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半学期教案曹岚.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34106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3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半学期教案曹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二年级下半学期教案曹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二年级下半学期教案曹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二年级下半学期教案曹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二年级下半学期教案曹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半学期教案曹岚.docx

《二年级下半学期教案曹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半学期教案曹岚.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下半学期教案曹岚.docx

二年级下半学期教案曹岚

第一单元常见材料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识别木材、橡胶等材料,了解它们的来源、基本特点和用途。

2.识别一些常见商品的包装材料,知道对一些物品进行适当的包装是必要的,而过度包装是一种浪费。

3.识别一些常见的家庭装潢材料,初步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特点。

4.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5.培养节约材料的意识。

二.教学活动设计:

1.木材

(一)教学重点:

比较几种常见木材的用途。

(二)活动设计:

活动一:

生活中的木制品(p1)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木制品。

2.知道常见木制品的基本用途。

活动器材:

书中图片或实物

活动二:

木材的来源(P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木材的来源

2.培养合理使用木材、保护树木的意识。

活动器材:

有关图片或录像

活动三:

不同木材的特点(P2)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方法对不同木材的特点进行比较,发现不同木材具有不同的特点。

2.学习制作木材小档案。

活动器材:

松木片、樟木片、柚木、图钉等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

生活中的木制品(p1)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Ø(出示木材),思考:

这是一种什么材料?

Ø讨论:

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用木材制作的?

它们分别有什么用途?

Ø小结:

生活中有许多物品是用木材制作的,它们有的用来存放东西,有的用来观赏,有的用来玩耍,有的……,真是各有各的用途。

 

Ø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应当能够识别不少木制品,并能够简单说出它们的用途。

活动二:

木材的来源(P1)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Ø讨论:

木材是从哪里来的?

Ø学生交流:

木材的来源

Ø讨论:

树木成材一般需要多少时间?

Ø学生交流

Ø思考:

树木成材一般都要较长的时间,那么在使用树木时人们应该注意到什么?

Ø学生交流

Ø小结:

木材是一种天然材料。

树木经过“砍伐、切割、干燥”等过程才能变成木材。

树木的成材一般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要合理开发,节约使用。

 

Ø培养学生“合理开发树木,节约使用木材”的意识。

Ø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木材的形成不易,从而树立节约木材的意识。

 

活动三:

不同木材的特点(P2)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Ø讨论: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对不同木材的特点进行比较?

怎么比较?

Ø学生交流,弄清方法

Ø分组进行比较活动并记:

通过观察(看、闻、摸、掂等),实验(图钉钉、小刀刻等)等科学方法,比较几种木材在外观、气味、轻重、硬度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Ø交流几种木材的各自的特点

Ø找一找木材的一些共同特点

Ø拓展:

木材的保健功效

奇特的木材

Ø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比较的方法,学会如何对事物科学地进行比较。

Ø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Ø动手活动中提醒学生及时做好记录

 

Ø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木材的兴趣。

 

2.橡胶

(一)教学重点:

认识橡胶制品的特点。

(二)活动设计:

活动一:

生活中的橡胶制品(p3)

活动目标: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橡胶制品及其用途。

活动器材:

书中图片或实物

活动二:

橡胶的来源(p3)

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橡胶的生产过程和简单分类。

活动器材:

有关的图片或录像

活动三:

橡胶制品的特点(p3)

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橡胶制品的特点和用途。

活动器材:

橡胶手套、一次性塑料手套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

生活中的橡胶制品(p3)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Ø(出示几样橡胶制品),思考:

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Ø讨论:

生活中有哪些常用物品是用橡胶做的?

它们分别有什么用途?

Ø学生交流

Ø小结:

橡胶的用途广泛,生活中有许多物品是用橡胶做成的。

Ø也可以先讲一个有关的小故事导入(橡胶的发现)

Ø教师可以先举一二个例子,对学生进行引导。

让学生从生活周围去寻找橡胶制品。

 

活动三:

橡胶的来源(p3)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Ø讨论、交流:

橡胶是从哪里来的?

Ø观察:

有关天然橡胶来源的图片

Ø小结:

天然橡胶要经过“割胶、收集、晾干”等过程才能用来制作橡胶制品。

Ø阅读小资料:

初步了解橡胶的简单分类。

 

Ø这里介绍的主要是天然橡胶的来源。

Ø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橡胶分为天然的与合成的两大类,合成橡胶应用更广泛。

活动二:

橡胶制品的特点(p3)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Ø思考:

橡胶制品有哪些特点呢?

