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欣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74410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响乐欣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交响乐欣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交响乐欣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交响乐欣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交响乐欣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响乐欣赏.docx

《交响乐欣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响乐欣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交响乐欣赏.docx

交响乐欣赏

第一章

交响乐(SYMPHONY)又称交响曲。

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鸣奏曲(奏鸣—交响套曲)。

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序曲和交响诗五种体裁。

但其范畴也时常扩展到一些各具特色的管弦乐曲,如交响乐队演奏的幻想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进行曲、变奏曲和舞曲等。

此外,交响音乐还包括标题管弦乐曲。

经典交响曲结构

第一乐章:

奏鸣曲式,快板,音乐发展充满动力,富于戏剧性效果

第二乐章:

复三部曲式或变奏曲,慢板或较慢版,音乐极富歌唱性,常为全曲的抒情部分

第三乐章:

小步舞曲或者谐谑曲,中、快板,舞曲性乐章

第四乐章:

奏鸣曲或回旋曲式,快板,变现乐观、明朗、欢快

演奏交响乐的乐队是交响乐队,每个国家乃至每个城市都以拥有一支水平精湛的交响乐队而感到自豪。

何为奏鸣曲及其形式

曲式结构:

呈示部、展开部、再示部

奏鸣曲式sonataform,所谓“曲式”,就是写作乐曲的一种格律,即用一种比较固定的框架把乐曲的大结构框出来,使具有某种固定曲式的乐曲具有比较规整的形态,利于聆听者理解与欣赏。

而“奏鸣曲式”是一种大型曲式,是奏鸣曲主要乐章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它包含几个不同主题的呈示、发展和再现以及特定的调性布局。

由于它通常用于奏鸣曲的第1乐章,并常用快板速度,所以也称为奏鸣曲第1乐章形式或奏鸣曲快板形式。

这种曲式不仅用于奏鸣曲中,也用于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等大型音乐作品的相应乐章。

此外在序曲、交响诗等作品中也常见到。

交响乐的形成和发展

1、雏形生成时期:

 交响音乐的起源可以追述到十分遥远的历史长河中。

它的名称源于古希腊,是当时“和音”和“和谐”两个词的总称。

到了古罗马时期,它就演变成为泛指一切器乐合奏曲和重奏曲的代称。

15、16世纪,也就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交响乐这一名称被当作了一切和声性质的、多音响器乐曲的标志。

而到了巴洛克音乐的初期,它又主要指歌剧、神剧和清唱剧等作品中的序曲及间奏曲。

18世纪初期,音乐艺术在欧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欧洲产业革命的进程,音乐艺术也开始逐步地走向平民化和社会化。

在这个时期中,交响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规模和形式都慢慢有了明确的含义。

当时的意大利歌剧序曲,以它特有的“快——慢——快”三个段落而成为了古典交响乐的基本雏形。

到了18世纪中叶,德国曼海姆(德国南部的文化中心)乐派的作曲家们,以一系列积极而富有创新性的创作,使交响乐的基本形式得以进一步的完善。

2、古典和成熟期:

 18世纪中后期,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兴起及一些天才作曲家的伟大创作,使得交响乐这一艺术形式发展到了全面成熟的阶段。

在这里我们首先提到的就是奥地利作曲家海顿。

他一生共创作了120多部交响乐。

他在交响乐艺术上的贡献是——完整而严谨的确立了交响乐的形式和规模,因此,他曾被人们誉为“交响乐之父”。

他的艺术成就直接影响到了他的两位后人——莫扎特和贝多芬。

而交响乐的形式、规模、内涵等等,都是在这后两位作曲家的创作中得到真正的成熟和完善的。

3、浪漫主义时期:

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浪漫主义艺术思潮开始渗透到音乐领域当中。

舒伯特带有艺术歌曲交响化性质的《b小调(未完成)交响曲》,柏辽兹和李斯特的标题交响乐《幻想交响曲》和《但丁交响曲》,舒曼充满诗意的《春天交响曲》,勃拉姆斯的四部充满传统精神但却有浪漫主义内涵的交响曲,柴科夫斯基和德沃夏克带有浓郁民族性的一系列交响曲,此外,圣桑、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等作曲家们的各种交响乐作品,都是19世纪浪漫主义交响音乐创作的珍品。

19世纪晚期,奥地利作曲家马勒谱写了十部交响曲,在这些交响曲中,他为了表现自己内心复杂的精神世界,而将交响乐的表现形式发展到了极限。

如他的《第八交响曲》,被人们称为“千人交响曲”。

除去马勒之外,在19世纪晚期,各国民族乐派的作曲家中,也有许多人应该被称为交响乐大师。

如芬兰的西贝柳斯、捷克的雅那契克、俄罗斯的格拉祖诺夫和拉赫玛尼诺夫等人的创作,都在某种程度上,为世界交响音乐艺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世纪和20世纪相交之际,许多象征着新时代艺术风格的思潮,开始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

从德彪西(法)的印象主义、理查-施特劳斯(德)的后期浪漫主义和勋伯格(奥)的早期无调性技法,都渗透到交响乐的创作中,为20世纪五花八门的交响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

在20世纪众多的作曲家中,为交响乐及其它体裁的创作,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数不胜数。

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俄国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哈恰图良、肖斯塔科维奇,英国作曲家布里顿,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美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格什温等等。

他们所创作的交响曲、协奏曲、交响诗、狂想曲、随想曲等许多作品,极大的丰富了世界交响音乐宝库。

并由此构成了20世纪交响音乐创作的重要篇章。

交响音乐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是与人类社会文明的突飞猛进紧密相连的。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的确是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经济发展应运而生的。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在新世纪乃至将来更远的时期中,它也必将作为高雅的文化艺术经典和丰富的精神食粮,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精神需求,作出更大的贡献。

交响乐队的基本构成

交响乐队(Orchestra)也称管弦乐队

从巴洛克时期由巴赫组成的小型室内乐队到古典音乐风格时代,交响乐队已基本有了雏形

交响乐队的组成形成和形成过程

交响乐队形成于古典派兴盛时期

海顿、莫扎特时期:

编制不全的小型管弦乐队

贝多芬时期:

交响乐队的形式和编制得到完善

浪漫主义时期:

交响乐队达到成熟的高峰

交响乐队的编制:

由木管、钢管、打击、弦乐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如何欣赏

  

有些人认为交响乐高不可攀,无法理解。

殊不知,它像文章一样,也有深浅之分,只要懂得欣赏方法,入门是不难的。

因为它所反映和描写的毕竟是人类的生活和人类的思想感情,普通的人,入了门,就可由不懂到懂,由知之不深到渐入佳境。

当然在欣赏较高深的交响乐时,需具备一定的、相应的生活经历和较高的文化水平,“必须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的积累去补充”。

  交响乐中有一类叫“音画”的,以描写自然界及生活的景物为主要内容,比较通俗易懂。

如俄国的作曲家莫索尔斯基的《展览会中的图画》、德国大作曲家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都可以说是这一类作品。

欣赏这些作品,加上丰富的想象,无形之中,就可得到概念性的联想———大自然多美好、生活多有趣,万物生长不息。

  交响乐中有一类叫“舞曲”,它的民族风格极浓,乐曲比较短小,感情比较单纯,旋律也比较清楚,大多描写风俗性的节日欢乐活动,有载歌载舞的特点。

也有从舞剧中剪取片断成为单独的器乐曲。

此类交响舞曲,易于理解,很快地就能普及起来,如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的四百余首圆舞曲,法国拉威尔作的《波莱罗舞曲》,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德国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我国作曲家的《瑶族舞曲》等等,都属于交响舞曲。

