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语使用人口稳定增长原因探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74003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语使用人口稳定增长原因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g语使用人口稳定增长原因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g语使用人口稳定增长原因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g语使用人口稳定增长原因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g语使用人口稳定增长原因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g语使用人口稳定增长原因探究.docx

《g语使用人口稳定增长原因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语使用人口稳定增长原因探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g语使用人口稳定增长原因探究.docx

g语使用人口稳定增长原因探究

g语使用人口稳定增长原因探究

href="#">

  【摘要】?

g语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一种极为珍贵的语言品种。

目前该语言的使用人口有1000多人,分布在隆林和西林两县的几个村寨。

他们的周边是人数众多的壮族、苗族等,但他们格外珍惜自己的传统语言。

在社会经济、文化发生重大变革的当今时代,这一语言群团不但能保持使用自己的母语,而且使用人口还逐年略有增长。

探求这种语言的生存环境和发展趋向,有利于我们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有利于民族杂居地方的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

g语;人口;增长;原因;探索

  【作者】蒙元耀,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博士。

南宁,530006

  【中图分类号】C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4X(2008)04-0131-006

  

  ExplorationontheReasonsfortheSteadyGrowthofPopulationofusingLailanguage

  MengYuanyao

  

  Abstract:

LailanguageisakindofextremelyrarelanguagesinGuangxiZhuangAutonomousRegion.Now,thereisapopulationofmorethan1,000peopleusingthelanguage,andtheysettledownatsomevillagesofLonglinCountyandXilinCounty.TheyaresurroundedbyalargenumberoftheZhuang,miao,andotherpeoples,buttheyparticularlycherishtheirtraditionallanguage.Inaneraofsocio-economicandculturalbigchange,thelanguagegroupwillnotonlymaintainthemassuseoftheirmothertongue,andtheuseofthepopulationalsoincreasedslightlyyearbyyear.Toexplorethelivingenvironmentanddevelopmenttrendsofthelanguagewillhelpusprotecttheminoritylanguageandculture,andwillhelpusconstructaharmonioussocietyinmixedethnicarea

  KeyWords:

Lailanguage;population;growth;reason;exploration

  

  ?

g语的使用者非常少。

在广西,这一人群总共才1000余人口。

主要居住在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克长、德峨、者浪、新州等乡镇;以及西林县普合乡文雅村的亨沙寨和八大河乡的那牙村。

西林县城八达镇还有几户散居的?

g人。

?

g人经过多次的民族识别之后,于1990年代划归仡佬族,故也称作?

g仡佬。

?

g人的民族成分虽划归仡佬族,但与他们相关的一些学术问题却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比如语言系属问题就有多种不同的看法:

(1)?

g语是壮侗语族中一个独立的语支(黄才贞,1982);

(2)?

g语是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中的一个语支(梁敏,1984;王敬骝、石锋1987);(3)?

g语是仡佬语的一个方言(龚永辉,1990);(4)?

g语是南亚语系越芒语族中一个独立的语支(颜其香、周植志,1995)。

①由于?

g人的族属划归仡佬,所以《广西通志•少数民族语言志》就把?

g语当作仡佬语的方言来看待,因他们的人数比仡佬的哈给或多罗方言的人都多,进而又把它当作广西仡佬语的主体来加以描写。

  民族学人类学研究

  尽管?

g语的使用人口不多,而且这一语言使用群体周边还有其他人口数量庞大的语言,如汉语、壮语、苗语等,但他们非常珍惜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传统,一直坚持在村落社区内使用自己的母语,因而?

g语不但没有被周边强势语言所淹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g语的使用人口还略有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1980年代的调查资料显示,当时?

g语的使用者为650人,属非常濒危的语言之一。

根据1985年的调查统计数字,广西?

g人的总数为961人。

③1990年代编纂广西少数民族民族语言志时,使用?

g语的?

g人总数约为800人。

④这一次我们进行田野调查时发现,?

