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激素的发现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877768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激素的发现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 激素的发现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 激素的发现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 激素的发现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 激素的发现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激素的发现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生物 激素的发现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激素的发现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 激素的发现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生物激素的发现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激素的发现

1.1902年,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大胆地作出假设,最终发现了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进入血液后,可随着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过程肯定为神经调节

B.②过程肯定为激素调节

C.小肠是控制胰液分泌的神经中枢

D.①②过程都属于激素调节

2.如图为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示意简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需要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参与

B.胰腺是神经—体液调节的效应器和靶器官

C.胰液中的酶发挥作用的场所不属于内环境

D.促胰液素和盐酸通过体液传递到靶细胞

3.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沃泰默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他没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

C.斯他林和贝利斯勇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4.学习了“促胰液素的发现”的相关的科学史,你认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①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②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③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稀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 ④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 ⑤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可引起胰液增加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

5.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

B.沃泰默设置的实验变量是有无通向小肠的神经

C.斯他林和贝利斯成功的关键在于敢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

D.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素

6.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沃泰默实验其中一组对照可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使其分泌胰液的疑问

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7.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沃泰默没成功,是因为他囿于定论,没有大胆去质疑、探索和创新

C.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D.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不迷信权威,探索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8.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及其发现者是(  )

A.促胰液素,沃泰默

B.生长激素,巴甫洛夫

C.甲状腺激素,沃森和克里克

D.促胰液素,斯他林和贝利斯

9.下列有关促胰液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

B.促胰液素能够强烈的促进消化

C.促胰液素的分泌不需要导管的输送

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

10.下列关于促胰液素及其发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胰液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

B.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和释放的

C.促胰液素的发现使人类对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有了新的认识

D.促胰液素通过消化液运输到靶器官

11.下列有关促胰液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

B.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分泌的

C.促胰液素是通过专门的管道运到胰腺的

D.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12.下面是有关促胰液素发现的实验,下列有关促胰液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注入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肠黏膜+稀盐酸+砂子→研磨→制成提取液→静脉注射到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①组与③组之间的自变量是有无通向小肠的神经,几组实验的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

C.①与③对比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不受神经的调节

D.上述实验说明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只有体液调节

13.为研究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机制,研究人员对动物做了下列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下列推断最合理的是(  )

A.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支配又受体液调节

B.胃内消化的食物直接刺激胰腺分泌胰液

C.引起胰液分泌量增加的物质是盐酸

D.胃酸刺激神经,使胰液分泌量增加

14.科学家以狗为实验对象,发现促胰液素是在盐酸刺激下由小肠黏膜分泌的,它可以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分析下表有关实验,错误的是(  )

A.上述实验是对照实验

B.实验1、2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不是盐酸刺激胰腺的结果

C.实验3、4证明了胰液的分泌是激素调节的结果

D.实验1、2、4证明了胰液的分泌是激素调节的结果

15.沃泰默没有发现促胰液素,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了促胰液素,下列关于他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他们都运用了单一变量的实验原则

B.沃泰默设置的实验变量是有无通向小肠的神经

C.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变量是有无小肠黏膜物质

D.沃泰默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把小肠上的神经剔除干净

16.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实验分析,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实验对比说明胰液的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B.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C.实验对比说明胰液的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的调节

D.要证明胰液的分泌是否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

17.沃泰默切断狗小肠与胰腺之间的神经联系只留下血管,然后向小肠注入盐酸,引起了胰液的分泌;而将盐酸直接注入血液中,没有引起胰液的分泌。

对这一结果,科学的解释是(  )

A.盐酸引起胰液的分泌是神经调节的过程

B.盐酸直接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

C.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促胰液素进而调节胰腺分泌胰液

D.盐酸被小肠吸收,经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

18.(多选)下列有关促胰液素的发现和生理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

B.促胰液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C.促胰液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D.斯他林和贝利斯能大胆质疑权威,并大胆提出假设,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19.如图表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盐酸刺激__________,从而使其分泌______,经________传送至胰腺,促使其分泌胰液。

表明机体通过________的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2)图示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机体还可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3)研究者又进一步研究刺激迷走神经、注射不同剂量促胰液素对胰液分泌量的效应,结果如下表

由表中数据可知,单独刺激迷走神经或注射促胰液素与二者同时作用相比,__________对胰腺分泌胰液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表明调节胰液分泌的两种方式具有________作用。

20.回答下列有关人体胰液分泌调节的问题

(1)当人进食的时候,一方面,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直接作用于胰腺,与胰腺细胞膜上的________结合,促进胰液的分泌;另一方面,盐酸刺激小肠分泌促胰液素,经____________运送到胰腺,促进胰液的分泌。

由此可知,胰液的分泌受到____________的共同调节。

(2)在上述调节过程中,乙酰胆碱和促胰液素都能支配胰腺的分泌,两者在功能上相当于____________分子,胰腺是它们作用的____________,当发挥效应后,二者都迅速被____________。

