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儿子写作文.docx
《我教儿子写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教儿子写作文.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教儿子写作文
我教儿子写作文
作者-肖复兴
第一辑兴趣是把钥匙
古人说:
文无定法。
写作真无规律可循吗?
我想从儿子肖铁身上做一下实验。
从哪儿入手?
兴趣。
童年爱迪生孵小鸡的兴趣,引他步入科学的殿堂,足以给我们以启示。
写作的兴趣从哪儿激起?
我觉得与孩子识字同步。
让他知道正是这些字垒成文章,就像他用积木垒成各种房屋,车辆或动物一样。
肖铁6岁入学前,识字还不多,便借助录音机。
从动物园玩完回家,我对他说,“你用一两句话形容一下你印象最深的动物,随便说,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这像游戏,他觉得挺好玩,便对着录音机信口开河。
自然,大多是大白话,一般化,但有个别的确实精彩,是非孩子之口莫能言出的。
比如《白熊》:
“我知道你为什么这么白,因为北极的冰雪把你染的。
”再如《大象》:
“你长长的鼻子,多像公园的滑梯!
”……
我告诉儿子:
这就是作文。
他眨眨眼睛,不难嘛!
对着录音机没完没了地说。
当然,在这之前,我找了几首有关动物的小诗,比如有一首写《河马》:
“它的牙这么黄一定是不爱刷牙。
”目的不仅仅是学有目标,主要还是引起他的兴趣。
他一听不刷牙便乐起来,因为他也不爱刷牙。
一旦与自己有关,便能打开智力的大门。
因此,我不大给他买多如牛毛的作文辅导之类的书。
兴趣比刻板的书有用得多。
还是6岁这一年,他识字渐多一些。
我带他登泰山看日出,对他说:
“你写一写,太阳怎么出来的?
不会写的字用拼音。
”他这样写道:
“日出前我先看到原来是一片红色。
一会儿露出一点头,一会儿又露出一点头,最后太阳使劲地一跳,跳出来一个大火球。
”我说:
“这就是作文,尤其后一句最好。
”他挺高兴,觉得并不那么难,只要把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就行。
我想:
就是让他觉得不难,从一开始便打消写作文的畏难情绪,而是把写作文与他日常生活尤其是玩联系起来,使他感到有兴趣,可以写成作文的事情多得是。
三年级,开始写作文,老师出了个题目《我喜欢的小动物》,他便不费力,因为平常与小动物玩的趣事太多了,只要写出来就是了。
第一步,兴趣是把钥匙,引他入门。
当然,仅有兴趣并不够,还要辅以方法。
这我下次再讲。
[附]我喜爱小白兔
暑假头一天,叔叔给我买了两只小白兔:
一只红红眼睛像红宝石,短短尾巴像小绒球;一只耳朵老长老长,真好玩极了。
我找了个纸箱,把兔子放进箱里。
不知是冷还是怕,它们总是蜷在一块儿。
我让妈妈找一些棉花,我找了一张牛皮纸,把它们铺在箱底。
可它们仍然蜷在一起。
我想:
它们不是冷,是饿了吧?
我赶紧找了些菜叶给它们吃,它们一下子就不蜷在一起了,跑了过来,不一会儿就把菜叶吃光了。
第二天,我打开箱盖,问它们:
“早上好!
”它们睁着两只红红的眼睛好像在问我:
“有吃的吗?
”真是一对小馋鬼。
我把一块黄瓜给它们吃,开始它们不吃,后来觉得黄瓜挺好吃的,就抢着吃。
我看了挺生气,就把那只大白兔搁在别的地方。
因为大白兔老是自己吃,不让小白兔吃。
我等小白兔吃得差不多了,才让大白兔吃。
大白兔知道再抢也没用了,就安分守己地吃了。
看!
它们俩吃得多么津津有味!
第二辑学走路的第一步
有趣的事情好找,找好了怎么把它写圆满?
这对于孩子最初下笔写作文是难关之一。
我曾不止一次对肖铁说:
“你看你妈做菜,选好了菜后总要裁下没用的,去掉菜根吧?
