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时代旅游摄影快速指南.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77174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95 大小:11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码时代旅游摄影快速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数码时代旅游摄影快速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数码时代旅游摄影快速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数码时代旅游摄影快速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数码时代旅游摄影快速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码时代旅游摄影快速指南.docx

《数码时代旅游摄影快速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码时代旅游摄影快速指南.docx(9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码时代旅游摄影快速指南.docx

数码时代旅游摄影快速指南

数码时代旅游摄影快速指南

总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几个必要的名词解释

第二章:

买什么样的数码相机去旅游?

第三章:

到了旅游点怎么拍?

第四章:

回家后的简单图片处理

第五章:

对旅游和摄影的再思考

附录:

摄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第一章:

几个必要的名词解释 

  第一节:

图片质量与ISO

  第二节:

快门

  第三节:

光圈  

  第四节:

测光、曝光与曝光补偿

  第五节:

焦距和焦距转换系数

  第六节:

景深与光圈优先

  第七节:

白平衡与RAW

第二章:

买什么样的相机去旅游  

  第一节:

旅游数码相机推荐型号列表

  第二节:

追寻完美的旅游相机

  第三节:

必不可少VS可有可无的旅游摄影附件

  第四节:

数码相机的分类

  第五节:

关于防抖

  第六节:

小数码DC购买的几个原则

  第七节:

数码单反机身的选择

  第八节:

数码单反镜头的选择与推荐

  第九节:

商场购买注意事项

第三章:

到了旅游点怎么拍  

第一节:

拍什么(旅游摄影综述)

第二节:

出门前的准备工作

第三节:

怎么拍(综述:

判断照片好坏的标准)

构图的原则和方法

  A,三个基本原则

a,黄金分割

b,对称与对比

c,满框与留白

 B,其他构图注意事项

a,寻找有趣的形状

b,前景与背景

c,包围构图

d,横拍与竖拍

 构图法则综述(例外与创新)

第四节:

分类技术指导:

A,风光-稳定压倒一切

B,建筑-寻找有趣的形状

C,静物与特写(含博物馆摄影)

D,人物- 准大头帖

E,街头摄影

F,旅游合影

第五节:

怎样从根本上提高旅游摄影水平

A,全面提高各方面的知识和修养

B,坚持神经质和独立思考

第四章:

回家后的简单图片处理  

第一节:

照片文件如何备份

1,数码照片的保存方法

2,传统胶片的保存方法

第二节:

照片的电脑后期处理(数码暗房)

1,显示器的调整

a,颜色管理和色彩空间综述

b,显示器快速校准

2,RAW图片转JPEG的处理

a,RAW与JPEG综述

b,RAW转JPEG具体步骤

3,Photoshop(PS)图片简单处理:

A,超快速的4步搞定PS(上图前)

a,旋转和裁剪

b,调整亮度,对比度,颜色(曲线与色阶)

c,图片改小并锐化

d,加边框并署名

B,超快速的4步PS进阶

a,小局部调整:

消除红眼、粉刺、电线杆等;

b,大局部调整:

i,局部勾图处理;ii,叠加;

c,纠正镜头暗角和建筑变形(数码移轴)

d,自动批处理

第三节:

照片的输出

1,传统胶片的冲扩

2,数码照片的扩印和打印

第四节:

“自己赚旅游费”如何推销自己的照片

1,照片的分类归档

2,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图片

3,常见的图片销售价格

4,如何推销自己的照片

第五章对摄影和旅游的再思考

1,对摄影的一点思考

2,对旅游的一点思考

3,对旅游摄影的一点思考

附录:

摄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前言

我经常在各大书店徘徊。

已经有很多旅游摄影书了,为什么我还想增加一本呢?

