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罗斯福新政.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731065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3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docx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8课 罗斯福新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docx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必修二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理解:

罗斯福新政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重要概念,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运用:

运用具体史实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过程讲述、图片直观、分组讨论、问题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资本自由发展弊病和国家有效参与的力量。

体验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在“自由竞争”和公共权力引导关系上的教训与经验。

理解政治精英个人品质对历史发展的特殊作用。

【课程标准】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本课难点】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三、教学设计

A、导入新课

本课分析:

本课在整个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一课是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第三课是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产生深远影响的例证。

本课共三目,分别讲述了三部分的内容。

第一目承上启下,说明罗斯福上台的历史背景具有临危受命的特点。

第二目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第三目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

引言分析:

本课引言由彩图和文字两部分构成,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回顾本单元第一课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明确罗斯福上台及实行新政的历史背景。

彩图描绘的是危机时期许多普通美国人栖身于破旧小屋,既能表明直观展示经济危机对美国人生活的打击,同时对引言中对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的文字说明起了补充作用。

引领学生回顾上课的结论:

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自由放任”政策已经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美国人民期盼出现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直接干预经济,克服危机。

引言的第二段文字中罗斯福在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演说词中关键词是“新政”,这个词是本课的核心词,在授课过程中紧紧围绕“新政”的“新”体现在哪里,引领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寻找与从前的不同之处,然后总结其特点。

B、课文讲授

课件展示一组比较日常、学生比较熟悉的图片,让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并通过观看图片,让学生能尽量回忆以前学过的相关内容。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三个问题:

①这组图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内容?

②这些图片能让你想到这个国家曾经发生的哪些重大事件?

③谈谈你对现在这个国家的一些感受和认识?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展示下面的两幅图片(华盛顿和自由女神、林肯和美国南北战争),指出:

有学者提出美国历史发展的三大步,第一步是18世纪的独立战争,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障碍,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第二步是19世纪的南北战争,继续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又一障碍,即南方的种植园奴隶制经济,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三步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同学们知道是什么事件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本课标题: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课件展示,两幅罗斯福图片,西奥多•罗斯福和弗兰克林•罗斯福,并作简单介绍。

一、新政背景——山重水复疑无路

引导学生回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及给美国造成的危害(1933年初,美国已有半数的银行倒闭,13万家以上的企业破产,完全失业的人数达到了1300万,经济危机更加严重,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课件打出6幅图片,反映经济危机导致的各种问题,时任美国总统的胡佛政府虽然也采取了一些反危机的措施,但这些措施并没有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美国经济状况持续恶化。

主要原因是胡佛总统仍然坚持“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等待经济形势的好转。

美国经济状况的持续恶化,全国上下不满情绪和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迅速改善经济状况,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课件展示罗斯福新政的三个背景:

危机打击、矛盾尖锐、民众期待。

再次点题:

山重水复疑无路。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罗斯福总统以实行“新政”为竞选宣言,在1932年的大选中,赢得绝大多数选民的支持,击败胡佛,于1933年3月就任美国总统。

(课件展示罗斯福击败胡佛及就任美国总统的图片,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教材,激发兴趣,票数的绝对优势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民众的期待)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使得他在竞选中提出的“新政”得以实施。

1932年,罗斯福获得了2280万张选票,比胡佛多705万张,选举人票为472张,比胡佛多413张。

民主党同时也赢得了在参众两院的多数席位。

这次投票既是对胡佛政府的一次抗议,又是对罗斯福进行变革的明确授权。

简介罗斯福在当选总统之前的经历,渲染他的坚强性格。

并同时展示课件中不同时期的罗斯福图片。

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总统、民主党人、美国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反法西斯战争政治活动家。

出生于纽约一个百万富翁的家庭。

西奥多·罗斯福是其堂兄,其妻是西奥多·罗斯福的侄女。

在著名的格罗顿公学毕业后,就读于哈佛大学,四年后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学历史、政治和法律,参加律师考试合格后辍学任律师。

