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考前必背手册辑.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85946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2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考前必背手册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考前必背手册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考前必背手册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考前必背手册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考前必背手册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考前必背手册辑.docx

《中考化学考前必背手册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考前必背手册辑.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考前必背手册辑.docx

中考化学考前必背手册辑

2020年中考考前必背必记提分手册

   必背一 常考的12种仪器的识别1

必背二 常考的15个基本实验操作1

必背三 常见重要人物和常见图标5

必背四 化学与生活6

必背五 化学用语13

必背六 教材基础实验16

必背七 物质的俗名及主要成分25

必背八 中考考频较高的化学方程式汇总26

必背一 常考的12种仪器的识别

注:

加点字易错

必背二 常考的15个基本实验操作

1.过滤

2.酒精灯的使用

3.浓硫酸的稀释

4.液体药品的取用

5.量筒的读数

6.液体的加热

7.蒸发

8.固体药品的称量

9.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0.仪器的连接

11.测定溶液的pH

12.少量液体的滴加

13.闻药品的气味

14.固体的加热

15.固体药品的取用

必背三 常见重要人物和常见图标

1.初中化学重要人物及成就

2.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标识

3.常见危险化学品标识

4.生活中常见的其他标识

必背四 化学与生活

1.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

(1)营养素的食物来源、作用

①蛋白质:

来源于鱼、蛋、奶、豆类、瘦肉等食物。

蛋白质是机体生长和修补受损组织的重要原料,并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血红蛋白是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过程中的载体;酶是生物催化剂。

②糖类:

来源于大米、面粉、玉米、土豆、红薯、甘蔗、甜菜等食物。

在人类食物所供给的总能量中,有60%~70%来自糖类。

③油脂:

来源于油、肥肉、花生、芝麻等食物。

油脂是重要的供能物质。

④维生素:

来源于水果、蔬菜等食物。

维生素可以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

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2)元素与人体健康

①钙→儿童缺钙会患佝偻病;老人缺钙会患骨质疏松症。

②铁→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③碘→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④锌→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⑤氟→缺氟会产生龋齿。

(3)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①对人体有害的元素:

汞、铬、铅、镉、砷等。

②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一氧化碳、黄曲霉毒素、亚硝酸钠、甲醛和瘦肉精等。

2.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流程及方法

沉淀:

加入絮凝剂(如明矾)使悬浮杂质形成大颗粒而沉降

过滤:

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吸附:

加入吸附剂(如活性炭),除去不溶性和部分可溶性杂质,以及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杀菌消毒:

加入杀菌剂(如漂白粉),杀灭水中的细菌等微生物

【特别提醒】a.自然界的水为混合物。

b.蒸馏可以除去水中所有杂质,所以在净水过程中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

c.在净化水的各种方法中,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杀菌消毒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2)硬水与软水

①鉴别方法:

加肥皂水有丰富泡沫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

②硬水软化:

硬水软水

3.溶液

(1)饱和溶液的判断

根据溶解性判断

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

一定溶剂饱和溶液

【特别提醒】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但可以溶解其他物质。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①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如KNO3溶液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②对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如Ca(OH)2溶液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4.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燃烧需要有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清除可燃物(如挖隔离带);隔绝氧气(如用锅盖盖灭);降温到着火点以下(如用水浇灭)。

5.化石燃料和新能源

(1)化石燃料

(2)新能源:

氢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

6.环境保护

(1)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①污染物

气体污染物:

SO2、NO2、CO。

颗粒污染物:

PM2.5、可吸入颗粒物、粉尘→雾霾。

②污染物来源

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植被破坏引起的沙尘暴、秸秆燃烧产生的烟尘。

③防治措施

使用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工业废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提高空气自净能力。

(2)水污染及其防治

①污染来源:

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②危害:

使水质恶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生动植物死亡;危害人体健康。

③防治措施: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生活污水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后排放。

(3)白色污染

①定义:

指废弃塑料随意丢弃造成的环境问题。

②危害:

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等。

③防治措施:

用布袋代替塑料袋、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使用一些可降解的新型塑料等。

7.化学材料

化学材料

8.金属与金属矿物

(1)金属材料——合金

①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大多数是混合物。

②合金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相比,强度高、硬度大、熔点低、抗腐蚀性更强。

③常见的合金:

不锈钢、18K黄金(光泽好、硬度大),黄铜(强度高)等。

(2)金属的化学性质

(3)金属活动性顺序(分五个为一组记忆)

【规律】①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②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K、Ca、Na除外)。