写作文也是这样,不能把事情从头尾都写,要写最有用的,也就是你印象最深的,最难忘的。
”
如果以为多说这么几次,孩子便明白了,那未免太容易了。
对于孩子,感情永远重要于理性,要明白必须多实践。
我想最初的练习,就如同孩子最初学步一样,必须有大人拉他一把,扶他一把,弯下腰来和他一起蹒跚走几步。
我有意识这样锻炼孩子。
比如到美术馆看展览,我说:
“我们每人选三幅最好的画,等看完后出来说,看谁说得好!
”比如到公园去玩,我说:
“我们每人选三种不同的树,看谁说得仔细!
”于是,从美术馆或公园出来,他说我也说,他说得不具体不准确,我帮他补充。
我一直坚信只有说明白了,才会写清楚。
肖铁8岁上二年级那年冬天,我带他到无锡游玩。
那时,他正学作文,我有意识帮他,并让他也有意识不是光去玩,而要回来后写篇作文。
无锡有三个洞,第一洞名灵泉,洞中有水有灯有船有石壁上的题诗,最值得写的是什么?
写你觉得最有意思的就行。
肖铁想想说:
“是刚进洞时导游让大家张嘴,说从石缝间滴下来的水掉进谁嘴里谁就最幸福!
”这是我预料中的,他必定如此选择。
因为这样风趣的话题最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我便说:
“那这个洞就写这件事,其他什么也不写!
”
第二洞名清风,不用说风应该是这个洞的特点。
可肖铁感兴趣的却是像小熊爬竹笋的石头,他固执地认为那是他的发现。
我喜欢他的发现,就写这小熊爬竹笋,不去写清风。
第三洞名霭云。
这一回,我们所见略同,是最后见到的两根石柱眼瞅着就连在一起了,却要几百年水滴才能连接一起呢,这但是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只是孩子想了想又说:
“我还看见一个大蛋糕,外边白里面黄,为什么都是水滴,颜色不一样?
这件事也有意思,要不两件都写吧!
”我说:
“那就写这件不写那件!
”孩子最初写作文,要简单,一多就乱,更何况蛋糕有儿童情趣呢!
可以说,这篇作文是我与孩子一起写的。
最初起步需要这样,这样使孩子觉得有依靠而有底气。
头一次或头几次要成功才不会挫折娇弱的心,这很重要。
有了兴趣,再有信心,走得才会快些。
依靠是必要的,却不能总有拐棍。
给他拐棍还要帮他扔掉拐棍,这下次再谈。
[附]游无锡三个洞
爸爸告诉我明天游玩无锡三个洞,我和爸爸准备了好多吃的,我心里特别高兴。
我和爸爸来到第一个洞,它叫“灵泉洞”。
我们坐着船进到洞里,划船的阿姨说:
“大家都张开嘴,从岩石上掉下来的水滴掉进谁嘴里,谁就最幸福!
”
大家都张开嘴,我也高兴地张开嘴。
五颜六色的灯光照在水面上真好看,就像蝴蝶花一样。
我们又来到第二个洞“清风洞”。
我最感兴趣的不是这里的清风,而是这里有一片世界上最重的水,还有一只小熊爬竹笋。
可惜它们都不是真的,而是岩石上的水滴滴成的,要不我还能和小熊玩。
第三个洞叫“霭云洞”。
我看见水滴滴成的大象、老虎、狮子和小白兔……还有一块大奶油蛋糕,外边是白的,里面是黄的。
我不明白同样都是水滴滴成的,它的颜色为什么不一样?
我问导游阿姨,她也不知道,只是笑。
大自然太奇妙了!
第三辑写你自己有意思的
让孩子扔掉拐棍自己独立写的作文,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写什么?
孩子常觉得没什么可写,因此一见作文就容易皱眉头。
“写什么呀?
”每逢肖铁这样问我,我都回答:
“写你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
”“什么叫最有意思的呢?
”他常这样问。
一次,他为参加中队会,准备做一个叫:
“肥皂的魔力”的小试验,便在家里忙开了,不时还叫上我和他妈妈先帮忙后观战,然后觉得肯定能在中队会上一炮打响,于是,兴高采烈地上学校去了。
果然,他成功了,回家后一边吃饭一边不住说中队会上的试验。
于是我便对他说:
“这次你的试验就挺有意思的!
你放着不写还用找别的事?
”他一听恍然大悟。
可不是挺有意思的嘛!
