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28718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doc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doc(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doc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

1、文学常识题:

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

A.朱自清,号秋实。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著名的爱国知识分子、民主战士。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背影》《欧游杂记》等

B.《兰亭集序》也称《兰亭序》,作者王羲之是我国西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C.苏轼,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其文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词开豪放派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一门父子三词客”是指北宋苏洵、苏轼、苏辙。

D.王安石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作品收集在《临川先生文集》中,以其号命名。

其作品有说理散文《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等。

他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答案C

分析:

A项,《踪迹》是散文集。

B项,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

D项,《伤仲永》不是散文。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阿Q是一个妄自尊大、内轻自贱、欺弱怕强、麻木健忘的典型人物。

他的这一性格集中体现了当时中国国民的弱点。

鲁迅正是借助阿Q这一艺术形象来揭露这种普遍存在于“国人灵魂”中的精神病症。

 

B.泰戈尔是印度的“诗圣”,他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小说《素芭》中的主人公素芭是一个美丽、善良、孤寂、命运悲惨的又聋又瞎的姑娘。

作者塑造素芭这个人物时运用了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反面衬托等多种手法。

 

C.元末明初文学家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是中国第—部用白话文创作的长篇小说。

小说围绕“官逼民反”的主题展开情节。

其中误入白虎堂、大闹野猪林、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火并王伦、活捉扈三娘等情节都与林冲相关。

 

D.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成功塑造了人文主义者“延宕王子”哈姆雷特的形象。

哈姆雷特是因为人文理想和残酷现实的矛盾而优柔寡断的。

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迷惘、矛盾和痛苦的心境。

 

答案B

分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材料选自必修3.4,《外国小说欣赏》。

B素芭是聋哑姑娘,不是“又聋又瞎”。

此类题目往往涉及对作品中情节、人物形象的把握情况的考查;以及对作品中写作手法的分析。

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对名著名篇的阅读积累要细致,全面,不能只满足于熟悉情节,还要深刻领悟其思想内容,熟悉其表达技巧。

3、《三国演义》中,司徒王允巧妙地用了        计和        计,令吕布对董卓心生嫌怨,董卓最终被诛。

(填空,每空1分,共2分)

答案连环计,美人计。

分析:

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古典名著的内容与人物的积累作答。

本题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要根据“令吕布对董卓心生嫌怨,董卓最终被诛”的内容提示,从与之相关的连环计与美人计角度组织答案。

4、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官渡之战后,袁曹双方再发生仓亭之战,袁绍再败,两次大败袁绍,曹操威震天下,而袁却元气大伤,已无力与曹抗衡,官渡之战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B.爱罗先珂、赵秀才、方玄绰、N先生、陈士成分别是鲁迅小说集《呐喊》中《鸭的喜剧》《阿Q正传》《端午节》《风波》《白光》中的人物。

C.《欧也妮·葛朗台》以极具个性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

比如他对拿侬说:

“那好,既然今天是欧也妮的生日,你就喝一小杯果子酒压压惊吧。

”表面看,他似乎很慷慨,实则反衬他的吝啬。

D.茶馆的房主王利发从他父亲手中接过茶馆,谨遵父亲的话,为人处世,多作揖,多鞠躬,态度谦恭,办事圆滑,但最终还是保不住他的茶馆。

E.《老人与海》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老人梦见狮子,其用意是表现老人从不灰心,力图在狮子身上汲取力量,不断进取,同时在结构上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答案BD

分析:

B.N先生是《头发的故事》中的人物;D.房主是秦仲义,王利发是掌柜。

此类题目往往涉及对作品中情节、人物形象的把握情况的考查;以及对作品中写作手法的分析。

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对名著名篇的阅读积累要细致,全面,不能只满足于熟悉情节,还要深刻领悟其思想内容,熟悉其表达技巧。

5、下列咏史诗所歌咏的历史人物,每一选项前后不相同的是(3分)

A.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B.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C.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答案D

分析:

A第一组选自李商隐的《筹笔驿》,第二组选自杜甫的《蜀相》歌咏的都是诸葛亮;B第一组选自王安石的《明妃曲》,第二组选自欧阳修的《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歌咏的都是王昭君;C第一组选自白居易的《长恨歌》,第二组选自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歌咏的都是杨贵妃;D第一组选自杜牧的《赤壁》歌咏的是周郎,第二组选自杜牧的《题乌江亭》,歌咏的是项羽。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被列入“四书五经”。

它记载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的言行,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三国演义》以西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这段历史为创作背景,塑造了曹操、刘备、孙权、张良、诸葛亮、周瑜等艺术形象。

C.贾宝玉是贾政的儿子,林黛玉是贾宝玉姑母(贾敏)的女儿,他们之间的悲欢离合是小说《红楼梦》的故事主线之一。

D.《巴黎圣母院》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代表作。

作品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是一个相貌丑陋但心地善良的人。

答案B

分析:

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文学常识题,平时要注意积累,且重点识记课本中出现的名家名作。

答题时,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和原文学作品内容的细微差别,然后做出判断,可用排除法。

B项,“西汉末年”应改为“东汉末年”。

所以选B。

7、为美国浪漫爱情电影《BathingBeauty》注翻译片名,下列准确反映影片内容,又蕴涵传统文化色彩,使中国观众更易于接受的片名是(3分)

A.水上芭蕾B.出浴美人C.出水芙蓉D.水上盛典

【注】Bathing:

洗浴。

Beauty:

美女。

电影《BathingBeauty》讲述的是作曲家史蒂夫与美丽的芭蕾舞教练卡罗琳一见钟情的故事。

答案C

分析: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生动、得体的表达能力。

解答此题,可结合着题干提示及要求,根据注释分析,从影片的主题内容与浪漫爱情有关,故可排除AD项;出浴,虽为“Bathing”的翻译,但此词语过于俗气,体现不出传统文化色彩,也不容易被中国观众接受,故可排除;荷花。

刚开放的荷花。

比喻诗文清新不俗。

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故出水芙蓉符合语境。

故选C。

8、下面对《三国演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为了彻底除掉袁尚、袁熙残军,曹操决定西击乌桓,曹操听取了荀彧的意见,没有大动兵戈,辽东太守公孙康自送二袁首级至处。

B.《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巧设“苦肉计”,使自作聪明的蒋干中了计,也使曹操中了计,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C.诸葛亮在新野打败曹军,使得曹操大怒,发动三军直奔新野,并齐取樊城。

刘备依孔明建议弃樊城,奔襄阳。

至襄阳东门,刘琮惧而不出,蔡瑁、张允命军士向城外百姓射箭。

忽有一将魏延砍死守门将士,开了城门,叫刘备等人速入城内。

D.在三顾茅庐中,刘备、关羽和张飞始终都保持谦卑、恭敬的态度,最终用诚意打动了卧龙先生,卧龙先生与三人同回荆州,共论天下大事。

E.邺城的铜雀台完工,曹操与众文武官员在铜雀台宴饮。

曹操让近侍将西川红锦战袍一领,挂于垂杨枝上,下设一箭垛,以百步为界,欲观武官比试弓箭。

在铜雀会中被曹操称作是“吾家千里驹也”的武将是曹休。

答案B.D

分析:

B周瑜没有用“苦肉计”。

D“张飞始终都保持谦卑、恭敬的态度”错。

9、下面对《三国演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三国指魏、蜀、吴,代表人物分别是曹操、刘备、孙权。

《三国演义》艺术地再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一百年间的历史,描写了统治阶级内部各个政治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我国古代小说中描写最成功的巨著。

B.《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巧设“苦肉计”,使自作聪明的蒋干中了计,也使曹操中了计,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C.作者把刘备写得宽厚仁道,把曹操写成狡诈凶残的典型;把诸葛亮写成是足智多谋的艺术典型。

《三国演义》中诸多英明的战略战术,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经验。

D.《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

“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E.“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

”这段话描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关羽的形象。

答案B.E

分析:

B项周瑜没有用苦肉计。

E项描写的是吕布。

10、《红楼梦》中贾宝玉为  A  (人名)写祭文《芙蓉女儿诔》;《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言于刘备:

“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伏龙是诸葛亮,凤雏是    B  (人名);七斤嫂是鲁迅小说集《呐喊》中作品     C   (篇名)的人物。

(3分)

答案A晴雯;B庞统(士元);C《风波》(一空一分,3分)

分析:

此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根据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

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

11、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夺取汉中,令曹洪、夏侯渊镇守。

赵云打败张郃夺取瓦口隘,黄忠夺取天荡山并听从法正的计策,在定军山以逸待劳斩杀夏侯渊。

从许都赶来的曹操战局不利,发布“鸡肋”口令,借故杀了杨修,不久退兵。

刘备夺取汉中,进位汉中王。

B.《三国演义》中的“单刀赴会”,写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周瑜之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邀请关羽来赴宴。

关羽单刀赴会,最终安全脱身。

C.红楼梦判词中“可叹停机德,堪叹咏絮才”分别写的是薛宝钗、林黛玉。

D.《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随贾母等赴宁国府赏梅,午间去房间休息,看见房内挂着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宝玉觉得这副对联蕴含丰富,十分喜爱,铭记在心。

答案C

分析:

A.不是赵云,是张飞。

B.应是鲁肃之计。

D.宝玉很不喜欢。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章回体小说,成书于明末清初,该书是由施耐庵整理编著的。

B.别里科夫这个形象是沙皇专制主义的产物,是那些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

C.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而芥草靠杯水就能负载,这是作者用来说明事物都“有所待”的道

理的。

D.陶渊明,名潜,字渊明,私谥靖节,别号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我国第一位出色的田园诗人。

答案A

分析:

《水浒》作者尚存争议。

13、填空题(每空一分,共5分)

(1)宝玉梦中来到太虚幻境,翻看了记载金陵优秀女子命运的“         ”图册后,又看了“红楼梦”原稿,聆听了“红楼梦”曲。

宝玉依警幻仙姑之言,与仙女秦可卿结婚。

婚后,二人正携手游玩时忽遇迷津,宝玉受到惊吓,失声喊叫:

“可卿救我!

”方从梦中醒来。

 

(2)王熙凤得知贾琏偷偷地同尤二姐结了婚,就将尤二姐骗进府中。

一面唆使被逼退了婚的张华告状,借此大闹;一面又暗中煽动小妾秋桐辱骂,借刀杀人。

尤二姐十分痛苦、懊悔。

王熙凤又买通胡太医,让尤二姐吞下打胎药后小产。

维系生命的一丝希望也断绝了,尤二姐遂          (结局)。

凤姐故作姿态,伤心痛哭。

(3)前一天晚上,林黛玉敲贾宝玉的门没有开,觉得被贾宝玉冷落了。

第二天,她一个人悲悲泣泣地葬花,并哭着吟了一首《         》,正好被贾宝玉听到了。

贾宝玉不觉痴倒,也大哭了一场。

宝玉、黛玉因此清除了误会,遂相好如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