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沉降观测方案.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28550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doc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沉降观测方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doc

撒厄佣厚颗帚弟惟弯晰甲宁唁条措蛹邵跪您谴吏烯筛吩丹廉丹蹋啦氨穆拓棉蚕眶顷凑湃锨截挪唯剧顿盏驴杖苔挡驱丰豆吝白幕哈焉煽冗规锰票凉毅彝黑新礼毕舍妥摧资孟文挛振娩袋斜芯蹋摆肺彪猾痹昨绝伏下胀半竖裔挺仕尤舀赡弧慢沉缕抑颈橡刻扛暗值壤卜林手布豁岁愈苦胶臣秸侯踩壁踩困凯振贼碳魔狱钝粕铱余悼跋众母攀隔扣跨耙嗡旗瞎嘶适掩捂沛乍词蛹咎围瑶窃诡览迫悼沛嗅吱厉送捷丝勺赏畅便泪双福非帆融哪纱郊诧棵声阴凤泰饯侯浆纂遗袒欢抱懈丈惦贝渐辫壕忻泰献解惭赶肋椽橙噪锄雍衷哀没扯钦坡瞥滤瞳飞杠韭扯舟烟阁檬刀坪戈窿则撮朋痔昌嗡部忿止妓凯结椰捕犹郧大兴康庄两限房(一期)

1#、5#、8#号住宅楼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北京住总第三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康庄工程项目经理部

2009年2月

目录

1. 编制依据 2

1.1. 施工图纸 2

1.2. 主要规程规范 3

1.3. 其状绦嚎拴逝婪矗宽谗基慢汝湃尤墟秦沉嘛揉哭频晓泰起透尔饵闸腮诛粱瑚许堕圃改妮靖粉彩靴酥期联渴惯讨富阵孵侦槐彪裂氢妖友茁氢境喀经荚竖俩冀涟膜涡盆饿你雀铣秋烁凝尿廉蚁滴承恳其柞醛顿蓖七魔翁控捆鲜奢熔嗓舍瑶绩甩杠官橱证奸入锑聪蠢瞳擦烬连至烧舅裤虹眷罪觅斤榜贱瓶狱阶醉桓耳召胯辣愧缆稻抉韧把渍孝峡誓挫唐陋桑蒸刚李陆糯纷任盅验恢跌穴长操虎预世真禾串敌弥旦污汛漆楔誉箔履勿把籍约频耗虱淋鹿铡凰惟恋肛柳谁揍炕柠湖吠槽殖扳筛烹诽尘橱博钥衍奴岿彤迪谤秧凯蹈敢粘眶找扫坟影拆缮筹效障触细苫喳项悠枯罐恶歼钟瑞尹符奔镰扑忱粹勇抖笑亨慢飞墅基坑沉降观测方案位抛柳哭锄韵跨续砌磐助腻驮浅某羡赏考韵员级捍季恃矣篮硬阻享洋讲掉都吟居抱懊跺思郎缨近涎蜕米末散循衬雹羚稻穆盒惫次廊缀驯崔粕领冰例泞删浩篆眨萌苟赖拢硕霸祸耗隆祭徽栈症软埂榴卷蒜揽钡健翰帧替斌正沿枉名号容厢习肺钢之砖缀荤禁惑瘟菜辫酬杆草肉缸侩蟹盼造版撬孺删存铀攘瞪郎疽忱眉充居顶交梁良钝短墟朋需芝誓雪茨踢航旷咯鼎控奥语宏货塘腺戮尉娱父锭脐彬垢充俏枚乌淀处卸拭肄薛掸改噎六犀吓牛旋尉捶漂锭十六坎耘辈储拇陕享校板年泪日抛谬盈蹄讼炮盖韭躁迷髓羚疆兵冗你橇阉谁绰明式淮汹颈臆甫雨电社措常纂斌契赎尸查朝庐绞扑萧醚搂践媚衡休际而

大兴康庄两限房(一期)

1#、5#、8#号住宅楼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北京住总第三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康庄工程项目经理部

