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中考必背古诗文注释及其翻译.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883783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8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专题复习中考必背古诗文注释及其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中考专题复习中考必背古诗文注释及其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中考专题复习中考必背古诗文注释及其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中考专题复习中考必背古诗文注释及其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中考专题复习中考必背古诗文注释及其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专题复习中考必背古诗文注释及其翻译.docx

《中考专题复习中考必背古诗文注释及其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专题复习中考必背古诗文注释及其翻译.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专题复习中考必背古诗文注释及其翻译.docx

中考专题复习中考必背古诗文注释及其翻译

陋室铭

朝代:

唐代

作者:

刘禹锡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注释

⑴陋室:

简陋的屋子。

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⑵在(zài):

在于,动词。

⑶名(míng):

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

神奇;灵异。

⑸斯是陋室(lòushì):

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

指示代词,此,这。

是:

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陋室:

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

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

只。

吾:

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馨:

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上:

长到;入:

映入。

⑻鸿儒(hóngrú):

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

同“洪”,大。

儒,旧指读书人。

⑼白丁:

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⑽调(tiáo)素琴:

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

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

不加装饰的琴。

⑾金经:

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

金:

珍贵的。

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⑿丝竹:

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⒀之:

语气助词,不译。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⒁乱耳:

扰乱双耳。

乱: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⒂案牍(dú):

(官府的)公文,文书。

⒃劳形:

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

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形:

形体、身体。

⒄南阳:

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⒅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

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庐:

简陋的小屋子。

⒆孔子云:

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

选自《论语·子罕》篇: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

⒇何陋之有:

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

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全句译为:

有什么简陋的呢?

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这里以孔子之言,亦喻自己为“君子”,点明全文,这句话也是点睛之笔,全文的文眼。

(21)谈笑有鸿儒:

谈笑间都是学识渊博的人。

鸿:

桃花源记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一作:

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

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

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

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

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

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

村里的人告诉他:

“(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

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

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注释

太元:

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

武陵:

郡名,现在湖南常德市一带。

为业:

把……作为职业,以……为生。

为:

作为。

缘:

沿着,顺着。

行:

前行,走。

远近:

偏义复词,仅指远。

忽逢:

忽然遇到。

逢:

遇到,碰见。

夹岸:

溪流两岸。

杂:

别的,其他的。

芳草鲜美:

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芳:

花;鲜美:

鲜艳美丽。

落英:

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

繁多的样子。

甚:

很,非常。

异之:

即“以之为异”,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

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惊异,认为······是奇异的。

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复:

继续。

前:

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

(词类活用)

欲:

想要。

穷:

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的尽头。

林:

代指桃花林。

林尽水源:

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尽:

消失(词类活用)

便:

于是,就。

得:

发现。

仿佛:

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若:

好像……似的。

舍:

舍弃,丢弃,文中指离开。

初:

起初,刚开始。

才通人:

仅容一人通过。

才:

副词,仅。

复:

又,再。

行:

行走。

豁然开朗:

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

然,……的样子。

豁然:

形容开阔的样子;开朗:

开阔明亮。

平:

平坦。

旷:

开阔;宽阔。

屋舍:

房屋。

俨(yǎn)然:

(古今异义)古义:

整齐的样子。

今义:

形容很像;形容齐整;形容庄严。

之:

这。

属:

类。

阡陌交通: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

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

(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相闻:

可以互相听到。

种作:

指世代耕种劳作的人。

衣着:

穿着打扮。

悉:

全,都。

外人:

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有更好的翻译:

另外一个世界的人,因为桃花源人从秦到晋一直与世隔绝)

黄发垂髫(tiáo):

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这指老人。

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指小孩子。

(借代修辞)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并:

都。

怡然:

愉快、高兴的样子。

乃大惊:

竟然很惊讶。

乃:

竟然。

大:

很,非常。

从来:

从……地方来。

具:

全都。

之:

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要(yāo):

通“邀”,邀请。

(通假字)

咸:

副词,都,全。

问讯:

打听消息。

云:

说。

先世:

祖先。

率:

率领。

妻子:

(古今异义)古义:

指妻子、儿女。

“妻”“子”是两个词,不是现代汉语的“妻子”今义:

男子的配偶。

邑人:

同县的人

绝境:

(古今异义)古义: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

没有明显出路的困境;进退维谷的境地。

绝:

绝处。

复:

再,又。

焉:

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

遂:

于是。

间隔:

隔断,隔绝。

今:

现在。

乃(乃不知有汉的乃):

竟,竟然。

无论:

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在汉语的“无论”(古今异义)。

为:

给。

具言:

详细地说。

所闻:

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

闻:

知道,听说。

叹惋:

感叹,惋惜。

余:

其余,剩余。

延至:

邀请到。

延,邀请。

至:

到。

停:

停留。

辞:

辞别。

去:

离开。

语:

告诉。

不足:

不值得。

(古今异义)

为:

介词,向、对。

既:

已经。

便扶向路:

就顺着旧的路(回去)。

扶:

沿着、顺着。

向:

从前的、旧的。

处处志之:

处处都做了标记。

志:

动词,做标记。

(词类活用)

及:

到达。

郡下:

太守所在地,指武陵。

诣(yì)太守:

指拜见太守。

诣,到。

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如此:

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

即:

立即。

遣:

派遣。

寻向所志:

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

寻,寻找。

向,先前。

志(名词),标记。

(所+动词译为名词)

遂:

终于。

复:

再。

得:

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高尚:

品德高尚。

士:

隐士。

也:

表判断。

欣然:

高兴的样子。

规:

计划,打算。

(词类活用)

未:

没有。

果:

实现。

未果:

没有实现。

寻:

不久。

终:

死亡。

问津:

问路,这里是探访,访求的意思。

津:

本义渡口。

醉翁亭记

朝代:

宋代

作者:

欧阳修

原文: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

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

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

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

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

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

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

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

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太守是谁呢?

是庐陵欧阳修吧。

注释

1.环:

环绕。

2.皆:

副词,都。

3.环滁:

环绕着滁州城。

4.滁:

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

5.其:

代词,它,指滁州城。

6.壑:

山谷。

7.尤:

格外,特别。

8.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蔚然:

草木茂盛的样子。

而:

表并列。

10.峰回路转: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11.山:

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12.潺潺:

流水声。

13.而:

表承接。

14.酿泉:

泉的名字。

因水清可以酿酒,故名。

15.回:

回环,曲折环绕。

16.翼然: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7.然:

......的样子。

18.临:

靠近。

19.于:

在。

20.作:

建造。

21.名:

名词作动词,命名。

22.自谓:

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23.号:

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24.曰:

叫做。

25.辄:

就。

26.年又最高:

年纪又是最大的。

27.意:

这里指情趣。

“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28.乎:

相当于“于”。

29.得:

领会。

30.寓:

寄托。

31.林霏:

树林中的雾气。

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32.开:

消散,散开。

33.归:

聚拢。

34.暝:

昏暗。

35.晦:

阴暗。

36.晦明:

指天气阴晴明暗。

37.芳:

香花。

38.发:

开放。

39.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

40.秀:

茂盛,繁茂。

41.繁阴:

一片浓密的树荫。

42.风霜高洁:

就是风高霜洁。

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43.至于:

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

44.负者:

背着东西的人。

45.休于树:

在树下休息。

46.伛偻:

腰弯背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47.提携:

指搀扶着走的小孩子。

48.临:

靠近,这里是“……旁”的意思。

49.渔:

捕鱼。

50.酿泉:

一座泉水的名字,原名玻璃泉,在琅邪山醉翁亭下。

51.洌:

水(酒)清。

52.山肴:

野味。

53.野蔌:

野菜。

蔌,菜蔬。

54.杂然:

众多而杂乱的样子。

55.陈:

摆放,摆设。

56.酣:

尽情地喝酒。

57.丝:

琴、瑟之类的弦乐器。

58.竹:

箫、笛之类的管乐器。

非丝非竹:

不在于琴弦管箫。

59.射:

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60.弈:

下棋。

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

61.觥筹交错:

酒杯和酒筹相错杂。

形容喝酒尽欢的样子。

62.觥:

酒杯。

63.筹:

酒筹,用来计算饮酒数量的筹子。

64.苍颜:

脸色苍老。

65.颓然乎其间:

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

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66.归:

回家。

67.已而:

不久。

68.阴翳:

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69.翳:

遮蔽。

70.鸣声上下:

意思是鸟到处叫。

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71.乐①其乐②:

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乐①:

意动用法,以…为乐。

乐②:

快乐。

7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73.谓:

为,是。

74.庐陵:

庐陵郡,就是吉洲。

今江西省吉安市,欧阳修先世为庐陵大族。

中心思想:

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通过描写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游的场面,表现诗人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爱莲说

宋代: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一作:

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注释

晋陶渊明独爱菊:

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

是著名的隐士。

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唐国史补》里说:

“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甚:

很,十分。

说:

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

的。

可爱:

值得怜爱。

者:

花。

甚:

很,非常。

蕃:

多。

自:

自从。

李唐:

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

只,仅仅。

之: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

长出。

淤(yū)泥:

污泥。

染:

沾染(污秽)。

濯(zhuó):

洗涤。

清涟(lián):

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

美丽而不端庄。

通:

贯通;通透。

直:

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

(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

不生蔓,不长枝

香远益清:

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

更加。

清:

清芬。

亭亭净植:

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

耸立的样子。

植:

树立。

可:

只能。

亵玩:

玩弄。

亵(xiè):

亲近而不庄重。

焉:

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助词。

谓:

认为。

隐逸者:

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盛:

广。

君子:

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者:

……的人或物。

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

“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

噫:

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菊之爱:

对于菊花的喜爱。

之:

语气助词,的。

(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

少。

闻:

听说。

同予者何人:

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

(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

宜乎:

当然(应该)。

宜:

当。

众:

众多。

岳阳楼记

朝代:

宋代

作者:

范仲淹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

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一作:

隐耀;淫雨通:

霪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

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

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

(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

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

他们一定会说: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