  在交响乐曲中,有一类有故事情节的,一般均有标题或每乐章有小标题。

此类乐曲大多取材于民间熟悉的、广泛流传的戏剧、诗歌、传说、神话、小说、故事等,如法国比才的《卡门组曲》并不像戏剧、文学、诗歌、曲艺、电影、电视那样,从视觉上、语言上为欣赏者提供具体的人物形象或情节,而是发挥音乐的功能,以抒发人物的细致内心感情为主要手段,让听者从心灵上去感受。

  在交响乐中,有一类无故事情节的,也不描写景色,但它通过音乐手段,反映了人们非常细腻的、丰富的、变化多端的感情起伏。

此类音乐无标题,反映的是某个特定的社会中,人们对社会的看法和希望。

如贝多芬的《英雄》《命运》《合唱》交响乐,柴可夫斯基的《第五》《悲怆》交响乐等等。

欣赏这类交响乐,听者必须对作曲者所处时代、环境、经历、遭遇、身世等等有所了解,同时还要了解他写作此曲时的动机以及乐曲的基本内容。

如此,在听音乐时,听者就能随着乐曲感情的起伏变幻,而在内心得到一种讯号,随着乐曲之乐而乐,悲而悲,愤而愤,并转化成哲理概念。

  在欣赏交响乐时,假如欣赏者同时具备某些音乐上的基本知识,如曲体、调式、主题的变化和发展、配器、表现手法、调性色彩对比等等,那么,就可得到更丰富的知识和美的享受。

  在精彩浩淼的音乐世界里,交响乐恐怕是最让人爱恨交织、取舍两难的了。

因为在大众的观念了,他是高雅的、严肃的、让人望而却步的。

其实交响乐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

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欣赏方法,听懂交响乐是一点都不难的。

听懂交响乐的第一步:

了解乐章的构成

  尼采说:

“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而交响乐是音乐中的音乐,是音乐中神圣的殿堂,而且它具有博大的、高远的、深厚的精神境界。

”确实,在很多人眼里,交响乐很高雅,其实,它一点都不难接近。

对初次欣赏交响乐的人说,了解交响乐的结构是听懂它的第一步。

  开始的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作品中最重要的部分,一般是快速的奏鸣曲式(有时可以加上一段慢速度的引子),结构复杂、情绪严肃,确定了整部作品的基调。

  相对于结构复杂的第一乐章,第二乐章就要单纯、亲切的多——它的速度缓慢,富有歌唱性,旋律宽广如歌,因此这一乐章往往成为全曲的抒情中心。

  第三乐章是舞曲性乐章,所以这一部分的音乐速度又加快了,多采用小布舞曲,或者是诙谐曲,节奏欢快活跃、音乐富于变化,温文尔雅的小布舞曲很有可能就会转变成粗俗的舞曲,甚至是一支不像舞曲但充满活力的曲子。

  什么事情到了快要结尾的时候,人们都想升华一下,交响乐也不例外,所以它的最后一段乐章通常是带有总结性的,音乐速度比第一乐章还快,而且一般会采用民间节日欢乐的场面,或者是胜利的颂歌来作为整部交响曲的结束。

一般来说,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第三交响曲》就设有五个乐章,有的甚至只有两个乐章,最为人熟悉的莫过于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了。

  听懂交响乐的第二部:

掌握乐团乐器的基本常识

  交响乐难懂,除了它蕴含的深厚精神内涵比较难琢磨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交响乐团的乐器结构很复杂。

按照一般惯例,交响乐团是根据乐器发出的声音和演奏的难度来进行排列的,由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这四组乐器组成。

其中,弦乐器身居高位,是整个交响乐团的灵魂,相当于一桌美食的主菜。

木管乐器随后,铜管乐器其次,打击乐器则排在最后。

  弦乐器的组成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贝斯等,是交响乐队中最富表现力的一组乐器。

在拨弦里有一招很高妙的手法,叫做巴托克拨弦,是匈牙利一个叫巴托克的作曲家将小提琴的演奏发挥到极致的演奏手法。

什么叫巴托克拨弦?

