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73454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

《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

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3

课时1 荒漠化的含义

[学习目标] 1.知道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能运用荒漠化的概念判断一些实际问题。

2.了解西北地区的大致范围、自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能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3.理解人为因素对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影响。

1.概念

(1)荒漠化:

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2)土地退化:

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2.类型

3.分布:

(1)全球:

荒漠化土地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4%。

(2)我国:

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8%。

4.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

(1)自然原因

①气候

②植被:

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

(2)人为原因

①人口:

迅速增长,加大了环境生态压力。

②生产活动:

不合理,如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

思考 土地荒漠化就是土地沙漠化吗?

答案 不是。

土地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过程,按其形成原因、分布地区和特点的不同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土地沙漠化是荒漠化的一种类型,指单纯风力作用下的沙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阅读教材P37图2-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分布”及相关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与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图中沙漠化严重地区和沙漠化发展较快的地区分布有什么特点?

(3)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为什么这样分布?

答案 

(1)地理位置: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形:

东部和中部是辽阔坦荡、波状起伏的高原,西部是高大山脉及其间的内陆盆地;气候:

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河流:

多内流河;植被:

覆盖率低,由东向西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分布在沿河地区、绿洲地区等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改造强烈的地区。

(3)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河西走廊地区。

分析荒漠化分布地点与河流关系可知,荒漠化土地大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地区,这说明河流中上游地区用水量过大,导致中下游地区缺水或无水,引发荒漠化。

另外,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绿洲的边缘地带,说明过度樵采、过度农垦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知识归纳 图解土地荒漠化的因素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我国西北地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区,原因是(  )

①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②高原、山地阻隔,水汽难以到达 ③地处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 ④植被破坏严重,蒸发作用强烈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D.黄淮海地区——石漠化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由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流受到山岭重重阻挡,难以到达,故气候干旱程度为全球同纬度地区之最。

第2题,分析思路展示如下:

拓展提升 我国荒漠化的纬度分布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差异及原因

我国荒漠化地区分布要比同纬度地区偏广。

原因是我国西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属中纬地区,是西风带地区,但西风经长途跋涉,又因地形阻挡,到达我国西北地区的水汽很少,加上来自西南和东南的水汽被青藏高原及横断山脉等阻挡,水汽也难以到达,还有冬季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的影响,气候极端干旱,沙漠分布纬度偏高且面积较大。

教材P36~37 活动探究

提示 1.

(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

①自然因素:

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被流水侵蚀;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位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带。

②人为因素:

人类破坏了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

(2)在此过程中,人类扮演了“帮凶”的角色,且起主要作用。

因为人类破坏了植被(营造宫殿、过度樵采,毁林开荒、轮荒、开矿等)加速了水土流失。

2.正确。

由于植被被破坏,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大大减弱;因雨水和流水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土地变薄甚至缺失,土壤中的有机物和营养元素流失,使土壤贫瘠,不能生长植物,最终导致土地荒漠化。

教材P37 活动思考

提示 1.见合作探究

(1)。

2.荒漠化与当地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材P38 活动探究

提示 1.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2.

(1)红壤是我国亚热带湿润地区分布的地带性土壤,呈酸性,较贫瘠。

“红色荒漠”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等省。

(2)两者相同之处:

都是植被破坏后导致的土地退化。

不同之处:

“红色荒漠”是在湿润环境下,由流水侵蚀形成;而新疆荒漠化是在干旱环境下,由风力侵蚀形成。

前者人为原因主要是开山取石、毁林开荒,后者主要为过度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合理利用和保护天然植被;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等。

江西素有“白鹤鱼米之国”的美誉,可谁又曾想到,这颗红土地上的绿色明珠,还潜伏着危害匪浅的“江南荒漠”。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长期的防沙治沙工作,该省的荒漠化情况得到有效遏制,能直接影响百姓生活的大片沙地基本消除。

据此回答1~2题。

1.“江南荒漠”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别是(  )

A.风化作用和过度放牧

B.风蚀作用和开山取石

C.水蚀作用和滥伐森林

D.沉积作用和环境污染

2.南方丘陵山区的“江南荒漠”是指(  )

A.红壤的危害

B.荒漠土是红色的

C.表层土壤被侵蚀,红色石质裸露

D.雅丹地貌带来的危害

答案 1.C 2.C

解析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红壤分布广泛。

红壤是在高温多雨环境条件下发育成的一种地带性土壤,“江南荒漠”即“红色荒漠”,是指成块的红壤随水流失,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是流水的侵蚀作用,人为原因是盲目垦荒、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截流改道等不合理活动。