(3)两个相邻神经元之间通过形成____________结构而传递兴奋,迷走神经末梢和胰腺细胞之间也形成了类似的结构,在该结构上发生的信号转换一般为____________。

21.胰液分泌的调节是一个复杂过程,下图为胰液分泌调节的示意图(部分)。

请据图回答:

(1)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口腔咀嚼食物引起胰液分泌为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

(2)当食物进入胃内后,引起胰液分泌增加,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小肠分泌的激素B为多肽类物质即促胰液素。

下面我们来回顾科学家对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

以下是科学家先后进行的三个实验:

实验一:

把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会引起胰液的分泌;若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却不会引起胰液的分泌。

实验二:

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结果发现仍能促进胰液的分泌。

实验三:

把狗的该段小肠剪下,刮下黏膜,将黏膜与稀盐酸混合加砂子磨碎,制成提取液。

将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发现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根据上述三个实验依次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科学家沃泰默、斯他林和贝利斯等对促胰液素的发现有突出的贡献,后来科学家又发现哺乳动物体内的胰腺中有腺泡组织(其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多种消化酶)和胰岛组织。

请根据下面实验回答问题:

(1)假设一的B组实验中,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一的实验结果说明:

胰液的分泌不只是由神经调节引起的,还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请补充完整表中假设二的对照实验及能够证实假设二成立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20世纪之前,生物学界普遍认为,人和动物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调节的。

法国学者沃泰默对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做了系列经典实验:

①稀盐酸→上段小肠(十二指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注射到狗的静脉中→胰腺不分泌胰液;③稀盐酸→上段小肠肠腔(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留下血管)→胰腺分泌胰液。

请依据上述系列实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_,其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

(2)比较①和②的实验,说明稀盐酸____________才能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比较①和③实验,自变量为____________。

三组实验中因变量是____________。

根据实验结果,沃泰默固执地认为,胰腺分泌胰液仍属于神经调节。

(3)另有两位科学家重复了沃泰默的实验,他们的假说是:

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该物质被吸收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到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

他们设计了严谨的实验检验假说,实验过程是:

小肠黏膜+____________+沙砾研磨→制成提取液→____________→胰腺分泌胰液。

后来他们将这种化学物质命名为促胰液素。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①过程是化学物质(胃酸)对小肠的直接刺激,不属于神经调节,也不属于激素调节;②过程是促胰液素调节胰液的分泌,该过程属于激素调节的范畴;小肠不属于神经系统,不是控制胰液分泌的神经中枢。

2.【答案】D

【解析】①+②是反射过程,其中①需要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参与,把兴奋传至神经中枢,A正确;由图可知:

在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其中胰腺是神经—体液调节的效应器和靶器官,B正确;胰液中的酶发挥作用的场所是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C正确;由图可知:

在盐酸的刺激下,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该激素进入血液,随血液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而盐酸没有进入内环境,D错误。

3.【答案】A

【解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随血液运输到胰腺,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4.【答案】A

【解析】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它是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①错。

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②正确;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稀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③正确;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稀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④正确;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不可引起胰液增加,⑤错。

A正确。

5.【答案】D

【解析】促胰液素是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D错误。

A、C、D都正确,本题选D。

6.【答案】A

【解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三组,其中一组为实验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的结果,所以将通向小肠的神经剔除。

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7.【答案】A

【解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A错误;沃泰默没成功,是因为他囿于定论,没有大胆去质疑、探索和创新,B正确;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由血液运输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C正确;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D正确。

8.【答案】D

【解析】第一种动物激素是由斯他林和贝利斯在研究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发现的,是促胰液素。

故本题选D。

9.【答案】B

【解析】促胰液素不能够强烈的促进消化,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10.【答案】D

【解析】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促胰液素,A正确;它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B正确;促胰液素的发现使人类对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有了新的认识,C正确;促胰液素是通过血液运输到靶器官的,D错误。

11.【答案】C

【解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A、B正确;促胰液素通过血液运输到靶器官的,C错误;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D正确。

12.【答案】B

【解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由小肠粘膜分泌的,A错误;①与③组成的实验自变量是有无通向小肠的神经,几组实验的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B正确;①与③组成的实验自变量为有无通向小肠的神经,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可以不通过神经调节,但也可能通过神经调节,要证明胰液分泌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C错误;该实验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可以不通过神经调节,但要证明胰液分泌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D错误。

13.【答案】A

【解析】据实验可知,①说明胰液的分泌受神经调节,②③说明胰腺分泌胰液受体液调节,②③④说明在胃酸的作用下十二指肠产生的物质会促进胰液的分泌。

据实验结果可知,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支配也受体液调节,A正确;在胃酸的作用下十二指肠产生的物质会促进胰液的分泌,B错误;引起胰液分泌量增加的物质是促胰液素,C错误;胃酸能够刺激小肠黏膜,使胰液分泌量增加,D错误。