g语虽然依旧处在濒危状态,但毕竟他们的语言使用人数还是略有增长,已经突破1000人。

这是一个令人惊喜的现象。

  目前?

g人集中聚居的村落是隆林县克长乡新合村的斗烘寨(常写成斗轰)。

斗烘分为三个自然的小聚落:

大寨、峁子和小寨。

据那里的老支书介绍,大寨有18户、峁子有19户、小寨有7户共44户是?

g人家庭,人口近300人。

小寨的?

g人与苗族杂居一处,因而那里也有一些苗族会说?

g语。

故斗烘一带实际有300多人会说?

g语。

  同属新合村的打铁寨有7户?

g人,加上长发街上有6户,两处有50余人会说?

g语。

  克长乡新华村的罗湾一带有60户300余?

g人,卡保、仁上等处有25户160多?

g人。

这些地方的?

g人也还在使用?

g语。

  加上西林县的亨沙、八达镇等处有230多人会说?

g语,累计达1030人。

  其实散居在新州镇、者浪乡、德峨乡、蛇场乡还有不少?

g人。

特别是者浪乡的者寨、浪荣、者烘、岭好等处,他们当中的部分老人依旧会说?

g语。

只是他们的后代已改用汉语和其他语言。

至于克长乡的海长和蛇场乡的达果,情况也与此相类。

这部分人因没有经过实际的田野调查,暂时没有掌握他们的语言使用人数。

  半个世纪以来,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然而人口稀少的?

g语却还能在周边强势语言的包围中存在下来,而且其使用人口还能持续稳定地略显增长,其客观和自身内部的因素很值得我们去探究。

根据实地考察得到的情况分析,我们认为?

g语能够存在下来而且还有所发展,主要有下边几种因素在起作用。

  

  一、国家民族语言平等政策是?

g语得以稳定使用的保障

  

  我们国家的宪法规定: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

这一政策从根本上保证了各个少数民族都有权力按自己的意愿来使用和发展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

?

g人也不例外。

然而,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这一好政策并不见得随时随地都能很好地贯彻实施。

尤其是极左思想泛滥的年代,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特殊情况是不容多谈的。

歧视少数民族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从人口数据来看,1951年隆林、西林、田林三县共有1500个?

g人(中央民族访问团第一分团联络组《广西百色专区民族概况》)。

但1952年以后他们的人口就急剧下降。

按隆林县档案局提供的历年数据列表如下:

  

  仅是前后一年之间,?

g人的人口就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近1000人到哪里去了?

原来田林县的?

g人以及隆林、西林的一部分?

g人改报民族成分为壮族了!

究其原因,因为?

g人的民族成分得不到认可,他们只好就近随周边的民族而填报民族成分。

于是?

g人的人口马上就减少了很多。

  1980年代之后,国家的民族政策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很多少数民族又纷纷改回了自己的民族成分。

1985年时?

g人的总数是765人,1985年时是961人,如今他们的人口已经有了1400多人。

当然,其中有不少是人口自然增长,但也有一些人的确是更改了自己的民族成分。

  愿意承认自己是少数民族,说明了国家的民族政策贯彻得好,少数民族有了自信心和归属感,不怕受到歧视。

事实上,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人口偏少的少数民族实行种种优惠政策,使他们得到了许多别人得不到的优惠待遇。

少数民族的身份更是让他们在社会上赢得了别人更多的尊重,因而他们无须隐瞒自己的民族成分。

而显露自己民族身份的直接特征就是拥有自己传统的母语。

所以,?

g人坚持使用?

g语,其实就是得益于国家的民族语言政策的正确引导和各民族人民之间的和谐共处,互相认可。

  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

g人跟周边民族的婚姻状况和语言使用情况来考察。

如:

  

  二、半封闭的地理环境有利于?

g语的保存

  

  从地理环境看,目前还保持有自己母语的?

