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小学校本研修工作交流汇报材料.docx
《xx小学校本研修工作交流汇报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小学校本研修工作交流汇报材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小学校本研修工作交流汇报材料
磨课---校本研修的一种有效方式
---Xx小学校本研修工作交流汇报材料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
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是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
近几年,根据我校教师的实际,结合校本研修的主题,我们致力于提升教师素质,努力打磨高质量的“好课”。
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节课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
记得曾听到过这样一句话:
“好课”是从课堂实践中熔炼出来的,没有任何捷径可行,这是教育颠扑不破的法则。
是的,“好课”不仅是每个老师的追求,更是为之奋斗的目标。
为了提高磨课的有效性,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一、深刻反思,注重实效
反思是磨课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为了提高磨课的有效性,我们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引领教师对课堂进行深刻反思。
(一)反思课堂教学对新课程理念的诠释与把握是否准确,是否存在误区。
理念是课堂教学的支撑点,理念把握不准确,教学往往会出现偏差。
(二)反思教学目标制定是否到位。
目标制定前有无进行教材及学情进行深入的分析,目标制定有无照顾到全体学生。
(三)反思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是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能否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
(三)反思学生的课堂发言(课堂表现)或解题方法、解题结果的生成与教师的点拨和引导是否合理有效,特别是对突发问题的处理是否机智。
(四)反思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是否合理、得当,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
“教”是手段,“学”才是目的,“教”是为了更好地“学”。
在磨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反思自己是否以“学”为中心来设计教学。
(五)反思是否注重了对学生习惯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无较好的体现,学生的思维有无得到提高。
(六)反思课堂评价。
教师的评价语言能否让学生在评价中形成自信,在评价中进行自我反思,在评价中做自我调整。
(七)反思总结。
在修改教案时,磨课教师要批判性地对待他人的观点,不能在其中迷失自我,要根据自身实际寻求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案,反思提高,写出总结。
让所有参与磨课的教师在磨理念、磨目标、磨教材、磨教法、磨学法、磨环节、磨细节的过程中提高专业素养。
(八)磨课资料整理。
通过多轮磨课,教师会产生很多的感悟和反思:
如何进行有效的激励评价,如何应对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如何更深入地研读教材,如何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和思维方式的训练……教师要在总结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
为此,我们对磨课的资料加以整理:
整理一次次的教学预案,教研组老师的评议记录,自己的反思轨迹;整理精彩的课堂教学案例或片段,学生新颖多样的解题思路或典型的错误认识;选择典型的有启发性的案例或片段融进自己的反思;整理制作好的课堂教学课件,作为教学资源存档等。
这样,可以不断形成系列研究成果。
如今许多教师的教学反思、评议记录都记载在老师们的教育博客中,成为老师们宝贵的教学资料。
二、尊重个性,平等对话
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
在磨课过程中,我们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尊重教师的个性。
磨课活动中普遍追求课堂的亮点与出彩,各种教法轮番呈现,各种教学手段齐上,课的设计看似完美,实际上却会让人感觉缺少灵魂,常常变成“大杂烩”。