Ø讨论:

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认识橡胶制品的特点?

可以怎么做?

Ø分组进行动手活动:

将橡胶手套与塑料手套进行对比实验。

Ø交流,小结:

橡胶制品具有有弹性、防滑、耐磨等特点。

Ø观察图片、讨论:

车胎为什么要用橡胶来制作?

Ø交流并记录。

Ø讨论:

生活中的橡胶制品分别利用了橡胶的哪些特点?

Ø让学生自己设想实验方法,动手去研究橡胶制品的特点,得出科学的结论。

Ø对比实验时用力要基本一样大小。

 

Ø引导学生将所得出的结论去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3.包装材料

(一)教学重点:

为不同的物品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

(二)活动设计:

活动一:

认识包装材料(p5)

活动目标:

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包装材料的名称和特点。

活动器材:

书中图片或实物

活动二:

选择包装材料(p5、6)

活动目标:

1.知道包装的必要性

2.根据不同物品的特点为它们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

活动器材:

书中图片或实物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

认识包装材料(p5)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Ø观察:

各种带包装的物品。

Ø讨论:

这些物品分别使用了哪些包装材料?

这些包装材料有什么特点?

Ø讨论:

你知道还有哪些材料也可以用来包装物品?

Ø运用实物或图片等直观手段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包装材料的研究。

 

活动二:

选择包装材料(p5、6)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Ø观察:

食品商店营业员出售散装饼干和包装饼干的场景图。

Ø讨论:

商店里的散装饼干和包装饼干你更愿意选择哪一种?

为什么?

Ø交流、小结:

经过包装以后的饼干与散装饼干相比具有卫生、防潮和美观的优点。

Ø观察:

手表、茶叶、光盘、鞋子、鸡蛋等物品,将它们作为礼物送给朋友。

Ø讨论:

它们是否需要包装?

为什么?

给不同的物品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并说说这样选择的理由。

Ø小结:

对一些物品进行包装后能够起到防潮、防震、卫生、安全、方便、美观等作用,因此对物品进行适当的包装是必要的。

Ø观察:

包装精美的月饼礼盒照片

Ø讨论:

这样的包装好不好?

为什么?

Ø小结:

适当的包装是必要的,但是过度包装是一种浪费,我们要节约材料。

 

Ø选择包装材料是一个开放的活动,应鼓励学生充分讨论、选择、说出理由,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选出最合适的包装材料。

 

Ø渗透节约、环保的意识

 

4.装潢材料

(一)教学重点:

认识木板、瓷砖的基本特点,并结合它们的特点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装潢现象。

(二)活动设计:

活动一:

生活中的家庭装潢材料(p7)

活动目标:

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家庭装潢材料。

活动器材:

书中图片或ppt

活动二:

比较木板和瓷砖(p8)

活动目标:

1.通过不同方法,观察、比较木板和瓷砖的不同特点。

2.利用新知识解释一些家庭装潢现象。

3.感受物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总是和他们的特性密切相关的。

活动器材:

有关的图片或录像

活动三:

(p3)

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橡胶制品的特点和用途。

活动器材:

橡胶手套、一次性塑料手套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

生活中的家庭装潢材料(p7)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Ø观察:

客厅、厨房、卧室、浴室的照片

Ø讨论:

在家里经常能够看到那些装潢材料?

Ø交流:

木地板、瓷砖、……

Ø师生共同归纳

Ø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家里寻找,了解常见装潢材料的名称。

 

活动二:

比较木板和瓷砖(p8)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Ø讨论:

为什么客厅和卧室的地面多选用木地板,而厨房和浴室的地面多选用瓷砖?

Ø设想:

怎样来比较木板和瓷砖的特性?

Ø交流自己设想的实验方法

Ø小组活动:

运用自己设想的方法对木板和瓷砖的不同的特点进行比较,记录在活动作业第3页

Ø交流:

木板和瓷砖各有哪些特点。

解释木地板多用在卧室和客厅,而瓷砖多用在浴室和厨房的原因。

 

Ø让学生按照自己设想的方法进行比较

Ø比较实验时,提醒学生控制好相关的变量,使实验更科学。

 

5.人类健康生活的体现——绿色材料

(一)教学重点:

(二)活动设计:

活动一:

生活中的材料(p7)

活动目标:

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家庭装潢材料。

活动器材:

书中图片或ppt

活动二:

(p8)

活动目标:

4.通过不同方法,观察、比较木板和瓷砖的不同特点。

5.利用新知识解释一些家庭装潢现象。

6.感受物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总是和他们的特性密切相关的。

活动器材:

有关的图片或录像

活动三:

(p3)

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橡胶制品的特点和用途。

活动器材:

橡胶手套、一次性塑料手套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

生活中的家庭装潢材料(p7)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Ø观察:

客厅、厨房、卧室、浴室的照片

Ø讨论:

在家里经常能够看到那些装潢材料?