老师和同学都夸奖了他!
他正美滋滋的呢!
写它,不难!
我说:
“你先别忙着写,你先告诉我你这次试验当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
”他连想都不想说:
“本来小船扎了洞抹上肥皂水该沉底,可是,它就是死不沉底,可把我急坏了,真要是不沉底,我可露了大丑!
……”我说:
“那你主要就写这一段,写最有意思事情中最有意思的一段,就像吃鱼要吃熘中段一样!
”
他写得挺顺。
那一年,他上三年级。
只是老师出的题目是《记一次中队活动》,他想既然是中队活动,除了自己的小试验,还应该写写别人在这次中队会上表演的节目。
我说这一段你要删掉,就像剥了皮才能吃鸡蛋一样,何必要把皮一起吞吃掉呢?
当然,这牵扯到剪裁问题。
不过,我觉得这是好训练的,以后再细讲,关键要训练孩子懂得作文是有的可写的,就写你自己最有意思的事。
这是从孩子游戏心理出发的,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其中有意思的事,哪个孩子会没有呢?
[附]小船的实验
今天中队活动,老师让每个同学做一个小实验。
没想到第一个就叫我到讲台前做试验。
我的小实验叫“肥皂的魔力”。
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肥皂水和用锡纸做的小船,心想在家里做了好几次,一定能成功!
我把小船放进水盆,问大家:
“它能浮在水面上吗?
”大家一起回答:
“能!
”我又问:
“如果我在般底扎许多小孔,它还能浮在水面上吗?
”大家一起回答:
“不能!
”结果我用大头针在船底扎了许多窟窿,一实验,小船仍然浮在水面上。
大家都笑了,他们错了。
最后我问大家:
“如果我在船底抹一层肥皂水,它还能浮在水面上吗?
”“不能!
”这,次大家说对了。
可小船偏偏死不沉船,我有点着急。
老师在一旁安慰我说:
“它得需要时间,慢慢沉下去吧?
”我急出一脑门汗,只好眼巴巴等小船沉底!
它却像和我斗气,还慢慢悠悠地飘。
啊!
终于,水渗进了船。
小船到底沉不住气了,渐渐沉了底。
全班同学热烈鼓起掌来。
第四辑珍惜第一次
(一)
肖人生有许多第一次:
第一次学说话、第一次学走路、第一次挨揍、第一次乘飞机……第一次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它较以后的重复是新鲜的,犹如刚刚烘烤出炉的面包带着香味。
对于孩子,更是如此。
因此,让孩子抓住他人生第一次的体验来写作文,一般都会写得具体、生动。
因为这毕竟是他自己经历的,而且由于是第一次便越发触动心扉。
想想我们成人自己,不这样吗?
即使过去了很多岁月,但人生许多第一次的情景能够忘怀吗?
我让肖铁常常进行这样“第一次”的训练。
这样的训练,使他感到有的可写,觉得不难。
肖铁刚上四年级时,奶奶突然去世了。
家里少了老人,我和他妈妈又上班,肖铁再放学回家不会有奶奶开门,他只好像许多双职工的孩子一样,脖子上挂一把钥匙。
不过,他和别的孩子一样,因为奶奶刚刚去世,那钥匙便和他对奶奶的感情交织在一起。
我对他说:
“你这篇作文能写好,因为它不是单纯写钥匙,而是写你的感情!
”
他写得不错,不仅写出了感情,而且写出挂钥匙之后微妙的心理变化。
我指着作文中写心理变化的部分对他说:
“这段写的最好!
”为什么?
真切。
它不靠作文入门之类的书照葫芦画瓢,不是瞎编,而是真实的体验和感受。
第五辑珍惜第一次
(二)
第一次是独特的,怎么才能让孩子写出第一次感受的独特性呢?
