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科室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相关内容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1727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科室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相关内容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各科室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相关内容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各科室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相关内容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各科室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相关内容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各科室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相关内容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科室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相关内容1.docx

《各科室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相关内容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科室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相关内容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各科室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相关内容1.docx

各科室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相关内容1

2017年各科室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相关内容-

(1)

2017年各科室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相关内容

一月份:

 

1、清洗: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2、清洁: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消毒(disinfection):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4、灭菌(sterilization):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5、什么是斯伯尔丁分类法?

答:

1968年E.H.Spaulding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criticalitems)、中度危险性物品(semi-criticalitems)和低度危险性物品(non-criticalitems)。

6、什么是高度危险性物品?

答: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7、什么是中度危险性物品?

答:

与完整黏膜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液,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理、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8、什么是低度危险性物品?

答:

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二月份:

1、什么是高水平消毒?

答:

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

达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及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2、什么是中水平消毒?

答:

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

达到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已定碘等)、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3、你能区分清洁剂、消毒剂和灭菌剂吗?

答:

清洁剂: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如洗手液、洗衣粉、洗衣液、多酶洗液等。

消毒剂:

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分为高水平消毒剂、中水平消毒剂、低水平消毒剂。

灭菌剂:

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如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

4、高、中、低度危险性物品分别适合何种消毒或灭菌的方法?

答:

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中度危险性物品,应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5、物品受到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污染时,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答:

对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6、对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其消毒或灭菌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使用后应先进行清洁,再消毒或灭菌(但不适用于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三月份

1、使用碘伏进行皮肤或创面消毒时,需要注意什么?

答:

用于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时,用碘伏消毒液原液局部擦拭2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使用说明;用于手术部位的皮肤消毒时,用碘伏消毒液原液局部擦拭2~3遍,作用至少2min;

用于口腔黏膜及创面消毒,用含有效碘1000mg/L~2000mg/L的碘伏擦拭,作用3min~5min。

2、临床常用的消毒液、药液、溶媒等开启后使用期限是多久?

答:

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酒精,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

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放置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

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3、空气消毒的方法有哪些?

答:

空气消毒的常用方法有:

(1)紫外线消毒,

(2)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3)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4)化学消毒法,(5)熏蒸法。

4、医疗机构感染高风险部门地面和物体表面需要每天进行清洁与消毒吗?

答:

需要。

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与消毒。

地面消毒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1000mg/L~2000mg/L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

5、手工清洗消毒保洁用抹布和地巾的要求是什么,在使用中需要注意什么?

答:

首先需要清洗干净,然后使用消毒液浸泡消毒,抹布在250mg/L有效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中浸泡30min,地巾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min,最后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布巾、地巾应分区使用。

四月份

1、 手卫生   

  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 洗手  

  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悄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3 、卫生手消毒   

  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 、外科手消毒

  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5、 常居菌

  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回有的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

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

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6、 暂居菌   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

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7、手卫生设施   

  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8、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

a)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

b)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五月份

1、洗手六步法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2、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

a)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b)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3、医务人员在什么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再进行卫生手消毒?

答:

a)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b)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4、手卫生采样方法是什么?

答:

采样时间:

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采样方法:

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建议采用采样拭子与帽盖接合在一起的运送培养基管),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

六月份:

1、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由国务院颁布,于2003年6月16日实施。

2、医疗废物管理条例适用于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以及

监督管理等活动。

3、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

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4、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

装物,并及时密封。

5、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

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6、医疗废物共分5类,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

性废物、化学性废物。

7、《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于2003年11月20日发布实施。

8、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所称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七月份

1、多重耐药菌是如何定义的?

答:

多重耐药菌(MultipleDrugResistantOrganism,MDRO)是指对三类或三类以上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不同)抗菌药物同时耐药(每类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细菌。

2、临床常见多重耐药菌有哪些?

答:

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②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

④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

⑤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

⑥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

3、1多重耐药菌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的?

答:

主要是接触传播方式,如通过:

①污染的手

②污染的医疗用品

③污染的医疗器械

4、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有哪些?

如何实施?

答:

①临床科室根据耐药菌检出结果,必须执行标准预防和接触隔离防控措施,由病区护士长负责监督病区内的多重耐药菌患者隔离措施的落实。

②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MDRO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病房不足时可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③接触隔离标识为蓝色标识,可在病房、床旁或病人腕带等处使用隔离标识。

当实施床边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患者,MDRO感染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

④应尽量减少与MDRO感染或定植者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最好限制每班诊疗患者为医生、护士各一人,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⑤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

有可能与患者大面积接触或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加穿隔离衣及佩戴防护面罩。

⑥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尽量专用。

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应用消毒湿巾或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