9.酸、碱、盐

(1)溶液的酸碱性与pH

①酸碱指示剂

酚酞溶液:

遇酸色不变,遇碱红艳艳

石蕊溶液:

酸里红,碱里蓝

②溶液的酸碱性和pH

(2)酸的化学性质

(3)碱的化学性质

(4)盐的化学性质

10.化学肥料

必背五 化学用语

1.中考常见元素符号和原子团(必考)

(1)前20号元素必记(5个一起背,更方便记忆)

【补充元素】其他常见的11种元素

(2)5个原子团(必考)

碳酸根——C 硫酸根——S 硝酸根——N

氢氧根——OH- 铵根——N

(3)常见元素化合价速记口诀

一价钾钠氯氢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  

莫忘单质都为零  

2.化学式的意义及计算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以H2O为例)

意义: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以P为例)

意义:

表示单质磷;表示磷由磷原子构成。

(3)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3.构成物质的微粒

(1)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原子和离子。

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O2、H2、N2、CO2、H2O、NH3有机物等。

②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Cu、Fe、金刚石、石墨等。

③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NaCl、CuSO4、CaCl2、NaOH、Ca(OH)2等。

(2)微粒的性质

①分子、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分子、原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③分子、原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间隔越大。

4.微粒结构示意图

5.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

【特别提醒】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质子数

必背六 教材基础实验

1.常见气体的制备(必考)

(1)反应原理

①实验室制取氧气

a.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

2H2O22H2O+O2↑

b.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

2KMnO4K2MnO4+MnO2+O2↑

c.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2KClO32KCl+3O2↑

②实验室制取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③实验室制取氢气:

Zn+H2SO4ZnSO4+H2↑

(2)发生装置

①固固加热型

举例: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

【特别提醒】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需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以防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②固液(或液液)不加热型

举例:

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CO2;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H2。

(3)收集装置

①排空气法

适用范围:

a.不与空气成分反应的气体,且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差较大;

b.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即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如O2、CO2)用向上排空气法;

c.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即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如H2、NH3)用向下排空气法。

特点:

收集到的气体比较干燥,但纯度不高。

②排水法

适用范围:

难溶或微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

特点:

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纯度较高,但不干燥。

(4)检验和验满

(5)多功能瓶的使用

目的

装置

进出口方向

排水法收集气体

b进a出

排空气法

收集气体

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a进b出

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b进a出

量气

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气体,若要收集或测量CO2、NH3等能溶于水的气体,需在水上方加一层植物油

a进b出

检验、干燥、除杂

a进b出

2.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1)操作步骤

①计算:

计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和水的体积。

②称量:

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

③溶解:

将称取的氯化钠和量取的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至固体全部溶解。

④装瓶:

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2)误差分析

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

①称量时,固体药品和砝码放反了,且使用了游码;②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③烧杯内原来有少量的水;④将固体药品倒入烧杯时部分药品撒在外面或纸片上残留少量固体药品;⑤固体药品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

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

3.燃烧条件的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铜片的作用:

载体、传热

水的作用:

提供热量;使

水中的白磷与空气隔绝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且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才能燃烧

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

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但温度未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燃烧

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但未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不能燃烧

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热水中的

白磷燃烧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同时又与氧气接触,可燃物才能燃烧

4.金属的冶炼

(1)实验装置

(2)反应原理:

3CO+Fe2O32Fe+3CO2。

(3)实验现象:

玻璃管内红色固体变黑,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实验要点

①实验前先通入一段时间的一氧化碳

目的: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爆炸。

②实验结束时,停止加热后继续通一氧化碳直到玻璃管冷却

目的:

防止还原出来的铁又被氧化。

③实验中需要进行尾气处理

目的:

一氧化碳有毒,需通过点燃或收集的方式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5.金属锈蚀条件的探究

(1)铁锈蚀的条件:

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同时接触

(2)实验设计

条件

①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

②铁钉浸没在水中

③铁钉与水和

氧气同时接触

实验

装置图

生锈

程度

不生锈

不生锈

易生锈

结论

①③对比,铁钉生锈的条件是与水接触;

②③对比,铁钉生锈的条件是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由①②③得出铁钉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水和空气(或氧气)同时接触

(3)实验反思

防锈措施:

与水隔绝,如铁锅用后洗净擦干。

与O2隔绝,如铁栏杆刷油漆、自行车链条涂油等。

6.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1)实验现象及解释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分子运动到A烧杯中,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2)结论: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推论:

①分子很小;②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

7.电解水

(1)实验装置

(2)反应原理:

2H2O2H2↑+O2↑。

(3)实验现象: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或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