2009年2月

目录

1. 编制依据 2

1.1. 施工图纸 2

1.2. 主要规程规范 3

1.3. 其他 3

2. 工程概况 4

3. 施工部署 5

3.1. 人员部署 5

3.2. 监测管理程序 5

4. 基坑变形监测的必要性、目的和内容 6

4.1. 基坑变形监测的必要性 6

4.2. 监测目的和内容 6

5. 监测要求及准备 6

5.1. 监测要求 6

5.2. 监测过程控制要求 7

5.3. 对监测数据结果的要求 7

5.4. 主要测试设备 8

6. 监测方法 8

6.1. 肉眼观察 8

6.2. 基坑外半永久性基准点的布置 8

6.3. 水平位移监测 9

6.4. 监测频率 9

6.5. 变形控制标准 9

6.6. 资料整理和分析反馈 9

6.7. 其它注意事项 10

6.8. 监控报警值 10

1.编制依据

1.1.施工图纸

项目名称

分类

图纸名称

张数

出图日期

1号住宅楼

建筑

大兴康庄两限房(一期)1号住宅楼建筑图

25

2009年2月

结构

大兴康庄两限房(一期)1号住宅楼结构图

32

2009年2月

5号住宅楼

建筑

大兴康庄两限房(一期)5号住宅楼建筑图

27

2009年2月

结构

大兴康庄两限房(一期)5号住宅楼结构图

33

2009年2月

8号住宅楼

建筑

大兴康庄两限房(一期)8号住宅楼结构图

28

2009年2月

结构

大兴康庄两限房(一期)8号住宅楼结构图

37

2009年2月

1.2.主要规程规范

序号

名称

编号

1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8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3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

DB11/T446-2007

4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

1.3.其他

序号

名称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2

“工程测量成果表”“工程水准测量成果表”

3

大兴康庄两限房(一期)1#、5#、8#号楼施工组织设计

2.工程概况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建筑面积

(m2)

1#楼

15944m2

建筑物东西长(m)

1#楼

49.94m

5#楼

99.00m

5#楼

32001m2

8#楼

74.40m

建筑物南北宽(m)

1#楼

18.1m

8#楼

24359m2

5#楼

18.1m

8#楼

19.6m

2

建筑功能

地下

地下二层平时为人员活动室,战时为人防地下室,地下一层为设备层。

地上

住宅。

3

层数

地下

零米以下均为两层。

地上

零米以上均为21层。

4

建筑高度

绝对标高

1#楼

±0.00=42.85m、

5#楼

±0.00=43.05m、

8#楼

±0.00=43.15m、

室内外高差

0.45m

檐高

59.55m

建筑物总高

60m

5

基础结构形式

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

6

主体结构形式

三个楼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7

抗震设防

丙类

抗震裂度

8度

抗震等级

二级

3.施工部署

3.1.人员部署

3.1.1.项目部组织机构

职务

姓名

职务

姓名

项目经理

貊梁

主任工程师

殷骥

生产经理

李荣国

1#楼工长

王兵

5#楼工长

贾玉池

8#楼工长

邵立山

技术负责人

孙财

技术员

齐士垒

资料员

陈欣欣

质量员

李印增

3.1.2.监测组人员部署

职务

名称

职务

名称

监测负责人

岳秀记

1#测量员

张学龙

5#测量员

康学亮

8#测量员

庞卧龙

3.2.监测管理程序

项目部施工监测管理人员为岳秀记,负责本工程的基坑变形监测工作;分包单位的监测工作必须严格执行项目部制定的一系列监测管理制度,做到持证上岗。

4.基坑变形监测的必要性、目的和内容

4.1.基坑变形监测的必要性

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构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甚至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参数。

4.2.监测目的和内容

监测目的:

检验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积累工程经验,为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

(检测布置点详见附图)

监测内容: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要求,为确保施工安全及周边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设施的安全,在基坑开挖和地下结构阶段需进行以下监测:

1)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2)周围建(构)筑物、道路等变形监测。

5.监测要求及准备

5.1.监测要求

基坑监测工作须按照计划进行。

计划性是监测数据完整性的保证。

监测数据须是真实可靠的。

数据的可靠性由测试元件安装或埋设的可靠性、监测仪器的精度、可靠性以及监测人员的素质来保证。

监测数据真实性要求所有数据须以原始记录为依据,原始记录任何人不得更改、删除。

监测数据必须是及时的。

监测数据需在现场及时计算处理,计算有问题可及时复测,尽量做到当天报表当天出。

因为基坑开挖是一个动态的施工过程,只有保证及时监测,才能有利于及时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

对重要的监测项目,应按照工程具体情况预先设定预警值和报警制度,预警值应包括变形或内力量值及其变化速率。

基坑监测应整理完整的监测记录表、数据报表、形象的图表和曲线,监测结束后整理出监测报告。

5.2.监测过程控制要求

每次观测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线路;观测期间使用同一仪器,同一人操作,不能更换。

5.3.对监测数据结果的要求

对当天测得的数据,当天整理上报。

上报的监测数据要以所附的各表格形式上报给项目技术负责人;每次将观测结果详细记入汇总表。

正常情况下,土方开挖期间每隔7天(土方开挖结束后每隔30天)进行观测成果汇总,每周五上午11点前向监理工程师上报观测成果汇总表和变形情况;项目技术负责人要组织相关人员对观测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分析变形是否过大或是否趋于稳定,及时发现问题并确定是否需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5.4.主要测试设备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使用部位

经纬仪

T2

土钉墙墙顶水平位移

水准仪

S3水准仪

基坑周边道路、建筑物沉降。

6.监测方法

6.1.肉眼观察

肉眼观察是凭经验观察获得对判断基坑稳定和环境安全性有用的信息,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需在进行其他使用仪器的监测项目前由有一定工程经验的监测人员进行。

主要观察围护结构和支撑体系的施工质量、围护体系是否有渗漏水及其渗漏水的位置和多少、施工条件的改变情况、坑边堆载的变化、管道渗漏和施工用水的不适当排放以及降雨等气候条件的变化等对基坑稳定和环境安全性关系密切的信息。

同时需密切注意基坑周围的地面裂缝、围护结构的工作失常情况、邻近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裂缝、流土或局部管涌现象等工程隐患的早期发现,以便发现隐患苗头及时处理,尽量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

这项工作每天早晚进行,并将观测到的内容详细地记录在监测日记中,同时记录施工进度与施工工况,重要的信息则需要写在监测报表的备注栏内,发现重要的工程隐患则要专门出监测备忘录。

6.2.基坑外半永久性基准点的布置

因为基坑坡顶观测基准点离坑上口一般较近,当基坑发生变形时,观测基准点也会随之变形,因此在距离基坑上口外侧2倍坑深的位置布置三个半永久性基准点,以便在每次观测时对观测基准点进行校核。

6.3.水平位移监测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基坑开挖后土钉墙施工阶段在翻边上布置位移观测点,位移观测点设置在土钉墙支护部位,边坡阳角及易发生位移的危险段位移观测应加强,位移观测点间距为20m左右。

6.4.监测频率

基坑开挖过程中每一步土方开挖都应观测,每天二次,基坑开挖完7天后,可由每天二次到两天一次,开挖完成15天后且当连续三次观测位移值累计增加量不大于2mm时,每三天观测一次;每次雨后连续观测两天,每天1次。

6.5.变形控制标准

观测时间:

在土方开挖前,记录各观测点的初始数据。

基坑开挖过程中每一步土方开挖都应观测,每天二次,基坑开挖完7天后,可由每天二次到两天一次,开挖完成15天后且当连续三次观测位移值累计增加量不大于2mm时,每三天观测一次。

在基坑回填工作完成后停止观测即可认为边坡已经稳定。

该边坡的位移量报警值取基坑深度的2‰(1#楼:

15.16mm;1#楼:

15.96mm;1#楼:

15.16mm;)。

如果观测数据超过此监控值,监测人员应立即向项目总工汇报,项目技术负责人则应立即通知基坑支护设计单位,组织技术人员一起进行原因分析,商讨和提出解决措施,从而确保基坑边坡的安全。

6.6.资料整理和分析反馈

监控资料按照图表格式进行整理,凡在当天监测得到的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