这是因为很多旅游摄影书:

1.还是胶卷时代的老古董;

2.术语多且文字生涩,不好理解;

3.以摘编为主,漏洞繁多,误导性强;

4.只教具体场景的拍摄技术,如日出晚霞,夜景焰火,至于为什么要这么拍则欠奉。

没有从原理上阐述,以至于换个场景又犯愁了。

因为找不到一本理想的旅游摄影入门,我回到家开始自己动手。

经过两年间歇性努力终于基本定稿。

本书有如下特点:

1,全面针对数码相机而作,兼顾旧胶片;

2,所有示范图片都是本人所拍,95%的文字都是原创;

3,家常白话风格,保证人人能看懂。

除了光圈快门等几个名词外没有任何术语;

4,在具体技术指导上强调为什么要这样拍,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我从2000年开始用数码相机,从古老的三百万像素G1到顶级佳能1Ds以及nikonD3,从135到120,从数码到胶片,除了没用过天价数码背,各类相机我基本都把玩过,其间走了很多弯路,浪费了很多时间和钱。

不让后来的同志吃亏也是我写作的动力之一。

我的专业是财务管理,摄影是纯自学的,本书也可算作与诸位朋友的摄影自学交流。

也许你会发现我的一些观点和传统摄影书不太一样。

个人看法不同,做法迥异,但条条大路都通罗马。

不敢保证我的都正确,但这些方法我自己都实践过(还有些土办法),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办过个展,开过讲座,出过书,算小有成就,希望这些实践经验对您有所帮助。

左图:

笔者2001年用三百万像素佳能G1拍摄的城市雕塑(影展图片)。

摄影有几个无法绕开的专用名词,如光圈、快门、RAW和ISO等。

本书第一章白话加举例解释了这几个必要的名词。

第二章是旅游数码相机购买指南。

摄影器材够用就好,能手动曝光的小数码和入门级数码单反都足够职业旅游摄影用。

廉价变焦镜头一样能拍出好照片。

关心相片远比关心相机重要。

第三章是具体拍摄指导。

本章首先探讨了照片好坏的标准:

立意准确,表达简洁。

然后介绍了黄金分割、对称和满框三种最常用的构图法。

在风光摄影上本书特别强调稳定性(三脚架),参照物、低ISO、中等光圈。

在静物摄影上强调简洁的背景。

在建筑摄影上强调寻找有趣的形状。

在街头人物拍摄上强调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反应。

摄影在技术上并不难,数码摄影就更简单快捷。

相对于需要至少四五年才能基本掌握的钢琴技巧来说,摄影技巧真的不算什么。

我经常在讲座中开玩笑:

如果你没有在一个月之内掌握基本摄影技巧,不是你太笨就是我太笨。

第四章是简单的图片后期处理。

本章从电子文档和底片保存开始,介绍了色彩管理和显示器调整,最常用的Photoshop处理(颜色调整及变形修正等),还简要叙述了照片输出(冲印和自己打印)。

最后一节介绍了旅游图片市场的现状,图片价格和简单推销方法。

只局限在技术环节是无法拍出好作品的,本书附录简单回顾了摄影史,意在使读者对摄影有纵向的全面理解。

本书第五章是个人对旅游和摄影的一些思考。

俗话说三流摄影师比器材,二流摄影师比技术,一流摄影师比思想。

独立思考永远最重要,与众不同的思考才能拍出与众不同的图片,旅游图片也是一样。

苏珊•桑塔格(SusanSontag)在《论摄影》中曾说:

照片从来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它总是在不断的提出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你能不断的发现问题,你就会不断的按快门,把你的思考和疑问传达出来。

如果观众看过你的照片后也良久驻足,思考着你的思考,疑问着你的疑问,那您就快接近摄影的最高境界了。

本书得以完稿要严重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的郑亮同志。

本人生性懒散,如果不是郑大侠锲而不舍地追魂,这个稿件很可能一如既往地没下文。

我还要感谢所有两年来对本书初稿和电子版提出过意见和建议的朋友们,谢谢诸位。

杨飞,

2009年6月4日

第一章,几个必要的名词解释 

种田要知节气,开车要懂离合,任何一样手艺都有行话和俚语。

这本小册子尽量不用术语,但有几个摄影名词无论如何也无法跳过去,必须掌握它们:

光圈,快门,曝光,焦距,ISO,景深,RAW。

 

  ----------------------------------------------------------

第一节,图片质量与ISO

ISO是国际标准组织的缩写,InternationalStandardsOrganization,它制订的胶卷标准有ISO100,200和400等多种,这就是感光速度不同的胶卷。

ISO(感光度)是CCD(或胶卷)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如果用ISO100的胶卷2秒可以正确曝光,用ISO200的胶卷只需1秒即可,用ISO400则只要0.5秒。

