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样本.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87191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样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样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样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样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样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样本.docx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样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样本.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样本.docx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样本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资料

某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建筑轴线及柱网平面见图1。

层高4.5m。

楼面可变荷载原则值5kN/m2,其分项系数1.3。

楼面面层为30mm厚现制水磨石,下铺70mm厚水泥石灰焦渣,梁板下面用20mm厚石灰砂浆抹灰梁、板混凝土均采用C25级;钢筋直径≥12mm时,采用HRB335钢,直径<12mm,采用HPB235钢。

二、构造布置

楼盖采用单向板肋形楼盖方案,梁板构造布置及构件尺寸见图1。

图1单向板肋形楼盖构造布置

三、板计算

板厚80mm。

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办法计算,取每m宽板带为计算单元,关于尺寸及计算简图如图2所示。

图2板计算简图

1.荷载计算

30mm现制水磨石                      0.65kN/m2

70mm水泥焦渣              14kN/m3×0.07m=0.98kN/m2

80mm钢筋混凝土板             25kN/m3×0.08m=2kN/m2

20mm石灰砂浆               17kN/m3×0.02m=0.34kN/m2

恒载原则值                     gk=3.97kN/m2

活载原则值                      qk=5.0kN/m2

荷载设计值            p=1.2×3.97+1.3×5.0=11.26kN/m2

每米板宽                       p=11.26kN/m

2.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

板厚h=80mm,次梁b×h=200mm×450mm

边跨l01=2600-100-120+80/2=2420mm

中间跨l02=2600-200=2400mm

跨度差(2420—2400)/2400=0.83<10%,故板可按等跨持续板计算。

板弯矩计算

截面位置

弯矩系数α

弯矩M=αpl02(kN·m)

边跨跨中

1/11

1/11×11.26×2.422=5.99

B支座

-1/14

-1/14×11.26×2.422=-4.67

中间跨跨中

1/16

1/16×11.26×2.42=4.05

中间C支座

-1/16

-1/16×11.26×2.42=-4.05

3.配筋计算

b=1000mm,h=80mm,h0=80-20=60mm,fc=11.9N/mm2,ft=1.27N/mm2,fy=210N/mm2

对轴线②~④间板带,考虑起拱作用,其跨内2截面和支座C截面弯矩设计值可折减20%,为了以便,近似对钢筋面积折减20%。

截面位置

M(kN·m)

(mm2)

实配钢筋

边跨跨中

5.99

0.140

0.151

513

Φ10@140,

561mm2

B支座

-4.67

0.109

0.116

394

Φ8/10@140,

460mm2

中间跨

跨中

①-②

④-⑤轴线间

4.05

0.095

0.1

340

Φ8@140,

359mm2

②-④轴线间

4.05×0.8

0.076

0.079

269

Φ6/8@140,

281mm2

中间C

支座

①-②

④-⑤轴线间

-4.05

0.095

0.1

340

Φ8@140,

359mm2

②-④轴线间

-4.05×0.8

0.076

0.079

269

Φ6/8@140,

281mm2

其中ξ均不大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条件。

>

板模版图、配筋图见图3。

板钢筋表见下表。

板钢筋表

编号

形状尺寸

直径(mm)

长度(mm)

数量

备注

(1)

Φ10

3440

168

弯起30

(2)

Φ10

2730

168

 

(3)

Φ8

4160

462

 

(4)

Φ8

2700

420

 

(5)

Φ6

4160

126

 

(6)

Φ6

2680

168

 

(7)

Φ6

1630

351

 

(8)

Φ6

580

378

 

(9)

Φ6

830

40

 

图3板模版图、配筋图

四、次梁计算

b=200mm,h=450mm。

次梁按塑性内力重分布办法计算,截面尺寸及计算简图见图4。

图4次梁计算简图

1.荷载计算

由板传来恒载           3.97kN/m2×2.6m=10.32kN/m

次梁自重      25kN/m3×0.2m×(0.45-0.08)m=1.85kN/m

次梁抹灰    17kN/m3×0.02m×(0.45-0.08)m×2=0.25kN/m

恒载原则值                    gk=12.42kN/m

活载原则值             qk=5kN/m2×2.6m=13kN/m

荷载计算值            p=1.2×12.42+1.3×13=31.8kN/m

2.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

主梁        b×h=300mm×800mm

边跨  净跨    ln1=5900-120-150=5630mm

计算跨度      l01=5630+250/2=5755mm

中间跨 净跨    ln2=6000-300=5700mm

计算跨度      l02=ln2=5700mm

跨度差       (5755-5700)/5700=0.96%<10%

故次梁可按等跨持续梁计算。

次梁弯矩计算

截面位置

弯矩系数α

弯矩M=αpl02(kN·m)

