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872972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板.docx

《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板.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板.docx

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板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四单元第1课总计第2课时主备人:

张宁安投放日期2015年10月7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课题13、《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盘点“读读写写”中有关本课的词语“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分成几方面说出自己的理解。

3、能说出文章用到的说明方法,区别修辞手法。

4、能理解“本来”、“至少”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感悟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5、能联系实际,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爱护地球,保护地球,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1.能用自己的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分成几方面说出自己的理解;

2.能理解“本来”、“至少”等词的作用,感悟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

教学难点:

能有条理的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地球的图片及介绍性文字。

第一课时

课前三分钟演讲(关于爱护地球,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主题)

一、导入明标

1、导入:

(先写下“宇航员”)同学们,看了这三个字,你有什么想说的?

是啊,你们了解得可真不少,不过,据有幸飞上太空,看到地球的宇航员常常会情不自禁说出这句话。

2、出示: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个句子。

(1)、学生读句子。

(2)、说一说这句话讲了地球的几个方面?

再读。

(3)、让学生质疑。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

3、揭题。

(1)、其实,你们的疑问都可以在这篇课文中找到答案,请读课题。

(2)、你能根据老师加的几个标点和记号,再读一读课题吗?

(师加上?

以及给“只有”、“一个”、“地球”分别标上着重号)

2、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读读写写”中有关本课的词语“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分成几方面说出自己的理解。

三.自学质疑

1:

为什么说“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请同学们打开第13课,根据初读要求,读一读。

(1)、放声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不懂的字词先自己想办法试着解决。

(2)、想一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方面的内容。

2、你能用“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有限、移居”、“珍惜、保护”这几组词来说说有关地球的事情吗?

四、合作交流(理解课文描写“太可爱了”这一部分。

1为什么说“地球太可爱了。

”用课文上的句子说一说地球可爱的一面。

2、理解句子: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和蔼可亲。

五.展示点拨:

(1)、读到“母亲、摇篮”这两个词,会让你想起什么?

(借机分析表示颜色的词以及纱衣等,以体现地球的美。

(2)、那把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什么?

(3)、这个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使句子在表达方面有哪些好处?

(4)、齐读这句话。

(5)、这个句子多美呀。

让我们把他记在脑子里。

能背的同学闭上眼睛,边背边想象一下。

3、宇航员会说地球很可爱,不只是因为她很美丽,同学们想一想,还有什么原因呢?

(1)、相机写下“慷慨”。

(2)、为什么说地球母亲是慷慨的呢?

(3)、现在哪个同学能说出这个词的意思?

4、再次发出感叹。

引读:

同学们,地球不仅是那么美丽,还那么慷慨,难怪,她被人称为“人类的母亲--------”,因为“地球太可爱了”。

(齐读)

六、训练拓展(完成学案“巩固联系”)

七.小结反思

板书:

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

可爱

慷慨

太容易破碎了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四单元第1课总计第2课时主备人:

张宁安投放日期2015年10月7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课题13、《只有一个地球》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演讲(关于爱护地球,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主题)

一.导入明标

(一)1、听写本课要求读写的词语。

同桌相互检查,改正错字。

2、指名说课文大意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本来”、“至少”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感悟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2、能联系实际,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增强爱护地球,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自学质疑

1、地球是那么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然而了解地球现状的宇航员却又感叹说:

“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请小组一起讨论:

课文2-6自然段是从哪几门面写地球的的容易破碎呢?

三、小组交流

反馈:

可以选择其中其中一方面来向大家汇报,并诵读相应的段落。

四、展示点拨:

(一)、悟“渺小”

1、出示:

“地球很小很小--”一段)

(1)、指名读。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觉?

(3)、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渺小”。

师板书“渺小”一词。

问:

看到这个词,你想起了什么东西是渺小的?

然而,作者却说能生活好几十亿人口的地球是渺小的,他用了哪些词来体现呢?

(我从“只有”、“只占”可以看出地球的空间太小了。

(4)、你说错了吗?

地球的半径有6300多千米呢?

宇宙是无限的,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五颗行星中一棵。

一比,就像一叶扁舟。

(5)、有首诗这样写: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地球就像海里的一叶扁舟,真渺小呀,谁能读出这种渺小的感觉?

(6)、A、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叶扁舟,要承载多少人口呢?

 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口?

60亿

B、再过五十年,人类将有多少?

90亿。

C、地球可以养活多少人?

80亿。

D、再过五十年,地球上将有90亿人,有10亿人饿死。

地球大不大?

不仅不大,她还是很----“渺小”的。

(5)、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也觉得地球很渺小。

让我们再读这一段话。

2、地球这样的渺小,难怪宇航员会这样感叹----齐读。

(二)、感“资源有限”

1、课文3、4自然段讲述了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然而,人们是如何对待人类的母亲---地球的?