1910年,当选纽约的参议员。

1913年,任海军部助理部长,以卓越的行政管理者著称。

战后,主张加入国际联盟。

39岁时,在休假期间的一次游泳后,患脊髓灰白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

他以惊人的毅力进行锻炼和温泉治疗,恢复走路能力,但终生借助拐杖。

1928年,当选为纽约市市长并连任两届。

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联播节目中,人们听到他热情、洪亮、充满信心的声音,他说:

“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

1932年,他在芝加哥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演说中保证“我为我们和我自己在这里表示决心,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这就是“新政”一词的由来。

1933年3月4日,他发表“真正让我们恐惧的是‘恐惧’本身──那种无缘无故、毫无道理和毫无根据的恐慌”的就职演说。

那时,他50岁,宽肩膀、大个子、两腿瘫痪,华发稀疏,嘴边拖着两条长长的皱纹,有着惊人的自信心和记忆力,热心改革,上任第二天,他组织“智囊团”,积极开始推行“新政”。

课件出现张海迪图片,因为学生不是很熟悉这位人物,所以课件中有文字的一些简单介绍:

张海迪(1955年9月16日-),生于济南,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哲学硕士。

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1960年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习,并学习针灸,在当地行医。

她被誉为“八十年代新雷锋”,“当代保尔”。

提出问题:

从罗斯福和张海迪身上,你学到了哪些优良品质,有何感悟和启发?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

知识渊博,坚韧不拔,身残志坚,毅力顽强,胸怀大志,坚定信心。

继续设问:

这个意志力坚强的总统真会带来新的应对措施么?

这些应对措施与前任胡佛相比有何不同呢?

进入第二目。

二、实施“新政”——柳暗花明又一村

课件展示一段材料:

“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

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

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一位美国记者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启示:

新政绝非对旧经济体制的修修补补,而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大刀阔斧的改革!

通过材料让学生从总体上对罗斯福新政及其内容有个总体的印象。

以方便学生构筑对罗斯福新政措施的框架结构。

罗斯福在提出“新政”时,心中并没有一幅清晰的蓝图。

他只是认识到必须改变胡佛“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运用政府的力量对经济进行干预。

至于干预的范围有多大、干预到什么程度,他并非成竹在胸,而是在实行中逐步摸索。

根据新政在不同时期的重点,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33~1935年,着重于医治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提出复兴经济的法案和计划。

第二阶段是1935年以后,着重于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

救济措施贯穿始终,所以新政的主要内容还可以用“3R”来概括,即复兴、救济和改革(recovery、relief、reform)。

一组5张图片以及充满想象的标题“历史重现”,让学生很快把注意力回答到了2008年,回到了我们现在正在面临的金融危机。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我们现在在学习80年前的这场危机,对我们现在的金融危机及解决危机的办法一定有借鉴的地方,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同时指出,1929年的经济危机首先是从金融领域爆发的,并引导学生回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

经济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危机、工业危机、农业危机和就业危机,罗斯福上台伊始,便宣布实施“新政”,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挽救危机的几项措施,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看《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表(多媒体显示),将新政的措施具体分为五个方面加以列叙:

(一)(在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方面)整顿银行与金融业

新政是以整顿银行业开始的,因为危机是从金融危机开始的。

现象:

材料1:

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

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

问题: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方法:

整顿金融财政体系

措施:

材料2:

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同时,由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

思考:

新政为何先从金融业开始?

起到了怎样的积极效果?

作用:

恢复银行信用,稳定人心,为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教师作补充:

1933年3月6日,罗斯福就职的第三天,宣布全国银行休假一天。

3月9日,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对银行进行个别审理,让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尽快开业,对缺乏偿付能力的银行进行改组。

从这一天开始到6月16日,国会应罗斯福的要求制订了一系列应急立法,其中十五个重要立法中,有关金融的法案就占1/3。

例如国会通过《1933年银行法》,授权联邦储备委员会对其成员银行拥有更大的节制权,建立由联邦政府承担责任的联邦储备体系,成立联邦储备保险公司,对5000元以下的存款,由政府保证其安全。