数码相机都有ISO选择,100,400或800,最高有到25600,数字越大越敏感(感光度越高)。

午餐和爱情都流行快餐,什么事都要快点搞,按道理我们应该喜欢高感光度。

高ISO虽然速度快但图像颗粒粗,经不起精细放大出图。

一定要用最低感光度才可得到精细的画面。

ISO200以上不可拍摄风光,除非万不得已。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万不得已的时候不少,如昏暗的室内,午夜的街头,还有些地方则干脆不准用闪光灯,如博物馆剧院。

没办法只有提高ISO到800甚至1600。

所以高ISO图片质量是数码相机最重要指标之一。

高感光度图片质量是小数码DC和数码单反(DSLR)最大的区别之一。

如果都用ISO100拍,它们图片质量会比较接近。

但ISO400质量差别就明显了,DC的图片质量会下降明显,噪点多,细节丢失。

ISO800下DSLR的图片质量依然可以接受,此时小DC的图片质量已惨不忍睹,如果提高到ISO1600,其图片质量之差,您需要一颗勇敢的心才敢看。

图1-1数码相机CCD/CMOS感光芯片大小(与35mm胶片对比)

为什么同是1000万像素,DC与DSLR的高ISO图片质量差别这么大?

这主要是因为DC与DSLR的感光芯片大小(面积)不同。

CCD感光芯片是一个光电转换器,把光照转变为可记录的电子信号。

假如CCD为1000万像素,要正确曝光,每个像素点必须要有一定的光照强度。

若曝光一秒钟,面积大的CCD接受阳光多,分配到每个像素点的光照充分,CCD就能正常工作,图片细节丰富,噪点少,颜色准确。

小数码DC的CCD面积小,如果也只给一秒曝光时间,分配给每个像素点的光照强度就不够了。

微弱的光线只能产生微弱的电子信号。

这时候数码相机的放大电路就开始工作,把信号放大来得到正确曝光的照片。

提高ISO实际上就是提高电子放大倍数,这和扩音机一样。

但扩音机的效用是有限,如果音量开到最大,环境杂音及电流声也被一同放大,最后导致啥也听不清楚。

数码相机的电子放大效用也有限,提高ISO虽然能正确曝光,但噪点多,细节丢失,颜色失真。

在同等技术条件下,若像素相等,CCD面积越大,高ISO的成像质量越好。

也就是说:

在CCD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加更多的像素反而会造成图像质量的下降。

1000万像素已经足够旅游摄影之需,简单增加几百万像素意义不大,降低高感光度噪音以及增大曝光宽容度才是当务之急。

第二节:

快门

在摄影术最初发明那些年,曝光时间一般都要好几分钟,照相机是不需要快门的,开始曝光的时候把镜头盖取下,然后看表,五分钟后盖上,照片完成。

后来胶片的感光速度越来越快(ISO越来越高),曝光时间变为一分钟,几秒钟,1/10秒甚至几百分之一秒,取镜头盖就不够快也不够准确了。

我们需要一个能准确控制曝光时间的东西,这就是快门。

快门有机械快门,电子快门,以及电子机械联合快门很多种类。

定义:

快门就是控制曝光时间的装置。

这里顺便介绍一下安全快门速度。

用135相机有一个手持拍摄原则:

安全速度是焦距的倒数,如果用50mm镜头,快门速度不要低于1/50秒,使用200mm镜头速度不低于1/200秒,以此类推,否则图片可能糊。

第三节:

光圈

所有相机都是基于小孔成像原理:

拿一个密封箱子,在任何一面钻个小圆孔,窗外的景象比如一棵树什么的,就会在圆孔对面的箱内壁生成此树的倒影。

假如在箱子小孔对面的内壁涂上感光材料,这个有孔的箱子就是一台针孔相机。

既然一台照相机可以不需要镜头,为什么现在的相机前面不是一个小圆孔而是几块玻璃呢?

而且这几块玻璃还卖得那么贵。

这是因为小孔要成像的话,孔必须很小,如果孔开得和门一样大,这个孔就成不了像。

孔小进光量就小,针孔摄影一张照片曝光几小时到几十个小时都常见。

我们要想办法加大进光量。

凸镜有聚光功能。

把玻璃凸镜装到大孔上,问题不就解决了?