14.【答案】C

【解析】上述实验过程形成前后对照,A正确;实验1、2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不是盐酸刺激胰腺的结果,而与小肠肠腔有关,B正确;实验3、4不能证明胰液的分泌是激素调节的结果,只能说明胰液的分泌与盐酸和小肠黏膜有关,C错误;实验1、2、4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不是神经调节的结果,而是激素调节的结果,D正确。

15.【答案】D

【解析】据实验可知,他们都运用了单一变量的实验原则,A正确;沃泰默设置的实验以有无通向小肠的神经为自变量,B正确;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变量是有无小肠黏膜物质,C正确;沃泰默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大胆质疑,固执的认为胰腺分泌胰液属于神经调节,D错误。

16.【答案】B

【解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但它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B错误,A、C、D正确。

17.【答案】C

【解析】分泌胰液的原因是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某种物质,该物质经过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而不是神经调节的结果,A错误;盐酸间接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B错误;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某种物质,该物质经过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C正确;通过两组实验的对照说明稀盐酸不是促进胰液分泌的直接因素,而它会刺激小肠黏膜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经过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即后来被人们证实了的促胰液素促进了胰液的分泌,D错误。

18.【答案】BC

【解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能促进胰液的分泌,所以B、C选项错误。

19.【答案】

(1)小肠(小肠黏膜) 促胰液素 体液(血液) 体液调节

(2)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末梢及胰腺 神经调节

(3)二者同时作用 协同

【解析】

(1)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使其分泌促胰液素,通过体液作用于胰腺,让胰腺分泌胰液,这是体液调节。

(2)由图可知效应器是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末梢及胰腺,因为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这条途径属于神经调节。

(3)由表中数据可知,单独刺激迷走神经或注射促胰液素与二者同时作用相比,二者共同作用时胰液分泌量明显高于其它,说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其分泌是协同作用。

20.【答案】

(1)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受体 血液/体液 神经和体液

(2)信息 靶器官 灭活

(3)突触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解析】

(1)当人进食的时候,一方面,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直接作用于胰腺,与胰腺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促进胰液的分泌;另一方面,盐酸刺激小肠分泌促胰液素,经体液运送到胰腺,促进胰液的分泌。

由此可知,胰液的分泌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

(2)上述调节过程中,乙酰胆碱和促胰液素都能支配胰腺的分泌,两者在功能上相当于信息分子,胰腺是它们作用的靶器官,当发挥效应后,二者都迅速被灭活。

(3)两个相邻神经元之间通过形成突触结构而传递兴奋,迷走神经末梢和胰腺细胞之间也形成了类似的结构,在该结构上发生的信号转换一般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1.【答案】

(1)神经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3)实验一:

胰液的分泌是盐酸刺激小肠黏膜引起的,(盐酸本身不会直接刺激胰腺分泌胰液);实验二:

盐酸刺激小肠黏膜后引起胰腺分泌胰液并不是通过神经调节的方式来完成的;实验三:

盐酸刺激小肠黏膜后引起胰腺分泌胰液是因为盐酸使小肠黏膜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通过血液运输至胰腺并促使其分泌胰液。

【解析】

(1)由图可知,口腔咀嚼食物引起胰液分泌仅有神经系统参与,属于神经调节。

(2)当食物进入胃内后,由图示可知,中枢神经和激素A共同使胰液分泌增加,这一过程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3)对照实验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每一组实验都只有一个变量,根据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可以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一中的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胰液是否分泌。

实验二中自变量是有无通向小肠的神经,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

实验三中自变量是小肠黏膜是否产生化学物质,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

22.【答案】

(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胰腺”或“传出神经末梢”都不得分) 盐酸刺激后小肠产生的分泌物(或体液调节)

(2)小肠黏膜并用等量生理盐水浸泡相同时间,磨碎制成提取液(答小肠黏膜不给分) 不会分泌胰液

【解析】

(1)在反射弧中,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本实验中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

假设一的实验A结果表明胰液的分泌与神经调节有关,B、D结果表明胰液的分泌还可能与盐酸刺激后小肠黏膜产生的分泌物(或体液调节)有关。

(2)根据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区别应该是注入小鼠的胰腺静脉血液中的提取液成分不同,实验组小肠黏膜用稀盐酸浸泡,对照组小肠黏膜就应该不经稀盐酸浸泡,而应用等量的生理盐水浸泡相同的时间。

该验证性实验的结果应该支持假设二,所以对照组实验现象应为不会分泌胰液。

23.【答案】

(1)反射 反射弧

(2)必须刺激小肠黏膜 有无通向小肠的神经 胰腺是否分泌胰液

(3)稀盐酸 注射到狗的静脉中

【解析】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①和②实验的区别是稀盐酸是否经过小肠,经过小肠则胰腺分泌胰液,否则胰腺不分泌胰液,这说明稀盐酸必须刺激小肠黏膜才能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①和③实验的自变量为有无通向小肠的神经。

三组实验中因变量都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

(3)假说是:

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该物质被吸收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到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

按照假说,必须向狗小肠静脉注射小肠黏膜和稀盐酸的研磨液,胰腺才能分泌胰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