g人多数居住在环境比较封闭的地方。

这些地方多山,交通较为闭塞。

比如斗烘坡,其主峰海拔1951米,那里是隆林最高峻的地方之一。

?

g人的寨子就坐落在斗烘坡北麓土层比较厚的半泥半石的地方,或者在稍微低矮的山坡上。

  打铁寨所处的位置是大石山区里的山凹处。

这类四面环山中间稍微低凹的地貌,地学上称为峰丛洼地。

打铁寨可以说是九分石头一分土。

几乎所有的庄稼都种在石头缝隙里。

那里土地不多,水资源相当缺乏。

只有一眼山泉供全寨人畜日常之需。

  长发街系大石山谷里面的山脚小集市,原是长发乡府所在地。

后来长发归入克长乡,此地仅余一所卫生院、一所小学和一些本地居民。

不过这里形成一集市,每逢集日,四周民众会来这里作日常贸易,交换一些农副产品或土特产,买回一些生活必需品。

  罗湾、卡保也是大石山区里的村寨。

  者菜、浪荣、海长、达果都是一些丘陵地带高岭上的村寨。

  我们这次进行田野调查,从德峨乡府的所在地雇请三轮车作代步工具,顺着乡间的简易公路去到长发街。

然后再走3公里多的山路才上到斗烘坡进行调查。

我们去打铁寨则是从长发街出发,翻越两座大山才到达该寨。

  西林县普合乡文雅村的亨沙寨,同样是坐落在高山上。

从西林县城八达镇出发,乘坐三轮车在泥泞崎岖的简易路上颠簸一个半小时,到了半山坡一个叫赵家堡的村子,然后再从那里徒步上山,爬45分钟的山路,才到达亨沙村。

那里的村民外出时常用自行车或摩托车作交通工具,但仅限于天气晴好的日子。

若到雨季,则多半是步行。

挑运东西非常困难。

  因时逢七月雨季,道路泥泞难行。

我们本想走一趟罗湾、卡保进行实地调查,但乡、村干部均反对,说是易发泥石流,进山太难太危险。

由此亦可推想交通上的困难。

  在这种半封闭的地理环境里,外界事物的影响相对于?

g人来说是比较缓慢的。

尽管山外的社会生活条件、交通状况、文化娱乐等等都出现很大的变化,然而时尚的东西传入?

g乡不太多,人们依旧过着比较简朴的农家生活。

对生活在这种半封闭地理环境中的大部分?

g人来说,他们的活动范围都不太大。

很多人只是在当地或附近走动。

外出的机会并不太多。

一些人甚至连县城都没有到过。

因而外部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弱。

生活环境宁静,故传统语言文化得以比较完好地保持下来。

这种半封闭的地理环境状态无形中对?

g语起了保护作用。

  

  三、传统的农耕经济模式使?

g语得以持久保存

  

  尽管有一些?

g人因担任公职而到县城、乡府所在地生活,改革开放以后有一部分?

g人到圩镇上从事经贸活动,有不少?

g人姑娘嫁到外地,但?

g人的主要社区直到目前还是处于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状态。

他们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黄豆、红薯、木薯、姜芋、魔芋等(石山地带主要种植玉米、红薯、木薯等)。

间杂一些高粮、花生和芝麻。

经济作物主要有烟叶、甘蔗。

蔬菜类主要是白菜、小白菜、芥菜、苋菜、蕹菜、豆角、茄子、西红柿、冬瓜、节瓜、南瓜、黄瓜等。

饲养的家禽有鸡、鸭、鹅等,但多半是供应自家节日之用,或来客人时宰杀待客。

有时也把一些家禽或蛋类拿去市场卖掉,换取现钱作日常开销或应急之用。

家畜主要有马、骡、牛、羊、猪、狗等。

狗用来看家护院,喜好打猎者则养有猎狗。

饲养马和骡多半是用作运力。

因山路崎岖,人们用马骡驮运东西,故车子不多。

饲养猪和羊是积累财富的重要手段。

一些殷实的家庭往往养有四五十只羊,甚至更多一些。

一般农户有三五只猪存栏是很正常的现象。

粮食宽裕的人家养有十几、二十几只猪也不足为奇。

特别是养有母猪的人,他们的生猪存栏头数会比平常人要多出许多倍。

猪、羊是?