因此,我们注重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以施教者素质为依据,充分尊重施教者已有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其他参与者智慧的有机整合。
(二)注重专业引领与平等对话。
磨课需要专业引领,缺少专业引领就会囿于低水平重复,但更应集思广益。
磨课活动中应形成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研究氛围,构建广阔的砥砺、淬炼教育智慧的平台,开展平等对话,力戒话语霸权。
(三)注重实效与长久性。
磨课活动经常与“考核课、评优课、参赛课、公开课”相伴相生。
切忌有赛则磨,无赛不磨,急功近利。
磨课已经成为我校的常规教研活动,成为学校的一项研究制度,成为广大教师提升教学素养的“练功场”。
结合学校举行的“课堂教学三部曲”活动,在一次次磨课的过程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的研读更深入,对学情的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经验不断丰富,教学智慧得以发展。
在一次次磨课的过程中,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组团队的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
磨课只是一种形式,如果不注重每个教师素质的提升,再磨也只能是磨人误教育。
“磨课”需要的是一种“自我敞亮”,“道不同,争相为谋”是“磨课”倡导的基本原则,那种搞“一言堂”、“绝对权威”的假“磨课”都不是我们所需要的,也是毫无意义的。
在这种“百家争鸣”和“知无不言”的研讨氛围中,每一位参与者都能以最放松的心理、最自然的心态来袒露自己最真实的思想。
也只有人人都充分参与了,进行了最大限度的相互交流与对话,“磨课”活动才能让执教老师从根本上理解每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使教学的优化得到保证。
以下是我校教师真实的教学反思案例,由于时间关系,不再一一赘述,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附:
案例
(一)
以前我也上过社会优质课、心理健康优质课,但相对于这节语文课对我的影响来说,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这节语文课让我从各方各面都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与认识。
一、特别的关注、特别的郁闷
当提前一周在教研室确定赛课时间后,我名副其实的成了一个忙人。
先与本组年级的老师猜测赛课的大致范围,教学中心又让我重点准备一节课试讲,我便从教材内容入手,手忙脚乱地翻看课本,总感觉无论哪一篇都不好上,朗读课文,简直是味同嚼蜡,一点感觉也没有,那种懊悔与郁闷真是史无前例。
“你找一篇适合自己的,自己又非常喜欢的文章,先研读一下,然后精心准备一下。
”校长一再嘱咐。
我只有硬着头皮再把书从头到尾,又从尾到头,终于找出一篇课文来。
又是一阵焦头烂额的忙活,但是当我站在讲台上看到学生带着困倦的眼神望着我,仿佛在观望一个天外来客时,当听到谐
同事们那一针见血的质问时,一种刻骨铭心的挫败感,在胸中翻江倒海,忽然间,意识到自己根本就是一无是处,一点上语文课的素质也没有,甚至有一种放弃的念头。
真是郁闷呐!
二、特别的话语、特别的心情
“你的首先应该在深挖教材上,你必须重点放在研读课本上。
”正当我郁闷的彷徨时,校长提醒的话语钻进了我的耳朵,刻在了我的心上。
舒主任又送来了《小学语文教师》,推荐我读了几篇关于细读文本的文章和案例。
当时读着,真是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我又用心的尝试着,用文章中介绍的几种研读文本的方式,再次读课本,真是又有了新的收获。
此时我心中似乎有了一种平静,也痛悔自己平时读的这种文章太少。
以后自己一定要加强学习,加强阅读。
既要读理论的书籍,名家的案例;又要读教材。
正如于永正老师说的:
“这法那法,读不好教材就没有法,只有老师读出味儿来,才能教出味儿来。
”
三、特别的时间,特别的智慧。
周三上午8:
00,当我忐忑不安的抽了课题,一看《大自然的秘密》时,我有些着急,因为我没有把这课放在准备的重点里面,但我还是一头扎进了这篇课文中,反复的读着这篇课文,办公室的老师也开始分头帮我搜集各方面的资料。
当我单枪匹马的拼凑了一个教案后,学校立即成立了庞大的智囊团,于中午第三节课试讲。
体会着文本被我解读的那种支离破碎的感觉,说实在的,我真是有一种当众出丑的感觉。
第四节课是尖锐的质疑甚至是批评,老师们把各自对文本的理解毫不掩饰地说出来,面对几个问题,两位市级教学能手针锋相对,争得面红耳赤。
我的第一个教案全盘否定,一个凝聚着集体智慧的教案雏形诞生了。
四、特别的课堂,特别的感觉
利用中午的时间,我快速地把教案又整理了一遍,开始了第二遍试讲。
课堂效果好了许多,但随之而来的是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教学机智的缺乏,评价用语乏味,普通话时常变调,粉笔字不规范。
我开始懊悔自己,责问自己,平日都在课堂上干什么了?
