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论讲义.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80727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论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论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论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论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论讲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论讲义.doc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论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论讲义.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论讲义.doc

第一章绪论

一、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一)概念

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无非:

因袭、权威、常识、科学、思辨。

其中关于一门学科的系统的科学方法就是方法论。

科学发现由科学方法和思辨产生,但方法论只钟情于科学方法。

1、方法论(methodology)是认识论(epistemology)的分支,是验证知识与寻找新知识或新发现(newfindings)的科学。

某一学科的方法论就是该学科研究工作的基本原则、途径、程序和规范。

从过程来看,它包括问题阐述、文献综述、假设提出、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信度效度判断、研究报告或论文撰写等环节的规范和逻辑。

2、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论,就是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的基本原则、途径和程序。

(二)符合科学研究方法的公共管理研究结果的性质

1、客观性(事实的WHAT、WHY、HOW等的YESORNO问题)

2、实证性(观察和实验)

3、规范性

①研究者用文字清楚地报告取得研究结果的整个过程,使得其他研究人员可据此判断你的观察数据的获得和分析结果以及导出的结论是否可靠;

②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即其他人能应用相同的程序和方法得出同样的结果。

4、一定的概括性(适用效度)(管理研究旨在发现、辨识和解决管理领域的各种问题,它们无论多么复杂,都可归结为一个问题,即使人及其携带的资源形成1加1大于2的局面。

所以,公共管理研究的发现或结论须有一定共性才是有意义的。

(三)公共管理研究的性质或定位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学科人文学科

科学方法思辨方法

逻辑直觉

客体与情境分离客体与情境交融

科学艺术

学科研究的定位频谱

原因:

1、管理者的形象思维与个性(感觉、直觉、意愿、决心)

2、管理情境(系统的复杂性,社会生态、社群环境、组织系统)

3、主客体都是人,价值的偏好。

(决策,两难;事实与价值的结合)

(四)(公共)管理研究的类型

1、按功能:

基础研究(WHY,THEORY;FOREXPLANATION);应用研究(WHATANDHOW;FORAPPLICATION)

2、按研究内容的表现式样和研究目的:

探索型(EXPLORATION)、描述型(DESCRIPTION),解释型(EXPLANATION),规范型(PRESCRIPTION)

四种不同类型研究的特征

探索性研究

explorative

描述性研究

descriptive

解释性研究

explanatory

规范性研究

prescriptive

对象规模

小样本

大样本

中样本

取样方式

非随机选取

简单聚集、按比例分层

不按比例分层

研究方式

观察、无结构访问、查阅文献、个案研究

问卷调查、结构式访问、比较研究、发展研究

调查、实验等

比较研究

分析方法

主观的、定性的

定量的、描述统计

相关与因果分析

计算,建立模型

主要目的

形成概念和初步印象

描述总体状况和分布特征

变量关系和理论检测

解决应然问题,药方,优化求解→改造世界

基本特征

设计简单、形式自由

内容广泛、规模很大

设计复杂、理论性强

设计复杂、计算量大

3、按论证的手段:

理论研究(THEORETICALSTUDIES)和实证研究(EMPIRICALSTUDIES)

①理论研究(演绎法):

从更高抽象层次的公理、定律、法则或学说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出支持或否定假设的结果;

②实证研究(归纳法)根据假设去寻找论据,从现实资料和数据来证实或证伪所提出的假设。

“以往的研究多为实证研究,本文采用规范研究”?

二、(公共管理)研究的要素

(一)概念、名词和术语

概念(concept)是对所观察对象或指称现象的本质(共同的根本属性)的抽象。

概念是思维链条上的节,概念不清晰说明你还没把握该事物的属性。

对个人来说,概念是一组心象的组合;概念不清说明相关心象组合存在混乱,未能明确设定,或者该心象组合不是依托可观测的事实。

名词(noun)是一个概念的语言指称。

专业或学科常用的名词即术语(term)。

在一项研究中,关键概念和名词,一定要做到:

①稳定而规范的心象

②清晰而正确的定义(内涵)

③变量的逻辑性和可测性(外延)

④翻译过来的名词和术语的准确性(例如,politicalissues)

研究生论文中,常出现的问题:

①概念混乱,前后不一致

②推出年名词而无后续内容

③内容创新变成名词创新

(二)定义

1、定义是概念和名词所表达的共同属性(即内涵)的逻辑表述或界定。

一项研究、一篇研究论文往往都涉及一、两个关键的名词,它们的界定反映了研究者的基本功。

如果关键名词定义清晰而且确切,至少表明研究者思考的成熟程度和对此项研究把握的深度,因为关键概念和名词总是与研究论文的重要创新点或贡献相联系的。

如果关键概念的内涵不界定或界定模糊混乱,该研究论文的创新点便让人难以置信,不敢引用。

2、下定义的方法

科学研究中最适用的下定义的方式是属加种差:

带定义的名词为种(species),该名词隶归于属(genus),种差(differentia)指该名词与同类(属)其他名词的质的差异。

中文下定义的语法结构:

被定义之物=种差+属

例如:

变量是具有可测性的概念。

英文下定义的语法结构:

Thingstobedefined+verb+generalclassword+“wh”word+particularcharacteristics.

Forexample:

externalityisasituationinwhichabenefitorcostassociatedwithaneconomicactivitydevolvestothirdparties.

下定义不规范或易犯的错误:

①以例代定义;

②种差描述范围不恰当

③属选择不当

④采用否定词

⑤词句冗长。

3、变量

(1)变量是具有可测性(measurable)的概念,其属性在幅度和强度上的变化程度可加以度量,如工作满意度、劳动生产力等。

有些变量不具备可测度性,如幸福、快乐、凄凉、悲伤等。

属性是指客体的某种特性。

例如,性别是变量,则属性有男性和女性,可见变量是按逻辑归类的一组属性。

变量与属性

性别男,女

年龄老、中、青;少儿;成年;1—80(岁)

年产量10—1000(台)

年利润﹣100—1000(万元)

质量优、良、合格、差;5、4、3、2、1、星级

开放度0,…,100

满意度0,…,1

……

(2)变量是科学研究要素中最重要的,是否使用变量语言反映了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研究方法之间的明显差别。

(3)变量的类型

中介变量

因变量

自变量

(箭头表示作用方向)

(4)变量之间的关系

相关关系:

变量之间存在互动或对称关系,它们共同发生变化;

因果关系:

一个变量的变化明确引起另一个变量发生变化;

虚无关系:

变量之间不存在互动关系,即使有也是由于偶然事件或样本随机误差的结果。

4、命题和假设

三、公共管理研究的层次和范式

四、学习管理研究方法论的意义

1、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

2、决定了研究工作的专业水平

3、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是打好研究基础的必由之路,只有如此,今后才有可能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原创性的思辨研究。

五、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1.吴建南.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6

2.范柏乃,蓝志勇.公共管理研究与定量分析方法[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8

3.EarlBabbie[美]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M].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5

4.Gall,MeredithMark [美].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南京 :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5.JohnW.Creswell[美]著,崔延强主译.研究设计与写作指导[M].重庆:

重庆出版社,2007

6.M.N.K.Saunders[英]等著,杨晓燕主译.研究方法教程—管理学专业学生用书[M].北京:

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7.R.LymanOtt/MichaelLongnecker[美]著,张忠占译.统计学方法与数据分析引论(上、下册)[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

8.SusanWelch/JohnComer[著],郝大海等译.公共管理中的量化方法:

技术与就用[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9.风天笑.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

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

10.风笑天.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设计[M].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11.米红,张文璋.实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SPSS应用[M].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

12.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M].北京:

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

13.吴增基等.现代社会调查方法[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4.贾怀勤.管理研究方法[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5.郭齐胜等.系统建模[M].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16.郭星华等.问卷调查技术与实例[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17.陈森发.复杂系统建模理论与方法[M].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二)论文类

18.董琳.论文撰写与科技文献检索[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6(4)

19.谢刚,万迪昉.管理实验—管理研究的重要方法[J].管理科学,2003(4)

20.蓝志勇.当代公共管理研究的范式观——一项经验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05(3)

21.颜玖.文献检索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J].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学报,2001

(2)

22.任志娟.SPSS中判别分析方法的正确使用[J].统计与决策,2006(3)

23.万迪昉,谢刚,乔治林.管理学新视角—实验管理学[J].科学学研究,2003(4)

24.王作成.满意度调查中的问卷设计与优化[J].市场研究,2005(3)

25.王萌.浅谈访谈法中的提问技巧[J].现代教育科学,2006(10)

26.陈维军.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的比较研究[J].情报科学,2001(8)

第二章公共管理研究设计

第三章公共管理研究的资料数据收集方法

第四章公共管理研究的资料数据分析方法

第五章公共管理研究学位论文的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