国会还通过《证券交易法》,使政府对证券发行和交易实行管理。

在督促国会立法的同时,3月10日,罗斯福命令停止黄金出口,后来宣布放弃金本位制,10月美元贬值30%左右,增强了美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3月12日是星期日,罗斯福第一次发表炉边谈话,直接与美国人民沟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当时能够收听到他讲话的人口大约有6000万,罗斯福向国民保证把积蓄存进银行是安全的。

他说“归根结底,在我们调整金融体制时,有一个因素要比货币更为重要,比黄金更宝贵,这就是人民的信心。

执行我们的计划,其成功的要素就是信心和勇气。

你们大家一定要有信念,一定不要听信谣言和妄加猜测而惊慌失措,我们要团结起来战胜恐惧。

”次日在12个设有联邦储备银行的城市里人们开始排起了长龙到银行存钱,4月,银行存款额超过了提取额,这表明金融危机暂时停止。

罗斯福对银行和金融业采取的这些非常措施有何作用?

这些措施对稳定人心,恢复银行信用起了巨大的作用。

到1933年4月,存回银行的通货已达10亿美元,这说明罗斯福整顿银行与金融业的措施,很快起到了恢复银行信用的作用,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二)(在工业方面)复兴工业

现象:

材料1:

1932年,美国的国民收入从1929年的874亿美元下降到417亿美元,工业生产1932年比1929年下降46%,13万家工商业公司破产。

失业工人达到1500万,工人工资降低40%。

问题:

企业破产

方法:

2、加强对工业的指导

措施:

材料2:

1933年《全国工业复兴法》:

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工资工时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

思考:

其中心措施是什么?

政府采取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作用:

《全国工业复兴法》;政府采取的主要手段有:

计划指导、国家监督和干预。

教师作补充:

在工业方面,1933年6月16日,罗斯福签署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罗斯福称之为“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有深远意义的立法。

”该法的宗旨是订立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部门的企业活动,在各贸易集团之间进行合作。

为此,成立了“全国复兴署”,由它协调国家、企业主和劳工之间的相互关系,规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等方面的规章,到1935年初,这种“公平竞争”的法规多达750个。

其中,有的法规规定禁止雇用童工,产业工人最低工资为每小时40美分,每周工作时间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

此外,《全国工业复兴法》的第七条第一款规定由国家调节雇主与工人的关系,工人有权组织起来集体谈判雇佣合同,禁止以参加公司工会作为雇佣条件。

这些举措无疑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到1935年初,有200万失业者重新就业,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消了童工和血汗工厂。

国家复兴工业的中心法令是国会通过的《国家工业复兴法》,国家工业复兴局发起“蓝鹰运动”,试图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序状态纳入有控制的轨道,加强国家对工业的计划与指导。

(引导学生看多媒体《蓝鹰标志》图)

(三)(在农业方面)调整农业政策

现象:

材料1:

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问题:

农产品价格猛跌

方法:

3、调整农业政策

措施:

材料2:

1933年《农业调整法》:

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

思考:

罗斯福总统对农业的调整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作用:

促进了农业复苏;农产品价格回升。

教师作补充:

罗斯福新政中“减耕”、调整农产品结构对农民有何好处?

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场主收入。

通过政府的奖励和津贴,以缩减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从而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场主收入,(运用经济学的知识商品供求状况与价格的关系解释此现象),这些有利于摆脱农业危机,缓和农民的斗争。

农业方面,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颁布《农业调整法》并据此成立农业调整署。

农业调整署的职责是调整全国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克服生产相对过剩,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建议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历史纵横”中的相关材料加以说明农业调整署的具体做法及作用。

农民的现金收入从1932年的40亿美元增加到1935年的近70亿美元。

讲述农业方面具体的新政措施后,建议教师展示1935年仍有近1000万人失业的数据,条件好的教师可以展示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新政的根本出发点不打算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本前提,只是在这一阶段把重点放在消除生产相对过剩上,所以采取的多是应付危机的权宜之计,正因为如此,它对美国经济复兴的作用有限。

(四)(在社会福利方面)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现象:

材料1:

全国有1/4的人失业,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中,饥民们排成长队,只为等候免费的面包和一点点汤。

绝望像阴云一样笼罩了整个美国。

一些看不到出路的人甚至从纽约刚刚建成的华盛顿桥上跳了下去。

问题:

工人失业

方法:

4、增加社会福利(以工代赈)

措施:

当时全美国的工赈机关总计雇佣人员占全国劳动力的一半,不仅大大缓解了失业困难,刺激了经济的早日复苏,而且许多基础设施建设至今仍使美国经济受益无穷。

思考:

“以工代赈”大规模兴建工程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

作用:

增加了就业;刺激了生产和消费;稳定社会秩序。

教师作补充:

引导学生看多媒体展示通过“以工代赈”兴建的大型工程的图片。

进一步感知教材,合作讨论此项措施的作用。

新政中贯穿始终的措施之一是救济工作。

在颁布《农业调整法》的同一天,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据此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

联邦紧急救济署最初是向老人、残疾人、儿童和失业者发放紧急救济金,到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

从1934年开始,开始把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这源于1933年罗斯福上台之初指定了“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的计划。

它吸收18~25岁的失业青年,从事诸如造林、筑路等工作。

每月工资30美元。

1935年国会拨款45亿美元,加强诸如立体交叉公路、体育馆、美术馆、医院等公共工程的建设。

到二战前夕,联邦政府支出的种种工程费用及数目较小的直接救济费用达180亿美元,美国政府藉此修筑了近1000座飞机场、12000多个运动场、800多座校舍与医院,不仅为工匠、非熟练工人和建筑业创造了就业机会,还给成千上万的失业艺术家提供了形形色色的工作,是迄今为止美国政府承担执行的最宏大、最成功的救济。

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对田纳西河的开发,工程开始后,田纳西地区农村用电家庭由10%增加到90%。

利用教材中三幅相关的插图说明“以工代赈”并引导学生评价“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的措施,给失业者提供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维护了失业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受到人民的普遍欢迎。

以工代赈1933年美国罗斯福新政中有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专门吸收身强力壮而失业率偏高的青年人,从事植树护林、防治水患、道路建筑等工作,当时全美国的工赈机关总计雇佣人员占全国劳动力的一半,不仅大大缓解了失业困难,刺激了经济的早日复苏,而且许多基础设施建设至今仍使美国经济受益无穷。

新政有些措施尽管受到欢迎,但其实施并非一帆风顺。

1935年5月和1936年1月,最高法院先后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和《农业调整法》违宪,这激起了工会组织的激烈抗议。

罗斯福坚持认为,没有有组织的工人群众的支持,社会无法稳定。

在他的支持下,国会于1935年6月27日通过了《全国劳工关系法》,用以代替被废除的工业复兴法第七条第一款。

接着,国会又于8月14日通过《社会保障法》,开创了美国的福利制度。

建议教师在这里一定要讲清楚,否则学生将工业方面劳资关系的调整和《全国劳工关系法》混淆。

建议教师利用教材中“学思之窗”的相关补充材料进一步说明相关问题。

《社会保障法》包括三个部分:

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残疾人的救济制度。

该法规定,年满65岁的退休劳动者,根据其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10—85美元的养老金;失业保险费为工人工资的2%,一半由联邦政府拨付,另一半由在职工人和雇主平均分摊。

在此后的两年中,各州都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惠及人数达2800万。

这个社会保险法,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强烈愿望,受到美国绝大多数人的欢迎和赞许。

为了解决社会保险制度的联邦经费来源问题,1935年国会通过了《财产税法》,按收入和资产的多寡而征收累进税。

对5万美元纯收入和4万美元遗产征收31%,500万美元以上的遗产可征收75%;公司税过去一律是13.75%,根据1935年税法,公司收入在5万美元以下的税率降为12.5%,5万美元以上者增加为15%。

此外,联邦政府还进行了一系列社会立法。

(五)(在社会立法方面)加强社会立法

现象:

材料1:

由于人们普遍对未来缺乏信心,导致社会道德进一步沦丧:

盗窃、斗殴、凶杀案件层出不穷。

同时,失业者的示威罢工及小农的武装反抗时有发生。

美国法西斯的威胁也一度增长,老牌的恐怖组织“三K党”和“美国军团”迅速扩大,新的法西斯团体也纷纷成立。

问题:

社会秩序混乱

方法:

5、加强社会立法

措施:

材料2:

1935年的《全国劳工关系法》:

重申工人的权利,规定雇主不得敢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并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

思考:

这些社会立法对解决社会问题有什么积极作用?

