我也会打电话给周某,表示一下关心。

转眼一年就过去了。

有一天,突然接到周某姐姐的电话说家里近段时间发生了一些家务事,请求老师的帮忙。

原因是周某已经十多天没回家了。

自从儿子休学后,母亲长期自责,周某也选择逃避。

这样的事我又能帮上什么呢?

但周某不回家,母亲拒绝去医院住院做最后的治疗。

姐姐说:

“弟弟现在谁的话都不听,母亲个性又犟,亲戚和朋友尽了力劝说都无用,只有儿子回来,母亲才去医院。

明天再不去医院治疗,赔偿都有很大的影响。

”时间也太紧急了,我一点准备都没有。

“老师,我知道很为难你,但我弟弟肯定会听你的,因为你是老师。

”笔者被这句话深深打动了,一个已休学的学生,还能听得进去老师的话吗?

事情已由不得再多想,很快我决定进行一个行之有效的“迟到”的家访。

下午放学后我把电话打给了离家不远摆摊做事的周某,善意地对他说了一个谎:

“老师就在你家附近办事,想过去看看你和你母亲,告诉我你家渔船的具体位置好吗?

”开始他推托了几次,见我坚持,他已经无法拒绝,便诚恳地做了邀请。

上了他家的船,已是晚上7点多钟,一家人很感动,尤其是他的母亲。

笔者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10点多钟了,才想起晚饭还没吃!

第二天,笔者给周某姐姐打电话得知他们的母亲已在医院。

教师是传播美的使者,言行举止不可避免地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好的表现更有利于缩短或消除师生及家长间的距离。

  三常规教育—职业教育道德规范的德育渗透

  孟子认为,羿在教育上的优点就是,他能够毫无保留地把技术教给学生。

这一点并非每一位老师都能够做到,但是他没有认识到“德者业之本”,这是教育最重要的原则。

羿在教育过程中没有把道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上,只授射箭之道,没有传为人之道。

这就是孟子所说的“端人”。

孟子指责羿也有过错是很有见地的,因此,学校家庭德育工作的重要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的。

  一天,烹饪班的技能操作课上一个学生又和老师发生了冲突,我正好到班上巡视,看到了这一幕。

这个学生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把削下的原料装到准备好的袋子里,而是肆无忌惮地把它们直接扔在地上,还一副得意的样子。

  事后我并没有马上找他谈话,而是就这问题进行主题班会来讨论,结果:

部分同学认为应该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个人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能使环境卫生永远清洁,让人赏心悦目、心情愉悦。

把削下不要的原料及时放到准备好的袋子里,能保证同学们不因踩到地下原料滑倒。

我把这几点进行分析:

作为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学生,首先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养成职业道德习惯,教师教同学们技能的同时首先要教做人的道理。

职业道德要规范养成。

同时还要注意技能操作外的注意事项,如上操作课时拿工具刀要注意安全,不能随便在操作时与同学开玩笑,以及正确拿工具的手法等。

我举了许多同学们平时不注意的小例子,以及不以为然的一个小举动所造成的安全问题事例。

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在发言过程中,我巧妙地让该生也做了发言,效果很不错。

此后,该生在班上的每门技能课不但认真操作,而且职业道德养成也越来越规范,对教师越来越尊重。

  我体会到:

教育好一个学生,要因个体差异量体裁衣,还要借助外部力量。

在学校,科任教师、班集体、学生、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整合”来协调、维持互相之间的关系,这是首要的。

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

因此,在职校,班主任做德育教育工作要有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新的理念并关爱每个学生。

以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为指导思想,遵循青少年个性发展的特点,着眼于学生终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建立以“激励”为中心的德育管理机制,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励学生战胜困难。

让学生在学校获得真诚的师生友谊是现代思想德育的良好方法。

什么是不简单?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什么是不平凡?

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职校德育实践与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