边跨跨中

1/11

1/11×31.8×5.7552=95.75

B支座

-1/11

-1/11×31.8×5.7552=-95.75

中间跨跨中

1/16

1/16×31.8×5.72=64.57

中间C支座

-1/16

-1/16×31.8×5.72=-64.57

次梁剪力计算

截面位置

剪力系数β

剪力V=βpln(kN·m)

边支座A

0.4

0.4×31.8×5.63=71.6

B支座(左)

0.6

0.6×31.8×5.63=107.4

B支座(右)

0.5

0.5×31.8×5.7=90.63

中间C支座

0.5

0.4×31.8×5.7=90.63

3.配筋计算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次梁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其翼缘宽度为

边跨bf’=1/3×5755=1918mm<2600mm

中跨bf’=1/3×5700=1900<2600mm

h=450mm,h0=450-35=415mm,hf’=80mm

=11.9×1900×80(415-

)=678kN·m>95.75kN·m

故次梁跨中截面均按第一类T形截面计算。

次梁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b=200mmfc=11.9N/mm2,fy=300N/mm2

截面位置

M

(kN·m)

bf’(mm2)

(mm2)

实配钢筋

边跨中

95.75

1918

0.025

0.025

782

4

16,

804mm2

B支座

-95.75

200

0.234

0.271

892

2

16+2

18,

911mm2

中间跨中

64.57

1900

0.017

0.017

532

3

16,

603mm2

C支座

-64.57

200

0.158

0.173

570

2

16+2

12,

628mm2

其中ξ均不大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条件。

>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b=200mm,h0=415mm,fc=11.9N/mm2,ft=1.27N/mm2,fyv=210N/mm2,hw/b=2.075<4

0.25βcfcbh0=0.25×1.0×11.9×200×415=247kN>V,截面适当。

0.7ftbh0=0.7×1.27×200×415=73.8kN

截面位置

V(kN)

实配钢箍

边支座A

71.6

Ves=73.8+41.1=114.9

Φ6@150

B支座(左)

107.4

Ves=73.8+41.1=114.9

Φ6@150

B支座(右)

90.63

Ves=73.8+32.5=106.3

Φ6@190

C支座

90.63

Ves=73.8+32.5=106.3

Φ6@190

>

满足构造Smax为200mm,dmin为6mm规定。

次梁钢筋布置图见图5。

图5 次梁钢筋布置图

五、主梁计算

b=300mm,h=800mm。

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

主梁线刚度

柱线刚度

考虑现浇楼板作用,主梁实际刚度为单独梁刚度2倍,即

故主梁视为铰支在柱顶上持续梁,截面尺寸及计算简图见图6。

图6 主梁计算简图

1.荷载计算

由板传来恒载           12.42kN/m×6m=74.52kN

主梁自重      25kN/m3×0.3m×(0.8-0.08)m×2.6m=14.04kN

主梁侧抹灰    17kN/m3×0.02m×(0.8-0.08)m×2.6m×2=0.64kN

恒载原则值                    Gk=89.2kN

活载原则值             Qk=13kN/m×6m=78kN

恒载设计值                 G=1.2×89.2kN=107.04kN

活载设计值             Q=1.2×78kN=101.4kN

2.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

边跨  净跨    ln1=7800-250-200=7350mm

计算跨度      l01=7350+200+370/2=7735mm

中间跨 净跨    ln2=7800-400=7400mm

计算跨度      l02=7400+400=7800mm

l01≈l02,故按等跨持续梁计算,查表得内力系数k见下表,弯矩:

M=k1Gl+k2Ql,剪力:

V=k1G+k2Q。

 

 

项次

 

荷载简图

弯矩M(kN·m)

剪力V(kN)