Ø交流:

木地板、瓷砖、……

Ø师生共同归纳

Ø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家里寻找,了解常见装潢材料的名称。

 

活动二:

比较木板和瓷砖(p8)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Ø讨论:

为什么客厅和卧室的地面多选用木地板,而厨房和浴室的地面多选用瓷砖?

Ø设想:

怎样来比较木板和瓷砖的特性?

Ø交流自己设想的实验方法

Ø小组活动:

运用自己设想的方法对木板和瓷砖的不同的特点进行比较,记录在活动作业第3页

Ø交流:

木板和瓷砖各有哪些特点。

解释木地板多用在卧室和客厅,而瓷砖多用在浴室和厨房的原因。

 

Ø让学生按照自己设想的方法进行比较

Ø比较实验时,提醒学生控制好相关的变量,使实验更科学。

第二单元地球的外表

一.单元教学目标:

6.初步知道地球的形状近似球体。

7.初步知道地球周围包围着大气。

8.初步知道地球表面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组成。

9.知道地球表面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各种的生物。

10.初步知道陆地表面和海洋底部是高低不平的。

11.初步知道地形图中颜色与地形的关系。

二.教学活动设计:

1.我们生活的地球

(一)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初步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类认识事物过程中起的重要作用。

(二)活动设计:

活动一:

地球的外形(p11)

活动目标:

初步知道地球的形状近似球体。

活动器材:

皮球、有关图片等

活动二: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p10)

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

活动器材:

有关图片、课件等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

地球的外形(p11)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Ø思考:

我们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在哪里?

Ø讨论:

你对我们生活的地球有哪些方面的了解?

你知道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吗?

Ø学生交流,并说说自己是从哪里了解到地球的形状的。

Ø讨论:

地球真的是一个标准的圆球吗?

Ø引导学生阅读p11上的小资料。

思考:

你对地球的形状有新的认识了吗?

Ø学生交流

Ø小结:

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圆球,它是一个椭球体。

 

Ø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对地球知识的了解。

Ø讨论时,教师可以利用一只篮球或皮球帮助学生进行想象和讨论。

Ø注意学生对“圆形”与“圆球体”的区别。

 

Ø教师可以让学生把立体的地球想象成踩扁的一个平面,进一步理解地球其实是个椭球体。

“直径”等名词不要和学生提起。

 

活动二: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p10)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Ø讨论、交流:

从古代到现代的人类是怎样逐渐地探索地球,认识到它的外形的?

Ø阅读:

教材第10页,了解人类探索,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以及所作出的努力。

Ø讨论:

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学生交流:

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盖天说)

(浑天说)天地形状浑圆,就像一个鸡蛋。

思考:

古人为什么会对地球的外形有这样的想法?

Ø初步了解大航海时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与认识

初步了解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发现新大陆的故事。

初步了解麦哲伦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球体的故事。

Ø讨论:

宇宙时代以来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与认识

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在太空中拍摄地球的外形。

发射宇宙飞船或航天飞机,宇航员在太空、或登上月球观察地球的外貌

Ø思考:

你发现在人类不断对地球的形状进行探索的漫长的过程中,有哪些条件是不可缺少的?

Ø交流、小结: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帮助人类更全面地认识了地球的形状特点,无数科学家们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甚至不怕牺牲的追求精神又促进的科技的不断发展,使今天的我们轻而易举的对地球的特点进行认识甚至早就把研究的目光放大到了其它的星球以及无限的宇宙之中去。

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而且是很幸福的。

 

Ø让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应要求说出自己是从哪里知道得这些信息的。

Ø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如有学生知道可以让其他学生介绍。

Ø配合课件,增加学生的兴趣

 

Ø引导学生意识到古代科学技术的落后,人们的视野范围狭小有限,很多仅凭肉眼观察与想象推测,限制了他们对地球外形的科学的研究

Ø如果有学生知道,可让学生来说说故事,再由教师补充。

 

Ø宇宙时代以来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与认识让学生多说说。

 

Ø要结合所学内容帮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帮助人类更全面地认识了地球的形状特点,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巨大的作用。

 

2.地球的表面

(一)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生活着各种生物,分布着陆地和海洋以及大气层。

(二)活动设计:

活动一:

地球表面的自然景物(p12)

活动目标:

知道地球表面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各种各样的生物。

活动器材:

部分动植物(实物或图片、标本)

活动二:

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p13)

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大小差异。

活动器材:

世界地图、

活动三:

地面上空还有东西吗?