如果平日里对自己严格要求一点,哪怕一天进步一点点,也不至于到现在问题成堆啊!
课后,老师们又对教案提出了新的修改意见。
老师们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帮我梳理,一句一句的帮我推敲文字,我一句一句的记在心里,教案定型了。
五、特别的日子,特别的记忆
我一遍又一遍的理解着智囊团人员的建议,梳理着教学思路。
晚上在办公室我对着两个同事试讲,一直到十点多。
在这期间有领导,也有同事仍旧打来电话,帮我出谋划策。
就那一刻,我突然有了一种“明天一定要讲好,而且必须要讲好!
”的信念。
那一夜我几乎没有入睡,教案一遍一遍的在脑海里过电。
不知不觉的天就亮了。
六、特别的发挥,特别的收获
坐在赛课厅里,我四肢发软,手心冒汗。
陪同的两位老师只让我准备上课,预习学生,拷课件等似乎与我无关。
就在我走上讲台的一刹那,我眼里除了学生似乎什么也看不见了,耳朵里除了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什么也听不见了。
我也第一次真正体会到当你专注的目视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你不但能够听出他的心声,而且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
下课铃响了,两位老师笑着向我祝贺。
说实话,当时我一点感觉也没有。
现在想来,当时我可能把集体的杰作比较好的展示了出来,仅此而已。
七、特别的经历,特别的感触
以前听说上一节课就得剥一层皮。
这次上课我虽然没剥一层皮,但在一天多的时间一点也没有饥饿感。
有了这次的反思,知道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第一,加强基本功训练。
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练好粉笔字,普通话。
第二,一定加强读的训练。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一定要注意范读。
第三,一定要研读文本。
深挖教材,摸清文章的脉络,理清他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定要读出他们自己的见解。
第四,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今后更要加强集体备课,重视说课。
总之,通过这次赛课,我庆幸自己是一小的老师,是一名语文老师,因为我们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作后盾。
他们就像一双无形的大手在推动一个个有梦想的人。
案例
(二)
我是xx从xx中学调入xx小学,成为xx的一员。
在此之前的五年,对我来说只是把学教好,学生成绩好就可以,对教研毫无认识,更别说写文章,发表论文,上优质课了。
来到xx后,看到几乎每个老师手中都有一摞摞厚厚的证书,心中无限神往,如何才能让自己更快地成长起来呢?
我很快发现,学校的教研活动为自己的成长铺就了一条捷径,让我在一小的五年,取得了令自己都惊讶的成绩。
冰心说过: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出现时的明艳,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撒遍了牺牲的细雨。
这句话一点不假,在学校的教研之路上,在全体英语教研组成员的帮助下,我一次次地磨砺自己,一次次地改变自己,现就自己的成长历程与大家交流。
一、苦练口语,提高自身的素质
第一次踏上一小的讲台,xx校长在课下就找到了我,指出了我的教学语言中带有浓浓的xx味。
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语音语调不好,就好比语文老师普通话不标准,音乐老师不会唱歌,美术老师不会画画一样。
在此之前的五年里,也听过课,评过课,但从未听到过这样的声音,我也从未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如何改变现状?
只有从改变自己开始。
每天下午放学后,我都在办公室跟读半小时的录音,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
甚至把自己上课要说的话录下来,自己听听哪些地方发音不准确,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完善,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学习“走遍美国”成为我每天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晚上在电脑前反复听、反复跟读来练习自己的发音。
就这样,我学习完了网上所有“走遍美国”的视频。
由于我面对的是六至十一二岁的孩子,所以我还从网上学习洪恩gogo学英语,模仿里面儿童发音的语音语调,一遍遍练习。
在以后每次学校组织的教研组听课活动时,我都会试讲一到两遍,先找组内几个老师听听,然后给我指出上课过程中的不足之处,那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哪个词发音不准确等等。
我都会虚心接受,并认真记录下来,在第二次上课时得到改进。
在一年之后的教研组听课中,丁校长又坐到了教室的后面。
这一次丁校长笑着说:
“xx口音听不出来了。
”我感到无比欣慰。
第二、善于思考,勤于写作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我们会碰到很多令人出乎意料的事情,这需要我们的机智,这就是课堂生成。
我们要善于捕捉,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勤于写作,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置于笔端,记录下来。
还记得刚开始教一年级英语时,原想很简单,可事实并非如此,“让我们看看哪个小朋友坐的最好?