这是孩子作文成败的关键。
因为常常有这样的情况,独特性看不见摸不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孩子会说第一次的感受确实与众不同,但又说不出如何与众不同,或者一两句就简单说完了。
肖铁上四年级时,我从广州带回两个大椰子。
他吃得挺带劲,我说:
“你不能白吃,得写篇作文。
”他一时不知怎么写才好。
我说:
“你首先要写具体。
椰子是怎么吃的,你吃时具体的感觉什么样,就行了。
”
所有的独特性都融于具体性之中。
抽象谈独特性,往往使孩子无所适从。
比如他写凿开椰壳喝椰汁时,汁没出来,一根椰毛先掉进嘴里。
喝椰汁写得具体了,独特性从一根椰毛中就充分表现出来了。
再比如吃椰肉,他写椰肉是什么颜色、吃时是什么滋味。
我说这样写还不够具体,你想想你吃时说和商店里卖的椰丝的味儿不一样,我说那得晾干以后吃。
当时你干什么了?
他笑了:
“我拿起一块椰肉就跑到阳台上去晾。
”我说:
“对呀,这也是吃椰肉的过程中的一段呀!
你怎么不写呢?
”他加写了这样一段,吃椰肉便比以前写的具体多了,而独特性正是从这具体描写中表现出来的。
如果没有他拿着椰肉性急地跑到阳台上去晾这天真的细节,这一段吃椰肉便一般化。
先要求孩子写具体,正如先要求孩子把手帕浸在水中,才能进一步洗干净。
[附]第一次吃椰子
爸爸从广州回来,带回来个毛茸茸的大球。
这个样子古怪的东西是什么呢?
爸爸说:
“就是你总想吃的椰子呀!
”啊!
原来它就是椰子!
简直像一个长着乱蓬蓬头发的怪物脑袋。
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它呢!
我问爸爸:
“它皮这么硬怎么吃呀?
”爸爸说:
“说真的,我和你妈也是第一次吃椰子。
所以我也不知道怎么吃。
大家出出主意吧!
”怎么吃呢?
我想得先打个洞,再把里面的水倒出来就可以了。
妈妈却说:
“你先把它身上的毛刮掉。
”我觉得毛根软,一定很好刮。
没想到它的毛硬得扎人,毛和皮连得也很紧,真难刮!
毛好容易刮干净了,妈妈刚要拿锤子,我抱过来说:
“我打洞。
”可它的皮太硬了,我怎么凿也凿不动。
妈妈帮我狠劲凿,刚凿了一个小洞,我马上抱过椰子,双手举起,仰起头张开嘴去喝,汁没出来,一根毛毛先掉到了我的嘴里……
椰汁真凉,有一股说不出的清香一下子跑到我的心里。
喝完椰汁,我拿锤子把椰壳砸开,一层乳白色的椰肉露出来,像一层雪。
我掰开一块椰肉,怎么也吃不出商店里卖的椰丝味。
爸爸说:
“椰丝是椰肉晾干后做成的,你想吃可以试试!
”我立刻拿起椰肉跑到阳台上去晾,真想一下子把它变成椰丝。
爸爸妈妈都笑我性子太急了……
别让孩子轻易放过人生难得的第一次。
[附]第一次挂钥匙
今天,我第一次挂钥匙。
以前我是不会的,可奶奶去世了,不会给我开门了。
奶奶临终前看到我学会了骑车,奶奶很高兴,我也很高兴。
我的衣服脏了,奶奶给我洗干净;中午,家里没人,奶奶会给我做好饭菜;我做错了事,爸爸气得要打我的时候,奶奶会替我说情;每天放学回家一敲门,奶奶就会开门露出笑脸……
可是,现在永远、永远不会了。
我得自己在脖子上挂钥匙了。
昨晚,我怕不会开门锁,偷偷拿钥匙练了一遍,发现门挺好开,心里才踏实了。
今天上课时我总想:
回到家干什么呢?
有人来了怎么办呢?
我自己怎么热饭呢?
……
中午放学回家,我用手一直捂着钥匙,心咚咚跳,一直跑上楼,到了家门口,我敏捷地打开了门,长长松了一口气
第六辑动物园的老师
没有几个孩子不愿意去动物园玩的。
肖铁不知去过多少次动物园了,可是要他写写动物园,他反倒觉得没什么可写的。
为什么呢?
去的次数多了,很容易熟视无睹,变成只是去看热闹。
这是孩子常犯的毛病。
没关系,再带他去一次动物园。
这一回,要把玩和作文联系起来,要他用眼睛和心去看,去观察。
我对肖铁说:
“这次你只要注意两三种你最喜欢的动物就行,回家得写出来!