请同学们拿笔画出来,并在书的旁边用词来写出你的理解。

2、出示“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1)、这里你特别注意的是哪个词语?

你能换上相似的词吗?

(2)、想一想,这是什么样的资源,我们不可以不加节制的开采?

(突出“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

(3)、再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矿产资源枯竭了,我们的亲人,后代,他们的生活会变得怎么样呢?

(3)、同学们,作者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让我们知道矿产资源枯竭是多么可怕,想到此,你的心情是如何的?

请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指名读。

3、分析“人类生活所需要的-----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威胁”

(1)、请同学们对比着读一读这句话,看看有什么区别。

(出示有有本来和没有本来的两句话。

(2)、说说“本来”这个词的作用。

(3)、造成这一严重后果的罪魁祸首是谁的?

请同学们联系实际,说一说,人们是怎么随意破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的。

你们所说的各种破坏资源现象,的确可以用哪个词形容?

“滥用”

(4)、滥用的下场是如何的,请大家看看这份资料。

(出示相关数字资料)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5亿人呼吸受污染的空气,至少有800人因此死亡。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500吨氟利昂排入大气层,严重破坏着保护地球的外衣。

  每天,我们的地球至少有1500人死于饮用不洁水造成的疾病。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2000桶石油泄漏到海洋里。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土地变成不毛之地。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森林被大火砍伐毁于一旦。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800亿吨水在悄然流失。

(5)、同学们,许多资源本来是可以再生的,就是因为人类的随意毁坏,才使我们的人类母亲----地球变成这样。

作者用上本来这一词,是多么的准确呀?

这一个个事实,让你的心情变得怎么样?

请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好这段话。

4、地球上的资源是这样的有限,难怪宇航员会这样感叹-----齐读。

(三)、解“无法移居”

1、展开小小的辩论(结合书本上的知识及课外收集到的资料)主题:

人类是否能移居别的星球

2、补充:

A、你们猜猜40万公里用宇宙飞船来走要多长时间?

我来告诉你们,用宇宙飞船来走需要整整四万两千年。

好几十亿人都想去呢?

B、当你们的爸爸妈妈含泪将你们送上宇宙飞船希望你们了另觅家园的时候,其实就是把你们送上了长达四万两千年的旅程,你们能够顺利到达吗?

(从老了、燃料等考虑。

C、这一切都还是很保守的估计,你们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用“至少”这个词。

这个词让你感受到什么?

3、小结:

不用这个词,是因为科学家还不能确定这个范围以外的情况。

这就是说明文用词的准确和严谨。

前文也有好多词是这样的,同学们在读的时候可以好好的感觉一下。

4、这部分是用什么方法告诉人们不能移居的呢?

(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

5、再次理解宇航员的感叹。

看到地球的美好,却又想起人类的各种行为,难怪宇航员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

五、结合课题小结,齐读最后一段

飞向太空的宇航员深知地球的容易破碎,为什么成天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却不知道呢?

是因为我们的视野太窄了,目光太短浅了。

老师在网上收集了一些我们自己人类的行为,请同学们一起看一看。

播放相关图片。

同学们,看到这一幕幕,相信你们的心灵受到了震动,因为我们可以确定---(“只有一个地球”)请大家一起朗读最后一段话,体会作者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目的原因。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终于真正认识我们的另一位妈妈——地球,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好多话想对地球妈妈说,对人类说,对自己说。

请把心里的话写下来吧。

2、结语:

听了同学们的自我表白,老师很受感动,有我们这些有志的儿女,相信有一天,我们的妈妈会再变得更美丽可爱。

3、回读课题。

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

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警示人类:

只有一个地球;

作业:

1.同桌讨论,设计一条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然后全班交流。

2.画一幅环保宣传画和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

只有一个地球

可爱容易破碎

美丽、无私渺小、资源有限

无法移居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四单元第2课总计第1课时主备人:

张宁安投放日期2015年10月7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14课《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演讲

  一、导入明标

  

(一)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狼和小羊》、《大灰狼》的故事吗?

狼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凶残、狡猾。

).你还了解狼的哪些知识吗?

(简介资料)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

学习后,你可能对狼有一些新的认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二、自学质疑

  1.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2.把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一读,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合作交流

 1.出示阅读思考提示:

  思考题1:

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

结果怎样?

  思考题2: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组交流讨论。

  3.追问:

什么原因是森林“宠儿”造成这样的结果的?

 4.追问思考题2:

凯巴伯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看作美丽善良化身的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5.这篇课文通过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四.展示点拨 

五.拓展延伸:

 1.阅读学案《蛇与庄稼》的故事,体会这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蛇与庄稼》告诉我们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2.你还知道这方面的事例吗?