我们知道,为体现一种美感,拨弦一般是在小提琴上轻轻地拨,但巴托克追求的是一种强烈而直接的效果,他用手指伸到弦里面,把弦抛起来,通过非常强烈的弹力,让弦打在琴板上发出一种极强急猛的声音。

  在弦乐器后面会设有两排管乐器,而管乐器又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木管乐器,一种是铜管乐器。

木管是色彩性极富丽的一组乐器,大家最熟悉的有笛族、双簧族、单簧族三类。

笛族中的长笛音色非常美,我们现在见到的长笛是金属做的,那它为什么也被归类到木管乐器呢?

因为它最早是由木管来演奏的,但通过金属的制造工艺,乐器能发出更美的声音,所以长笛演变成了一种由金属来制造的木管乐器;双簧管是双簧族的高音乐器,音色非常美艳,有时也会有种凄婉的感觉,略带鼻音。

他在乐队里常常吹奏抒情如歌的旋律,故有“抒情女高音”之称;单簧管是相对于双簧管来说的,有的人还叫它做黑管,因为它通体黑色。

单簧管的音色比双簧管要更丰富一些,是木管组最富有丰富表情性的乐器。

  接下来我们要说的是铜管乐器,包括圆号、小号、长号和大号。

这类乐器,很多人在上学的时候就可能接触过。

比如小号,每个学校都有号鼓队,乐器演奏的乐器中就有小号,它的穿透力非常强,即使是在轰隆震天的炮火中,只要激昂高亢的小号一吹,士兵马上就振奋了,因为小号的特殊地位,所以它一般排在最后一排的中间;圆号被称为“乐器里的活化石”,音色低沉。

在欧洲,人们狩猎时一般用的就是圆号,音色高亢。

庄严壮丽而饱满;最后要介绍的铜管组乐器是大号,它的体积非常大,所以对演奏者的要求比较高,身子骨单薄一点的,吹着吹着很有可能就被大号压垮了。

有人说,交响乐就是为整个管弦乐队所作的奏鸣曲,其实也不然,打击乐器在管弦乐队里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成员,定音鼓是“老大”,它的任务是在演奏时将曲子带入高潮,并将音乐的趣味性带入曲子中。

另外的成员,如排钟、木琴、竖琴、大鼓、小鼓、三角铁、响板、大钹等,也是为了增强乐器的气势。

我们所熟悉的雷公和电母就很好的解释了打击乐器在交响乐中充当的角色,刮风下雨时,雷公打的是大鼓,电母打的就是大钹,气势壮丽而雄伟。

第二章、交响乐队的编制

  交响乐队是音乐王国里的器乐大家族,一般来说它分为五个器乐组:

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和色彩乐器组。

下面分组介绍各种乐器(弦乐、木管、铜管都是从高音到低音的乐器):

  弦乐组: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大提琴一般不担任主要旋律)、倍大提琴。

  木管组:

短笛、长笛、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低音单簧管、大管、低音大管。

  铜管组:

小号、圆号、长号、低音号。

(注:

圆号音域达4个八度,可以从大号的低音区延伸至小号中音区)

  打击乐组:

定音鼓、锣、钹、吊钹、铃鼓、三角铁、雪铃、铃树、梆子、快板。

  色彩乐器组:

钢琴、竖琴、木琴、铝板钟琴、排钟、管风琴、钢片琴等。

  由于交响乐队采用了这么多的乐器编制,所以它有着非常丰富的表现力。

  根据作品需要,可以将其同异域文化结合,甚至同电声乐器组合。

  交响乐队根据作品风格的需要,它又分为编制上的不同。

如单管编制、双管编制、三管编制、四管编制等等。

乐器比例:

交响乐队以木管作为判定编制的标志:

“双管”编制的乐队(总人数约有60余人);“三管”编制的乐队(总人数约有90余人);“四管”编制的乐队(总人数约有110多人)。

为了合各组乐器之间数量的比例合理,随着木管乐器的增减,弦乐器及其它乐器的数量也要随之变化,以保持声部音响的平衡。

(布里顿《青年管弦乐指南》)