”
孩子写作文,反复是常有的。
只是要从反复中悟出道理,要学会从习惯的事物中发现些什么。
一边逛动物园,我一边要肖铁讲哪种动物最有趣。
他先说树袋熊。
我问为什么?
他说一只睡懒觉,一只在散步,挺有趣。
他特别想看看它们的口袋,可惜树袋熊有长长的毛,把口袋掩藏起来了。
他又说马来貘和中美貘也有趣,它们颜色、体型都不一样,隔着那么远却相处友好,还挺亲密。
他又说孔雀也有趣,那么多人逗它开屏它就是不开,大概这儿不是孔雀的故乡吧”他最后来到猩猩馆指着猩猩的厨房对我说:
“这儿更有趣,猩猩吃得比人还好呢,我都馋了呢!
”……
看!
动物园里有多少老师,它们不都在帮他写作文吗,肖铁说得都不错,观察出特点,融入自己的感想了。
如果每次来动物园或到别处的什么地方都能这样有心,便可以避免熟视无睹的毛病。
任何好作文都不是拿到题目现想出来的。
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时时常常做有心人,比别人多一副眼睛和一颗心。
重游动物园,便给了我们这个启示。
[附]动物园散记
动物园里新搬进来一对住户:
马来貘和中美貘。
它俩同住一个笼,都走到笼门口,呼吸新鲜空气。
马来貘的身体黑白相间,小巧玲珑,鼻子很像大象的鼻子,只是比象鼻子小多了。
中美貘全身灰色,鼻子很短,显得笨重得很。
它们都来自热带森林,一个是从马来西亚来的,一个是从美洲中部来的。
它们隔着千山万水,却很友爱,有时还嘴贴对方的耳朵,可能在说着悄悄话。
孔雀是动物园的老住户,一堆人围着它们,有人挥舞鲜艳的头巾,有人挥舞漂亮的手帕,几十双眼睛盯着它,口中不住大声叫唤,都盼望着孔雀快一点开屏。
这时,孔雀那五彩洒金的大尾巴动了动,我和大家都屏息瞪大眼睛,可孔雀又不动了。
我想这里不是它的故乡,没有田野、森林,也没有明净清洁的空气,它怎么会开屏呢?
最吸引我的是猩猩馆,我发现了猩猩的厨房。
这里有苹果、香蕉、哈密瓜、蜂蜜……冰柜里还有许多东西,我看不清,便趴到窗台上去望,嘿!
原来是猩猩最爱吃的新鲜野果子!
我风趣地说:
“如果我像猩猩那样过一天也挺不错!
”爸爸说:
“那你就得关起来!
”对呀,人不能像动物那样被关起来,人活着要有意义,不是被观赏的。
第七辑模仿是必要的
肖铁上二三年级时,我要他抄过泰戈尔《新月集》里的一些篇章,其中《商人》一篇,我让肖铁背诵过。
孩子的记忆力极好,吸收力也很强。
因此,要求孩子小时候背诵一些适合他们口味的篇章,我觉得是十分必要的。
这往往是他们长大成后人的文学基础。
泰戈尔的《新月集》和《飞鸟集》曾是肖铁的必修课。
肖铁上三年级的那年冬天,我从上海出差归来,给他带回一些东西,他很高兴,我和他妈妈便问:
“假如你出差回来,给我们带些什么呢?
”他想了想,说了一大通,我说你讲得不错,可以写篇作文。
那时,他刚刚背会了泰戈尔的《商人》不久,作文很明显是模仿《商人》的。
比如泰戈尔写道:
“爸爸呢,我要带一支有魔力的笔给他,他还没有觉得,笔就写出字来了。
”肖铁这样写:
“给爸爸一支有魔力的笔,因为爸爸天天写文章,太累了。
”但我依然鼓励了他。
这样模仿有什么不好呢?