g人农户的大宗经济收入之一,所以他们很重视养牧业。

  改革开放以来,仡佬地区的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经济活动和文化生活非常活跃。

特别是?

g乡通了电,人们能用上电器,能收看电视节目后,?

g人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然而,?

g乡的地理环境制约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虽然也有不少?

g人外出经商或到外地务工,尤其是一些经商意识比较强或者有手艺的人,他们会长期脱离土地,到外边闯荡谋生,但农村中的?

g人仍以务农为主业,他们的生产方式并没有太多的改变。

?

g乡农户主要是牛力加人力,以手工耕作为主。

生产出来的物品,大部分用于自己的消费。

过的是一种半自给自足状态的传统田园农家生活。

除了猪、羊、马、骡、牛卖了可换取大宗现金外,一般各种农、林产品都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

所以,他们跟外界的经贸往来并不多。

外来人进到?

g人的生活圈子里也不太多。

多数农户大体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节奏稳定且缓慢。

可以说,除了政治、文教、卫生等方面有明显影响外,日常生活的变化不大。

正因为如此,他们的语言文化才得到比较完好的保存下来。

  

  四、聚族而居是?

g语得到保存的重要原因

  

  由于人口特少,?

g人经常是聚集在相同或者相近的地方营造村落一起谋生。

特别是在山区农村,?

g人往往都是聚族而居。

因此,?

g语是村落社区之内最重要的共同交际用语。

如隆林县克长乡新合村的斗烘坡,连片聚居的44户?

g人,形成一个天然的语言社区。

这一范围内的?

g人自然就以自己的母语为日常交际用语。

这种人口相对集中,民族语言有使用环境场所,所以?

g语就能在相对封闭的山村地带长久保持下来。

在这一区域内,平时见面的多是同族的?

g人,交谈的内容大体也是日常生活的各种事务,人们没有必要转用第二语言来作沟通工具。

加上斗烘坡的?

g人人数不少,于是这里便成了?

g人的大本营。

  打铁寨共9户人家,人口35人,全是农户。

据寨里的韦必实先生介绍,寨中有两户苗族共9人,其余7户是?

g人。

7户?

g人家庭里有5个嫁入的媳妇,一人是汉族(即韦先生的夫人,汉族客家人,系在广东打工时恋爱结婚带回的媳妇)。

其他媳妇则是彝族或苗族(各2人)。

因此,全寨的?

g人实际只有21人。

然而,在村寨之中,大部分人都会?

g语。

?

g人之间不论大人小孩,说?

g语是极自然的事情,尤其是在家庭内部。

嫁进来的媳妇一开始即便不会?

g语,但年长日久后也就都渐渐学会了?

g语。

另外两户苗族,由于长期与?

g人同住一个村寨,日常接触耳濡目染也会说?

g语。

虽然他们在自己家庭内部或跟?

g人的苗族媳妇也说苗话,但与?

g人在一起时仍以?

g语为交际用语。

  西林县普合乡的文雅村委会总人口为1098人,苗族是主体,共有984人。

?

g有109人,全部居住在亨沙屯,总共25户。

亨沙屯还有35户苗族人家。

这25户?

g人家庭中,有两个汉族媳妇和一个汉族上门女婿,另有一个壮族媳妇和一个彝族媳妇(其他媳妇是苗族的,计入苗族人口)。

?

g人与苗族杂居,而且不少家庭因婚姻关系而往来密切,故不少苗族也会说?

g语,许多?

g人也会说苗话。

这里的?

g人虽然人数比周边的苗族少,但?

g人有很强的民族意识,而且有很强的感化力,媳妇进门不久一般都转用?

