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服务用户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887409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9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服务用户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信息服务用户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信息服务用户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信息服务用户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信息服务用户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服务用户期末复习资料.docx

《信息服务用户期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服务用户期末复习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服务用户期末复习资料.docx

信息服务用户期末复习资料

第二章

1、服务业与社会发展的互动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分析)

需求互动:

技术互动:

经济互动:

2、什么是社会信息形态?

如何进行社会信息形态研究?

(B卷)

社会信息形态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形态,是社会特征在信息产生、传递、控制与利用方面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历史的阶段性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他表征了受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结构和社会性质等因素制约的信息利用状态与作用状态。

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信息形态是人类信息资源分配与利用关系的综合和表象。

研究:

(1)社会制度与经济制度角度

(2)从社会结构入手分析信息产生、分布、传递与组织形态

(3)从科技、教育和文化发展出发分析信息载体形态

(4)从社会意识形成出发研究社会信息意识形态

3、什么是信息服务双轨制

所谓双轨制管理,是指在市场经济经济中按系统协调模式进行公益制与产业制信息服务的管理。

在管理上,由国家管理部门进行业务协调、公益制机构管理、产业制实体管理和信息服务市场管理,即对二元化的信息服务组织及其业务实行一元化的管理。

在这种管理体制中,用户按服务规范通过“市场”利用有偿服务,通过直接交往获取公益性服务。

国家管理部门

公益制信息服务机构

信息服务市场

产业制信息服务实体

信息用户

(二)信息服务业双轨制管理的实现

(1)公益制与产业制的协调统一问题

①公益制信息服务与产业制信息服务的业务关系协调

②公益制与产业制信息服务的市场管理

(2)公益制信息服务的社会管理

(3)产业制信息服务的社会管理

①建立信息服务产业的社会管理体系

②完善信息服务产业法规

③开展信息服务社会保险业务

(4)信息服务市场管理

第三章

1、什么事统计测量,统计测量的三大要素

测量,就是利用某种量化方法测定研究对象某方面特征的操作过程。

通过测量获得的反映研究对象的特征量,称为测量量,即待测客体有待衡量的特征量值。

信息用户研究中的测量属于社会学测量范围。

在测量过程中,用户特征量的获取按一定的统计规则衡量用户的特征便可以达到预定的目标。

这种利用统计原理和方法进行的测量工作,我们将其称为统计测量。

三大要素:

1、被测量的客体

2、测量量,即待测客体所放映出的有待研究的特征和方面;

3、明确待测客体之间在研究特征上的相互关系,以此确定必要的统计测量规则

①事实性变量②表现性变量③取向性(或意向性)变量

2、什么是代表性误差

//代表性误差主要是指在用样本数据向总体进行推断时所产生的随机误差。

从理论上讲,这种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它是可以计算并且加以控制的。

抽样方法本身所固有的统计误差是样本分布特征偏离总体的分布,是可以测量的,值的大小称为代表性误差。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抽取样本时没有遵循随机原则。

2、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存在差异。

3、样本容量不足等等。

这类误差通常是无法消除的,但事先可以进行控制或计算。

4、比较分析法的相等间隔法步骤

当分析元素的数量很大时,可采用相等间隔法。

基本内容包括:

首先提出关于研究问题的一系列可能的详细见解,要求被调查者对他们一一做出判断,并将其判断按肯定程度顺序排列成数目固定的等级;在此基础上,进行见解的等级计算,确定各项见解的重要性与可取性。

我们从用户的角度研究某一信息系统对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就可以采用

(1)经过初步调查,提出对问题的一系列各种可能的见解

(2)对问题进行等距离调查

(3)统计调查资料进行距离调查,根据被调查者对见解的判断数据计算出见解等级

假设被调查者对某项见解的判断等级统计资料如下表:

作出累计分布图。

求出中位数Me,上四分位数Q1/4,下四分位数Q3/4。

从图中可见,该项见解的Me=1.7,Q1/4=1.2,Q3/4=2.7。

得一见解的平均等级为其中位数Me。

各项见解总等级取其平均等级。

若两项见解平均等级相等,则上、下四分位数之差Q=(Q1/4-Q3/4)/2较小的见解的比较级别较高。

(4)归纳

举例说明相关分析法在用户研究中的应用(B)