  演奏交响乐的乐队是交响乐队,每个国家乃至每个城市都以拥有一支水平精湛的交响乐队而感到自豪,交响乐团也是文明进步人文发达的象征。

音乐会序曲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莎士比亚)

德国犹太作曲家,为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家庭条件优越。

被誉为浪漫主义杰出的"抒情风景画大师",作品精美、优雅华丽著称。

十七岁作了仲夏夜之梦。

继贝多芬之后的伟大音乐大师,莫扎特之后的曲式大师。

<仲夏夜之梦>序曲门德尔松代表作。

它曲调明快、快乐,是作者幸福生活、开朗情绪的写照。

曲中展现了神话般的幻想,大自然的神秘色彩和诗情画意。

全曲充满了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流露出的青春活力和清新气息,又体现了同龄人难以掌握的技巧和卓越的音乐表现力,充分表现出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及其独特才华,是门德尔松创作历程的一个里程碑。

 在虚无缥缈的短引子之后,音乐进入小提琴顿音奏出的轻盈灵巧的第一主题,描绘了小精灵在朦胧的月光下嬉游的舞蹈。

随后出现的第二主题欢乐而愉快,由管弦乐齐奏伴随着雄壮的号角,呈现出粗犷有力的舞蹈音乐,并立即转入热情激动而温顺的恋人主题,曲调朴素动人。

经过多次音乐的发展变化,乐队又奏出了舞蹈性的新主题,具有幽默、谐谑的特征。

在后来门德尔松所作的十二首《仲夏夜之梦》戏剧配乐中,也有一些非常著名的篇章,常被编为组曲演奏。

这里选用了其中最为著名的两首:

《夜曲(E大调)》和《婚礼进行曲》。

威廉退尔序曲

 《威廉·退尔》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作家席勒的最后一部重要剧作,这部作品以十三世纪瑞士农民团结起来反抗奥地利暴政的故事为题材,歌颂了瑞士人民反抗异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斗争精神。

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即是根据这部作品而写,为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的代表作,体现了其艺术的最高峰。

剧序曲比歌剧本身更为有名,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出的节目之一,全曲描绘阿尔卑斯山下瑞士的自然环境,和瑞士革命志士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进军。

曲中旋律优美、节奏活泼宛如一首交响诗。

这首序曲共分四个乐章,连续演奏,因此也是是较罕见的分乐章歌剧序曲。

交响诗

交响诗,有称音诗,是管弦乐的一种形式,通常为一个乐章,音乐的内涵通常具有叙事性,或者要呈现出故事性。

因此交响诗是标题音乐具代表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音乐的标题可以可以来自于一首诗,一本小说,一幅画,或者其他方面。

交响诗创始于十九世纪中叶,创始人是匈牙利"钢琴之王"李斯特,交响诗的前身是音乐会序曲。

早起:

(音乐会序曲)

贝多芬<爱格蒙特序曲>,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序曲>

中期:

斯美塔那<我的祖国>,西贝柳斯<芬兰颂>等

晚期:

理查.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

弗朗兹.李斯特

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钢琴之王,(肖邦是钢琴诗人),李斯特作品充分挖掘了钢琴的音响功能,对键盘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并创造了交响诗这一音乐形式,在他的后期作品中最早使用了20世纪才普遍采用的和声语言。

斯美塔那

捷克著名的民族乐派作曲家,被誉为"捷克民族音乐的奠基人","新捷克音乐之父"

主要作品:

《被出卖的新嫁娘》《达里波》,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最著名)

1874年不幸双耳全聋,内心极度痛苦,仍以难以置信的毅力继续从事创作。

《我的祖国》即是耳聋后创作。

交响诗集《我的祖国》包括六首篇幅较长的交响诗:

1.《维谢格拉德》布拉格城边的一座城堡

2.《伏尔塔瓦河》套曲又称摩尔道河,捷克境内最大的河流

3.<萨尔卡>捷克十三世纪的一位女英雄

4.<捷克的田野和森林>

5.<塔博尔>十三世纪的一支古老的捷克军队

6.<布兰尼克山>捷克境内的一座山峰

  交响诗《沃尔塔瓦河》是整部交响诗套曲中最著名的一首,尤其是沃尔塔瓦河主题深刻地融入了捷克民族的情感和意志,成为捷克民族的象征。

这首交响诗所体现出的交响音乐写作技法、民族艺术色彩与个人风格特征,连同整部套曲一起为捷克音乐树立了一座里程碑,成为交响音乐中的典范之作

组曲

是一种大型的多乐器乐套曲形式,每个乐章都有各自独立的曲式结构,根据互相对比的原则和一定的联系,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下,排列组合。

分古代和现代

古代组曲由舞曲组成

古代组曲,组曲作为音乐体裁的名称,最早见于1557年,但其结构形式长期变化不定,古代组曲大多由多首不同风格的舞曲组成,德国音乐家为组曲设计了一个固定的组合形式。

现代组曲:

兴起于十九世纪,二十世纪的组曲被称为新组曲或现代组曲

标题组曲:

作曲家按照标题内容构思作品的组曲<天方夜谭>

集成组曲:

从配剧音乐中挑选出精彩的音乐片段<培尔。

金特>

亨德尔<水上音乐>组曲

<水上音乐>作于1717年,是一部管弦乐组曲。

传说是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上为新即位的英皇乔治一世演奏的,故友水上音乐的美名。

全部组曲由三部分组曲<F大调第一圆号组曲><D大调第二小号组曲><G大调第三长笛组曲>组成,当时碧波万顷,管弦齐作,其独特的意境可想而知。

<培尔。

金特>第一组曲

1874年,著名剧作家易卜生约请格里格为他的五幕诗剧<培尔。

金特>配乐。

作者一向崇敬易卜生,便欣然接受并于翌年夏天完稿。

培尔。

金特是挪威民间童话中的富于幻想的人物,有挪威浮士德的别称。

他放纵好色,见异思迁,长期离家在外,冒险,游荡,晚年病弱孱弱,最后死在始终忠贞于他的未婚妻索尔韦格的怀里

《动物狂欢节》

  《动物狂欢节》圣-桑曾于1886年,先后到布拉格与维也纳进行旅行演奏,途中在奥地利休息了几天。

就在这些日子里,他应巴黎好友的请求,写作了一部别出心裁、谐趣横生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

在《动物狂欢节》中,作者以生动的手法,描写动物们在热闹的节日行列中,各种滑稽有趣的情形。

整部组曲由下面十四曲组成:

(一)序奏及狮王行进曲;

(二)公鸡与母鸡;(三)野驴;(四)乌龟;(五)大象;(六)袋鼠,(七)水族馆;(八)长耳人;(九)林中杜鹃;(十)大鸟笼;(十一)钢琴家;(十二)化石;(十三)天鹅;(十四)终曲。

其中只有《天鹅》一曲是在作者生前发表的。

  1、序奏和狮王的进行曲:

由双钢琴的序奏开始,出现雄伟庄严的进行曲,表示狮子的登场;这只万兽之王,迈著堂皇的步伐,带领着动物们的行列。

  2、公鸡和母鸡:

母鸡用单簧管表示,公鸡则以最高音的钢琴表达。

  3、野驴:

由钢琴飞驰般的演奏,描写在辽阔的草原上,奔跑追逐的野驴。

  4、乌龟:

这一段音乐是取用作曲家奥芬巴哈的「天堂与地狱」序曲中的一段,活泼快速的康康舞旋律;在此曲中,慢吞吞地演奏出来,跟前段恰成鲜明的对比。

  5、大象:

在钢琴的圆舞曲节奏后,低音提琴奏出白辽士所作「浮士德的天谴」中,妖精之舞的旋律以及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中的诙谐曲。

这些轻快的音乐,圣桑却将它拿来描写大象笨拙的步伐,与滑稽可笑的舞步。

  6、袋鼠:

袋鼠以长而健的后腿,踢著地面向前跳跃行进。

袋鼠那出奇地长且大的尾巴,也能帮助其跳跃平衡的动作。

圣桑用两合钢琴交替奏出的装饰的乐句,描述袋鼠轻快的动作。

  7、水族馆:

由钢琴弹奏出轻缓的琶音,有如玻璃水族箱里头清水的波动,长笛与弦乐,奏出安详的旋律,描述在水中悠游的鱼。

  8、长耳人:

由第一和第二小提琴,交互奏出特别的乐句,像是一头驴头人身的怪物嘶叫的声音。

  9、林中杜鹃:

钢琴的和弦表现幽静的森林,模仿杜鹃的单簧管反覆的奏出两个单音一咕!

咕!

  10、大鸟笼:

由弦乐器的颤音来表示鸟儿振翅飞翔的声音,长笛主奏表达小鸟飞跃的情景;钢琴则模仿鸟笼中小鸟的鸟叫声。

  11、钢琴家:

这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动物」,曲中反覆弹奏哈农的练习曲,讽刺钢琴学生不断苦练单调乏味的音阶,多可怜。

  12、化石:

木琴跟管弦乐合奏出圣桑自作「骷髅之舞」中,骷髅们跳舞的旋律。

  13、天鹅:

由钢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接看大提琴奏出美丽迷人的旋律,描述天鹅以高贵优雅、安详地浮游的情形。

  14、终曲:

这是最后所有动物一起活跃热闹的大团圆场面。

最后汇集成欢乐的气氛,在灿烂欢愉的高潮中结束。

  第十三曲《天鹅》。

此曲是本组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常被单独演奏,甚至成为作者圣-桑的代表作品。

本曲是整部组曲中唯一一首优雅、温柔的小曲,与其他各曲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般认为《天鹅》是全组曲中最精美、最著名的音乐,曲中竖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上荡漾的微波,大提琴优美迷人的曲调,则描写出天鹅高贵优雅的神姿,以及安详自在地浮游时的情景。

全曲由伴奏竖琴水波荡漾般的前奏开始,接着大提琴唱出6/4拍子圆滑奏的高雅旋律,时而上行,时而下行,情调极为优美。

竖琴伴奏的节奏与音型均与前奏相同,与大提琴的曲调融和无间。

结尾乐句也很美,全曲在最弱奏中逐渐消失

霍斯特 《行星组曲》

  《火星——战争之神》:

霍尔斯特是在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完成这一乐章的。

因此有人认为,这段音乐是对当时迫在眉睫的战争的预言。

确实,这一乐章的音乐,尤其是由打击乐器和弦乐器弓杆击弦奏出的蛮横、激昂的渐强节奏型,暗示出军队在行进,给人以一种咄咄逼人的紧迫感

《金星——和平之神》:

与上一乐章凶残的战争音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乐章显得格外宁静安谧。

它使人想起了一个没有电闪雷鸣、远离战争喧嚣的世外桃源,到处呈现出一派和平安乐的景象。

评论家认为,长笛和法国号的延音表达蝉鸣,竖琴表现溪水,种琴和钢片琴表现清泉,小提琴表现情歌。

《水星——飞行使者》:

传说中水星是带有翅膀的信使的象征,也是窃贼的保护神。

因而,这一乐章的音乐机敏灵活,是一首急板谐谑曲。

第一主题轻捷而又俏皮,表示信使忙碌地走家串户,为人类带来福音;第二主题带民歌风格,表现人类欢迎信使的情景。

《木星——欢乐使者》:

这一乐章构思宏大,篇幅也较长,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气势浩荡,欢乐的情绪此起彼落,绵亘不绝。

这一乐章经常被单独演奏,成为受人喜爱的通俗音乐作品。

它又分为三个主题:

第一主题为C大调,快板,2/4拍,喜悦的情绪十分明显;第二主题充满生机,热情洋溢,富有气势;第三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