g语。

据文雅村委会的支书王辉明先生(系亨沙?

g人)介绍,事实上亨沙屯里会说?

g语的人并不局限于?

g人家庭。

村屯里的多数苗族人都能说?

g语。

在村屯的公众活动中,?

g人多时他们就以?

g语为沟通语言。

或者各说各的语言大家也都能很好地理解。

  亨沙的?

g人源于隆林县的斗烘坡。

有韦、王等姓。

搬迁来西林居住一共才六代人。

他们常常在扫墓时节回斗烘去扫祭祖坟。

若有红白喜事,两边的?

g人还经常互相往来。

亲戚关系加上民族感情的纽带作用,因而亨沙的?

g语也得到很好的保持,并带动到周边的苗族也一起使用?

g语。

  

  五、民族情感与意识是?

g语赖以发展的精神支柱

  

  民族感情和民族自我意识对母语使用态度的影响非常重要。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外在特征,同时也是维系一个民族的感情纽带。

能坚持使用自己语言的少数民族,一般说来其语言仍有足够的亲和力和感化力。

少数民族处于强势语言的包围之中,若无强烈的民族感情和民族自我意识,其语言通常是很难保持下去的。

  ?

g人虽然人口不多,但他们一直具有强烈的民族感情和自我意识。

长期以来,?

g人一直都在追寻自己的民族地位,追求社会对自己民族的认可。

特别是1958年广西成立壮族自治区后,这种民族自我意识表现更为强烈。

他们认为,?

g人有自己的历史,有独立的语言,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衣着服饰(指过去的情况,现在?

g人的传统服饰已非常罕见),应当成为一个单独的少数民族。

?

g人普遍认为他们是?

g子王的后裔,历史上是因为遭受到强族的驱赶追杀才四处流散。

直到1990年代?

g人的族属划归仡佬族之后,这一政治诉求才逐渐平息下来,人们才慢慢接受了?

g仡佬的民族身份。

  正是依靠这种浓重的民族感情和自我意识,?

g人才得以把自己的民族语言代代相传下来。

他们不但珍视自己的族称,珍视自己的同胞情谊,同时也很珍惜自己的传统民族语言。

?

g人之所以认为自己与周边其他民族不同,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拥有并且一直都在使用自己独特的语言。

他们毫不遮掩自己对本族语言的喜爱态度。

关于这一点,田野调查的“语言态度”数据充分显示了他们对自己母语的高度重视。

在?

g人聚居的地方,我们一共做了69份问卷调查,让接受调查的人回答他们对?

g语的印象。

具体结果如下表:

  

  给1分是低分,给5分是高分。

高分意味着自己的语言很好听,很亲切,有社会影响,实用。

表中数据显示,在“好听”和“亲切”两栏,?

g人给?

g语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在“有用”一栏里,?

g语的得分也不错。

毕竟?

g语的使用人口太少,“有社会影响”一栏里,人们的见解就不那么一致了。

认为?

g语有社会影响的人觉得自己的语言使用人数虽然少,但它是一种宝贵的语言,人少则说明它越加珍贵,所以越发有社会影响。

认为?

g语社会影响不大的人觉得跟汉语、壮语、甚至跟苗语、彝语相比?

g语的社会影响都是比较微小的。

?

g语仅限广西隆林,出到外面,人们未必了解这种语言的珍贵性或者文化价值的独特性。

由于这一栏是被调查者的主观认识,各人的见解不同,用作比较的参照系不同,所以给出的分数也明显有差异。

  然而,不管外界如何看待他们语言,?

g人自己认为语言是他们传统文化的根基,是维系他们亲友的感情纽带。

由于?

g人普遍具有这种族群认同意识,他们内部非常团结。

有见识的人往往很重视家庭对小孩的民族语言能力培养。

田野调查的材料也证明了这一点。

以?

g语为第一语言(即母语)的69人中,有64人是小时候父亲常常对自己说?