研究若干数值之间的相关关系和研究一个或一系列数值与另外一些数值之间的关系,

5、马尔科夫过程解释(B)

该过程具有如下特性:

在已知目前状态(现在)的条件下,它未来的演变(将来)不依赖于它以往的演变(过去)。

构成马尔科夫链的随机过程称为马尔科夫过程。

上述情况构成了基本的马尔科夫过程,即一阶过程。

如果对于上述系统,系统未来状态x(kn)的概率分布仅与状态ξ(kn-1),ξ(kn-2),…,ξ(kn-m)有关,与ξ(k1),ξ(k2),…,ξ(kn-m-1)无关,则为m阶马尔科夫链,系统表示m阶马尔科夫过程。

对于高阶的(m≥2)马尔科夫过程可以化为一阶过程来处理。

在用户研究中多为对一阶过程的分析。

第四章

1、信息需求的层次结构

信息需求

被唤起的需求状态被认识到的需求状态

表达出来的需求状态

1)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具有一定知识结构和素质的人,在从事某一职业活动中有着一定的信息需求结构。

这是一种完全有客观条件决定,不以用户主观认识为转移的需求状态。

2)在实际工作中用户对客观信息需求并不一定会全面而准确地认识,由于主观因素和意识作用,用户认识到的可能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或者全然没有认识到,甚至有可能对客观信息需求产生错误的认识。

3)通过用户活动与交往,用户认识的信息需求将得以表达,这便是信息需求的表达状态。

第五章

2、试述用户信息需求分布规律

静态规律:

(1)用户信息需求的分布规律(信息需求的集中于分散规律)

研究角度:

(用户、信息源)

归纳:

用户所需信息按学科领域、载体、语种的分布是集中的,及常用的信息比较集中,然而余下的信息又是分散的,为数不多的少数信息分布很广,其分布遵循“布氏等级分布”事实上,用户信息需求的集中与分散的等级分布与文献信息的等级分布是一致的。

3、穆斯定律

一个信息检索系统,如果对用户来说,取得信息比不取得信息更伤脑筋和麻烦的话,这个系统就不会得到利用。

第五章

1、信息交流系统的结构及特点

图中虚线以上为直接交流过程(第Ⅰ部分),直接交流主要包括:

①科技人员就他们所从事的研究或研制工作进行直接对话;②科技人员参观有关的实验室、展览、工程等;③科技人员之间的书信往来,包括交换手稿等;④科技人员的学术演讲;⑤科技研究或研制成果在发表前的准备工作。

虚线以下的部分为间接交流过程,它是通过科技服务或科技文献、信息工作进行科技交流的过程,文献是该过程的中心。

它使人们从自行接触科技文献的间接科技交流方式发展到有组织、有控制、有目的地提供文献或信息服务的交流方式。

特征

以科技信息交流系统为例

科技信息交流系统的两种交流方式有机结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科技信息交流系统是一个广泛的系统

等级结构是科技信息交流系统最稳定的结构

2、什么是信息的使用价值(实际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信息的使用价值可称为信息的相对价值,它是信息对于某一用户的利用价值,即以用户的认知结构来衡量的价值;同时,这一价值还受着用户使用条件的限制。

可见,同一信息尽管总体价值是一定的,然而对于不同的用户在不同的使用条件下,它却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如果某一信息对于用户既存在目前可以利用的部分,又存在暂时还不能利用的部分,那么该信息便同时存在实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二者的和即为使用价值:

V使=V实+V潜

第六章

解释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所处的阶层、职业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变动。

社会流动是以社会分层为前提的,有社会分层就有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可以是向上的,也可以是向下的,这种上下流动改变着个人所属的社会分层。

社会分层流动还可以是水平线上的,这种流动改变着个人在原属社会层次中的地位。

第七章

1、用户信息心理研究方法的原则有哪些,研究方法有哪些?

