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数学集体备课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37773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13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下数学集体备课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三下数学集体备课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三下数学集体备课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三下数学集体备课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三下数学集体备课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下数学集体备课教材分析.docx

《三下数学集体备课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下数学集体备课教材分析.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下数学集体备课教材分析.docx

三下数学集体备课教材分析

《数学三年级下册》集体备课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二、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例1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2

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例3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例4

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5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三、编排特点

1.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儿童只有在牢固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这几个基本空间方位之后,才能够掌握按水平方向分出的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

有研究证明三、四年级学生掌握水平方向(东、南、西、北等)是依赖于他们在地图上区分基本空间方向的能力的。

1所以,教材把有关东、南、西、北等方位知识的认识安排在本册,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内容。

儿童学会辨认地图上的东西南北方位是和他们掌握空间方位知觉有联系的。

最初应当根据儿童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东西南北方位的技能,然后,再把这些方位和地图方位联系起来,例如说,上面是北方、右面是东方等等。

2因此,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南、西、北等方向的技能。

然后,再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2.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三年级儿童(8~9岁)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科书创设了许多既符合这一阶段儿童认知特点又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使学生一方面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另一面又体会到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如,教科书中设计了让学生到操场上学习辨认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在观察、描述和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方位的知识。

四、具体编排

1.主题图。

教科书第2页,呈现了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及四周建筑的航拍照片和相应的平面示意图,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目的是从现实生活的场景引入,使学生体验在生活中需要用到方位的知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并可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再让学生想象自己就站在天安门广场内,并用已有的方位知识(前、后、左、右)描述天安门广场内各建筑物(国旗、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的位置关系。

由于前后、左右等方位概念所具有的相对性,学生观察的方向不同,描述也会不同,教师可抓住此矛盾,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到本单元内容学习结束后,还可以再让学生观察这幅主题图,并用所学的方位知识对天安门广场及四周建筑的位置关系进行描述,体会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

2.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

(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⑴例1。

教科书呈现了学生在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的技能,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时,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

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新知识的学习。

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说一说,早晨太阳在什么方向。

“早晨,太阳在东方(从东方升起)”这句话学生十分熟悉,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接着,再利用学生已有的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与东、南、西、北建立起联系,帮助学生认识这四个方向。

让学生面向东站好,告诉学生他们背对着的方向是西;再让学生伸开两臂,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

最后,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说出校园内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建筑物所在的位置。

⑵例1的“做一做”。

教科书呈现了小组合作指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知道东、西是两个相对的方向,南、北是两个相对的方向,进一步了解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可以先让一组学生进行演示,其它同学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指东、西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着背,指南、北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着背。

再让学生们小组内合作指方向,体会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3.例2。

(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科书呈现了学生完成校园示意图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并通过班内集体展示和交流各种记录方式,使学生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在教学例1时,已经让学生观察了校园内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

在教学本例题时,只要求学生绘制出四个方向的主要建筑物就可以了,但需注意提醒学生要标明建筑物所在的方向。

另外,教师对绘制校园示意图的方法不必做统一要求,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绘制校园示意图的方法可能有很多,有的学生可能将每一个建筑物的所在方向都标明,有的学生可能只标出一个方向;有的学生可能将东边的建筑物画在纸的上部,有的学生也可能将北边的建筑物画在纸的上部。

待学生完成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班内集体展示和交流各自的记录方式,比较各种方式并说一说怎样画更简便、更清楚。

再告诉学生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并引导学生按绘制地图通常所用的方式绘制示意图。

4.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

⑴教科书呈现了在某一街区“学生问路”的情境,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⑵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呈现了某一街区的地图,帮助学生巩固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及描述行走路线的知识。

(对于某一建筑物的具体位置可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叙述,并体会东西南北这四个方位概念的相对性。

例如:

书店在小兰家的西面,书店在邮局的东面,邮局在书店西面,邮局在小红家的东面等。

5.有关练习一中习题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2题,是实际应用的题目。

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的有关方向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绘制出自己房间的平面示意图,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也可以在课堂上让同桌学生合作完成,一名学生说,另一名学生同时绘制出平面示意图。

第4题,是让学生在地图上辨认方向的练习。

通过呈现我国“五岳”的分布图,帮助学生巩固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的知识。

教师出示地图后可先让学生找一找首都北京的位置,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然后再让学生观察图,在小组内说一说这五座名山的地理位置,再填空。

“你知道吗”,一方面扩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可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有关指南针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在班中进行交流。

在学生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

6.例4及相应的“做一做”。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⑴例4。

教科书呈现了学生在操场上辨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四个方向的活动情境。

目的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四个方向。

教学时,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

首先,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新知识的学习。

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说一说,校园内的主要建筑物教学楼、图书馆、大门和体育馆分别在操场的什么方向,复习已经学过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接着,再组织学生讨论多功能厅和食堂分别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在学生思考之后,可提供指南针帮助辨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