这就像孩子写大字临贴、描红一样,是必要基本功训练。
关键是我们大人要帮助孩子找到适合他们口味又益于他们吸收的短小篇章,让孩子觉得学有榜样,而且能立竿见影,这样他们才有兴味。
同时,也要帮助他们由此及彼,从中学习变换一些写法,写自己的想法和语言。
比如泰戈尔《商人》中有一段要带妈妈“渡海到珍珠岛去”,描写了珍珠岛在清晨的曙光里的景色。
肖铁作文中有一段写要为大家买一幢别墅。
我说仅仅这样写就不美,你看泰戈尔描写珍珠岛风光多美啊,你也要这样描写一下你买的这幢别墅周围的风光。
他便模仿泰戈尔的描写,糅进自己的想法,这一段描写显然比只有“买了一幢别墅”一句话要进步多了。
模仿是学作文必须经过的一级台阶。
[附]假如我出差回来
昨天,爸爸从上海出差回来,给我带了许多玩具、糖和衣服。
今天,爸爸、妈妈问我:
“假如你出差回来,给大家带些什么?
”
我想了想,说:
“假如我出差回来,我给妈妈一个有喜字的超级奶油蛋糕,因为明天就是妈妈的生日;我给爸爸一支有魔力的笔,因为爸爸天天写文章,太累了;我给我自己买一本宝书,一按电钮就可以自动翻到我要找的那一页;再给全家买上一幢别墅……”
爸爸问:
“为什么要买别墅呢?
”“因为住在这里太挤了。
住在别墅那儿,夏天,我们可以乘凉;冬天,大地铺上了银色的地毯;秋天,红色的枫叶像烧的火焰;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有白的、黄的、紫的、还有红的,别墅周围像花园一样美丽。
我要让奶奶到这里呼吸新鲜空气,我和树林里的小动物尽情玩耍。
”
“我还要买回一种仙草,谁有病,只要轻轻一闻,他的病马上就好了。
”
他们听完都笑了。
第八辑注意身边的
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孩子拿过作文题目,心里首先想起的往往是老师或者作文参考书上讲过的范文,恰恰容易忽略自己身边的事例。
我对肖铁说:
“这叫骑着驴找驴!
”他笑了。
一天放学回家,他告诉我他们班张老师今天给全区老师上了一堂语文公开课,讲得盖了帽的棒。
张老师讲的是四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课本上的第23课《我爱故乡的杨梅》。
我问他张老师哪一点讲的好?
他说张老师讲得最生动的是用实物教学,让你觉得特别有趣,不知不觉一节课过得飞快,还学到了知识。
我说:
“你就把你这种感受写出来,不就是一篇作文吗?
如果作文题目是《我的老师》、《记一件有趣的事》等等,都可以写它,比一般一写老师就是带病坚持上课呀,同学病了雨夜家访呀,要生动得多,也新颖多了吧?
”他又笑了。
他写出了这篇作文,他写张老师拿出杨梅罐头,同学们好像要流口水,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他写张老师让同学尝杨梅,但不能白吃,要说出它的颜色、形状和味道,想吃的同学一下子少了;他写下课后同学们问他杨梅的味道怎么样,他风趣地引用了一句课文里的话……这些,如果不是切身的感受,是写不出来的。
因为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他看得见、摸得着,写出来就不会困难。
这就像在水塘中摸鱼一样,水塘中本来就聚集着许多鱼,何必舍近求远,非跑到远处并不见得有鱼的河里摸鱼呢?
[附]一堂有趣的语文课
今天,张老师要上一堂评优课,听课的老师很多,教室里挤得要爆炸了。
课堂的气氛显得比以往严肃,同学们都精神百倍。
上课铃响了,张老师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
张老师先在黑板上角端端正正地写上了课题《我爱故乡的杨梅》,便开始分析课文。
当讲到杨梅果的形状时,张老师打开了幻灯机,墙上一下子出现了许多大杨梅。
张老师问:
“书上写的和现在墙上的一样吗?
有没有刺?
是不是圆的?
”同学们仔细看幻灯,发现杨梅果上有许多小黑点,一定是小刺了。
杨梅真圆,一切和书上的一样,我们就像走进了杨梅林。
最有趣的是讲杨梅的味道,我真没想到张老师会拿出一瓶杨梅罐头让同学吃。
课堂的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同学们都盯着杨梅,好像流口水似的。
张老师这回讲的课真是生动极了。
我很想尝尝杨梅,张老师微笑说:
“这可不是白吃,吃完了要让你说出它的颜色、形状和味道。
”这下想吃的人少了,我还是举了手,老师给了我一颗杨梅,啊!
真好吃!
张老师这种形象的数学方法给我的印象很深,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
下课了,同学们好奇地问我杨梅的味道怎么样?