确实如此。

镜头就是这样诞生的。

今天的各种镜头都是几块凹凸镜的排列组合,然后用塑料或铁皮一包。

有了镜头,小孔成像的这个孔–也就是下文中的光圈–就不再是针孔了,它变成了洞。

但有时候问题又来了:

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大洞。

夏日沙滩上烈日当头,四处白花花一片,为了分清到底是人肉还是白沙,我们需要眯着眼睛仔细观察。

镜头是照相机的眼睛,这时候相机也需要眯起眼睛。

为了应付不同的光线强度,我们还需要给镜头装上能够调节这个洞大小的装置,以便在强光时缩小为针孔,弱光时开成大洞。

这个装置就是光圈(Aperture)。

一组凹凸镜再加上光圈就诞生了完整的镜头。

定义:

光圈就是镜头里调节进光孔大小的装置。

常见的光圈值如下:

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

每两挡相邻光圈值之间进光量相差一倍。

例如光圈从F4调到F2.8,进光量便多一倍;从F2.8到F2又多一倍。

光圈值和光圈实际大小是相反的,进光量最大时光圈为F1,最小时为F64。

既然光圈可大可小,那多大的时候镜头的成像最好?

根据上图,最小光圈F22时光圈跟针孔差不多,数码相机成了针孔相机,成像都较模糊;光圈最大的时候小孔又变成了大门,成像也差。

所以,根据中华民族传统的中庸之道,请牢记:

重要结论:

镜头在中等光圈的时候成像最好(最清晰)。

如果是135数码单反,中等光圈为F8或F11。

小数码DC要看具体机型,如果可选光圈值在F2.5到F8之间,中间的F4.6为最佳光圈。

假如光阴似水,镜头的光圈就是水龙头,它控制着水流(进光量)的大小。

我们当然是希望光圈越大越好,但大光圈镜头价钱很贵,重量惊人。

是否值得为大一级光圈多付出一倍的钱和负重的汗水就见仁见智了。

 

第四节:

测光,曝光与曝光补偿

假设一个黑乎乎的密闭房间,一面墙壁上开了个小圆窗户,在窗对面的内壁上安上感光材料就是一台大型房式照相机。

在没有打开小窗之前,房间里是黑乎乎的。

上帝说:

要有光。

我们打开小窗,光线从小孔而入,射到对面墙壁的胶卷上,产生光化反应(或CCD光电反应),图像就诞生了。

此过程就叫曝光。

要正确曝光必须精确决定曝光量,也就是让多少光进入房间。

光圈和快门都可以控制曝光量。

曝光就是光圈和快门的组合。

光圈大小其实就是小圆窗户开多大,快门(速度)就是窗户开多久。

若窗户开1/4,时间4秒能正确曝光,很显然窗户打开1/2,时间2秒钟也能正确曝光,1/4*4=1/2*2=1。

如果窗户全开,曝光时间就只要1秒了。

假若一个镜头光圈全开为F4,用摄影行话来说,光圈F4快门速度1秒为正确曝光值,那F5.6和2秒以及F8和4秒也同样能得到准确曝光的图片。

重要结论:

一张正确曝光的图片可以有N种不同的光圈和快门组合。

简单总结,有三个因素能影响一张图片是否正确曝光:

光圈,快门速度,ISO。

其中光圈和速度联合决定进光量,ISO决定CCD感光速度。

进光量不够则可开大光圈或者增加曝光时间,还不够就提高ISO。

大光圈的解像度不好,快门速度低则图片可能会糊,高ISO图片质量也差。

没有完美的方案,如何取舍要灵活决定。

测光与测光模式

曝光和测光是一对双胞胎,不测定光照强度正确曝光就无从谈起。

所有的数码相机都内置测光表,它能测量光线的强度,自动给出正确曝光的光圈和快门。

数码相机里都有一个光敏电阻(光照不同时电阻不同),相机内根据电阻的变化就能确定光线强度,进而确定曝光值。

测光模式主要有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区域(平均)测光三种。

点测光只测取景框内中央小点的光线强度。

区域(平均)测光则把取景框分为很多小块,分别对每块测光再加权平均得到光照强度。

中央重点测光只把取景框分为中央圆圈和四周两块分别测光。

大多数情况下用区域平均测光即可,在明暗反差很大时多采用点测光。

曝光补偿(exposurecompansation)

曝光是否准确是根据经验判断的。

总原则:

照片要真实反映拍摄时的环境亮度。

如果正午阳光户外被拍得昏暗如夜,这就是曝光不足;夜景拍得跟白天一样则是曝光过度。

相机自动确定的曝光值90%以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准的,如雪景应该纯白拍出来却是灰色,或纯黑的煤球拍出来却是灰煤。

假设两个极端,纯黑物体反射率为零,纯白物体反射率是100%。

在这两个极端取中间值就是不黑也不白的灰色,称柯达灰,也称18度中间灰。

以客厅为例,墙壁又白又亮,电视机屏幕又黑又暗,家具等亮度居中。

要以谁的亮度来确定曝光?