最后,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说出校园内的这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

还可以让学生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这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建筑物所在的位置。

⑵例4的“做一做”。

教科书呈现了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方位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活动情境。

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7.例5及相应的“做一做”。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⑴例5。

教科书呈现学生观察“动物园导游图”的情境,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各场馆所在的位置,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时,既可以利用此图也可以让本班同学进行实地演习。

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可以先给定一个方向,让学生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说一说动物园内各场馆的位置。

再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⑵例5的“做一做”。

教科书呈现了1路公共汽车的行车路线图,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从火车站到动物园的行车路线,再说一说从动物园到火车站的行车路线,使学生体会两者之间的相同和不同。

然后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从任意一站出发到另外一站的行车路线。

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的公共汽车行车路线图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8.有关练习二中习题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第2题和第5题都是实际应用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的有关八个方位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练习第1题时,可以让学生先调查自己家相对于学校的位置,再在课堂上让学生标出来。

第2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

第5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也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上学的路线图,标出重要的建筑物,然后在全班展示交流。

第4题,是让学生在地图上辨认方向的练习。

通过呈现我国几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分布图,帮助学生巩固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保护人类共有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图,找到自己家乡的位置。

再在小组内分别说一说这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相对于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五、教学建议

注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方位的知识。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丰富的表象积累。

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像、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教学内容

1.本套教材整数除法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三个年段进行,具体编排如下表:

年段

内容

二年级下学期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

三年级下学期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四年级上学期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2.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编排结构如下表:

课题

内容

口算除法

例1

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用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例2

除法估算

基本的笔算除法

例1

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

例2

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能被整除)

例3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

除法估算

除法的验算

例4

用乘法验算除法

有关0的除法

例5

有关0的除法

例6

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

(1)(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三位数)

例7

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

(2)(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三位三数)

3.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五册第二单元。

课题

内容

口算除法

例1

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例2

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

例3

一位数除几百几十(被除数各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

例4

一位数除几百几十(被除数百位上的数不能被整除)

用一位数除

商两位数

例1

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

例2

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能被整除)

例3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能整除)

例4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

用一位数除

商三、四位数

例5

用一位数除商三、四位数

除法的验算

例6

用乘法验算除法(无余数)

例7

用乘法验算除法(有余数)

有关0的除法

例8

有关0的除法

例9

商中间有0(被除数中间有0)

例10

商中间有0(被除数中间无0)

例11

商末尾有0(被除数末尾有0)

例12

商末尾有0(被除数末尾无0,且有余数)

4.变化。

⑴根据课标的要求删去了用一位数除商四位数。

⑵口算除法缩减为1个例题下的三个小题,并且都是可以归结为表内除法进行计算的,将“24÷2”这种类型后称至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

并且增加了探索性。

⑶增加了估算的内容。

如例3。

⑷除法的验算减化为一个例题。

⑸有关0的除法。

①“0”的除法增加了情境。

②将义务教材的例9和例11合并为现在的例6,将义务教材的例10和例12合并为现在的例7。

这样按被除数的特点来进行分类,层次更加清楚。

(例6,被除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商的中间和末尾也有0;例7是被除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

三、编排特点

1.遵循学生学习除法计算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内容。

本套教材涉及的计算内容,不论是加减法,还是乘除法,一般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

这是因为:

(1)口算最常用、最方便的计算方法,它是诸多运算方式(估算、笔算)中的一种最基本的运算。

因此,先学口算就成为十分自然的顺序了。

(2)估算和笔算的过程,是多次应用口算的过程。

因此,把估算和笔算放在口算之后学习,是顺理成章的顺序,它体现了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思维规律。

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也是按照这样一个规律进行的。

因此,本单元分两个小节:

先学口算除法(含估算),再学笔算除法(也含估算)。

这样编排,和三年级上学期“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结构是一致的,体现本套教材在逻辑结构上的一种对称美,易于广大师生从横向上把握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以及学习方法上的迁移。

2.凸显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本单元的例题和习题,真实、自然地体现了除法产生于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之中。

例如,教科书第13页中的主题图,是一幅丰收的、喜气洋洋的苹果运输图。

要知道不同型号的车辆每次运的苹果箱数,就必须用除法来计算。

又如,第22页例3是整理相片的情境,第31页例7是乘车参观的情境,两个情境虽然迥异,但有一个共同点,要解决的问题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这样,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运而生了。

通过解决这些具体问题,使学生认识除法计算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

3.加强估算,注重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本单元从例题到习题都十分注重估算意识的培养。

(1)在口算和笔算的编排中,融入估算。

如教科书第16页的例2、第22页的例3,通过口算和估算、笔算和估算的同步显示,使不同的算法、算理和谐地统一在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看到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可选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同时感受到估算在解题中的优势和不足。