江西省中南部山区植被遭人为破坏后,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导致出现“红色荒漠”。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受强冷空气影响,3~5月份新疆南疆和东疆、甘肃大部、内蒙古中西部、宁夏、陕西北部、山西北部和河北西北部、北京等地经常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其中内蒙古中西部、甘肃西部、陕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沙尘暴,新疆阿克苏、塔中、淖毛湖和宁夏平罗出现强沙尘暴;上述大部地区出现5~6级偏北风,新疆东部、内蒙古中部等局地风力达7~8级。

材料二 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图甲)。

材料三 华北地区沙尘暴1464~1904年间按月份累计次数(图乙)。

(1)材料一中的沙尘暴应属于材料二中的____________沙尘暴活动路径。

(2)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__________盆地和________盆地。

(3)说明图甲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

(4)指出图乙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答案 

(1)西北路和北路 

(2)塔里木 柴达木 (3)干旱、半干旱(缺水),沙漠(荒漠和黄土)广布,植被稀疏。

(4)沙尘暴主要集中在(冬末和)春季(2、3、4、5月)。

原因:

(地表)增温快、表土(地表)疏松(和植被稀疏),降水少,大风天气较多。

解析 

第4题,据图可知,沙尘暴发生数量较多的月份集中在2、3、4、5四个月,即冬末和春季,是降水少、风力大的季节

40分钟课时作业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为迎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制作了四幅景观图片,其中出现荒漠化的地区是(  )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2.导致图②中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是(  )

A.气候干旱,大风频繁B.降水少,但有时强度大

C.人口增长迅速D.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答案 1.A 2.A

解析 第1题,①是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后,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地退化;②是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沙化;③是兴修梯田,改造地形使之适合耕作;④是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后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的结果。

第2题,“降水少,但有时强度大”导致水蚀;C、D两项均属于人为原因。

读下图,回答3~4题。

3.我国荒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

B.人类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C.降水减少、蒸发加剧

D.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

4.这些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答案 3.A 4.C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造成我国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因素为人为因素,占90%左右,其滥垦、滥伐森林是最主要的原因。

第4题,这些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降水少、气候相对干旱的北方地区。

5.下图为我国各种荒漠化类型比重图,以下荒漠化的类型及其对应地区正确的是(  )

A.风蚀荒漠化——东北平原

B.水蚀荒漠化——西北地区

C.盐渍化——南方低山丘陵

D.冻融荒漠化——青藏高原

答案 D

解析 在我国,风蚀荒漠化多见于西北地区;水蚀荒漠化多分布于南方低山丘陵和西南喀斯特地区;盐渍化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灌溉区和华北半湿润区。

读“某区域30年前和现在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6~8题。

6.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

C.土壤盐碱化D.水污染

7.造成该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砍伐森林B.过量引水灌溉

C.过度开发沼泽D.城市化过度发展

8.图示地区森林资源的主要生态意义是(  )

A.保护耕地B.美化环境

C.涵养水源D.保持水土

答案 6.B 7.A 8.C

解析 第6题,由图中环境变化信息判断,该地区沙漠广布。

第7题,比较两图可看出,森林资源大量减少。

第8题,随着森林的大面积减少,河流水量减少,流程变短,沙漠面积扩大,因此结合选项可知图示地区森林的主要生态意义是涵养水源。

土地荒漠化是指因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的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和丧失。

据此完成9~10题。

9.可能发生荒漠化的地区包括(  )

①干旱地区 ②半干旱地区 ③半湿润地区 ④热带地区 ⑤草原牧区 ⑥高山地区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10.与荒漠化形成有关的因素包括(  )

①植被破坏 ②气候变化 ③海平面上升 ④酸雨影响 ⑤风沙侵蚀 ⑥水土流失 ⑦过度开发

A.①②⑤⑥⑦B.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⑦D.①②④⑤⑥

答案 9.D 10.A

解析 本题组考查荒漠化的含义、分类及成因。

第9题,结合题干中对土地荒漠化概念的分析可以作出判断,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现象,主要类型有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在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地区都有分布。

第10题,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沿海低地,酸雨会使江河湖水及土壤酸化,除此以外的其他各项都可能导致荒漠化。

荒漠化是当前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由于全球在气候、地形、土地使用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要结合各国各地区的区域特点和实际确定荒漠化的范畴。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和各地经济活动复杂,流水、风力、化学和物理四种营力过程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均属于荒漠化。

下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其中①为物理及化学作用,②为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

读图完成11~12题。

11.我国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石漠化

B.黄土高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