请你说一说。

《塞翁失马》

六.小结反思

 七、作业

  1.课下收集有关破坏生态环境的资料。

以“环保小报”的形式向家人、朋友宣传环保知识。

2.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讲给你的朋友听。

板书设计:

鹿和狼的故事

狼吃鹿-------消灭狼-------鹿吃植皮-------林毁鹿死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四单元第3课总计2课时主备人:

张宁安投放日期2015年10月7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十五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教学目标】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朗读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投影仪,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了解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三分钟演讲

一、导入明标

  1、在黑板上出一道词语填空题:

请在括号里填上一个合适的词语,使得词语间能搭配起来:

这片土地是____的。

(坚硬、黑色、充满希望、纯净等。

)那么,我们的课题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板书)

2、“神圣”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仅留作悬念,不必回答。

)3、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教师作简要介绍,为感知全文作铺垫。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二、自学质疑

1.请同学们各自放声把课文读一遍,读准字音。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2、把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一读,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3、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三、小组交流

 1. 组内指导易读错的字词的读音。

同桌对读,互相指正纠错,互相指导。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什么地方读明白了,什么地方还没读明白,做好标记。

组内交流不明白的问题。

四.展示点拨:

  1默读课文,想一想西雅图的信中都讲了哪些内容?

  (土地是圣洁的──大地和人的关系──善待河水──保护空气──照顾动物──热爱大地。

五、训练拓展

六.小结反思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四单元第3课总计第2课时主备人:

张宁安投放日期2015年10月7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十五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演讲

一、导入明标

  

(一).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2、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二、自学质疑

  1、提出问题:

“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课文的哪些段落讲到了“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

(2、3自然段。

)2、读2、3自然段。

3、同桌共同交流难理解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

学有余力的可以背诵下来。

  这一片生生不息的土地,这一片美丽圣洁的土地,这一片满载希望的土地,这一片印第安人美好的家园,如果被转让出去,西雅图和他的同胞们是多么的眷恋和不舍呀!

西雅图将这份感情转化为对白人的谆谆告诫,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哪些句子引起了你的思考?

在文中画下来。

再想一想,他重点是从哪几个方面告诫他们的?

  (善待河水、保护空气、照顾动物、热爱大地。

  5、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善待河水?

(4、5自然段)

  ⑴解决不懂的问题。

  ⑵有感情的朗读第4、5自然段。

  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保护空气?

(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

  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照顾动物?

(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

  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热爱大地?

(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

三、小组交流(组内分工读课文)

1、组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一片土地是神圣的”这句话的含义。

2、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背诵。

四.展示点拨

五、联系课文,拓展延伸

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

它们是得到了保护还是遭到了破坏?

就这个问题,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6、小结反思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四单元第4课总计第1课时主备人:

张宁安投放日期2015年10月7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16课、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小黑板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演讲

一、导入明标

  

(一)1、谈话:

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三、自学质疑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

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四、小组交流(感受“奇迹”)

  1、组内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

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课文的哪些部分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

  3、讨论:

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4、交流:

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⑴引导:

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

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⑵指导: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

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

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⑶总结: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展示点拨

你想对老农说什么?

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五、拓展延伸(完成学案巩固练习)

六.小结反思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四单元《回顾拓展四》总计第2课时主备人:

张宁安投放日期2015年10月7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回顾拓展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二是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

  2、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从中悟到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积累的读书方法。

3、了解几个外国作家的故事,体会他们语言的幽默和巧妙。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1、师:

请同学们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对话。

3、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

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内容:

如果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不仅能帮助你读懂文章,还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4、从本组课文中选择典型的句段,体会这种读书方法的作用。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只有一个地球》《鹿和狼的故事》《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这四篇课文从内容中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

该如何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还从课文内容中获得对某些环境问题的新认识?

师:

本组课文,作者以环保为主题,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和体会,体会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

总结:

本组课文内容引人深思,读书就应该走入文里,披文入理,再走出文外,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既读进去,又想开去,这就是文里文外的读书方法。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如何把握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去理解课文内容。

要让学生认识到,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的思考,从所学的内容想开去,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它不仅有利于获得对文章的深刻感悟,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

这种学习方式要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尝试运用。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的关于“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标语。

2、在小组里交流那些标语已读懂了。

3、指名说说标语的意思,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点拨引导。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意思是说地球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这是1999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意思是:

人类在破坏地球环境的同时,也在毁灭着自己,要拯救人类自己的生命,唯一的途径就是拯救地球,减少破坏。

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正如人类只有一次生命。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

只希望留存这方寸之地,给子子孙孙以耕种之用。

意味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保护好现今的土地。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意思是:

人类生存的资源是有限的,却需要世世代代流传下去,因此要合理开发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不能随意浪费、破坏。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意思是说要共同行动起来,一起来珍惜、爱护有限的自然资源,不破坏、不毁坏,共同营造绿色家园,确保生命成长。

4、这些标语写得好不好?

好在哪里?

(凝练、通俗、朗朗上口)

5、你还知道哪些比较好的关于环境保护的标语?

6、读读背背好的标语。

第三课时成语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