(p13)

活动目标:

初步认识大气圈的存在

活动器材:

有关图片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

地球表面的自然景物(p12)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Ø观察:

教材第12页照片。

Ø讨论:

你知道地球上有哪些自然景物?

除了教材上看到的,你还知道哪些?

Ø讨论:

地球上生活着那些动物?

那些植物?

还有那些生物?

Ø阅读:

教材上有关生物的资料。

Ø小结:

地球表面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各种各样的生物。

Ø课前收集准备各种地貌和不同生物的图片,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地球表面自然景物的多样性。

 

活动二:

地球上的陆地和水(p13)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Ø观察:

仔细观察世界地图,比较地球上陆地和海洋面积大小。

Ø计数:

利用透明方格纸进行直观的计数和比较,通过格子,了解地和海洋的大小差异。

Ø教师可出示地球仪模型辅助学生观察。

Ø教师可先介绍透明方格纸的使用

活动三:

地面上空还有东西吗?

(p13)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Ø讨论:

地面上还有东西吗?

Ø观察:

教材第13页图片。

Ø交流:

大家有什么发现?

Ø阅读:

教师准备的关于大气层的资料。

 

3.认识地形图

(一)教学重点:

知道地球表面是高低不平的。

(二)活动设计:

活动一:

地面和海底都是平的吗?

(P14)

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陆地和海底的表面是高低不平的。

活动器材:

地形地球仪

活动二:

认识地形图(P15)

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地形图上是怎样表示不同海拔高度的。

活动器材:

地形图,地形地球仪

活动三:

给公园地形上色(P15)

活动目标:

在学习不同的颜色可以表示不同的地形基础上,能用不同的颜色给公园一角的地形上色。

活动器材:

彩笔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

地面和海底都是平的吗?

(P14)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Ø观察:

陆地和海面的地形。

Ø讨论:

陆地和海面的基本形状是怎样的

Ø小结:

陆地和海洋的底部都是高低不平的。

Ø可出示地形地球仪来帮助学生观察。

Ø可出示一些代表性的区的海拔高度数据、以帮助学生加深认识。

活动二:

认识地形图(P15)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Ø观察:

地形图。

Ø讨论:

为什么这些数据要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呢?

Ø阅读:

图中颜色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Ø重在帮助学生了解用不同的颜色可以直观地表示不同地区的海拔高度。

活动三:

给公园地形上色(P15)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Ø思考:

可以用那些颜色表示公园的地形图中的不同地形?

Ø交流:

各自上色的理由。

Ø涂色:

给公园一角的地形图上色,完成活动作业第8页一部分。

Ø

第三单元小帆船

一.单元教学目标:

12.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

13.初步认识常见船只的外观特征及用途,初步了解船的发展史。

14.初步了解帆船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5.初步培养动手制作的能力。

二.教学活动设计:

1.物体的沉和浮

(一)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只要求学生认识现象,不要求弄清楚沉浮的原因,也不出现浮力的概念。

(二)活动设计:

活动一:

猜猜沉与浮(p17) 

活动目标:

3.发现物体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

4.知道预测有时与事实不一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活动器材:

水、水槽、螺丝钉、橡皮、泡沫塑料、积木等实物,抹布等

活动二:

做个小小救生圈(P18)

活动目标:

3.学习利用身边的材料做一个救生圈。

4.将课堂所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体会科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活动器材: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

猜猜沉与浮(p17)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Ø让学生们猜一猜:

螺丝钉、橡皮、泡沫塑料、半瓶水、积木、铅笔、橡皮泥等物体放入水中后,哪些会沉下去?

哪些会浮起来?

将自己预测的结果记录下来。

Ø学生动手实验:

分组将上面的物体放入水中做实验,观察实验结果。

并进行结果的纪录。

Ø学生小组间互相交流实验结果。

Ø小姐:

有的物体在水中会沉下去,有的物体在水中会浮起来。

Ø可以让学生来设计“沉”与“浮”的简单符号,增加学生的探究兴趣。

 

Ø学生实验时,教师加强巡时,提醒学生不要漏了个别物体的实验,不要忘记及时地做好结果的纪录。

Ø只要求学生认识沉与浮的现象,不要求弄清原因。

活动二:

做个小小救生圈(P18)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Ø讨论:

要制作一小小救生圈的话,你准备选择身边的哪些材料,可以怎么制作?