2、什么叫团体用户的信息感知,信息注意

团体用户中的任何个体对某一信息的感知即代表了团体对该信息的感知;如团体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对某一信息产生了感知,则团体信息感知为其自然作用的结果。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是指每一瞬间,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朝向一定事物,而离开其余事物;集中是指控制心理活动,力求使认知的信息映象清晰。

用户作为主体,吸收信息需要保持“注意”

3、解释“内驱力理论”(B)

心理学家希尔加(Hilgard)在赫尔(Hill)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内驱力理论,用于解释生物控制现象。

在用户信息决策中,内驱力是由用户不断接受外界刺激后产生的一种信息内力,即现在的决策取决于用户过去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结果。

如果用ER表示用户的反应潜力或行为,HR表示用户反应的习惯强度,D表示内驱力,V表示信息刺激,K表示诱因动机,则有:

第八章

信息保障服务的组织方法

①项目服务法

②用户跟踪法

③综合保障法

④系统组织法

第九章

1、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特点与类型(问答)

特点:

以用户为中心、重视与用户交互、方式灵活多样、具有主动性

类型:

基于个性特征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分类实施

个性化界面定制服务

个性化内容定制服务

个性化信息检索定制服务

个性化信息推荐服务

面向用户的个性化交互服务

2、个性化信息服务产生、现状、发展趋势分析(大题)

第十一章

信息集成服务的组织形式及其应用

1)以资源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

以资源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是一种面向信息资源的,并以信息资源的发现、采集、加工与集成作为服务工作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类型。

2)以技术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

以技术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是一种面向信息集成技术应用的,以信息集成技术的研发为依据的信息集成服务类型

3)以机构合作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

以机构合作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是以信息服务机构之间的多种形式的合作为基础,通过合作达到机构之间信息资源的集成与共享、服务技术的集成与共享、服务人员的集成与共享,从而增强各个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的一种服务

4)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

主要是个性化集成服务,是由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为导向进行信息服务要素的动态集成的一种服务。

强调用户的个性化体验,以提供用户满意的服务为目标,从用户角度进行服务的集成组织,因此,信息服务机构在提供信息集成服务时,一切从用户活动与行为出发,不仅强调信息用户现实信息需求的满足,同时也关注和挖掘用户的潜在信息需求

第十二章

我国公共信息服务的跨平台系统构建情况及发展(B)大题

跨平台公共信息服务组织环境:

数字化网络发展20世纪80年代国际互联网的建立为信息环境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外延90年代中期以来,网络和通信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Web2.0概念的出现标志互联网发展进入新阶段。

信息技术整体化发展互联网技术、IP技术、多媒体技术、高速传输技术等不断发展知识组织、知识管理技术、信息过滤技术、智能技术、信息化可视技术和网格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数字化信息资源组织与服务发展奠定了技术支撑基础。

信息载体多样化发展构造一体化的信息资源平台系统,即在对文献、数字、实物等信息整合的基础上,实现系统的人员、资金、设备、物资、信息、知识等资源的综合整合,达到系统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公共信息服务的跨平台系统构建:

进入21世纪,我国已建成了科技部主持的国家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平台、教育部主持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平台、以国家图书馆为核心的地区性和全国性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中国科学院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极大地推动了信息资源整合的发展。

然而,这种按系统进行的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建设仍然存在部门、行业间自我封闭,条块分割问题,信息资源重复建设和用户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矛盾以及宏观环境的变化,客观上提出了进行跨行业、跨系统信息服务整合平台建设的要求。

信息资源整合平台推进情况

公共信息服务跨平台组织的基础

1识创新主体的社会化决定了整合平台跨系统整合方向;

2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导致所属信息(情报)机构的组织关系变化;

3户信息需求的全方位和综合化决定了服务平台跨系统发展模式;

4息技术的进步和信息网络的发展使跨系统的整合平台成为可能;

5信息的跨系统发展也是国家公共信息服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资源跨系统服务平台需要解决的问题

1系统整合平台战略实施主体调整;

2行跨系统整合平台发展战略目标的合理选择与定位;

3优化跨系统整合平台战略实施组织。

其优化组织包括战略实施体系构建、战略实施导向、战略实施监督与评估等基本环节。

第十三章

信息服务监督内容与社会化监督体系结构

——内容:

①信息服务中的主、客体信息行为监督②信息服务技术与质量监督

③信息服务市场监督与信息服务价格监督④信息服务中各方权益保护监督

⑤其他监督

信息服务的社会监督

政府

用户与行业

公众

行政监督

法律监督

用户监督

行业监督

舆论监督

图14-1信息服务的社会监督体制与体系

——社会监督机制与组织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