g语;有62人是母亲常常对自己说?

g语。

可见常规之下,家庭的语言能力培育是母语赖以传承的保证。

  长发街开杂货店的韦先生是一位在军队服过四年役的退伍军人(在桂林服役),参军之前曾在外地读过书,能说流畅标准的普通话,也会说当地通行的西南官话。

因妻子不是?

g人,故在家里很少对小孩说?

g话。

但为了培养小孩的?

g语能力,他把小孩送回老屋去跟叔伯兄弟的小孩子们一起扎堆玩耍,让他们在游玩之中自然习得?

g语。

  新合小学的韦老师是大专毕业的?

g人,在学校里接受教育自然学会普通话、西南官话和英语(借助词典能阅读英文书报)。

他自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少年儿童接触而先后会说苗语、壮语。

因夫人是彝族,他也能说一些日常会话所需的彝语。

韦老师是一位从教多年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

他认为,要让?

g人的后代继续保持自己母语,最好是在小学阶段实施双语教学。

在给孩子们进行文化知识启蒙教育之际,同时也进行母语思维能力的强化训练,用母语开发?

g人儿童的心智。

让他们既能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又不至于把传统的民族优秀文化精华舍弃,从小就把他们培养成为双语或多语的使用者,能适应现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又能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斗烘坡的老支书则明确表态,丢掉自己的语言则是忘本忘祖的行为。

无论如何作为子孙后代都不应该忘本,都不能丢掉自己的祖宗语言。

他说,斗烘坡的?

g人决不会放弃自己的?

g语。

即使是外嫁了女儿,也要教孩子学?

g语。

否则将来外孙们回外公外婆家时,不会说?

g语就无人理睬他们!

  这种心态很有利于民族语言的保持和传承。

嫁出去的女儿也教小孩学?

g语,那么?

g语使用人数能保持增加则尽在情理之中了。

基于这种整体的认同意识、语言的亲和力以及传统文化的感化力,嫁进?

g人村落的媳妇或入赘的女婿自然而然都会融化进他们的社区生活,最后都会说?

g语而成为他们之中的组成部分。

  ?

g人的民族感情和自我意识无疑是对他们语言文化的亲和力起了强化作用。

反过来,民族语言所具有的特殊凝聚力又把?

g人紧密地团结起来,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与周边其他族群明显有别。

可见,民族语言的凝聚作用和民族感情的认同作用是他们持久坚韧地使用自己的传统语言的推动力之一。

  上述五个因素是?

g人能够坚持使用自己语言的重要原因。

当然,这是最主要的方面。

细细追寻,也许还会有另外一些因素在起作用。

不过比起这五个因素来说,其他影响因素即使存在,它们的作用肯定不能与这五个因素相提并论。

  这五个方面的因素中,最重要的也许要数民族感情和民族意识。

这两者对语言态度的影响甚为重大。

正如以上分析的情况一样,民族感情和民族意识决定了?

g人对自己民族语言的态度。

?

g人具有强烈的民族感情和稳固的民族意识,所以他们非常珍视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语言视为珍宝。

由于珍惜自己的民族语言,所以?

g人把语言的使用与对自身族群的认同紧密结合起来,认为?

g语能密切?

g人之间的联系,能维持社区的人际关系。

这种互为表里的民族意识和语言心态,很有利于?

g语的传承和使用人口的稳定增长。

  

  注释:

  ①李旭练《?

g语研究》第3-4页,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

②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少数民族语言志》第697页,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③龚永辉《族际识?

g》第9页,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④《广西通志•少数民族语言志》第697页,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⑤卡保的数据系长发小学的韦祖环老师提供,罗湾的数据系斗烘的老支书提供。

卡保罗湾与斗烘一带的?

g人都有亲戚关系,他们互相间经常往来走动,故情况熟悉。

⑥见龚永辉《族际识?

g》第9-10页,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责任编辑:

覃彩銮〕?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