相机自动测光就是取平均数,最后给出一个让图片达到中间灰的曝光值。

相机的自动测光是个死脑筋,它认为全世界所有场景的平均亮度都是18度中间灰。

好在大部分生活场景平均起来差不多也是灰色。

但在雪景或者煤球等纯色场景,相机依然给出中间灰的曝光值,拍出来就会白雪成灰雪,煤球成灰球。

此时我们就要对自动曝光予以修正,对雪景增加曝光,煤球减少曝光,这样才能拍出亮度正确的照片。

增减曝光值就叫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原则:

白加黑减。

如果有大片白色物体或有强灯等特别明亮的物体就要增加曝光量;有大片黑色物体则要减少曝光量。

之所以需要曝光补偿,是因为相机的小电脑还没有聪明到能判断物体到底是什么,如果有一天电脑能辨别白雪或者煤球,也就不用补偿了。

不过就算相机能认识物体,在艺术创作时还是需要曝光补偿,例如今天心情不好,想故意把明亮的世界拍得灰暗些;又比如我想增加曝光量,把一个深色皮肤的妹妹拍得白白的。

这些相机的电脑永远学不会,因为它不懂我的心,所以我永远需要补偿。

在胶片时代精确测光和曝光极其重要,负片曝光不足色彩就非常难看,反转片过曝一档,色彩和层次就消失大半。

数码相机可以立即回放,曝光不准可以马上改,如果拍RAW,只要没曝成完全没层次的一片纯白,过曝/欠曝1EV之内都能后期调正。

但差太多还是不行,相差2EV以上调正也会很难看。

掌握曝光补偿白加黑减的原则依然重要。

第五节:

焦距与焦距转换系数(focallengthmultiplier)

镜头的焦距就是从镜片(或镜片组)的中心到底片(CCD)的距离,单位毫米(mm)。

对全幅135数码单反来说,50mm镜头为标准镜头,简称标头。

标头严格的定义:

焦距等于底片(或CCD)对角线长度的镜头。

单张135底片对角线长度为43mm,我们把焦距40-60mm的都称为标头。

请注意:

一个镜头是不是标头不是看焦距而是看视角,视角45度左右就是标准镜头。

对120相机来说80-110mm焦距的镜头才是标头。

对NikonD5000等非全幅数码单反,35mm才是标头。

用20mm广角镜头拍摄的上海南站月台

广角镜头(焦距小于35mm)能够让照相机“看得更宽广”,因为它视角大;长焦镜头(焦距大于70mm)能让照相机“看得更远”,但视角窄。

长焦镜头也称远摄镜头或望远镜头。

广角镜头都身材矮小,长焦镜头都高大威猛。

焦距固定的镜头即定焦镜头。

1960年以前,变焦基本靠走。

现代变焦镜头优势明显,不用再走路,只需转动变焦环或拨动变焦开关。

但变焦需要一套复杂的光学与机械系统,随之而来的问题是:

1,体积和重量大;2,镜片多,成像比定焦稍差。

光学变焦与数码变焦

数码相机上都写着XX倍光学变焦(OpticalZoom)。

变焦倍数=最大焦距/最小焦距。

一个28-280mm镜头的光学变焦倍数是280mm/28mm=10倍。

倍数越大镜片越多,体积相应较大,画质相对较低,光圈相对较小。

如NikonP90光学变焦为26-624mm(24倍),但实测镜头边缘解像度差,看来24倍已经接近光学变焦目前的技术极限了。

关于digitalzoom数码变焦我只有三个字:

骗人的。

数码变焦只是电子放大,软件稍作改动就可以从一倍到一万倍变焦任君自取。

光学变焦才是真正的变焦。

表2-1:

焦距与全幅135相机镜头的分类

焦距    镜头类型    视角    备注

小于20mm    超广角    大于95度    适合拍摄建筑与风光

20-35mm    广角    95-63度    适合拍摄建筑与风光以及街头抓拍

50mm    标准镜头    45度左右    具有F2以上的大光圈,便宜量又足

70-300mm    长焦    34-8度左右    适合拍摄远距离物体。

其中85-135mm焦距段适合拍摄人像

大于300mm    超长焦    小于8度    适合拍摄超远距离物体比如野生动物

镜头的焦距转换系数

只有少数全幅数码单反CCD才与原35mm胶片一样大(36x24毫米),大部分数码相机CCD面积都比35mm胶片小,由此产生了镜头焦距转换系数的概念。

Nikon非全幅DSLR的焦距转换系数为1.5,也就是说原来135相机的50mm标头变成了75mm,200mm的变成300mm,以此类推。

几十年来我们习惯了135相机和35mm胶卷的世界,往往把50mm焦距,标准镜头以及45度视角三者等同起来。

进入数码时代以来,这个观点是不对的。

若焦距不变,CCD面积变小,镜头的视角也会变小。

镜头的视角是由镜头焦距和胶卷(CCD)尺寸联合决定的。

参见下图:

图1-3:

焦距,CCD尺寸,视角三者的关系

图中focallength就是焦距,angleofview就是视角。

假如焦距不变,CCD越小,视角越小。

如NikonD90相机CCD对角线长约为33mm(原35mm胶片的2/3),焦距33mm的镜头其视角为45度(也就是说,33mm镜头的成像因为CCD变小而与原来50mm标头的成像一致)。

我们就把50/33=1.5称为镜头的焦距转换系数,计算公式为135胶片与DSLR的CCD对角线长度之比。

不同数码单反CCD大小不一,焦距转换系数也不同。

CCD越小,焦距转换系数越大。

SONY,Nikon和Pentax转换系数多为1.5。

Canon多为1.6,奥林巴斯Olympus和松下Panasonic等3/4系统的转换系数为2。

进入数码时代以来,CCD从24x36mm到1/2.5英寸甚至更小,有多个不同规格,光看镜头焦距不知CCD大小,我们无法得知视角范围。

为了让大家回到那难忘的看焦距知视角的35mm胶卷时代,数码相机在实际焦距后面都注明“相当于135相机xx-xxx焦距”。

认识单反镜头前面那一圈字:

CANONZOOMLENS:

佳能变焦镜头

EF是佳能镜头卡口名称。

EF-S是小CCD数码单反专用镜头。

EFS镜头不能用在佳能全幅数码单反上。

18-55mm代表变焦范围18-55毫米(乘以焦距转换系数1.6后相当于全幅单反焦距28-88mm)

1:

3.5-5.6:

在最小焦距18mm时最大光圈为F3.5, 最长焦距时最大光圈为F5.6。

Ø58mm镜头滤色镜口径为58毫米

 

佳能A650IS小数码DC。

该机镜头变焦范围为7.4-44.4毫米,在最小焦距7.4mm时最大光圈为F2.8, 在最大焦距44.4mm时最大光圈为F4.8

IS为ImageStabilizer,表示此镜头内有图像稳定器。

6x表示6倍光学变焦,44.4/7.4=6

该镜头相当于35mm照相机35-210mm焦距,由此可得该镜头焦距转换系数为4.73,计算如下210/44.4=4.73=35/7.4

单张135底片对角线长度为43.3mm,若焦距转换系数为4.73,我们得出该机CCD对角线长度为43.3/4.73=9.15毫米,非常小。

第六节:

景深与光圈优先

景深就是照片焦点前后延伸出来的“可接受清晰区域”。

它只是一个概念,相机上并没有一个开关叫景深。

清晰与否也没有绝对标准。

一张合影若人脸很清晰,前面的鲜花和后面建筑物都模糊,清晰区域只限于人,我们就称此照片景深较浅(小)。

若人鲜花和建筑物都清晰,照片的清晰区域很广,就称景深很大。

风光摄影一般需要大景深,前后景物都要清楚。

人像一般需要小景深,我们只要美女的脸部清楚,四周的树枝和丑男最好都模糊。

有三个因素决定景深:

1,光圈大小;2,焦距长短;3,被摄物体的远近。

景深的确定原则是:

1,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2,焦距越长,景深越小;

3,离被摄物体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