边跨跨中

B支座

中间跨跨中

A支座

B支座

0.244

0.155

-0.267

0.067

0.067

0.733

-1.267

1.000

203.72

129.41

-222.92

55.94

55.94

78.46

-135.62

107.04

0.289

0.244

-0.133

-0.133

-0.133

0.866

-1.134

0

222.58

192.98

-105.19

-105.19

-105.19

87.81

-114.99

0

-0.044

-0.089

-0.133

0.200

0.200

-0.133

-0.133

1.000

-34.8

-69.6

-105.19

158.18

158.18

-13.49

-13.49

101.4

0.229

0.125

-0.311

0.096

0.170

0.689

-1.311

1.222

181.12

98.87

-245.98

75.93

134.46

69.86

-132.93

123.91

-0.030

-0.059

-0.089

0.170

0.096

-0.089

-0.089

0.778

-23.73

-46.66

-70.39

134.46

75.93

-9.02

-9.02

78.89

内力不利组合

①+②

432.3

322.4

-328.1

-49.25

-49.25

166.3

-250.6

107.04

①+③

168.9

59.81

-328.1

214.1

214.1

64.97

-149.1

208.4

①+④

384.8

228.3

-468.9

131.9

190.4

148.3

-268.6

230.95

①+⑤

179.99

82.75

-293.3

190.4

131.9

69.44

-144.6

185.9

3.内力包络图

主梁内力包络图见图7。

图7 主梁内力包络图

4.配筋计算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主梁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其翼缘宽度为

bf’=1/3×7800=2600mm<6000mm

hf’=80mm,h=800mm,h0=800-40=760mm

=11.9×2600×80(760-

)=1782kN·m>432.3kN·m

故主梁跨中截面均按第一类T形截面计算。

主梁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b=300mm,h0=800-80=720mm

B支座边M=MB,max-0.2VB右=468.9-0.2×230.95=422.71kN·m。

fc=11.9N/mm2,fy=300N/mm2

截面位置

M

(kN·m)

bf’(mm2)

h0(mm2)

实配钢筋

边跨中

432.3

2600

760

0.024

0.024

1881mm2

5

22,

1900mm2

B支座

-422.71

300

720

0.228

0.262

2245mm2

3

22+2

18+2

20,2277mm2

中间跨中

214.1

2600

760

0.012

0.012

941mm2

4

18,

1017mm2

中间支座

-49.25

300

745

0.025

0.025

221mm2

2

20,

628mm2

其中ξ均不大于ξb,

>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b=300mm,h0=72mm,fc=11.9N/mm2,ft=1.27N/mm2,fyv=210N/mm2

0.25βcfcbh0=0.25×1.0×11.9×300×720=642.6kN>V,截面适当。

0.7ftbh0=0.7×1.27×300×720=192kN

截面位置

V(kN)

实配钢箍

边支座A

166.3

Ves=199+85.5=284.5>V

Φ8@230

B支座(左)

268.6

Ves=192+82.7=274.7>V

Φ8@230

B支座(右)

230.96

Ves=192+82.7=274.7>V

Φ8@230

构造规定Smax为200mm,dmin为6mm,用Φ6@250

<

改用Φ8@230,

>

5.附加箍筋计算

次梁传来集中力F=1.2×74.52+1.3×78=190.82kN

用箍筋,双肢Φ8,Asv=2×50.3=100.6mm2,fyv=210N/mm2

,取10个

如用吊筋,fy=300N/mm2,

mm2

附加箍筋:

在次梁两侧各加5个Φ8箍筋或2

18吊筋。

6.抵抗弯矩图及钢筋布置

抵抗弯矩图及钢筋布置图见图8。

①弯起钢筋弯起点距该钢筋强度充分运用点近来为450>h0/2,前一排弯起点至后一排弯起点距离

②钢筋切断位置(B支座负弯矩钢筋)

由于切断处V所有不不大于0.7ftbh0,故应从该钢筋强度充分运用点外伸1.2la+h0,及以该钢筋理论断点外伸不不大于h0且不不大于20d。

22:

1.2la+h0=1.2×33×22+720=1591取1600

20:

1.2la+h0=1.2×33×20+720=1512取1550

18:

1.2la+h0=1.2×33×18+720=1433取1450

③跨中正弯矩钢筋伸入支座长度las应≥12d

2212×22=264取270

1612×16=192取200

④支座A,构造规定负弯矩钢筋面积≥1/4跨中钢筋,2

12+1

22,

As=614mm2>1/4×1900=475mm2,规定伸入支座边la=33d,

12,la=33×12=396,伸至梁端340再下弯100

22,la=33×22=726,伸至梁端340再下弯400。

图8 主梁抵抗弯矩图及钢筋布置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