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导学案全面经典.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899071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亚导学案全面经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亚导学案全面经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亚导学案全面经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亚导学案全面经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亚导学案全面经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亚导学案全面经典.docx

《中亚导学案全面经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亚导学案全面经典.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亚导学案全面经典.docx

中亚导学案全面经典

《中亚》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读图识记中亚的主要地形区、河流和湖泊的位置。

2.能够根据中亚的气候特点,说明主要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征。

3.能够根据中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其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4.通过中哈石油管道使学生认识加强我国与中亚各国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能够分析中亚的气候成因,分析其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中哈石油管道重要意义。

【自主学习】

一.位置和范围

1.海陆位置

亚欧大陆。

深居,距海较,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2.经纬度定位

(1)纬度:

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度:

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3个湖泊定位中亚:

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

3.交通位置:

古代的之路;东起中国,西经中国新疆,经中亚、西亚到达黑海、地中海沿岸国家,是古代中国最长的一条商路。

第亚欧大陆桥;

(1)东起中国__________,西到___________。

(2)从东往西经过的自然带:

途经温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带等自

然带,体现了的分异规律。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1)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

(2)地势_____高______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东南部是高原,地势高峻.海拔5000米左右,以高山气候为主,多山地冰川和高山湖泊、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东部是山脉,绵延到中国新疆境内;北部丘陵,中西部是平原和平原。

2.气候:

气候为主

(1)成因:

(2)特征:

(3)植被(自然带):

3.河流

(1)内流河为主:

锡尔河:

发源于帕米尔高原,注入________。

阿姆河:

发源于帕米尔高原,注入_________。

乌拉尔河:

发源于乌拉尔山,注入__________。

伊犁河:

发源于天山山脉我国境内,注入西部。

内流河流经地区是该国重要的_______农业区。

(2)外流河:

额尔齐斯河:

发源于我国阿尔泰山,流经哈萨克斯坦,在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汇入鄂毕河,注入北冰洋。

4.湖泊(多湖、湖)

(1)里海(50°E):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_______湖)。

位于亚欧两洲分界线。

有河、河注入,周围国家有、、、、,沿岸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2)巴尔喀什湖(75°E):

东西狭长,东部为水湖,西部水湖。

(咸或淡)

(3)咸海(60°E):

有河、河注入。

 

三.人文地理特征

1.居民与宗教:

中亚是个多民族地区,_____色人种,信仰教。

2.农业:

本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畜牧业:

本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以养业为主:

细毛羊,羔皮羊

种植业:

农作物:

_____、_______为主。

(1)小麦:

北部。

(2)棉花:

流域。

中亚是世界上仅次于中、美的第三大产棉基地,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被称为“”。

(3)发展灌溉农业,如果不合理的灌溉容易出现等生态环境问题

3.资源和工业

(1)资源

矿产:

煤、铁、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丰富,

煤炭:

哈萨克斯坦北部、吉尔吉斯斯坦铁矿:

哈萨克斯坦中部

有色金属:

哈萨克丘陵石油、天然气:

主要分布在;

(2)主要工业:

采矿、冶金、军事工业发达。

中亚棉纺织工业、地毯纺织和畜产品加工业都比较发达。

4.城市

塔什干:

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和经济中心,是中亚最大的城市,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站.

阿斯塔纳:

哈萨克斯坦首都。

阿拉木图:

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

四.关注热点:

1.上海合作组织:

2001年成立,成员国有:

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总部在上海

2.白尘暴:

咸海面积锐减后,湖岸线后退形成一望无垠的裸露的湖底盐碱,加上中亚地区不合理的灌溉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地表积累大量的盐分,地表盐尘在中亚半干旱的气象条件和风力作用下形成了白色的盐尘暴,又称“白风暴”。

【合作探究】

1.中亚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

 

2.请你描述这些河流的水文特征:

 

3.巴尔喀什湖东部为咸水湖,西部淡水湖原因。

 

4.咸海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5.中亚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

 

6.绿洲发展灌溉农业有利条件:

 

7.分析该地区的水稻种植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8.中哈石油管道

中哈石油管道西起哈萨克斯坦西部的里海港口城市阿特劳,横穿哈全境,再从阿拉山口至中国新疆的独山子,总长3088公里(中国境内270公里)。

修建的战略意义有(对中国):

 

修建的战略意义有(对哈萨克斯坦):

 

【交流展示,精讲点拨】

(对于疑难问题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组学生可以补充或纠正,教师进行点拨指导)

 

【巩固检测】

命题角度一:

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

1.中亚区域图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代码代表的国家或湖泊名称:

A    ,B    ,C    ,D    (湖泊)。

(2)图中之国的农业类型以    农业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经济作物是    。

(3)据报道,1960年以来,图中湖泊的面积、水量、水面高度均在减少,而湖水盐度开始接近海水盐度,原始有机体几近死亡。

试说明其原因。

 

(4)为减缓D湖生态恶化、水量减少的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是:

 

命题角度二:

区域差异比较分析

2.里海和波斯湾沿岸地区读下图,回答

(1)~

(2)题

 

(1)图中的两水域附近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资源是()

A.铁矿资源B.石油资源C.渔业资源D.淡水资源

(2)有关图中四条河流及其流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四条河流的航运都很发达

B.四条河流流经地区光热丰富.水源充足.农业发达

C.四条河流中,a、b是内流河,c、d是外流河

D.四条河流的中下游地区都存在土地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问题

3.(04全国)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

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

 

(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

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5)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

 

(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参考答案:

1.

(1)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咸海

(2)灌溉小麦棉花

(3)①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功能下降;②河流沿岸农业灌溉用水量及工业、生活用水量大;③该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蒸发强烈,水位下降。

(4)①加强国际合作,合理调配流域内水资源,开展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合理利用各种用水

②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③发展节水灌溉技术

④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⑤跨流域调水

⑥适当缩减种植规模

⑦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

⑧合理控制人口容量

⑨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2.

(1)B

(2)D

3.

(1)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气温(温度)

(2)风(风力)

(3)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会(使地表疏松)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

(4)导致土壤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时,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

(5)(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岸线后退)湖的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

(6)“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有两个来源:

一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L湖是咸水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