作用:

保障了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

教师作补充:

罗斯福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应对经济危机,且其应对措施基本上以立法形式出现。

这种由政府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与美国传统的“自由放任”思想背道而驰。

这是他与前任总统胡佛在应对经济危机时最大的区别。

课件展示罗斯福新政内容总结,并进行实践探究:

三、新政遇阻和成效——咬定青山不放松

【实践探究】历史上任何一场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将遭到既得利益阶层的强力反弹!

材料一:

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甚至有人建议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美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材料二:

罗斯福通过“炉边谈话”这一“拉家常”的方式,以亲切诚挚的声调、质朴实用的语句,对全国人民进行了耐心的解释、劝告和教育,简短的谈话,化解了长期郁结在人们心中的疑团和不满。

------罗斯福在其12年总统任期内,共做了30次炉边谈话。

材料三:

历史学家认为:

罗斯福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拥有一个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的“智囊团”,入主白宫时,这个班子已初具规模,后不断挑选、扩充,日臻完善。

正是这批智囊人物,成为罗斯福作出决策时的主要思想来源。

问题:

通过三段材料,归纳罗斯福政府克服重重阻力,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原因?

参考答案1、罗斯福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信念;

2、罗斯福个人品格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3、顺应时代的潮流和倾听民众的心声;

4、遵循当时经济发展的要求和规律。

四、新政的结果和影响——路漫漫其修远兮

(一)新政的结果

课件展示两幅柱状图:

生产恢复柱状图;失业率下降柱状图

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做归纳总结:

1、经济复兴

2、人民生活水平改善

3、缓和社会矛盾

4、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

(二)新政的影响

1.经济上:

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渡过难关;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

它的直接作用是使美国避免了经济大崩溃,有助于美国走出危机。

从1935年开始,美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稳步回升,国民生产总值从1933年的742亿美元又增至1939年的2049亿美元,失业人数从1700万下降至800万。

到1940年国民收入恢复到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的水平(幻灯出示《美国生产恢复》图)。

从1939年开始,国际局势日益紧张,德意日法西斯势力的向外扩张与战争威胁,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罗斯福便集中全部精力应对战争和国际事务,新政渐告结束,但为二战的胜利准备了物质基础。

2.政治上:

一定程度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避免走上法西斯的道路。

同时,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社会分配不平衡的状况。

新政既保证企业家的利益,也保证贫困失业者的最低生活水平,有利于危机时代的阶级矛盾,维护美国社会的稳定,恢复美国人民对国家制度的信心,有效遏制了法西斯主义对民主制度的威胁,使美国避免像德、日那样在危机的影响下走上法西斯道路。

新政的一系列关于救济、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最低工资的立法,构成了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经过以后的历届政府的发展,成为今天美国的福利制度。

3.制度创新: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从指导思想来看,新政改变了以往历届美国政府信奉的自由放任主义,开始大规模干预国家经济活动。

新政以后的历届政府,虽然仍有关于政府管制还是自由放任之争论,但分歧已不是政府是否应当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而是干预程度多少的问题。

比较分析罗斯福的国家干预经济与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的不同,进一步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新政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总的说来,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4.影响深远:

迎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时期

这种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实际上使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进入一种国家政权开始与垄断资本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五、新政的特点——立根原在破岩中

“在美国,没有人比我更坚信私有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制度。

在美国历史上,没有一个政府比本政府为这个制度效力更多。

……为了挽救它,我们采取了迅速而激烈的行动”。

——罗斯福

“作为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