Ø交流,选择一些方案进行制作。

Ø实验:

把原本在水中沉下去的一些物体绑在小小救生圈上,这些物体能浮起来吗?

Ø讨论,交流:

你们见过或用过真正的救生圈吗?

救生圈具有哪些特点?

Ø讨论,交流:

自己制作的救生圈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

Ø鼓励学生开动小脑筋,大胆说出自己的各种小设想。

 

Ø引导学生从材料、外形、坚固程度、安全等方面,讨论生活中真正的救生圈应该是怎样的,将课堂所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2.船的发展

(一)教学重点:

在学生课前收集各种船只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从而初步认识现代船只的外观特征和用途。

(二)活动设计:

活动一:

船的发展与演变(p19)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船的发展史,体会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

2.收集各种关于船只的资料,初步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活动器材:

书中图片或相关的课件

活动二:

现代船只的外观特征和用途(p20)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现代常见船只的外观特征和用途。

2.感受科学技术为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

活动器材:

有关的图片或录像等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

船的发展与演变(p19)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Ø观察:

各种船的图片或相关课件(节和教材第19页的图片)。

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给各种船排序,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Ø交流:

排序的结果。

Ø讨论:

把你收集的关于船只的各种资料,记录在活动作业上。

根据大家的资料说一说这些船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它们分别靠什么力量在水中航行?

哪种船最原始?

哪些船是古代就有的?

哪些船是现代才有的?

Ø修正:

根据大家的讨论修正自己的排序结果。

Ø交流:

正确的排序结果。

Ø可以提出问题:

你们认识哪些船?

这些各是些什么船?

Ø明轮船、内燃机船等学生较陌生,可由教师介绍。

活动二:

现代船只的外观特征和用途(p20)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Ø观察:

各种船只的图片或相关课件(结合教材第20页的图片)。

Ø讨论:

说一说各种现代船只的外观特征,并猜测其用途。

Ø交流:

从你收集的资料中选择一种船只,向大家进行介绍。

Ø记录:

完成活动作业第11页和单元学习评价单

Ø有些现代船只的外观特征介绍起来比较困难,如:

气垫船、潜水艇等,教师要加以引导,如:

气垫船的底部与别的船有什么不一样?

潜水艇看起来象什么动物?

等等

Ø在学生课前已收集的有关船只的资料基础上展开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制作小帆船

(一)教学重点:

(二)活动设计:

活动一:

认识帆船的结构(p21)

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帆船的基本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

活动器材:

书中图片或实物

活动二:

制作小帆船(p21、22)

活动目标:

根据自己对帆船结构和功能的认识、选择合适的材料,根据要求制作小帆船。

活动器材:

书中图片或实物,有关的学具。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

认识帆船的结构(p21)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Ø观察:

帆船的图片或相关课件。

Ø讨论:

帆船有哪几部分?

这些部分各起什么作用?

缺少某一部分可以吗?

Ø

活动二:

制作小帆船(p21、22)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Ø讨论:

课本第21页上所提供的材料中,选用哪些材料做小帆船比较合适?

为什么?

Ø制作:

根据课本第22页的要求制作小帆船。

Ø实验:

在水槽中试航自己的小帆船。

航行顺利吗?

存在什么问题?

Ø讨论:

小帆船怎样才不容易翻倒?

Ø制作:

改进小帆船。

Ø引导学生从制作方便、便于试航的角度进行思考,主要讨论船体、桅杆、帆等几个部分的选材。

Ø引导由于选材失误导致帆船无法试航的学生找到问题根源。

Ø启发学生思考怎样让小帆船在航行中不容易翻倒。

第四单元小车运动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可知道物体从静止到运动或从运动到静止都需要力。

2、知道使小车运动可以利用不同的动力。

3、初步培养学生进行比较试验的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二.教学活动设计:

1.小车的运动与静止

(一)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试验认识物体从静止到运动或者从运动到静止都需要力。

(二)活动设计:

活动一:

做小车(p24)

活动目标:

1、利用一定的材料制作一辆小车。

2、培养动手制作的能力。

活动器材:

制作材料:

硬质纸、铁丝、车轮等、试验器材、制作好的小车、细线

活动二:

小车靠什么动起来的(p25)

活动目标:

通过试验发现小车从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