(2)加大练习的份量,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本单元的七个练习中,有五个练习安排了估算。

,这些内容从生活的不同角度,提供丰富的估算素材,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技能和估算习惯,进而形成估算意识。

4.体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本单元创设的多维度的问题情境,除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外,还体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如,教科书第28页例5,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西游记》中的唐僧四徒展开情节,以“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为素材,教学“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这样既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又感受数学与文化的密切联系。

又如,教科书第15页的“你知道吗”,介绍了“除号”的产生。

文字虽然不多,但它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个数学符号都是随着生产、生活、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它能帮助学生形成符号化的思想,同时认识今天的数学是无数先人用数学智慧创造出来的。

四、具体编排

1.口算除法。

⑴主题图。

以运输水果、蔬菜为素材,为口算除法提供现实背景。

图中显示了四个小情境,让学生从中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⑵例1。

①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由主题图引出的三个除法式题(60÷3、600÷3、120÷3)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的不同算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补充理解它们的算理,掌握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

②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重视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掌握的口算乘法知识迁移到口算除法,有意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③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述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④第15页下面的“你知道吗”,应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感受数学符号的产生过程和数学家的智慧。

同时,鼓励学生查阅课外资料,或利用网上资源,查找一些有关除法的史料,并在班上学习交流,不断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能力。

⑶例2。

①例2教学估算,由主题图中运送茄子的情境引出。

教材给出了两个学生的不同解答策略,使学生明确:

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②“做一做"第1题,提供现实情境,让学生练习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2.笔算除法。

⑴例1。

①选择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植树造林作为笔算除法的开篇情境,意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体会植树活动中也有数学,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

②让学生在分小棒的过程中理解42÷2的算理,学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写法。

⑵例2。

①以解答主题图中涉及的另一个数学问题“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为背景,教学“52÷2”的笔算除法。

解决的问题是:

当十位上的数除后还有余数,应该怎么办

②用直观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当余下1个十后应该怎么办。

③学会笔算竖式的简便写法,初步形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

⑶例3。

①主要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

从整理照片为素材引出除法算式238÷6,然后呈现了两个学生估算和笔算的过程,一方面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另一方面体现估算、笔算各自不同的特点。

②笔算中重点解决,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的问题。

笔算过程没全写出,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出:

当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应将百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合并,看成几十个十来计算,因此商的首位应在十位上。

⑷例4。

①以计算100可购多少本练习本为背景教学除法的验算,使学生体会验算的的作用。

②利用乘除法关系,教学用乘法验算除法,帮助学生了解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⑸例5。

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西游记》中的唐僧四徒展开情节,以生动有趣的“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为背景,教学“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

⑹例6。

①以两位学生的家庭用电量为素材,采用表格的方式呈现信息和要求的问题,以此引出“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

②第

(1)题教学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说明在除的过程中,遇到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是0(且前面没有余数)时,这一位上的商就是0,要在这一位上写0。

这个0起着占位的作用,不能不写。

(2)题教学没有余数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

⑺例7。

①以学生参观天文馆、克隆鼠展览为背景,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另一种情况。

②第

(1)题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说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要在这一位上商0。

(2)题,教学有余数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

3.整理和复习。

⑴通过解答三个具体问题,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

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认知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的基本方法。

⑵能根据问题的实际,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熟练程度。

五、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的自主活动,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既没有注明一般的口算思路,也没有出示笔算除法的法则,为的是避免学生在不理解算理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口算过程、套用计算法则。

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计算的算理和算法。

⑴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经验,使之顺利迁移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中。

学生已有的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有:

表内除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

这些口算经验是帮助学生解答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

因此,教学时,应采取积极措施,激活学生已储存的相关口算经验,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并将它灵活运用在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

⑵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接着干什么──最后干什么”的程序思考方法探索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计算规律。

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除法口算的经验,结合一定的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养成一种有序地思考和操作的习惯,从而自主概括出笔算除法的计算规律。

⑶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思考过程。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运算程序、运算规律的过程,它是计算活动过程的提炼和升华。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条件,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说话空间。

首先,让学生在思考每个例题时,自言自语地、轻声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其次,让学生在小组(或与同桌)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最后,提供说的范例。

让说得较好的学生在班上交流,或者教师根据多个学生的表述概括出班上学生的不同解题策略。

通过有层次地说过程、说算理,使学生自主归纳出口算或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同时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2.拓宽主题图的情境视野。

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从中引出需要用除法解决的若干问题。

但是,这些素材远不能满足广大城乡师生的需要。

因此,实际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当地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将除法的学习与人的生活环境、健康成长、交通、体育、娱乐、饮食、科普知识等等联系起来,使枯燥乏味的除法计算植根于人类的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