”学生马上一个个都坐得特端正,可不到十分钟又恢复原状。
整节课一直在维持纪律。
无意间发现了“小印章”,我在上课表现好的学生课本上印个纪律之“星”,读书好的印个读书“小名星”。
为了能得这些可爱的“星”,学生上课听的特别专心,教学效果比以前有了明显好转,于是我把自己的做法写了下来,并在《学英语》报上发表了我的第一篇文章《感谢“小印章”》。
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在上课时都会把学生分为四组,分别用四棵神奇之树来代替,表现好的同学,愿意要什么,树上就结什么,可如果哪个组的小朋友注意力不集中,树上就会消失一种食物。
最后,树上结“果”最多得组获胜。
为了自己树上结“果”最多,个个都听得聚精会神。
由此写了一篇文章《神奇之树》在《英语周报》发表。
在一次听课时,我注意到讲课的老师一直都在跟随自己的思路走,学生只要不按老师的要求回答,就说“No,you’re年wrong.”我觉得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于是我写了一篇文章《如何面对学生出错》并在《英语辅导报》发表。
我不聪明也不善于写作,只是多用时间去思考,并及时把思考结果付诸笔端。
学校每学期的听课活动,我都会认真准备,并在上完课后写成教学设计,向各杂志社投稿。
现在我们教研组在刘春平老师的带领下写每册每个单元的话题教学设计,话题设计对我们来说都是新的尝试,每次稿件的定稿要经过很多次的校对和修改,在写稿件的过程中更是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床头柜旁、沙发旁都放着纸和笔,灵感来了,就赶紧记下来。
有时候甚至在睡梦中都是教学设计,一想到某个点子,便忍不住一激灵醒来,记录下来。
就这样以前从未写过文章的我,在来xx后的五年里先后发表了近二十篇文章。
三、谦虚好学,在“批评”中进步
来xx这五年,感受最深的就是一小浓厚的教研氛围,受益最大的就是每次教研活动中的评课。
在评课中教研组同事们都畅所欲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把自己听课的真实感受说出来,并指出上课教师的不足之处,提出很多好的建议。
在这样实质性的评课过程中我的课有了很大提高。
尤其是同事们在评论自己的课堂教学时,哪怕听课老师指出了自己的一点点不足,我也会如获至宝,赶紧写到自己的听评手册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存在着这样的缺陷,出现这种缺陷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去改正。
就以今年春的一次课堂研讨活动为例,我执教的课题是《Do端youlikepears?
》,为了完美的诠释这堂课,我试讲了不下十几次,请每一位教研组的成员对我课堂上的不足提出宝贵的建议,而自己就一遍遍的琢磨,努力改变自己。
当同事们指出我在说韵句时缺少节奏感时,我便抓住xx主任,让她一遍遍演示给我听,我一遍遍模仿。
最后甚至用手机录下来,反复揣摩,用心模仿。
回到家,讲给家人听、讲给同事听、讲给自己的手机听(录下音来,自己再反复听),直到同事们认可为止。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尖锐地指出我的激情不足,表情呆板,上不出低年级英语教学的“味”,很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于是针对这个让人“难堪”的建议,我开始积极观摩名师上课的课堂实录,在家对着镜子练习自己的表情,并模仿女儿喜欢的动画片中不同主人公的声音努力让自己的声音更有吸引力,就这样,不放过每一次“批评”对自己的帮助,让自己的那堂课给了自己一个十年教学生涯中最大的惊喜。
感恩别人的“批评”吧,它能让自己进步更快,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