我风趣地说:
“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这是课文里的一句话,同学们都禁不住笑起来。
第九辑想象力从哪里来
一天醒来,天上飘起雪花,睁眼一看,窗上结满冰花。
那时,肖铁上三年级。
他趴在窗上睁大一双惊异的眼睛看窗花。
“爸,你看像一匹大白马!
”他冲我叫道,像发现了奇迹。
我指着窗花问:
“你看还像什么?
”“像雪山怪!
”“还像什么?
”“像圣诞老人拖着雪橇给我们送礼物……”
这就是想象。
孩子的想象力一般比成人都强,而且会充满童真。
因为孩子都喜欢童话,而童话正是对比现实而呈现出的一个想象中的世界。
只要我们能从孩子这种喜好的心理出发,以一双童话的眼睛看待周围的生活,便会启发孩子。
想象力原来并不是凭空瞎想,而是你平常读过的童话,看过的事物,与眼前的事物的交织。
孩子本来就容易将幻想与现实混淆起来,这种想象对于他们一定很有乐趣。
那年冬天,我带着肖铁到北海公园看冰灯。
我指着“狗熊打鼓”的冰灯问:
“你能想象出什么?
”他说“都说狗熊笨,我看它一点不笨,它打的鼓声多清脆、欢快!
”我指着“小猪吹号”的冰雕问:
“你能想象出什么?
”“它吹的是魔号,要什么有什么!
”我接着问:
“你说具体点,要什么呢?
”“没准从号里吹出个九齿钉钯来呢!
”我又指着“小鹿拉琴”的冰雕问同样的问题,他先说:
“那琴一定是水晶做的。
”我说这不够,你还能想得更丰富大胆点吗”他想想不知从何想起。
我说:
“不见得是小提琴,小鹿干别的也行,这样想象的余地宽些。
”他说:
“它再不会怕老虎,会用犄角赶走它们……”“你能再与小鹿拉琴联系上吗?
它赶走老虎,胜利啦!
你说它拉的是什么曲子呀””“胜利进行曲!
”
养成习惯,一件事情能够如扔进石头的水池子,荡起一圈圈涟漪,想象出一层层新天地,最开始当然需要大人帮助。
这种帮助要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
这种心理特点的基点便是童话。
[附]北海冰灯
北海公园成了冰灯的世界。
我第一个看到的冰灯是“狗熊打鼓”,大狗熊像一个演奏师使劲打着用牛皮做的鼓。
人们都说狗熊笨,笨狗熊怎么能打这么好听的鼓呢?
不信你看它打的鼓是多么清脆、多么欢快!
鹿拉小提琴的冰雕也很好玩。
小鹿像个音乐家拉着水晶做的小提琴。
看到它,我就想起它的伙伴你顶我、我顶你玩耍的情景。
如果碰见狮子、老虎,它们也不会害怕了,它们会用犄角把狮子、老虎赶走,小鹿正演奏着胜利进行曲呢!
最有趣的是“小猪吹号”的冰灯,小猪腆着大肚子,吹起号还挺费力。
我想它是《西游记》里的那个猪八戒吧?
它吹的号一定是魔号吧?
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没准能从里面吹出九齿钉耙来呢!
临出门看见冰滑梯,我坐在上面滑下去,风从耳边擦过,我就像一架喷气飞机往下冲,小鹿、小猪、狗熊的冰灯一个个都在我的下面眨着眼睛,没准以为我是从哪个星球飞下来的外星人,要和它们一起玩耍呢,它们又吹又拉又打鼓,多热闹……
第十辑观察力的培养
(一)
观察力强不强是作文能否写得好的重要因素。
孩子一般贪玩,看什么容易囫轮吞枣。
事后一问看见了吗?
看见了。
看见什么了?
回答不上来。
肖铁从小喜欢动植物。
一次晚饭后到街心公园里散步。
我问他:
“你能从这里找出五种不同的树叶来吗?
”他挺有兴趣,连跑带颠找来了五种树叶。
我问:
“你说说它们不同在哪里?
”他挺好强地回答:
“杨树叶巴掌形,松树叶针形,柳树叶像眉毛,银杏叶子像扇子,枫叶像五角星。
”我指着一株合欢树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